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命的重建的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導言
對讀者的建議
我的人生哲學
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第二部分 與露易絲一起探討
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
第三章 它來自哪裡?
第四章 它是真的嗎?
第五章 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第六章 拒絕改變
第七章 怎樣改變
第八章 建立新的一切
第九章 每日的功課
第三部分 讓這些思想開始運轉
第十章 人際關系
第十一章 工作
第十二章 成功
第十三章 財富
第十四章 身體
第十五章 問題列表
新的思維模式
第四部分 總結
第十六章 我的故事
跋
我心深處
❷ 暴躁易怒怎麼辦
我再次去去分享自己親測的幾種有效方法,如下:
1. 多去對自己進行心裡暗示。有句話不是說了嗎,」激勵自己最好的方式是自我欺騙,毀滅自己最好的方式也是自我欺騙」。我們可以去再好的把用在正途上。比如你遇到一個挫折的時候,你就不斷的在心裡告訴自己:這件事其實不難,步驟也就幾步,別人能行我也能行!然後你就會發現,克服這個挫折其實真的並不難。我自己就經常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在高考之前,我總是告訴自己:ZJL你是最棒的,你能行,你一定可以創造奇跡的!當然最後我還是創造了奇跡,我也覺得不可思議,仔細想想,心理暗示其實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就不斷地暗示自己:我不生氣,世界很美好!這種方法對大部分人有作用
生氣對身體不好哦,所以還是建議保持一顆開朗的心。好好的生活!
❸ 生命的重建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❹ 生命的重建的作品評價
「一本幫助我們找到自尊和自愛、重新構築自己生活的偉大著作。」
——伯尼·S·西格爾,知學博士,《愛,醫學與奇跡》作者
「假如我不幸被拋棄在一個荒涼的孤島上,而命中註定只能攜帶一本書,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露易絲·海的這本偉大的著作——《生命的重建》。」
—— 戴夫·布朗,名著《自我實現的冒險》作者
1、看這本書讓我開始重建我的生命,原來我自己是有主導權的,每一個負面的情緒,疾病,原來都是在提醒我自己試圖逃避的問題,這本書讓我重新去看那些部分,重建我的生命。
2、「當下」永遠是力量的源泉
你生命中經歷的所有事件,都是由你過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他們由你過去的想法,你在昨天、上星期、上個月、去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40年前(這取決於你的年齡)所說的話決定的。
然而,那是你的過去。它已經過去了,完畢了。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你選擇什麼思想、選擇什麼信念、說什麼話,因為你現在的思想和語言會創建你的未來。你的力量的源泉來自「當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下星期的、下個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後的經歷。
你不妨注意此時此刻你正在思考什麼。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是否希望現在的理想會成為事實,使你的生活有所改變?那就小心地照顧你的思想吧!
「思想」是可以被「改變」的
無論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這問題的根本必然來自我們的思想。自卑僅僅是你討厭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種思想的反映。你的這種思想在說:「我是一個糟糕的人。」這種思想製造出一種感受,令我們失落在這種感受中。可是,如果你沒有這種思想,你就不會有這種感受了。改變討厭自己的思想,這種負面的情感就會離你而去。
別讓過去的事影響我們,不論這些過去的事是多麼消極和痛苦。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過去的事情沒有力量戰勝我們。「當下」的生活才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我們的力量存在於此時此刻。認識到這一點是多麼了不起!我們此時此刻便開始自由了!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確實選擇了我們的思想
要怎樣思想,可以由我們加以選擇。雖然有時我們會習慣地把一個思想重復又重復,而且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選擇的餘地,但事實上,這都是我們自找的。我們有能力選擇某些思想,也有能力拒絕某些思想。不信嗎?只要想想我們是否拒絕過一些積極的思想就可以明白了,那麼我們也可以拒絕一些消極的思想,這是不用懷疑的。
我認識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遭受過自卑與內疚的痛苦。這樣的生命怎麼會幸福起來呢?我們擁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多,我們的生活就越糟。我們具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少,我們的生活就越好。不管我們處於哪種生活水平,情況都是這樣。
3、看這本書之前也看過很多其他的被評論很好的書籍, 那些書籍當然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和這本書相比, 少了很多靈性和方法。 此書是我覺得最為動容最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書。
看了生命的重建, 整個人被愛充滿和包圍, 還學習到很多具體的方法去超越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懂得了人要學會寬恕和愛自己才能真正獲得開心和良好的循環。 露易絲海自身的經歷也讓我潸然淚下, 那樣坎坷的人生她能走出精彩, 實屬不易, 還能帶給大家這么好的精神食糧, 讓全世界無數人受益更是功德無量。
因為身邊一個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 全家人都苦於醫葯費的籌備和化療的痛苦, 我把這本書送給了她的母親。 希望能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也通過露易絲海的能量讓他們學會超越痛苦和更好的看待人生, 超越疾病, 創造奇跡!
