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會發明黑匣子
1934年10月19日,星期五,霍巴特小姐的客機從天上掉到海里。
霍巴特小姐是一輛四引擎,12名乘客,哈維蘭,86名乘客,於上午9點離開西Junction機場。飛機最後一次收到信號是在上午10點20分,當時正在接近維多利亞海岸。拉弗頓收到了一條信息:「在羅東多上空……終成眷屬。」
船上有十個塔斯馬尼亞人;七名男子和兩名婦女,其中一人還帶著一個小孩——據信,他們全部被吞噬在位於塔斯馬尼亞島和澳大利亞大陸之間的巴斯海峽水域。
飛機的殘骸一直沒有找到。
1953年,國防部把他借給了一個專家小組,該小組試圖解決一個代價高昂、令人苦惱的謎題:為什麼世界上第一架商用噴氣式客機、新噴氣式時代的巨大希望——英國的德哈維蘭彗星(de Havilland Comet)——不斷墜毀?
為什麼德哈維蘭彗星不斷墜毀?-《飛機與飛行員》雜志
他想可能是油箱的問題;但有幾十種可能的原因只有死亡和殘骸作為證據。專家小組坐下來討論他們所知道的情況。
50多年後,沃倫博士回憶道:「人們喋喋不休地談論員工培訓、飛行員的錯誤、飛機尾翼脫落,以及各種我一無所知的事情。」
「我發現自己夢到了一周前在悉尼戰後首次貿易展上看到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第一個袖珍錄音機——Miniphon。一個德國的設備。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
Miniphon被推銷為商人的聽寫機,他們可以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或火車上和飛機上)記錄信件,然後由他們的秘書列印出來。大衛喜歡搖擺音樂,也吹單簧管,他只想要一個,這樣他就可以錄制爵士音樂家伍迪·赫爾曼的私錄。
然而,當他的一位同行科學家提出最新的這顆倒霉的彗星可能是被劫持時,他恍然大悟。
Ⅱ 黑匣子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1953年的3月17日,墨爾本航空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David Warren為航空界帶來了「改變游戲規則」的發明—專—世界上第屬一個「黑匣子」。在黑匣子發明以來不到60年的時間里,它已經從一個單獨的新發明演變成了廣泛應用於各個航空設備的重要技術支持。
David Warren在一次空難中失去了父親,從此開始關注航天事業。到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商用飛機與彗星相撞墜毀,David著手調查此事,一個想法在他腦中閃現: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夠記錄飛機失事前的最後時刻,那麼一定能為事故原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1953年,David製作出了第一個黑匣子模型,可以連續存儲飛行儀表數據和長達四小時的語音記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David與團隊成員Kenneth Fraser,Lane Sear和Boster博士一起開發黑匣子項目,並於1957年製造出第一個標准模型。很快,這個項目就受到了英國航空部長Robert Hardingham爵士的重視。英國航空部宣布,不久的將來,在飛機上安裝黑匣子將成為強制性規定。
Ⅲ 什麼是黑匣子
黑匣子是什麼?「黑匣子」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其真名叫航空飛行記錄器。裡面裝有飛行數據記錄器和艙聲錄音器,飛機各機械部位和電子儀器儀表都裝有感測器與之相連,這好比人體各部位的神經與大腦相通一樣。它能把飛機停止工作或失事墜毀前半小時的有關技術參數和駕駛艙內的聲音記錄下來,需要時把所記錄的參數重新放出來,供飛行實驗、事故分析之用。黑匣子具有極強的抗火、耐壓、耐沖擊振動、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抗磁干擾等能力,即便飛機已完全損壞黑匣子里的記錄數據也能完好保存。世界上所有的空難原因都是通過黑匣子找出來的,因此它就成了事故的見證,也成了「前車之鑒」,避免同樣事故發生,更好地採取安全措施。黑匣子的種類目前,大多數的客機、軍用飛機上安裝的黑匣子有兩種。 一是稱為飛機數據記錄器(FDR)的黑匣子,專門記錄飛行中的各種數據,如飛行的時間、速度、高度、飛機舵面的偏度、發動機的轉速、溫度等,共有30多種數據,並可累計記錄25小時。起飛前,只要打開黑匣子的開關,飛行時上述的種種數據都將收入黑匣子內。一旦出現空難,整個事故過程中的飛行參數就能從黑匣子中找到,人們便可知道飛機失事的原因。 另一種稱為飛行員語言記錄器的黑匣子(CVR),就像錄音機一樣,它通過安放在駕駛艙及座艙內的揚聲器,錄下飛行員與飛行員之間以及座艙內乘客、劫機者與空中小姐的講話聲,它記錄的時間為30分鍾,超過30分鍾又會重新開始錄音。因此這個黑匣子內錄存的是空難30分鍾前機內的重要信息。