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02 06:20:32

① 避孕葯是什麼時候發明

促進了人類性觀念的革命

——1954年避孕葯的發明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格雷戈里·平卡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它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了人類性觀念的革命,對於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長有著巨大的意義。

生命的繁衍和延續本來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在20世紀之前,人口的生態平衡是靠自然規律來調節的,但今天人們必須依靠自己來控制人口的發展。因此,一場性觀念的革命必然如山雨欲來,科學的發展也使之成為可能:1960年5月,美國食品和葯品署認可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由美國內分泌學家格雷戈里·平卡斯開發研製的這種葯丸,後來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有人口學意義的葯品之一。

因為口服避孕葯能夠抑制卵巢排卵,影響子宮內膜生長,改變子宮頸黏液性質和輸卵管蠕動等,能夠有效地阻止精子進入女性陰道與卵子結合,從而有效地使婦女不受孕。據平卡斯的女助手凱瑟琳·麥考密克稱,它的效果將使婦女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殖系統。

早在20世紀20年代,人類已經發明了多種避孕工具,但由於使用不太方便和效果不很理想而沒有得到推廣。

人們很早就知道,孕激素在實驗動物身上有抑制排卵的作用,從而造成虛假懷孕。1954年,平卡斯在實驗當中,將一批綜合孕激素不經意地污染了一種類似雌激素的物質,正像其結果表明的那樣,這是一個幸運的偶然事件。平卡斯發現這兩種荷爾蒙的共同作用阻止了懷孕現象的發生。於是,平卡斯看到大規模進行實驗的機會到了。1956年4月,平卡斯博士領銜在波多黎各聖胡安島進行了大規模試驗,有1308名婦女自願參加。9個月的實驗顯示出這種口服避孕葯卓有成效。此時,瑟爾公司開始生產孕激素——雌性激素的復合物質,以便開展更廣泛的檢驗。因而,該實驗又持續了3年,直到1960年5月,食品和葯品署才准許該避孕葯品投入市場。

口服避孕葯正式問世後,很快便成為全球無數婦女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葯品。避孕葯有兩重作用。在面臨人口膨脹危險的世界裡,避孕葯作為控制人口的手段,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面,也許不是直接的,但同樣具有革命性的,即避孕葯在改變性機能方面的作用。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美國人在性觀念上發生了一場革命。毫無疑問,影響這場革命的有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但最大的因素是避孕葯的出現。以前,害怕懷孕是阻止婦女婚前性行為的主要因素,婚後亦如此。自從出現了避孕葯,婦女有機會可以過夫妻生活,而不必害怕懷孕了,條件的變化導致了性觀念和性行為的變化。婦女運動組織者賈姬·塞波洛斯說:「沒有其他事情比得上這件事牽扯到這么多女性。」墨西哥婦女安尼·艾里亞斯說:「等了好久,避孕葯才在墨西哥上市。」她通過避孕葯獲得自由,否則她不得不為丈夫生下第3個孩子。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提倡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而且黨和政府越來越關注生育的科學化。隨著試管嬰兒的誕生,一切都在改變,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還改變著人們的倫理觀。我國自1964年自行仿製成功幾種合成的雌孕激素後,經臨床試驗證實避孕效果達99.99%。口服避孕葯的發明和使用,對於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長有著巨大的意義。

② 農葯什麼時候發明的

農葯是用於農作物除病、蟲害等的葯物,種類很多。農葯源於我國。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與專蝗蟲、螟蟲作屬斗爭;1800年前,已應用了汞劑、砷劑和藜蘆;1000年前,已應用硫、銅、油類及其它植物性殺蟲劑。魚藤精農葯即我國首創。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敘述了1890餘種葯品,很多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農葯。化學農葯源於歐洲。1874年,德國齊德勤氏合成了滴滴涕,當時,僅為有機化學制備理論的研究,其殺蟲效能和實用價值在1936?1939年才被瑞士米勒氏發現。1942年傳到國外。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的人工合成的最有價值的殺蟲葯劑。1825年,英國物理兼化學家法拉第研究出666的合成與化學性質。但直到1942??1943年才肯定了其殺蟲效力。這是又一種極為優越的殺蟲葯劑。1947年,法國化學家希拉德爾對有機磷劑的研究宣告成功,標志著農葯的發展進入「高效」時代。

③ 火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葯是9世紀初或更早時間,由中國練丹師們發明的。10世紀,中國古代首先將火葯用於軍事。後來火葯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直至19世紀,黑色炸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紀以後,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有了迅速的發展。為炸葯原料的來源和合成及制備提供了條件,許多化學家致力於研製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種新型炸葯接涌現。

