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彝族發明了

彝族發明了

發布時間:2021-08-01 18:03:33

A. 彝人製造的作品

《彝人製造I》
狂野的呼喚——〖《彝人製造I》〗
2000年,以《乞愛者》為主打的第一張《彝人製造I》專輯,在歌壇引起了不小的震撼。這是一張野性十足而帶有很強張力的專輯。彝人製造完美的和聲,猶如來自天籟的聲音,能夠穿透人的靈魂,凈化人的心靈。
真正的歌是有感而發的,是生活喜怒哀樂的外化,而不是憑空創造出來。彝人製造的作品體現了對音樂的靈性和天賦,它們流動著只有山歌才獨有的純朴優美,而且聲部繁多;歌曲不同於五聲調式,並經常隨心所欲的轉調,同時對節奏也有足夠的重視;他們的音樂遵循的是自身的神秘法則,允斥著只有在涼山山水之間地才能釀造的情緒。當然,最令人激賞的是慢歌中那憂郁和沉思的美,它拒絕歇斯底里,拒絕抄襲煽情,拒絕莽撞地推進到歌的主音;而快歌中洋溢著最原始的喜悅和對自然的崇拜,沒有絲毫都市紛亂的痕跡。
《彝人製造I》中的作品皆富有流行氣質,無論是旋律、歌詞或演唱上,這說明主創者哈布找到了一個最佳的創作點。《明知山有虎》密布著電子聲,歌詞和旋律比較怪異,運用了許多的諺語和反諷語,視角相當新奇;《我要你》則肆無忌憚地轉調,卻非常順耳,具有極強的可聽性。曲比哈布經誦式的唱腔,與阿木高亢裂石的聲音交織混合,個性色彩鮮明。《乞愛者》傷感唯美的情緒允斥耳邊,結構編排規整,層次豐盈,唱腔發揮上接近理想狀態。其它如《讓我進來》是很典型的彝族味道的快歌;《來不及》也是一首相當有潛質的流行曲,具有極凄美的意境;《遠古神鷹》、《風雨?雷電?諾蘇》則是神話體裁的作品,製作現代前衛,突破了以往類似作品的局限,歌詞非常講究;就連《思鄉曲》這樣一首在專輯中顯得很平常的作品,其音樂的畫面感,歌手演唱時的衷切之情毫無世俗矯情,純朴得令人心靈震撼。《彝人製造1》鳥人藝術
他們的音樂遵循的是自身的神秘法則、充斥著只有在涼山山水之間才能釀造的情緒。洋溢著最原始的喜悅和對自然的崇拜,沒有絲毫都市紛亂的痕跡。
[01]明知山有虎
[02]風雨 雷電 諾蘇
[03]孤獨才是完美
[04]來不及
[05]難道你就不想繼續
[06]讓我進來
[07]遠古神鷹
[08]乞愛者
[09]思鄉曲
[10]我要你