人生多少都會有所缺失, 特別我們70後的人, 父輩忙於生計和迫於他們生活的年代和政治背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給予孩子關愛。 只能是滿足基本的食宿溫飽, 所以我們內心很多迷茫, 慢慢到了中年, 這種迷惑更多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絕對是人生中值得珍藏的一本書。
❺ 生命的重建 第七章 怎樣改變,佛教網
第七章怎樣改變
世上最有用的學說,是能指導人如何去改變自己的。如果他做不到,那就是沒有用的學說。我很喜歡受指導,因為我是一個實際的人,活著就想活得好一點。要是那個學說不能說服我,對我來說就完全沒有用,不為我所接納。人在基本的需要上,最希望獲得指導的事是:
(1)培養能力,使我們願意解除舊思想、戒掉壞習慣。
(2)控制自己的心意,存善去惡。
(3)能寬恕自己、寬恕他人,解救自己、解救他人。
以上三項,看上去似乎很難做到,其實不然;如果人能依照佛陀的指導,切實地去做,就絕對可以辦到。即使不那麼順利,經過一段艱苦的克服時期,功效必然會明顯地出現。
當然,在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很多人無緣聽到佛法,要自己摸索進行,那他們的困難就會更多一點。他們在嘗試去戒除一些舊習慣的時候,往往整個情況會顯得特別糟,其實這並不表示改變得不好,只是在改變的開始,情況總是會顯得更糟,因為本來隱藏著的污點都浮現到表面上來讓你看到。
能變總比不變為好,我們只願意開始改變,遲早會起作用,決不可以稍受挫折就此停止,一定要繼續奮斗下去。
現在,我舉出一些實例,看看別人發生了什麼事。以下都是我親耳聽到的話:
『我正在改變,希望能使我的經濟繁榮起來;誰知我竟然接連損失了兩筆金錢。』
『我正在改變,希望使我的身體健康;誰知我一個月里,竟患了兩次重傷風。』
『我正在改變,希望我能夠在工作上表現出我的能力;誰知我忽然失去了原有的工作。』
『我正在改變,開始戒煙;誰知在戒煙期內,和一個最好的朋友吵架。』
他們這些在改變中遇到的問題,實在與他們的改變,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他們大可不必因此而感到沮喪。改變既已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只有堅持到底,才能『守的雲開見月明』。
成功既不是原地踏步就能達到,也不是剛一起步,就垂手可得。道路常常並非寬坦的,既然立志要改善自己的經濟,接連損失兩次金錢算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推斷出兩次損失的原因,以後就不會重蹈覆轍;轉虧為盈的機會,大大增加。再繼續努力下去,經濟繁榮的目的就一定達到了。
和女朋友吵架嗎?沒問題。吵架其實也能幫助認識對方,並不是什麼壞事,更不是愛情的致命傷;如果能夠在一場大吵以後,解開了問題的症結,對於雙方的關系就會更進一步,這只在於雙方是否真又誠意,雙方的溝通,發不發生問題而已。如果既有誠意,又能溝通,那麼愛情的花一定盛開。
男女之間是如此,朋友之間也是如此。吵架和戒煙,相信毫無關連,只要朋友真摯,吵翻了還是會重修舊好的,甚至比沒吵架以前,更認識到這段友誼的可貴。
至於忽然失業和接連兩次重傷風,問題想也都與改變自己無關。人家裁員,是因為有不得不裁員的理由,重傷風更完全是自己抵抗力弱和感染病毒的關系,那些都只是時間的巧合而已。
總之,改變是需要的。人的周遭時時都在改變,人的機能也刻刻都在改變,你執著現狀,想絲毫不變,如何可能?人要是不去適應生命,生命就會低落,沉淪到底。
其實,我們人人都在改變,沒一個不在改變,所有存活的人,都在努力改變中。不過,有些人是稍覺不對就改變,有些人要等到大事不好才改變罷了。
一部機器需要加油時便立刻為它加油,自然比機器用壞了要拆開修理省力得多。人在使用機器時,能及時加油保養最好;用壞了再修理,多花時間,多花精力金錢,才可以重新使用;但如果聽其自然,完全不加理會,那機器就只會變成一堆廢銅爛鐵,對你一無用處了。
想想機器、想想自己,你曾為機器加油嗎?你曾為機器修理嗎?你曾為自己去惡存善、求取改進嗎?當你『確定』了需要改變時,第一件所要做得事,就是去『實行』改變。
怎樣實行改變?首先想一想,在你得生命中,有那一樣是急於要被改變的?想到了以後,不妨走到鏡子前面,望著鏡子里的自己,靜靜地告訴自己:『我現在已經知道,所有令我不滿意的情況,都是我自己製造出來的,所以我一定要改變,把我所有不好的想法、做法都改掉。』
當然,不對鏡子也可以,你可以自己在心裡這樣告訴自己,一遍、兩遍、無數遍。你既有了改變的意識,用上面的方法能喚起你的潛意識。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高出幾倍,兩種意識一起合作,就能把你的智慧統統回復了。