火葯的起源:火葯不是歷史上個別人物的發明,它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在火葯發明的過程中,煉丹家的作用特別重要。中國古代火葯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黃,以及硫黃的砷化物,都是煉丹術中常用的葯物。西漢末東漢初的煉丹書《三十六水法》中,有名為「硫黃水」、「雄黃水」、「雌黃水」的丹方,用硝石與硫黃、雄黃和雌黃在竹筒中以水法共煉。

隋末唐初醫學家、煉丹家孫思邈(581~682),史稱葯王。選錄入《諸家神品丹法》的《孫真人丹經》,相傳是孫思邈所撰,記載有多種「伏火」之法。這類伏火之法,雖然煉丹家的原意,是為了使硫黃改性,避免燃燒爆炸,以達到煉丹的目的;但同時使他們認識到,上述丹方中含有硝石、硫黃和「燒令存性」(即炭化)的皂角子或馬兜鈴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燒爆炸的性能,從而發明了原始火葯。故在煉丹時,有必要採取安全措施,將葯罐放在坑內,與地平,四面並以土填實,甚至用濕紙蓋,方磚捺,以土冢之。煉丹家正是通過他們的長期實踐,才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因此,至遲在808年以前,含硝、硫、炭三組分的火葯已經在中國誕生。

火葯的早期軍事應用:到10世紀,關於試制和試驗火葯兵器的記載已經屢見於文獻。北宋初官修的《武經總要》,記載有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葯煙毬的火葯配方。這3個配方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冠以火葯名稱,並直接應用於3種實戰武器的火葯。但應指出,這些配方中硝含量低,還含有大量其他組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縱火、發煙或散毒,還是一種低級火葯,是近代火葯的雛形。

火葯技術的發展:10~14世紀,由於戰爭頻繁,火葯兵器得到發展,火葯性能不斷提高,火葯技術不斷改進。在文獻中有不少對於當時各種火葯兵器威力的描述。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宋都汴京,「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李綱《靖康傳信錄》卷二)。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軍渡江攻宋,「舟中忽放一霹靂炮,蓋以紙為之,……自空而下,……其聲如雷,紙裂而石灰散為煙霧,眯其人馬之目,人物不相見。……逐大敗之」(楊萬里《誠齋集》卷四十四)。金天興元年(1232),赤盞合喜守汴京時,「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礶盛葯,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金史》卷一百十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兵攻靜江(今廣西桂林),靜江破,守將「婁鈐轄猶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軍圍之十餘日,「婁乃令所部入擁一火炮燃之,聲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火熄入視之,灰燼無遺矣」(《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元至元十七年(1280),「維揚炮庫之變為尤酷。……碾硫之際,光焰倏起,即而延燎,火搶奮起,迅如驚蛇。……未幾透入炮房,諸炮並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遠至百里外,屋瓦皆震……。事定按視,則守兵百人皆糜碎無余,楹棟悉寸裂,或為炮風扇至十餘里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餘家,悉罹奇禍,此亦非常之變也」(周密撰《癸辛雜識·炮禍》)。

據上述文獻描述的各種火器威力,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火葯性能在10~14世紀中是逐步提高的。12世紀的霹靂炮,已能用火葯噴火的反推力,把它推上空中,反映出其火葯性能比10、11世紀用以縱火的火葯有了提高。13世紀,用於裝填鐵火炮(震天雷)的火葯,能將生鐵外殼炸成碎片,打穿鐵甲。一枚鐵火炮爆炸後,使城土皆崩,城內250人死亡,士兵多有驚死者。而在炮房爆炸中,能形成丈余彈坑,甚至楹棟有被炮風扇出數里者。這些事實充分說明當時火葯的威力之大。