《彝人製造II》
放飛夢想——〖《彝人製造II》〗
2001年9月,在收獲的金秋時節,《彝人製造II》帶著清新的曲風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從彝人製造的心路歷程來看,這一時期他們的事業正步入正軌,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因此,整張專輯的主色調充溢著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
專輯的主打歌——《茅草屋的女主人》就是一個帶有虛幻色彩的故事,彌漫著對純真質朴的生活與愛情的嚮往。山巒之間,密林之中,一座簡陋的茅草屋,一個賢惠美麗而忠貞的女主人,原始而古樸的生活,這是一幅多麼令人神往的美麗畫面!「彩虹過後天更藍,走進山間美麗的茅草屋。」「夢,不願醒過來,因為它太美不願醒過來」,如果說這是一幅理想中的夢境,那麼《美麗女神》則直接脫胎於哈布的一個怪夢,歌詞喃喃自語,音樂詭異而唯美,富於迷幻色彩。
夢,對於彝族人來說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它是引領彝族人跨越時空阻隔,通向過去與未來的隧道。千百年來,彝族用夢預見未來,占卜吉凶。在越接近原始的村落里,這種本能的顯現就更接近准確。在絕大多數彝族子民身上,都潛藏著這種幾乎特異功能的特質。同時,在被商業物質異化的都市中,夢往往也是一個寧靜的心靈港灣。跳動的篝火,醇香的烈酒,動聽的情歌這都是構建夢中心靈家園的元素,也變成了創作的具象。
他們這一時期的音樂風格是跳動的,帶有隨心所欲的感覺,唯美的真誠。正如哈布所言:「只要還能胡思亂想一天,我們的風格就會繼續變化。如果有一天,別人說某首歌是彝人製造的風格,說明我們就定格了,也就很難有新的突破和進步了。
《媽媽》
親情無限——〖《媽媽》〗
2003年1月,帶著濃濃親情的《彝人製造III》面世了。至此彝人製造連續三年保持了每年出一張新專輯的紀錄,這在國內歌壇的原創音樂方面並不多見。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張專輯的銷量都不匪。
這張專輯的主打歌《媽媽》用母愛的溫情打動了所有遊子的心。這首歌剎那間傳遍大江南北,成為當時點播率最高的歌曲,至今每年母親節這首歌仍高居點播歌曲榜首。試想,在繁忙的世間奔走的我們,誰不想在家與母親共享天倫之樂,但為了遠方的夢想,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必須暫時割捨親情遠走他鄉,而母親永遠是遊子黑夜中的那盞明燈。永恆的主題、獨特的表達、優美的旋律觸動了聽者最敏感的神經,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藝術創作中,有時有意為之反而難成正果,有時不經意的靈感卻變成了不朽的作品。《媽媽》就是不經意中創作出來的好作品。一次小型的聚會,哈布拿起吉他隨意哼唱,朋友們聽了覺得很入耳,便記錄了下來,填寫了歌詞。《媽媽》的編曲也很淡雅,只用了三把箱琴、一個手鼓和一個沙錘合成。《媽媽》MTV音樂電視中媽媽的形象就是由哈布、哈日的母親扮演,美麗慈祥的形象,真實而感人至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彝人製造曾無數次提及,這首歌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媽媽的。但其創作的情感源泉是母親對他們無限的關愛。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母親都在默默地支持著他們。因此,成功之後,閑暇之時,母親是他們最牽掛的人,也是他們親情的歸宿。
《看見了》
追求完美——〖《看見了》〗
經過兩年的沉澱,在人們的熱情期待中,彝人製造第四張專輯終於隆重面世。如果說彝人製造第一張專輯有些野性十足、鄉村民謠;第二張專輯個性前衛、搖滾另類;第三張專輯曲風朴實、返璞歸真;第四張專輯則富有畫面感,風格追求唯美,更加註重旋律的優美。每一專輯都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都有幾首富有生命力、很多年後能夠傳承的作品。野性——前衛——朴實——唯美,這不僅反映了彝人製造作品風格的變化軌跡,也是他們心路歷程的寫照。
