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發明家他們發明了什麼
1、畢升——活字印刷術。
畢升(約971-1051)湖北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2、蔡倫——造紙術。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3、張衡——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4、袁隆平——雜交水稻。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5、愛迪生——電燈 電影 電報 電話 留聲機 復印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發明家、企業家。
B. 1990年河南初中生發明了專利,價值百萬卻無償捐給國家,他現狀如何
導語:很多人讀書就是為了以後賺錢可以輕松點,但是要說輕松賺錢,還是屬於發明專利著一項,因為只要你是第一個發明的人,申請了專利之後,後來者想要利用你發明的東西商用的話,便需要向你繳納一筆費用,因此有很多發明家靠著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取科研的費用,而在30年前的時候,就有一個河南初中生發明了一個專利,當時有富豪想要通過一百萬的價格收下他的專利,但是他卻認為,捐給國家更好,於是他便將自己的專利交給了國家,這么多年過去了,他現狀如何?
結語:此後他更是喜歡發明 ,並且被科技部門招收,他可以專心的搞自己的發明了,時間過去了這么久,他早已經成為了安陽市政協委員、滑縣政協常委、滑縣發明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發明協會會員。
C.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發明家那麼多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執政者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涉及到政權穩定、社會安定的大事,所以農民發明家自然就多了。
D. 河南小伙發明「智能木馬」,誘殺17人,年齡最小的僅14歲,後來怎樣
古希臘的長篇史詩《荷馬史詩》講述了民間特洛伊戰爭的故事,這場由海倫引起的戰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古希臘和特洛伊在戰爭中損失慘重,但雙方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突然有一天,希臘戰艦離開了。特洛伊人跑出城去看它,卻發現海灘上有一匹巨大的木馬。特洛伊人非常興奮,他們把木馬帶到城裡。但是到了晚上,藏在木馬里的希臘士兵一個接一個地跳了出來。特洛伊城被掠奪了。於是海倫回到了希臘。
從2001年9月到2003年11月,黃勇以提高學生成績、資助他們上學、介紹他們就業為借口,引誘18名學生回家。在案件破獲之前,黃已經殺害了17人,其中最小的只有14歲。上一個男孩用一句話救了自己的命。
最後這個男孩叫張磊,他躺在同樣情報特洛伊木馬,和黃勇殺死一個人上癮開始愛上折磨的感覺,他在張磊暴跌注射器的身體,將他的優勢後再沒有注意他的緊張暈倒。張磊回來時熱淚盈眶,他看到黃勇的猶豫,說:「你讓我來吧,我會支持你的。」黃勇身上頓時卸下了力氣,他流著淚將張磊放開。
黃勇深知張磊被放後,自己一定會被捕,他在家裡默默地寫好了遺書,等著警察的門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警方的審問下,黃曉明帶著些許自責說。「我希望你不要走我的路。這太貴了。」
據說,《荷馬史詩》是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的總稱,這兩部史詩是根據簡短的民歌編成的。它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對後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被稱為希臘的聖經。亞里士多德、雨果、恩格斯等人對它有很高的評價,恩格斯甚至認為它是希臘從野蠻跨越式走向文明的象徵。
其中一本書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一個美麗的女人引起了國家的災難,而這一策略更加出人意料。這本書目前正在銷售中,有興趣的人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購買。
E. 農民發明家吳玉祿哪裡人
吳玉祿,一位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的普通農民現年48歲,小學文化,迄今為止發明了38個機器人,在這個機器人大家族裡吳玉祿分別按他們的出生順序給他們命名為吳老大、吳老二……。兄弟38各有所長:蹦跳翻跟頭、拉車爬牆點煙斗、敲鑼打鼓拉二胡、寫字倒茶把桿爬。更有幫助病人的翻身床和會下棋的智能機器人。
吳玉祿在家排行老五,是家裡最小的兒子。從小,他不愛說話,就喜歡鼓搗一些小玩意兒。上學後,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卻經常像小乞丐一樣,滿大街撿別人沒用的「破爛」,寶貝一樣放在書包里。吳玉祿第一次接觸的「機械」,是一把廢棄的鐵鎖。為了弄明白鑰匙和鎖的關系,他砸壞了很多鐵鎖,終於學會了修鎖配鑰匙。 這個窮困的家庭,並未因為多了一個勞力而出現轉機。耕田、種地等農活,吳玉祿一樣不幹。大量空閑時間,吳玉祿都花在搗鼓他收藏的那些機械「破爛」。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吳家的小兒子是個「敗家子」。
醜陋的「吳老大」