我們並不需要知道實行改變的具體方法,只要誠心肯去改變,願心堅強,我們的潛意識將會感召改變的『因緣』,讓我們隨緣而改變。
我們的一思一想、一言一行,都能與外界感應,發生影響。而我們自己最大的力量,是在『當下』。我們現在的思想行為,可以斷定我們的將來;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改變,要勇猛精進,革除一切壞習慣。
你的心意是一樣工具
人在精神方面,不止只有一樣心意那麼簡單,心意以外,還有很多未發掘出來的智慧和力量。
你可能認為你的心意操縱你的一切活動,我們一向以為如此,也習慣於讓自己的心意這樣想;只是這樣一來,你的心意就自然認為它大到不得了,它要怎樣你都不能不聽從。其實,你可以駕馭自己的心意,重新訓練它。心意如果被真誠地訓練了,它可以成為聽從你的一樣有用工具。
你的心意成為你的工具以後,你要怎樣使用它都可以,你現在使用的心意只是個習慣性的心意,而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一定要肯去改變心意,明白心意可以被重新訓練,使它成為積極的工具。
暫時把你的思想意念停頓,只真誠的想一想這個概念:『我的心意能成為我的工具,我怎樣去使用它都可以。』
你決定了新的思想,在你的將來便會實現一切;如果你堅決認定自己不能改變壞習慣,那麼這也就成了你的事實。所以,我們不妨明智的使用心意這個工具,清晰地告訴自己:『我覺得我可以改變,而且改變越來越容易。』這並不是什麼胡思亂想,事實的確使如此。
有位長期患失眠症的人告訴我,她長期以來一直都放任自己上床以後,就把白天所經歷的事,在枕上反覆思想;如果有人刺激過她,她就更要一遍兩遍的重溫當時的情景,思前想後、痛定思痛、無休無止。所以她半夜睡不著事常事,一夜都不合眼也不稀奇。她以為她不得不如此,因為思想和睡眠都不受她的指揮。
後來,她聽從了我的勸告,控制心意,她一上床便告訴自己:『要想的明天再想。』『我的腦子現在休息。』每次思潮湧來時,她都一下把它推了開去。
這辦法對她發生了效用,她的失眠症痊癒了。她很興奮地告訴我說:『原來我真能控制自己的心意。』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內在,有一種非常大的力量,以前我們並沒有去發揮,等到一朝發揮她的威力,就會知道改變簡直毫不困難,一旦跨出第一步,以後真的會越來越容易。
人們常常誤解,以為自己的心意在控制自己,自己拿自己沒有辦法,怨都沒有用,這真是大錯特錯。事實上,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心意,可以像使用工具一樣的使用它們;只要你不和壞習慣妥協便可以。如果你放任自己,老是認為:『改變是多麼的困難啊!』你的控制力就會失去了。你一定要對你自己說:『我的一切,都操在我自己手裡,沒有什麼事辦不到,人家能夠改變,我也可以。』
大家都知道,吸毒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因為吸毒能夠上癮,上癮以後,那個人便完了!他所賺的錢,永遠不夠他買毒品之用,他不再能夠工作、不再保有自尊,他的心理和生理都受到摧殘,很多人就此一失足成千古恨,再難自拔。但是,世上也不乏苦海回頭,而終於脫離苦海的人;雖然那樣的人不多,也足可以證明:只要肯改變,毒癮也奈何他不得。
『人定勝天』,從古以來就有這句箴言。這句箴言告訴我們:一切主權,都操在我們自己手裡,即使我們註定要受苦,也可以用行善來改變我們的生命。小小的一些壞習慣,改掉它就算了,難道任它害自己一世那麼長嗎?『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是想召禍還是召福?就悉聽尊便了。
不過,改變雖不是不可能,卻也並不是太容易。因為人所有的壞習慣,不單是現世所養成,甚至還有前世的積習;所以我們除了決定改變以外,著實要准備多做一些功夫。
毅力第一,堅持到底是必須的。吸毒之人,誰沒有戒過毒?但他們沒有堅持到底,所以才不成功。只有堅持到底,戒毒不會不成功。
想像你有一個小孩,你一向讓他幾時上床睡覺都可以,但你現在忽然改變了主意,要他每天晚上一到八時,就一定要睡覺。在這個命令之下,你想這個小孩在第一晚八時的時候會怎樣?他可能會對這規定反叛,甚至會哭喊吵鬧,是不是?假如你心腸一軟,主意不定,寬免他這一次,那你的小孩以後便會再用哭吵來控制你,永遠不服從你的規則。
相反的,如果你鎮定地對孩子表示,這個規則是為他好,他一定要遵守,那麼,這小孩的反叛,便會越來越少。當他准時上床兩三天以後,他就會很習慣,從此改變了他的起居作息。