在這蓄勢待發的兩年裡,彝人製造對音樂的熱忱、對生活的感悟與日俱增,他們一直在尋找著自己最理想的音樂狀態。以《美麗姑娘》為主打歌的全新專輯對此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不同時代不同的人情感的理解與演繹從來沒有停止過,圍繞此題材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美麗姑娘》這首歌飽含著彝人製造最真摯的感情,譜寫了一曲充滿惆悵、傷感的篇章,無疑是用全新視角詮釋永恆主題的一朵美麗的奇葩。聽來不僅不流俗,還很耐聽,這就很不容易做到。我們從彝人製造的歌里可以清晰的感覺到那種來自內心深處最真切最原始的真誠和質朴。在音樂的編曲方面有了顯著的提高,曲風磅礴大氣,具有王者風范的震撼,而且也不失婉轉、抒情的柔美,再加上極具異域風格的馬頭琴,貼切地表達出那種令人窒息的蒼涼傷感。在演唱方面彝人製造繼承了原有的和聲優勢,在新歌中使和聲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至。
可以說,第四張專輯是彝人製造音樂創作與發展進入成熟期的里程碑。專輯中每一首歌曲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不僅給人聽覺的沖擊,在視覺上也是一種享受。如《看見了》給人描繪了一幅白鴿飛翔、孩子自由玩耍的寧靜、和諧、美麗的太平祥和的人間美景。歌中有畫,畫中有歌,相得益彰,美不勝收。這一方面是彝人製造追求的唯美的藝術取向,也是一種新的創作境界;另一方面與哈布的美術專業背景不無關系,藉助繪畫中的畫面與色彩來展示創作者的情懷與意境。
真正的藝術必須關注人間冷暖、現實社會,反映了時代的主旋律。這是所有具有責任感的藝術創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賦予藝術生命力的關鍵。與前三張專輯不同的是,新專輯更加貼近和關注社會存在,除了用平和的心態來詮釋情感世界的《美麗姑娘》、《阿妞》、《情歌》等美麗動聽的作品外,《看見了》在這張專輯中的份量不可小覷,可以解讀為一首旨在在乞求和平、保護美麗家園的公益歌曲;《山裡的娃》則反映了貧苦山區的孩子們的渴望與夢想,這與他們一直熱心的公益事業、關注和幫助失學兒童上學一脈相承。2003年7月火把節時,他們到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進行義演,並捐助13萬元在當地設立了一所「彝人製造希望小學」,CCTV-3的「愛心世界」節目組對此進行了全程跟蹤報道。現在他們每年還作為「未名獎助學金」的長期捐助人,與身邊的朋友們一起,每年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資助90名學生。如果說回歸意識一直貫穿彝人製造創作的話,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的回歸。
新專輯有一些引人注目的亮點,一是彝人製造加入了新成員——木乃,他有著一副獨特的嗓子,音色感性、通透、有感染力,能輕松的帶動聽者的情緒,再加之原有的美聲唱功功底,可謂是為彝人製造錦上添花了。二是著名音樂人鄭鈞出任此張專輯的製作人,因而在感受新專輯中也感受到來自鄭鈞音樂的搖滾熱情和強勁的節奏感,而這些多元化的因素勢必會讓彝人製造的音樂在這個等待花開的季節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回歸》
彝人製造歷經四年的精心打造,為我們帶來了名為《回歸》的專輯,名副其實的回歸,我們所喜愛的天籟之聲組合彝人製造又回來了。
專輯設計所用的元素都是反映彝族生活的油畫,所有油畫全部由彝人製造組合成員哈布親手繪畫的。其中四首歌曲由著名民歌手、國家一級演員曲比阿烏傾情加盟。
這一次,彝人製造放下了狂放的姿態,放下了繁復的技巧與和聲。這一次,他們想回到南方明媚的天空下,想回到故鄉清新濕潤的空氣里,想回到記憶中牧歌和情歌的搖籃。
這是一次不尋常的回歸之路。時代裹挾著人潮向未來狂奔。而敏感的心靈追隨不了瞬間就舊的時尚。歌唱者應該對著誰歌唱?應該歌唱什麼?顯然,彝人製造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們用簡朴、流暢、深情的演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時尚的都市裡,這顯然是一種另類的姿態,是一次不尋常的回歸之旅。?
或許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光遺忘了今天的喧鬧和嘈雜,彝人製造必須有勇氣說:我們揮霍掉的青春都留在這些旋律里了。

