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清照一生創造了多少首詞
共52首 1.李清照詞全集 [李清照] 2.烏江 [李清照] 3.長壽樂(南昌生日) [李清照] 4.點絳唇(蹴罷鞦韆) [李清照] 5.點絳唇(寂寞深閨) [李清照] 6.蝶戀花(昌樂館寄姊妹) [李清照] 7.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 [李清照] 8.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李清照] 9.多麗(詠白菊) [李清照] 10.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李清照] 11.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李清照] 12.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李清照] 13.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14.浣溪沙(髻子傷春嫩更梳) [李清照] 15.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李清照] 16.浣溪沙(小院閑窗春己深) [李清照] 17.浣溪沙(綉面芙蓉一笑開) [李清照] 18.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李清照] 19.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 [李清照] 20.滿庭芳(芳草池塘) [李清照] 21.滿庭芳(小閣藏春) [李清照] 22.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李清照] 23.念奴嬌(春情) [李清照] 24.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李清照] 25.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李清照] 26.清平樂(年年雪裡) [李清照] 27.慶清朝慢(禁幄低張) [李清照] 28.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29.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30.瑞鷓鴣(雙銀杏) [李清照] 31.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32.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李清照] 33.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李清照] 34.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李清照] 35.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李清照] 36.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 [李清照] 37.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 38.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李清照] 39.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40.行香子(天與秋光) [李清照] 41.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42.憶秦娥(臨高閣) [李清照] 43.永遇樂(落日熔金) [李清照] 44.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李清照] 45.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李清照] 46.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47.怨王孫(帝里春晚) [李清照] 48.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李清照] 49.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 [李清照] 50.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李清照] 51.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② 李清照的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台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涼憔悴作對比,寄託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後主並提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於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③ 李清照的一生創作了什麼詩
烏江(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春殘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發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
釣台(夜發嚴灘)
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
感懷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曉夢
曉夢隨疏鍾,飄然躡雲霞。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共看船如藕,同食棗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雖非助帝攻,其樂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
④ 李清照悲壯的詩句是如何創造的
在北宋戰亂的年頭,清照仍有心緒邀明誠唱和,不能不說還帶有幾分天真和稚氣。然而,作為一個年輕的女詞人,能冒雪巡城,去體驗和感受抗敵戰斗的生活,以此來進行創作,應該說是很了不起的。「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等悲壯的詩句,大都是這一時期寫出來的。
⑤ 李清照因什麼事而創作夏日絕句這首詩
創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拓展:
《夏日絕句》:
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最後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⑥ 李清照創造了什麼體
「易安體」
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大家。她的詞於蘇豪、柳俗、周律之外別樹一幟,婉約而不流於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實感,語言清新自然,流轉如珠,音調優美,故名噪一時,號為「易安體」。特定的歷史條件促成了「易安體」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雋出之的藝術特徵。「易安體」既保持了南唐以來抒情詞的傳統詞風,又創造了以時代悲劇為背景的、表現作者個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藝術風格。
⑦ 李清照的詞創作以分為幾個時期
二個時期。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文學成就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⑧ 李清照的創作分幾個部分
李清照的創作生涯受到個人境遇變化的影響比較大,由於她外公的地位,李清照在少女時期過的生活舒適,快樂無憂,詞作也歡快清揚。在於趙結婚後,也夫婦恩愛,詞作有所成熟,但仍充滿了濃濃的溫情。在趙死後,國破家亡,李清照由北宋過度到南宋,作為名門之女和大臣之妻,在感傷國破家亡的痛苦至極,再一次婚姻也極為不幸,生活充滿著痛苦,詞作走向哀情愁怨。
⑨ 簡述李清照的創作成就
李清照的創作成就:
李清照是中華詩史上傑出的女作家,詩、詞、文、賦。金石、書、畫無所不精,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
在寫作方式上,李清照善於移情於物,借景抒情,借物明志,所描述的情景無不慘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觀得到高度的統一;』她還善於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為避生僻晦澀,通常採用人們熟悉的常通之典,並且意旨流攝,創意新穎,把典故用通俗的口語表現,明白曉暢,靈動自然。如「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雁過也,正傷心,即是舊相識」(《聲聲慢》),既用典,又以觸景生情,生動地反映出作者彼時彼地的復雜內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曉,典故與詞境水乳交融,達到了「點鐵成金」、脫胎換骨、以故為新的境地,構成完美的藝術整體。其重大貢獻,對宋詞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影響。在構思上,李清照善於造境,有的前乘後繼,一瀉千里;有的層層設疑,由果追因,儲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每一首詞者可看出其高超的藝術功底。
李清照的語言獨具風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樂美。她的語言明白家常,能「以尋常話度入音律」,化欲為雅。能用淺欲之語,發清新之思。如「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全是口語,似信手拈來,全無雕飾鑿痕跡。但細細品來,卻又詞蘊深意,言外有情。
除了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在中國詞史上,李清照是最早提出和觸及詞學理論的作家,這些理論都集中的體現在了她所寫的《詞論》中。《詞論》有三個要點,即詞的雅俗問題、詞的音律問題、詞「別是一家」的解說。「詞別是一家」是其最核心的問題。她就詞所區別於詩的種種特點,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雅——不滿柳永「辭語塵下」;
2、典重——不滿賀鑄的「少典重」;
3、渾成——不滿張先、宋祁等人「有妙語而破碎」;
4、協樂——要分別五音六律及清濁輕重,不滿晏殊、歐陽修、蘇軾的詞「句讀不葺之詩」;
5、故實——不滿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黃庭堅「尚故實而多疵病」;
6、鋪敘——不滿晏幾道的「無鋪敘」。
各種文體的藝術特徵,都應該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所以李清照的詞論有相當大的合理性。李清照的理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清時期李漁等人論詞有「上不似詩,下不似曲」的要求,就是沿循此說而來的。《詞論》不但是宋代詞壇上的第一篇詞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女性所寫的文學批評專文。
李清照簡介:
李清照(1084— 1155),生於北宋元豐七年,山東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擅長書畫,兼通音律,尤以婉約詞著稱於世,稱為婉約詞宗,與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柳宗元齊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她的詞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在中國古代詞壇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⑩ 李清照的寫作背景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中原淪陷後,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後,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
(10)李清照創造擴展閱讀:
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後世紀念
青州李清照紀念館位於青州古城西門外洋溪湖畔。佔地約630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大門內有甬道北去,道東建有順河樓,西邊為四松亭,均為清代建築。甬道盡頭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門上書有著名詞人蕭勞書寫的匾額「李清照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