我們的心意也像這小孩一樣,如果你想去改變它,開始時它當然想反叛、不希望被重新訓練。記著,有控制力的是你,如果你集中而堅決,不被那種心意所動搖,那麼,不久的將來,你就會如願形成一套新的思想行為。
你若是能夠認識——你並不是你思想的受害者,而是你心意的主人,那你便將會覺得很快樂,很快樂。
練習鬆弛
請你一面體會我所說的話,一面作一個深呼吸練習鬆弛。
首先,深深的吸入一口氣,然後呼氣,在呼氣的時候,你要盡量放鬆、放慢,不留絲毫緊張,好像非常悠閑。讓你的頭頂、額頭、面部肌肉等,都完全放鬆(就是在平時,你的頭也並不需要緊張,尤其是在你閱讀的時候。相反的,如果你的頭部鬆弛,你會覺得閱讀很舒適,很容易)。
跟著,把你的舌、喉和肩都放鬆,你的手臂、手,也要放鬆。即使你手握書本,也並不需要著意用力。接著把你的背部、胃部、腹部……一處一處的放鬆。讓你的深呼吸帶給自己十分輕安的感覺。
最後,是放鬆你的雙腿、雙足。這樣做後,你的身體全部都放鬆了,和先前還未放鬆以前,有了很大的分別。
你現在會明白,原來自己的身體一向都那麼緊張。是你把自己的身體綳得那麼緊張,這表示你把你的心意也同樣地綳得非常緊張。當你完全放鬆了以後,你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已經不再緊張了。我已經讓緊張離去,讓所有得恐懼心也離去;我可以不再怨恨、不再惴惴不安、不再傷感,所有那些令我不快樂得感覺,我都在放鬆中讓它們遠遠的離開了我。我現在很輕安,我對自己的生命和周圍的環境,都覺得很好、很安全。』
請把這種練習,每天都重復的做上兩三次。多多去享受那種鬆弛後輕松愉快的感覺。假如你有困擾的思想出現,隨時可以再做這種練習,把困擾趕走,是你永沐於輕安愉悅之中。
每一次放鬆,時間大約以十五分鍾左右最為適宜。
當你做這種練習的時候,可以靠在一張椅子上,舒適地坐著進行。當全部肌肉由上至下都放鬆了以後,你可以想像自己是在一個海灘上,陽光和煦,清風徐來,海浪由遠至近來到你的身前,穿過你的身體繼續前去,你不必迴避它,它遠遠的來,又去得遠遠。那海浪和你緩慢得深呼吸,節奏協調,令你塵念全消,彷彿正在佛得慈光庇護之中。
不論什麼人,做這種鬆弛練習,都對身體有益,可以未病防範,有病治病。
適當的發泄
人在平時能夠得到放鬆,在情緒不好時,能夠得到疏導,那就對生命非常有幫助。有時候,適當的發泄,也大有裨益。我有過一次經驗,是在多年以前。
有一次,我的雙肩突然產生疼痛,接連痛了兩天。起先我以為它自己會好,不去理它,但幾天了,疼痛依然。最後,我只得坐起問自己:『究竟是什麼不妥?怎麼會老是這么痛?』我的感覺像火燒一樣,那種滋味令我難受得很,我想我的疼痛,一定是由怨恨引起的。
我一時無法了解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怨恨從何處產生?於是,我便將床上的兩個大枕頭,拿來出氣——用力的槌打那兩個大枕頭。當我槌打了十多下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我為什麼會有怨恨。我只有繼續的、更大力的不斷槌打那對打枕頭。
當我打完以後,我感覺自己舒服多了,跟著,我的雙肩居然沒有再痛了。
很多人不知道宣洩,只會郁悶,那對由心情鬧出來的病痛,絲毫沒有幫助。很多人都為了以往發生的事,到目前都不快樂。他們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在過去沒有做某一件事,或做錯了某一件事;也有因為以往曾擁有過東西,現在失去了,所以很不快樂;他們有的曾經在一次戀愛中被傷害過,直到以後仍舊不願接受愛情;他們以往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認定這些不愉快的事還會卷土重來。
有一些人,因為過去受人欺騙,所以到今天仍舊害怕和人交往,更沒有能夠寬恕以前欺騙過他們的人。
還有一些人,只為了年輕時候曾經經受到同學的排斥和奚落,到後來都一直為這種事傷心。
更有不幸已經離婚的人,對生命永遠感到殘缺。
也有因為第一次戀愛失敗,所以再不肯重入情關。
還有一些人,曾經偷了一些東西,到後來,雖然沒有重犯,也一直在懲罰自己。
他們不知道,抓住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不放,知會令他們更傷痛。過去的已經過去,誰也不能再改變它。如果我們執著「過去』,不肯釋懷,那麼我們的思想便離開了『當下』,不再能集中精神,改變生命。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回頭』指的就是不要執著、要改變。相反的,若是不改變,就只有永遠沉淪在苦海之中。
