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口哨是誰發明的
邪惡天使
② 科學家的發現,發明的故事
你想要趕上那麼呀
③ 哨子的起源是什麼
1. [whistle]∶一種能吹出尖銳聲的器物,用於集合人、操練或體育比賽時發號令
④ 陽谷哨的創始人
辛福春的老師——陽谷泥哨的創始人李保正,是陽谷四棚鄉大石碾郭村人,解放前,初創了第一代陽谷泥哨。當時的卵形泥哨有7個孔,其中一孔貼哨膜,能發出7個音階。演奏時用嘴控制氣流,聲音清脆響亮、婉轉悠揚,可吹奏多種民間小調及流行歌曲,也可為山東梆子、兩夾弦等地方戲曲伴奏。在模仿各種鳥類的叫聲時,陽谷泥哨更見功力,啁啾的鳴叫聲悅耳動聽,非常逼真,令人稱道。
新中國剛成立時,李保正將陽谷泥哨拿到了北京,在當時首都的音樂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陽谷泥哨,以它音韻柔美和簡便的吹奏方式,博得了北京人的喜愛。當時眾多音樂內行認為,人人能吹的陽谷泥哨,若經過創新與改良,定會前途無量。1953年,原中國音樂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趙颯欣然將其定名為「陽谷哨」。陽谷泥哨有了正式名稱後,李保正先後收了20多個徒弟,但既懂製作又通音樂的徒弟寥寥無幾,單靠製作小哨子的徒弟們很難維持生計,大都沒堅持下來。擅長繪畫、雕刻和音樂的辛福春,起初走村串巷給人畫像維持生活。1965年,在一次趕集畫像時,李保正和辛福春臨攤而坐,李保正嘆服小夥子逼真的畫像,而辛福春也對一個個圓溜溜的泥哨產生了濃厚興趣。懂樂曲的辛福春拿起一個泥哨便吹,美妙的韻律頓時吸引了他,也迷住了在場的所有人,辛福春索性非要拜李保正為師不可。看到眼前這個懂音樂的小夥子的執著勁,李保正爽快地答應了。鑒於當時音樂界對「陽谷哨」到底是「樂器」還是「音樂玩具」的爭論一直沒有定論,後來又趕上文化大革命,「陽谷哨」被當作民間一種「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把戲」,從音樂界漸去漸遠。
1983年,近七旬的李保正感到他的泥哨不被世人所關注,非常失望。遂將陪伴了他幾十年的壓箱底的泥哨製作工具一骨碌全給了辛福春,從此再也不做泥哨了。接過老師的傳世工具,辛福春心裡很沉重,他翻閱大量文獻資料,並拜訪了音樂內行。後來發現,陽谷哨以其洪亮低沉的韻律填補了樂器的空白,這著實給他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⑤ (口技)口哨是誰發明的
作為一門藝術,嘯藝已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相當程度的輝煌
⑥ 嗩吶是誰發明的
由波斯人發明。
嗩吶(義大利語:suona),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由波斯人發明,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廣東地區亦將之稱為「八音」。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歷史沿革: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
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
到了近現代,嗩吶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⑦ 吹口哨是哪國人發明的
第一位吹口哨的人就是發明者, 哪國人無從考證了。
⑧ 嗩吶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是誰發明的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
嗩吶起源於波斯、阿拉伯一帶,公元3世紀時,由波斯、阿拉版伯一帶傳入中國。嗩吶由哨、氣牌、權侵子、桿和碗五部分構成,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管身木製,呈圓錐形。
至於它的發明者肯定是波斯人,具體無法考證。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⑨ 哨子是何時何地發明的
問這個干嗎?
不過我也學學
是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發明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