然而,家庭的貧困,讓吳玉祿的夢想只能停在腦海中。村裡照顧他這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將其招了工,讓他進入一家民營工廠當電工。造機器人的夢想,從那時開始付諸實施。 1978年夏,16歲的吳玉祿與村裡一個鐵哥們兒商量:一起做個會走路的機器吧。那時候,他還不知道「機器人」的概念。 折騰了一年多,第一個機器人面世:外形是一個人形的鐵皮,身後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一台撿來的小電機充當動力。小電機發動後,帶動兩根鐵絲前後移動,「鐵皮人」開始動起來。 這是吳玉祿的機器人處女作,名為「吳老大」。從那一天開始,他就上癮了。
造風扇俘獲女孩心
吳玉祿和妻子董淑艷與機器人1986年,經媒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名叫董淑艷的女孩。 然而,兩人第一次見面,董淑艷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就走。 吳玉祿找來一個電機,接上一根連桿,將一柄蒲扇插在上面。通電後,蒲扇前後擺動,扇出涼風。他還設置了一個擋位開關,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 這個小物件,讓董淑艷欣喜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她發現只要她能想到的,吳玉祿都能給她做出來。 就這樣,兩人結婚了。直到現在,吳玉祿的家裡還擺著這台「電風扇」。
雷管炸傷手
1989年夏,吳玉祿正在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現了一節「七號電池」,標簽上寫滿外國字,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准備當作「吳老二」的動力。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兩級時,一聲巨響,爆炸了! 吳玉祿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起來了。鄰居將他送到醫院,打了十幾針麻葯,才縫合好傷口。 吳玉祿的無名指被炸壞。直到現在,這根手指到冬天總是冰涼的。 後來,吳玉祿才知道,那節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寫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葯的意思。
妻子離家出走
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東西,雖然成本低廉,但要讓機器人「聽話」地動起來,卻需要更多精密的零件。吳玉祿指著一個被拆得稀爛的玩具直升機說:「幾百塊的玩具,我只用它的遙控器。」諸如從新摩托上拆電機、從汽配城買小轎車坐椅,這些事他都幹得出來。 1999年夏季的一天,吳玉祿帶著全家到鄰村維修農具,但時間不長就接到村裡的電話,讓他們趕緊回家。吳玉祿剛騎車到村外,就見自家方向濃煙滾滾,村裡大喇叭喊著:「社員們都去吳玉祿家滅火。」等他們趕到家門口時,整個房子燒得只剩下三根檁條。 董淑艷帶著孩子離家出走,打算和吳玉祿離婚:「讓他跟機器人一塊過吧」。
一舉成名
吳玉祿和「超級吳老五」2003年吳玉祿攜自己的機器人兒子參加科技周並到人民大會堂表演,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之後被北京市評為「京郊十大新聞人物」,並由市領導頒獎。 2004年在湖南衛視主辦的農民機器人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並獲得「最聰明的農民發明家」稱號和獎金一萬元。 2005年在中央電視台十套走近科學欄目擔任道具師並獲道具設計製作優秀獎。 2006年參加深圳衛視主辦的「創意中國」大賽,捧回了冠軍獎杯,參加山西衛視主辦的「才藝大比拼」依舊捧回了冠軍獎杯。 2007年受聘於山西彩燈公司和浙江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應廣州市政府邀請參加第十三屆機械博覽會並在開幕式上做了機器人拉車表演。 2008年應邀到香港、天津等地參加展出。 2009年吳玉祿的機器人兒子與神舟七號宇宙飛船一同在河北石家莊展出並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並應邀在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市第九中學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演講。
未來目標
有了經驗,設計起來得心應手。設計一個會翻跟頭的機械狗,僅需2小時;用不到3個月製作成功的「超級吳老五」,已被一名大學生花3萬元人民幣買走。 他和正在讀計算機專業的兒子合作製造更具實用性和智能性的機器人,他管硬體設計,兒子來編程序。目前,二人已做好了可給病人定時翻身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
父子合作開機器人工廠
拉車機器人在老吳心裡,最大的目標就是建個機器人工廠——自己管機械設計,兒子管程序設計,工人組裝。「到時候,我們成為百萬富翁沒問題。」老吳顯然已經把學計算機的小兒子吳汪洋當成了接班人。 吳汪洋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讀大一,他已經進了學校的科技社團。老吳說,小吳曾經發明過家用防盜報警器,和自己一樣腦子好使。現在吳汪洋已經開始學習單片機及相關知識,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老吳和兒子的機器人夢會一步一步的實現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F. :農民發明家的發明創造體現了民族精神的那些內容
自強不息,艱苦奮斗
G.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發明家那麼多而青少年發明家少
最近這幾年,總是能在各大新聞媒體里看到有農民自製飛機或者汽車或者潛艇什麼的。也許在人家眼裡農民就是農民,本身沒幾個錢,幹嘛吃飽了撐著了,非得造人家已經造出來的東西?
在我看來這些情況其實非常合乎情理,就因為人家吃飽了撐著了!