B. 彝族的起源是什麼祖先是誰

文案策劃、監制:袁載譽;文案:徐茂娜

看那遠處倒映著熊熊的火光,彷彿和墨色的天混為一體。那些穿著靛藍色衣服的姑娘們,手裡高高舉著火把,嘴角帶著爽朗的笑:“嘿,小夥子小姑娘,一起加入狂歡吧。”

他們縱情高歌著,還不停扭動自己纖長的肢體。空氣中飄來松枝的香氣,那是它們被焚燒的味道,這些跳舞的孩子們,圍繞著燃燒的柴堆,散發著年輕的味道。

當時的彝族的《勒俄特依》中也有這一部分記載,說是在戰敗以後,彝族的王帶著他們從原來的四川遷徙,最終停留在了雲南的昭通地區。那時的巴蜀被秦朝佔領了,但是這個小小的民族仍然不屈,最後邁著自己小小的步子走到了遠遠的地方,另外開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歷史的烽煙總是會散去,不管是傳說還是事實,也不知道是幻想還是真切記憶,我們現在都無從考證。但是無法否認的是,彝族歷史悠久,帶著自己的民族榮耀,在歷史長河的波濤洶涌中頑強生存。

也不只是彝族,還有許許多多像彝族一樣在一方天地之中傳承著自己燦爛文化的民族們,它們也是在歲月的不斷洗禮中,變得更加美好,傳承也變得越來越厚重。

我希望,在越來越注重文化多樣性的今天,我們作為國人要尊重這些頗具特色的文化,並且要積極地去捕捉那些在它們的激情碰撞之中,閃現出來比金子還要昂貴的光芒。

C. 彝族的文字起源從什麼時候說起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寶。漢文史志稱之為「爨文」、「爨字」、「爨書」、「倮倮文」、「韙文」、「夷經」;彝族稱之為「諾蘇補瑪」、「乃蘇訟納」、「聶蘇索」、「尼斯」、「阿哲蘇」、「納蘇縮」等。關於彝文的產生年代,現在還無定論。從山東鄒平縣丁公遺址出土的龍山時代晚期陶文,與彝文非常近似,並且全部可以識讀,雲南省昭通地區發現西漢堂郎府彝文印章,貴州大方有東晉彝文「濟火碑」,結合彝文經籍和漢文志書上的記載來推算,彝文最遲產生於漢代或更早一些。有關彝文的創始人,在民間傳說中有:吉祿老人、本奪本耿、畢阿伍、伯博耿、宓阿疊、冉冉一義等;彝文是一種古老的音節文字,一個字形代表一個意義,其文字總數達萬余字。這些彝字從結構上看,有點、橫、豎、橫析,大致有象形、會意、指事、假借四類。彝文獨特體字多,合體字少。滇川黔桂彝文古書中的彝字形體,大部分相同或近似。只因彝族居住分散,山川阻隔,方言差別大,各地彝文又隨著方言發展,導致讀音不一樣,用字不統一,再加上輾轉傳抄,某些字的寫法出現差異。四川涼山一帶彝文一般由右向左橫行書寫;雲南、貴州、廣西一帶則由左向右豎行書寫。日長月久,自成體系

D. 求:一項少數民族的發明

大型投石機(軍事)回族,古稱「回鶻炮」「回紇炮」「回回炮」蒙古軍隊在攻擊襄陽城時,由於襄陽有漢江可以憑借,馬軍難以施展,指揮官就下令用火炮攻城,然而當時火炮攻擊距離有限,漢江又太寬,無法攻擊,回族工匠就製造用重物拉動的投石機(帝國時代3里那種),結果只用了一個石塊就迫使守軍投降
水密艙(航海)回族,元朝時開始應用,相傳忽必烈不甘心軍隊無法到達日本,就下令尋找改造船隻方法,水密艙就應運而生
馬鐙(軍事、運輸)鮮卑族,東晉時隨戰爭傳入中原
壓縮食品(軍事、民用)蒙古族,相傳說成吉思汗下令軍隊禁止在河水邊上洗衣服,違令者斬,又有令成吉思汗認識的人須經過成吉思汗同意才可以殺,一人在河裡洗衣服,正卡成吉思汗認識這個人,成吉思汗就讓它將一頭牛的肉放進一個牛的膀胱就可免死罪,這個人辦到了,蒙古大軍就是憑借這種方便攜帶的軍糧征服了歐亞大陸
暫時就想起這么多

E. 彝族語何時發明

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國古代生活於西北氏羌族群的後裔。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為特點,與其他民族交錯而居。 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為6個方言。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囊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文字;1975年制定四川《彝文規范試行方案》,確定819個規范彝字,並開始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使用。 來源廣,歷史久,分支多,造就了彝族文化的豐富性;大雜居,小聚居,分布廣,鑄就了彝族文化的差異性。崇虎、尚黑、敬火、愛武,是彝族文化的幾個明顯特點。而彝族的十月太陽歷。可與聞名於世的瑪雅文明相媲美。彝族人民喜食「砣砣肉」,愛飲「桿桿酒」。舞蹈和音樂獨具特色。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6種方言。彝文是一種音節文字,至今使用。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葯學等許多著作以及流傳於民間的口頭文學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彝族還有自己的歷法。彝族音樂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綉、銀飾、雕刻、繪畫等,頗富民族特色。