明朝對火葯技術有大量文字記載,至今尚存的明代《火龍神器陣法》是繼《武經總要》之後的另一部重要文獻,它反映了14~15世紀及其前後火葯技術的進展,其中載有多種三組分火葯配方。在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對火葯配方和製造工藝均有詳細記述。鳥銃葯配方含硝酸鉀75.8%,硫10.6%,炭13.6%,與現代標准軍用黑火葯基本相同。當時已製作粒狀火葯,所載工藝翔實可行。還記載了檢驗火葯性能的方法:「只將人手心擎葯二錢,燃之,而手心不熱,即可入銃。但燃過有黑星白點,與手心中燒熱者,即不佳。」說明對火葯燃速和反應的完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火葯理論的探索:明朝對火葯配方和性能已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論探索,有關記載最早見於唐順之的《武編》(1549年輯),後來茅元儀收入《武備志》(1621年刊印),名之曰「火葯賦」。這是一篇關於火葯的學術文章,對硝、硫、炭三種組分的作用和相互關系作了定性的說明,特別是明確了硝石在火葯中的重要作用,是符合科學原理的。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其名著《天工開物》(1637年初刊)中對火葯性能作了理論探索,他說:「凡火葯,硫為純陽,硝為純陰,兩精逼合,成聲成變,此乾坤幻出神物也。」又說:「消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他借用中國古代傳統的陰陽對立轉化之說,形象地描述硝硫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他和茅元儀一樣認為硝性豎而硫性橫,但又進一步明確提出了與現代「發射」和「爆炸」大致相當的「直擊」和「爆擊」兩個概念。將硝硫比例與性能聯系起來,對實踐經驗作了總結。

概觀中國對火葯的探索、發明和發展,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古代化學家(煉丹家)們利用早在漢朝已經掌握了的金石葯物硝、硫,經過長期的煉丹實踐,至遲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以前已經發明了火葯,並在五代末北宋初(10世紀)用以製造出縱火用的火葯兵器。在宋、元兩代不斷創造新火器的實踐中,火葯性能也不斷提高,炸彈用火葯和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用的發射葯等均已製造出來,並在明朝達到了成熟的程度。到明朝後期,科學家們還繼續在理論上作了一些探索。

④ 麻醉劑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三國時的名醫華佗,是發明麻醉法和剖腹術的外科鼻祖。他發明的「麻沸散」專,病人用酒沖服後,就屬全身麻醉,失去知覺。華佗的「麻沸散」,曾傳到日本、朝鮮、摩洛哥等國。據《世界葯典》記載:「阿拉伯人使用的麻醉劑可能是中國的,因為中國名醫華佗擅長此術」。麻醉劑的發明比西方早1000多年。

⑤ 西葯是哪國人發明的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西葯這個詞是中國人弄出來了,近代用於區別西方國家的化學合成的葯品,但稱呼實在欠妥,因為中國傳統醫學就有不少化學合成物,而古代西方人也同樣使用各種動、植物葯,不可能一開始就搞化學合成,但在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文化藝術科學等都有阿拉伯人承傳。後來的文藝復興才把這些逐漸「請」了回去。但總的來說,「文藝復興」只是假借「復興」之名來學習外來文化而已。

⑥ 火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葯的發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唐朝末年,火葯被用於軍事。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版葯的權國家,我國現在看到的第一部記載火葯配方的書,約成書於八九世紀。火葯的發明是人們長期煉丹,制葯實踐結果。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

(6)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

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中國發明了火葯首先運用於製造煙火,不久後就將其運用與軍事,並發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槍在宋代中國火葯的軍事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使得中國的科技遙遙領先於世界。

⑦ 火葯什麼時候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葯,因此火葯的發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葯,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裡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後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炭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葯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 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採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太平廣記》中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隋朝初年,有一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一位煉丹老人。當晚住在那裡。半夜杜春子夢中驚醒,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頓時屋子燃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家配置易燃葯物時疏忽而引起火災。還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煉丹書也談到用硫磺、硝石、雄黃和蜜一起煉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臉和手燒壞了,還直沖屋頂,把房子也燒了。書中告誡煉丹者要防止這類事故發生。這說明唐代的煉丹者已經掌握了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一種極易燃燒的葯,這種葯被稱為「著火的葯」,即火葯。由於火葯的發明來自製丹配葯的過程中,在火葯發明之後,曾被當做葯類。《本草綱目》中就提到火葯能治瘡癬、殺蟲,辟濕氣、瘟疫。 火葯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又容易著火,煉丹家對他並不感興趣。火葯的配方由煉丹家轉到軍事家手裡,就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色火葯。

⑧ 火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什麼朝代什麼時間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傳>。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吊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葯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葯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葯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葯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戰爭中顯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在12,13世紀,火葯首先傳入阿拉伯國家,然後傳到希臘和歐洲乃至世界各地。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美法各國直到十四世紀中葉,才有應用火葯和火器的記載。

⑨ 葯是誰發明的,葯的第一個發明者是誰

神農。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9)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葯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為「宣葯療疾」還刻了「味嘗草木作方書」。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發端!

神農親驗本草葯性,是中葯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復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葯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葯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葯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葯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並逐步發展豐富,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葯寶庫。

閱讀全文

與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