隨著最近這些年,人均收入的提高,各類社會保障計劃的出爐及實施,部分地區農民的收入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穩定。然而,由於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農民們在當地沒有太多可消費場所,那麼此時,如果家庭負擔也比較輕的話,其實平時日子是過得非常安逸富足的(當然超生游擊隊和有病號的家庭除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自己本身再有理想抱負,那麼他就有非常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不過光有時間和精力其實也不夠,他們中的大部分最後都是負債累累,半途而廢。
當然,我上來不是只說這些,我是想從這件事情上,反思下我們國家為什麼農民發明家這么多,而在應該是小發明小製作集中的校園卻看不到幾個這么轟轟烈烈搞製作發明的?試想,如果是一個有一定學問的學生,又對某類科學很感興趣,而在這個年齡段又正是精力旺盛之時,那他們不可能不去做點什麼以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這個問題也一直讓我困惑很多年,因為在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應該有點「動靜」的理工科學生就沒有幾個搞發明創造,就是有也得不到關注。
就我個人看來,首先是教育體制的問題,由於應試教育對學生興趣愛好的抹殺,不少學生都對自己本身感興趣的東西最後都失去了興趣(這里不多說了,誰都知道怎麼回事)。
其次就是中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好好讀書,找份穩定的工作為將來的生活打基礎。對於孩子倒騰研究一些東西,鮮有父母能夠察覺到這個就是孩子的興趣而妄加阻撓。不過這個問題有更深的歷史原因——中國過去千年的封建統治遺留下來的一些愚民思想,比如儒家和佛教都宣揚人民要滿足現狀,過安逸的生活等等。
H. 為什麼中國農民發明家那麼多,沒什麼人成事
農民發明家來有的是創新思維創自新精神,他們可以稱之為能工巧匠。但是真正有實用價值的發明創造需要經過不斷改進後才能運用於實踐,改進過稱需要資金需要專業人員指導,而農民缺少這些必要的條件。所以好多奇思妙想很多隻能停留在理論階段,要想轉化為生產力,則需要專業人員專業部門從事研究。
I. 粘蠅紙的農民發明家劉德林
1985年,劉德林在朋友的幫助下,土法上馬開始研製粘蠅紙。當時,市場上已有一種粘蠅紙,但是這種粘蠅紙只有粘性,沒有引誘作用,只能「守株待兔」,不能主動誘捕,滅蠅效果差。他在走訪了防疫專家後,了解到要發明一種新型的粘蠅紙,關鍵在於引誘劑,而國內當時還沒有一種效果好的誘蠅劑。他來到了市化工局咨詢部查找資料,對茫茫的書海,這個只念過五年小學的莊稼漢呆住了。幾天下來已搞得頭昏腦脹,而所要尋找的資料卻一無所獲。咨詢部的工作人員問他到底要查找什麼?他只說要找一種能夠引誘蒼蠅的化學品資料,到底是什麼化學品,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咨詢部的工作人員無法幫他查尋,有的則以為劉德林腦子有毛病,勸他回家,別夢想發明什麼新型粘蠅紙了。
劉德林回到家裡,苦思冥想,到哪兒去尋找誘蠅劑呢?夏天農忙已經開始了,家家戶戶都在施化肥,種莊稼。劉德林回到家裡的第二天,頂著炎熱的太陽來到地里澆氨水,濃烈的氨嗆得他透不過氣來。突然他驚奇地發現,蒼蠅紛紛飛向氨水桶,劉德林恍然大悟,氨味能引誘蒼蠅,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他再次來到了市化工局咨詢部,這次要找的化學品范圍縮小了許多,但是到底要找哪一樣化學品,劉德林仍然心中沒底。不懂就問,一連幾天向市化工局咨詢部的國內工作人員請教,他的赤誠之心打動了咨詢部的工作人員,他們主動幫助劉德林尋找帶有氨味的化學品及有關書籍,有的還幫他作配方。
經過300多次試驗,劉德林終於取得了最佳配方,發明了新型的粘蠅紙,這種粘蠅紙不僅具有很強的粘性,而且具有誘蠅的特殊功效。經市有關部門防疫專家測試,各項指標均符合衛生標准,可以投放市場。隨後,劉德林又利用蒼蠅一到秋天喜歡的室內懸掛物上停留的習慣,把原來只能攤放使用粘蠅紙做成「膠卷式」粘蠅紙,使用時只要一拉,掛在蒼蠅進出的地方,滅蠅效果更好。
1987年2月10日劉德林發明的新型粘蠅紙由國家專利局授於專利證書。
J. 請問有誰能告訴我農民發明家侯聖春的聯系方式參考http://news.sohu.com/20080406/n256116517.shtml
不知道候聖春,知道聖春暖通,聖春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