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黑匣子也在不斷更新換代。20世紀60年代問世的黑匣子(FDR)只能記錄5個參數,誤差較大。70年代開始使用數字記錄磁帶,能記下100多種參數,保存最後25小時的飛行數據。90年代後出現了集成電路存貯器,像電腦中的內存條那樣,可記錄2小時的CVR聲音和25小時的FDR飛行數據,大大提高了空難分析的准確度。每架飛機上,黑匣子通常有兩個,它們的學名分別叫「飛行數據記錄儀」和「機艙話音記錄器」。前者主要記錄飛機的各種飛行數據,包括飛行姿態、飛行軌跡(航跡)、飛行速度、加速度、經緯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飛機上的各種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約200多種數據,可保留20多小時的飛行參數。超過這個時間,數據記錄儀就自動吐故納新,舊數據被新數據覆蓋。機艙話音記錄器主要記錄機組人員和地面人員的通話、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駕駛艙內出現的各種音響(包括飛機發動機的運轉聲音)等。它的工作原理類似普通磁帶錄音機,磁帶周而復始運行不停地洗舊錄新,總是錄留下最後半小時的各種聲音。黑匣子的特點根據歐洲的標准,黑匣子必須能夠抵受2.25噸的撞擊力,在1100℃高溫下10小時仍不會受損。要符合以卜的標准.黑匣子通常是用鐵金屬和一些高性能的耐熱材料做成。 具有極強的抗火、耐壓、耐沖擊振動、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抗磁干擾等能力,即便飛機已完全損壞黑匣子里的記錄數據也能完好保存。黑匣子並非是黑的,而是常呈橙紅色,主要是為了顏色醒目,便於尋找.外觀為長方體,外殼堅實,約等於四、五塊磚頭壘在一起一般大。當飛機失事時,黑匣子上有定位信標,相當於無線電發射機,在事故後可以自動發射出特定頻率,以便搜尋者溯波尋找。黑匣子的由來20多年前,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某大國的軍用偵察機。挪威向某大國提出抗議,某大國矢口否認。後來,挪威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揭露了真相。某大國在鐵的證據面前只好認錯。 黑匣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黑匣子」是俗名,它的真名很普通:飛行數據記錄儀。它是一種將飛機飛行的情況儲存下來的儀器,當以後需要了解飛行情況時,可以通過重放設備把它們放出來。 在一個匣子里,裝上磁記錄設備,它可以實時地把飛行員說的話,飛行員機外通訊及飛行數據記錄下來。一般在飛機出事前30分鍾的各種信息,它都可以保留下來。這樣,就為事後分析故障提供了方便。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
Ⅳ 飛機黑匣子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飛機上飛行數據記錄系統和座艙音頻記錄系統簡稱為「飛參」,主要是由採集器和記錄器組成。「黑匣子」是飛參記錄器的俗稱。一般民航客機上會同時安裝一個記錄數據、一個記錄語音的兩個黑匣子。
黑匣子的外表不是黑色的,而是醒目的橙色,表面還貼有方便夜間搜尋的反游標識。因為飛參記錄器記錄的數據必須通過專用的下載設備和回放軟體才能解讀和分析,加上事故的記錄器存儲的數據非常關鍵和神秘,再加上在一些事故中記錄器經過火燒後變成了黑色,所以人們將飛參記錄器稱為「黑匣子」。
黑匣子作為一種事關飛行安全的重要航空電子設備,具有抗強沖擊、抗穿透、抗高溫火燒、抗深海壓力、耐海水浸泡、耐腐蝕性液體浸泡等特種防護能力,能在各種飛機事故中保存其內部存儲的信息。
飛機通電後,黑匣子將自動啟動工作,記錄飛機相關系統運行和狀態信息、飛行人員操作信息以及機上相關音視頻信息,不受人員控制。根據民航要求,黑匣子的數據信息是實時採集於飛機感測器和相關系統,必須保留斷電前至少25小時的飛行數據和2小時的音頻數據,記錄的數據不可更改。
一般來說,飛行數據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尾部,使飛機墜毀時對其的破壞降到最低;座艙音頻黑匣子安裝在飛機前部,有利於語音信號的採集和記錄。黑匣子連接飛機應急供電電源,確保能工作到最後時刻。
作為飛機數據客觀、真實、全面的記錄者,黑匣子是飛機失事後查明事故原因的最可靠、最科學、最有效的手段。伴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黑匣子在飛機日常安全維護、飛行狀態監測、消除事故隱患以及故障定位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充當著飛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才變得方便可靠了。
Ⅳ 黑夾子的起源與發明者