是的,我們很可能自己失足墜海,也很可能被人推跌墜海;墜海本來都不是我們的錯,但, 是,我們如果不設法從海中回到岸上,分明有人想救你你也不聽,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人人生命中都有怨恨,但是,怨恨要一個一個的化解,讓它消失於無形;千萬不能一個一個的堆積起來,而埋葬自己於『怨恨堆』中,憤懣一世。
我們要清理我們的思想渣滓,使它不再停留在我們心意中,使我們不快樂。想明白些吧!它其實只是一個垃圾,已經再不能發揮力量來傷害我們,我們又何必所把那枝曾經由別人拿來打過我們應該一腳把它踢走,拋得遠遠的,永遠忘記它才對。
先哲說過:『一切的回憶都有毒,不論這回憶是痛苦還是甜蜜』。人可以『記憶』,而不必『, 回憶』。如果我們能放開對過去的回憶,我們就生活在『當下』,可以享受生命,開創美好的將來。
請用一張紙,把所有纏擾你的往事,都記下來。寫完以後,不妨問問自己,你有沒有沒有決心把這些往事淡忘?究竟要怎麼樣,你才能夠超越它們?你認為你應該永遠受它們的支配嗎?你不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來趕走這些有毒的回憶嗎?為什麼別人可以把不愉快的往事淡忘,而你竟不能?
我們自己做了錯事,失敗了,不需要自責。可以彌補的,設法去彌補;無法彌補的,不妨拋開一切,再也不要去觸動它。
你可以在佛前表明心意,說你已經知錯,以後決不再犯。只要你真心真意,真正超越錯誤,一切眾生都會聽你懺悔,原諒你、幫助你再成長起來。
寬恕別人同樣重要
有人傷害我們,他一定會內疚、悔恨,決不可再思報復。切記:冤冤相報,永無了時。何況報復只有更加深傷痕的痛苦,遠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腸赦免別人。
中國聖賢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使我們自己對人犯了錯誤,我們自然希望對方原諒我們,不要向我們施出報復的行為。既然自己不想受到報復。那當然就不可以報復別人。能這樣做,你的行為無異菩薩,自然得到眾生的贊嘆;你的身體,也因此善念而發出一種愉悅之光,常能招感吉祥、如意的因緣。
你不單是佛的好弟子,你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你是知道的,你不原諒人,要想報復,等於手握屠刀。心存惡念會令你身體放出邪惡之光,這種光最能招惹邪惡力量,使你做出邪惡行為,一定要避免才是。
『貪、嗔、痴』,使佛說的『三毒』。種種不好的事情,都由這『三毒』發展而成,你仔細想一想,就會證實佛說的一點都不錯。生意失敗、損失金錢,往往由貪欲而來;作錯選擇、找錯物件、交錯朋友、做錯事情,往往由愚痴而來;破壞、犯罪,往往由嗔恨而來。人的所有過錯,都離不了貪、嗔、痴三種原因。
這三種毒,犯一次就要吃一次虧。不原諒別人,犯的正是嗔毒;這種毒,在刺傷別人以後,往往要反過來刺傷自己。
我們每一個走在修行道路上的人,都知道寬恕別人的重要。在我們還沒有能做到完全寬恕別人的時候,不妨先作一種思維;這種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把報復心清除。
首先,閉上你的雙眼,然後想想那個最令人難以寬恕的紉你想把他怎樣?要怎樣才會使你寬恕他?你是不是要他受苦,你才能寬恕他?如果是,你可以想像他正在受苦,受種種的苦;想像完了以後,你不禁會對他產生出憐憫心,會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不再想報復,不想真使他這樣受苦。
做這種思維,只能偶然一次,不可以每天都做。你做完這種思維以後,就應該從此寬恕這個人,永遠消除報復心。
寬恕
有一些人,很難做到完全寬恕別人,他也許能寬恕人一會兒,過後,他又想起別人的不是,再也不寬恕了。假使這樣,就可以試試念幾遍『解冤經』。
『解冤經』的經文很簡單,但力量卻相當大。彷彿能把人所失去的寬厚和智慧都召回來。
經文是:
『金叱金叱真金叱,我今為汝解金叱,永不為汝結金叱。唵!強中強,吉中吉,波羅會上有殊利,一切冤家離吾身,摩訶般若波羅蜜。』
重復這樣多念幾遍,一直念到你心無掛礙,氣定神閑。
它非常靈驗,非常有用。你可以一面做別的事,一面念它,不必一定要坐定才念。它會幫你驅走那些折磨它的回憶,驅得遠遠得,不再擾亂你的心情。
你是強中之強,吉中之吉,你決不再受那些影子的傷害。
相信你會愈念它愈有力量,彷彿無人能推倒的一座泰山。
念的時候要出小小聲,讓自己聽得到,而且念得愈快魚好,就像你正在快速放送出很多道金光,所有陰影都望風披靡。
也有一些人,不懂得怎樣寬恕自己。總是念念不忘:某件事做錯,引來很壞的後果;某件事對不起別人,使人家受了傷害……。遇到這樣的情形,第一,是要永遠能為自己辯護——你既然慷慨地對別人,也應該慷慨地對自己。