F. 我是一名彝族人,我想了解一下彝族的起源,與發展

關於彝族的族源,迄今眾說紛紜,尚無定論,成了人們關注的史學之謎,也是民族學、彝學研究領域里的一大難題。到目前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說、羌氐說為主。土著說的觀點論據比較充足。它又分西南土著說和雲南土著說兩種。西南土著說認為,彝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祖國的西南,經過人類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成為現今的彝族。這種主張的依據,除了漢文文獻資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獻資料和神話傳說等。雲南土著說認為,雲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羌氐說的觀點較為普遍,它認為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國西北青海地區的古羌氐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國的西南方向游弋。古羌人早期南下的支系與當地土著部落融合,後來形成了西昌地區的邛蕃和雲南地區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
3000年前彝族祖先已廣泛分布於西南地區,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侮」、「昆明」、「勞浸」、「靡莫」、「叟」等部族。漢朝被稱為「西南夷」。
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范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特徵,是長期保持著奴隸佔有制度。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游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礎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向奴隸佔有制度的過渡。
8世紀30年代,統治范圍達到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與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區。
南詔奴隸制王朝曾長期統治彝族先民地區,不能不對當地奴隸制的存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天復二年(902),南詔奴隸制王朝的覆滅,意味著彝族先民地區奴隸制隨之消亡。兩宋300多年中,戎(宜賓)、瀘(瀘縣)、黎(漢原)3州的彝族先民,處在宋王朝與大理政權的相互爭取之中,出現了奴隸制經濟相對繁榮的局面。與之相配合,奴隸制生產關系出現了強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況。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騎兵自四川分三道進攻雲南,經彝族地區,促使處於分裂狀態的各彝族地區出現比較鬆散的反蒙古聯合,開始統一於羅羅族稱之下。與之相對應,蒙古貴族加強了對各地彝族茲莫即土長的爭取工作,發展為在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世襲官職以統治當地人民的土司制度。自1263~1287年,相繼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寧等地設立彝族土司。
明代276年間,地跨雲、貴、川三省的水西(大方),烏撤(威寧)、烏蒙(昭通)、芒部(鎮雄)、東川(會澤)、永寧(敘永)、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茲莫)連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著基本上相同的奴隸制度,與低下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各彝族地區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土司及黑骨、白骨與家奴3個等級。在上述等級關系的基礎上,明代水西、建昌、烏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隸制的上層建築。
康熙、雍正年間,清王朝在彝族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給土司、土目、奴隸主勢力以沉重打擊。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部分地區比較迅速地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

G. 彝族的起源是什麼他們的祖先是誰

有關於彝族的起源有幾種說法,其中又以北來說和西南土著說為主要觀點,我認為彝族北來說最為符合,這種觀點認為彝族的祖先是西北地區的古羌族,我們可以從很多記錄中看到彝族先人和古羌族的密切往來,又因為彝族的萌芽時間晚於古羌族,所以北來說推測,彝族的祖先來自於古羌族。而隨著時間的變遷,先人們就從古羌族部落中脫離出來,並且跟隨著群落的領頭羊翻山越嶺,歷經了幾個世紀,才終於來到西南地區,並在這里紮根。而在彝族南遷的過程中,必定也有其他民族從中分離出去,比如說傈僳族等分支民族。

名字由來

彝族本身不叫彝族,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在處理民族事務的時候,決定給當時還不叫彝族的彝族取一個新名字。有人就說,彝族本來就是邊陲的少數民族,不如就叫他們“夷族”,毛澤東卻覺得,彝族既然已經向組織投誠,自然不能用“夷”這樣帶有輕視意味的稱呼,於是將“夷”改為“彝”。彝族以前的名字叫做“倮倮”、“夷人”,而他們自己則自稱為“羅倮”,意為兇猛迅捷的意思。

H. 十月太陽歷是哪個民族發明的

彝族。
歷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歷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歷,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歷法——彝族十月太陽歷。據推測,此種歷法淵源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三個文明古國之前。
彝族十月太陽歷以12屬相回歸紀日,3個屬相周期為一個時段(月),即36日為一月,30個屬相周為一年。1年10個月,360日,10個月終了,另加5日「過年日」,習稱「過十月年」,全年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閏年(閏日),為366天。
據考證,彝族的向天墳,其實就是古人用以觀天象星斗的天文台,與彝族太陽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彝族十月太陽歷是悠久神秘的古老歷法,它與中國儒、道、陰陽學說有深厚的淵源關系,至今還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
彝族十月太陽歷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和最簡便的天文歷法。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十月太陽歷文化園廣場中間紅、白、黑等多種顏色的花崗岩牆壁上雕刻著彝族十月太陽歷的發明過程和計算、換算方法,彝族的產生和發展歷程以及彝族古代文明成果等,有的用文字記敘,有的用圖畫說明,人和動植物形象栩栩如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隨處可見,人們稱這個雕塑廣場是一部濃縮的彝族歷史。

I. 彝族的由來

彝族主要來源於古羌人,剛開始並不叫彝族,是建國之後才改的名字。千萬不要低估彝族,它是我國六大少數民族之一,人口主要是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的山區和沿海丘陵之間。自去年年底,彝族總人口已經有871萬了,是個非常龐大的少數民族了。

彝族人的新年是在每年冬至的前後,就像我們的春節一樣。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小海鎮,有一個小村莊,這里就是傳說中彝族祖先的出生地。在這個村莊里,有一棵歷經滄桑的馬桑樹,它見證了彝族人民的過去,也描繪著彝族人民美好的今天。

閱讀全文

與彝族發明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