飛機上的黑匣子是20世紀60年代問世的。那時黑匣子(FDR)只能記錄5個參數,誤差較大。70年代開始專使用數字記屬錄磁帶,能記下100多種參數,保存最後25小時的飛行數據。90年代後出現了集成電路存貯器,像電腦中的內存條那樣,可記錄2小時的CVR聲音和25小時的FDR飛行數據,大大提高了空難分析的准確度。每架飛機上,黑匣子通常有兩個,它們的學名分別叫「飛行數據記錄儀」和「機艙話音記錄器」。前者主要記錄飛機的各種飛行數據,包括飛行姿態、飛行軌跡(航跡)、飛行速度、加速度、經緯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飛機上的各種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約200多種數據,可保留20多小時的飛行參數。超過這個時間,數據記錄儀就自動吐故納新,舊數據被新數據覆蓋。機艙話音記錄器主要記錄機組人員和地面人員的通話、機組人員之間的對話以及駕駛艙內出現的各種音響(包括飛機發動機的運轉聲音)等。它的工作原理類似普通磁帶錄音機,磁帶周而復始運行不停地洗舊錄新,總是錄留下最後半小時的各種聲音。
Ⅵ 飛機黑匣子是誰發明的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858年的發明。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當時飛機內所有的電子儀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狀都統一的黑色方盒裡。
由於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對於飛機而言,人們開始主張直接通過向地面無線傳輸數據信號並記錄,而不再使用飛行記錄儀,因此今後黑匣子的名字將回到地面。例如汽車數據黑匣子,如SMT耐高溫溫度跟蹤儀,也叫爐窯黑匣子等。20多年前,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某大國的軍用偵察機。挪威向某大國提出抗議,某大國矢口否認。後來,挪威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揭露了真相。某大國在鐵的證據面前只好認錯。
黑匣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黑匣子」是俗名,它的真名很普通:飛行數據記錄儀。它是一種將飛機飛行的情況儲存下來的儀器,當以後需要了解飛行情況時,可以通過重放設備把它們放出來。
在一個匣子里,裝上磁記錄設備,它可以實時地把飛行員說的話,飛行員機外通訊及飛行數據記錄下來。一般在飛機出事前30分鍾的各種信息,它都可以保留下來。這樣,就為事後分析故障提供了方便。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才變得方便可靠了。
Ⅶ 黑匣子誰發明的
1953年,世界上第一個飛行記錄器由澳大利亞研究實驗室的Dave Warren博士發明。
Ⅷ 黑匣子的由來是什麼
20多年以前,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致使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立即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某大國的軍用偵察機。於是挪威向某大國提出抗議,而該大國卻矢口否認。後來,挪威就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中進行分析,才揭露了真相。某大國在鐵的證據面前也只好認錯。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發明的。
那麼,黑匣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黑匣子」只是個俗名,它的真名其實是「飛行數據記錄儀」。它是一種將飛機飛行的情況儲存下來的儀器,當以後需要了解飛行情況時,就可以通過重放設備把它們放出來。
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其實是由於把它裝進堅固的匣子保證設備在飛機出事故後不被破壞。這種匣子不但堅固還要用耐高溫(600℃~1100℃)、承重壓(1噸重的壓力)、耐腐蝕的金屬材料做成。實際上,這種金屬製作的「黑匣子」本身並不是黑色,「黑匣子」也並不是根據其外表顏色而命名,而是當事故發生後很多人們需要了解的數據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而且人們還視它為空難的不祥之物,便定名為「黑匣子」。以後人們將各種事後追憶現場數據記錄的儀器統統稱為黑匣子,「黑匣子」已經成為人們概念中可靠而又寶貴的證據的代名詞。
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於飛機而言,人們已經開始主張直接通過向地面無線傳輸數據信號並記錄,而不再使用飛行記錄儀,因此今後黑匣子的名字將回到地面。比如汽車數據黑匣子,還有SMT耐高溫溫度跟蹤儀(也叫爐窯黑匣子)等等。