過失,是行為的結果,不是行為的動機;世界上沒有人存心想害自己、存心想害別人。有一個十七歲的青年,在他學習駕車的時候,把一個穿越他車前的小男孩撞死了。以後,他就一直耿耿於懷,很是內疚。事實上,他根本不是存心要害死那個小男孩的,他只是在學駕車途中,那個小男孩忽然穿過馬路,令他一時無法閃避,才出了事。這完全不是學車青年的不是,這個學車青年又何必自己加罪上身?他應該為自己辯護,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這的的確確不是他的錯。當然,震驚是一定會有的,伸心內疚卻大可不必。
把往事封藏起來,不要去觸動它
告訴自己,你做得到。事實上,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不縱容自己向牛角尖鑽進去,你可以完全不觸動那些已被你封藏起來的陳年舊事。
平常無事,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一個五、六歲大的小孩,你見到這個小孩,深深地望著這個小孩的雙眼,他很像正嚮往著某一件事;你再繼續深深地望,會發覺這小孩唯一向你要求的,就是愛護他。你想像自己伸出雙臂,去擁抱這個小孩,用帶著愛的柔和雙臂,好好的抱著他,告訴他你非常的愛他、欣賞他;告訴他他可以在學習的時候犯些錯誤,都沒有關系;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在他的身邊。
跟著,想像這個小孩在縮小,縮小到可以用你的心來容納他那麼小,可以把他放在你的心中。你每次向自己的心一望,便可以見到這個小孩的小面孔正望著你。你要不停的愛護他,給他無限的愛。
然後,你又想像你的母親,她好像很恐懼,因為她需要愛,又不知道從那裡可以找到愛。你立刻伸出雙臂擁抱你的母親,告訴她你愛她,很關懷她;告訴她,她可以依靠你,你會不停的愛她和照顧她。當你見到你母親開始平靜下來,不再恐懼的時候,你把她也縮小,縮小到可以容納在你的心中那麼小。把你的母親也放進你的心中,和你小小的自己在一起。讓兩個小人,互相愛護。
跟著,想想你的父親,他好像非常傷心、非常害怕,很希望人家去愛他。想像他在不停的嘆息、非常彷徨。你現在已經懂得怎樣愛護害怕的人,所以你很自然,很容易的伸出雙臂,把父親抱著,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愛意,讓他知道如果他有任何問題困難,你都會在他的身邊照顧他。
當你的父親不再憂愁、已經開始快樂起來的時候,你把他也縮小,小到可以容納在你心中那麼小。你把小小的他也放進心中,和小小的母親、小小的自己,三個同在一起,讓他們互相愛護,而你也同時對他們三個,付出無限的愛。
假使你已經有配偶、有兒女,你也要以同樣的方法,讓小小的他們和大家一起放在你的心裡。你是樹,父母是你的跟,配偶兒女是你的枝葉花果,你們都需要愛的沃土,愛的陽光、雨露……。
愛的力量很大,它在你的心中發亮,使你充滿和平、充滿歡樂。愛的力量能轉變你的思想,消除你的壞習慣。
❻ 自我封閉的人該看哪類書籍
成為第16位粉絲
盡量注意不要老是拿他的這種內心封閉的行為當作很重要的因素,不要讓他總是感覺到你在觀察他,這樣會使他有戒備感,藏的更深。讓他感覺你不在乎這些,讓他感覺你是多麼的愛他,當他完全對你放鬆警惕的時候就是他對你敞開心扉的時候。你是否注意過他對哪方面的話題特別敏感,那麼你要盡可能避免跟他談及這些,以免他又開始自卑什麼的,平時盡量跟他聊聊他喜歡的話題。你平時注意多與他溝通,當然如果他不願說也不要強求,但你要向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你非常關心他,讓他對你產生信心和信任。自然,就會對你敞開心扉了。
❼ 生命的重建
你說的應該是《生命重建》這本書。
《生命的重建》是美國作家露易絲·海的一本健康觀念暢銷書。作者在書中倡導「整體健康」的觀念,揭示了疾病背後隱藏的心理模式,從而開辟了重建生命整體的完美道路。[1] 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50周第1名,被譯為25種文字,在35個國家或地區出版。截止2002年,該書英文版已71次印刷,總銷量2000萬冊。
作 者
(美)露易絲·海
原版名稱
You Can Heal Your Life
譯 者
徐克茹
1內容提要編輯
「一本幫助我們找到自尊和自愛、重新構築自己生活的偉大著作。」
——伯尼·S·西格爾,知學博士,《愛,醫學與奇跡》作者
「假如我不幸被拋棄在一個荒涼的孤島上,而命中註定只能攜帶一本書,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露易絲·海的這本偉大的著作——《生命的重建》。」
—— 戴夫·布朗,名著《自我實現的冒險》作者
你是否感到身心疲憊?
你是否覺得有無法隨的壓力?
你是否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
你是否想擺脫疾病的折磨?
你是否對過去的事情無法釋懷?
你是否無法化解心底的怨恨?
生命真的可以重建嗎?
姐妹篇:《生命的重建之問答篇》[2]
2目錄編輯
第一部分 導言
對讀者的建議
我的人生哲學
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第二部分 與露易絲一起探討
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
第三章 它來自哪裡?
第四章 它是真的嗎?
第五章 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第六章 拒絕改變
第七章 怎樣改變
第八章 建立新的一切
第九章 每日的功課
第三部分 讓這些思想開始運轉
第十章 人際關系
第十一章 工作
第十二章 成功
第十三章 財富
第十四章 身體
第十五章 問題列表
新的思維模式
第四部分 總結
第十六章 我的故事
跋
我心深處
3作者簡介編輯
露易絲·海,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傑出的心靈導師,著名作家和演講
家。
她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倡導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露易絲·海揭示了疾病背後所隱藏的心理模式,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採取積極的思維方式,實現身
體,精神和心靈的整體健康。
露易絲的個人思想是在她痛苦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她的童年在飄搖與窮困中度過,自幼父母離異,5歲時遭強暴,少年時代一直受到凌辱和虐待。她後來逃到
紐約,歷經坎坷,成為一名時裝模特,並和一個富商結婚,但14年後她又被丈夫所遺棄。
1970年,露易絲在紐約開始了她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1976年她的處女作《治癒你的身體》出版,奠定了她在這一領域的專家地位。不久,露易絲被確診患有癌症,她開始在自己身上實踐整體康復的思想。6個月後,她擺脫了癌症,完全康復了。
1984年,露易絲的代表作《生命的重建》出版,很快就譯為25種文字,在35個國家和地區出版,截止到2002
年,英文版已71次印刷,銷量2000萬冊。至今,《生命的重建》仍在世界各地熱銷不衰。1985年,露易絲創建了名為「海瑞德」的艾滋病救援組織。她還
建立了「Hay基金會」和「露易絲·海慈
善基會」,幫助和支持艾滋病患者,被虐待婦女和社會最底層的窮苦人。她每月1期的專欄《親愛的露易絲》發表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國
家的50多種出版物上。露易絲·海幫助了千千萬萬人改變了健康狀態,提升了生命質量。這位偉大的女性被世界各地的媒體親切地稱為「最接近聖人的人」。
4書評編輯
1、看這本書讓我開始重建我的生命,原來我自己是有主導權的,每一個負面的情緒,疾病,原來都是在提醒我自己試圖逃避的問題,這本書讓我重新去看那些部分,重建我的生命。
2、「當下」永遠是力量的源泉
你生命中經歷的所有事件,都是由你過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他們由你過去的想法,你在昨天、上星期、上個月、去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40年前(這取決於你的年齡)所說的話決定的。
然而,那是你的過去。它已經過去了,完畢了。重要的是此時此刻你選擇什麼思想、選擇什麼信念、說什麼話,因為你現在的思想和語言會創建你的未來。你的力量的源泉來自「當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下星期的、下個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後的經歷。
你不妨注意此時此刻你正在思考什麼。它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你是否希望現在的理想會成為事實,使你的生活有所改變?那就小心地照顧你的思想吧!
「思想」是可以被「改變」的
無論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這問題的根本必然來自我們的思想。自卑僅僅是你討厭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種思想的反映。你的這
種思想在說:「我是一個糟糕的人。」這種思想製造出一種感受,令我們失落在這種感受中。可是,如果你沒有這種思想,你就不會有這種感受了。改變討厭自己的
思想,這種負面的情感就會離你而去。
別讓過去的事影響我們,不論這些過去的事是多麼消極和痛苦。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過去的事情沒有力量戰勝我們。「當下」的生活才是我們需要把握的,我們的力量存在於此時此刻。認識到這一點是多麼了不起!我們此時此刻便開始自由了!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確實選擇了我們的思想
要怎樣思想,可以由我們加以選擇。雖然有時我們會習慣地把一個思想重復又重復,而且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有選擇的余
地,但事實上,這都是我們自找的。我們有能力選擇某些思想,也有能力拒絕某些思想。不信嗎?只要想想我們是否拒絕過一些積極的思想就可以明白了,那麼我們
也可以拒絕一些消極的思想,這是不用懷疑的。
我認識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遭受過自卑與內疚的痛苦。這樣的生命怎麼會幸福起來呢?我們擁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多,我們的生活就越糟。我們具有的自卑和內疚越少,我們的生活就越好。不管我們處於哪種生活水平,情況都是這樣。
3、看這本書之前也看過很多其他的被評論很好的書籍, 那些書籍當然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和這本書相比, 少了很多靈性和方法。 此書是我覺得最為動容最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書。
看了生命的重建, 整個人被愛充滿和包圍, 還學習到很多具體的方法去超越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懂得了人要學會寬恕和愛自己才能真正獲得開心和良好的循環。 露易絲海自身的經歷也讓我潸然淚下, 那樣坎坷的人生她能走出精彩, 實屬不易,
還能帶給大家這么好的精神食糧, 讓全世界無數人受益更是功德無量。
因為身邊一個朋友的父親得了癌症, 全家人都苦於醫葯費的籌備和化療的痛苦, 我把這本書送給了她的母親。 希望能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也通過露易絲海的能量讓他們學會超越痛苦和更好的看待人生, 超越疾病, 創造奇跡!
人生多少都會有所缺失, 特別我們70後的人,
父輩忙於生計和迫於他們生活的年代和政治背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 給予孩子關愛。 只能是滿足基本的食宿溫飽,
所以我們內心很多迷茫, 慢慢到了中年, 這種迷惑更多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絕對是人生中值得珍藏的一本書。
❽ 我恨這個世界!!!!!
孩子,我不想激怒你,也不想對你說大道理,我只想讓你知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讓自己受一點委屈,可他們必須要放手,世界上有很多曲折的路需要你走,你必須面對各種事情,世界就是那麼殘酷,競爭競爭,人就是這樣,你也不應該用真心去交朋友,假如他哪天背叛你,你會像現在這樣,你說得對世界悲涼,可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活下去,你要讓他們知道,你活的很好!
❾ 什麼是生命的重建
【1】
慢性疾病當中的人,需要的不是治療,葯物,需要的是生命的重建。
這個認知,就決定了,對待身體的方式,方向,及採用的方法。也就決定了身體的康復,好轉,還是惡化下去。
為什麼呢?
特殊的營養支持包括: 卵磷脂,Q10,魚油,谷光甘肽,NAC,5-HTP,硫辛酸,葡萄籽精華,銀杏,肉叢蓉,泛酸,等等。
二:需要時間。生命的生長,修復,代謝,更新,是有其固定的生命周期的,是需要時間的,急不了。
三:不幹擾身體的重建過程。去掉不良的情緒,念頭,雜念,偏執,不去干擾身體正常的運作,讓身體,生命作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身體的重建,不受到干預。
如同小孩子每天的飲食支持他長高發育一樣,但並不是小孩子一吃食物,立刻就看得見其長高的。
【3】
多數人很難去相信簡單的事實,不願意接受簡單的東西,恢復健康就那麼簡單嗎?
健康教育顯得何其重要。
但健康這個產業,或健康這個問題,除非是真的出了什麼問題,才會引起重視,亡羊補牢。否則,在健康,亞健康的狀態下,跟別人說健康,重視健康,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病人,一旦出現疾病問題,總是願意立刻把自己交給醫院,葯物來處理。總以為,交給醫院,葯物就能夠負起負責,治療得好。但多數情況下,通常都是失望的。
唯一的出路:
願意為自己的健康,生命負起主要責任;
願意在自己身上找出不良的行為,飲食習慣,方式,並作出調整;
願意為身體健康作出改變,放棄某些東西;
願意去做為身體加分的行為;
願意去培養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習慣;
生命的重建是一個過程,是身體生命本身就會的一種能力,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