Ⅸ 請問「黑匣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什麼時候首次使用的
黑匣子飛行記錄器:澳大利亞人戴維·瓦倫發明於1958年。
Ⅹ 黑匣子為什麼稱之為黑匣子
「黑匣子」是一位墨爾本工程師在1958年的發明。 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此後,隨著飛行事故不斷發生,需要有一種追憶事故發生過程原因的儀器。二戰期間,飛行記錄裝備儀器在軍用飛機上應用,後來又用到民航飛機上。飛行記錄儀之所以被稱為「黑匣子」是由於把它裝進堅固的匣子保證設備在飛機出事故後不被破壞。 由於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對於飛機而言,人們開始主張直接通過向地面無線傳輸數據信號並記錄,而不再使用飛行記錄儀,因此今後黑匣子的名字將回到地面。例如汽車數據黑匣子,如SMT耐高溫溫度跟蹤儀,也叫爐窯黑匣子等。 飛機黑匣子
[2] 20多年前,挪威上空一架軍用飛機發生爆炸,飛機墜毀,飛行員身亡。挪威當局趕到出事現場,從飛機殘骸和飛行員的屍體中,辨認出這是一架某大國的軍用偵察機。挪威向某大國提出抗議,某大國矢口否認。後來,挪威找到了飛機上的黑匣子,從黑匣子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揭露了真相。某大國在鐵的證據面前只好認錯。 黑匣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實際上,「黑匣子」是俗名,它的真名很普通:飛行數據記錄儀。它是一種將飛機飛行的情況儲存下來的儀器,當以後需要了解飛行情況時,可以通過重放設備把它們放出來。 在一個匣子里,裝上磁記錄設備,它可以實時地把飛行員說的話,飛行員機外通訊及飛行數據記錄下來。一般在飛機出事前30分鍾的各種信息,它都可以保留下來。這樣,就為事後分析故障提供了方便。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軍用飛機。1908年,美國發生了第一起軍用飛機事故。以後,隨著飛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種研究事故原因的儀器。二戰時,飛行記錄儀正式在軍用飛機上使用。戰後,開始用到民航飛機上。早期的記錄方式比較落後,用的是機械記錄的方法,記錄在照相紙上。磁記錄方式發明後,才變得方便可靠了。
一架飛機失事後,有關部門都要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飛機上落下來的「黑匣子」。因為黑匣子是判斷飛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證據。雖然叫黑匣子,其實它的顏色卻不是黑的,這只是約定俗成的一個俗名。它的正式名字是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在電子技術中,把只注重其輸入和輸出的信號而不關注其內部情況的儀器統統稱為黑匣子。飛行信息記錄系統是一種典型的黑匣子式的儀器。為了方便,業內人士都叫它黑匣子,傳到社會上,公眾也只知道飛機上有個黑匣子。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包括兩套儀器:一個是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實際上就是一個磁帶錄音機。從飛行開始後,它就不停地把駕駛艙內的各種聲音,例如談話、發報及其他各種聲音響動全部錄下來。但它只能保留停止錄音前30分鍾內的聲音。第二部分是飛行數據記錄器,它把飛機上的各種數據即時記錄在磁帶上。早期的記錄器只能記錄20多種數據,現在記錄的數據已可達到60種以上。其中有l6種是重要的必錄數據,如飛機的加速度、姿態、推力、油量、操縱面的位置等等。記錄的時間范圍是最近的25小時。25小時以前的記錄就被抹掉。
有了這兩個記錄器,平時在一段飛行過後,有關人員把記錄回放,用以重現已被發現的失誤或故障。維修人員利用它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故障發生的位置;飛行人員可以用它來檢查飛機飛行性能和操作上的不足之外,改進飛行技術。一旦飛機失事,這個記錄系統就成為最直接的事故分析依據。為了保證記錄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駕駛員只能查閱記錄的內容而不能控制記錄器的工作或改動記錄內容。為了確保記錄器即使在飛機失事後也能保存下來,就必須把它放在飛機上最安全的部位。根據統計資料知道飛機尾翼下方的機尾是飛機上最安全的地方,於是就把這個「黑匣子」安裝在此處。黑匣子被放進一個(或兩個)特殊鋼材製造的耐熱抗震的容器中, 此容器為球形或長方形,它能承受自身重力1000倍的沖擊、經受11000℃的高溫30分鍾而不被破壞,在海水中浸泡30天而不進水。為了便於尋找它的蹤影,國際民航組織規定此容器要漆成醒目的桔紅色而不是黑色或其他顏色。在它的內部裝有自動信號發生器能發射無線電信號,以便於空中搜索;還裝有超聲波水下定位信標,當黑匣子落入水中後可以自動連續30天發出超聲波信號。有了以上這些技術措施的保障,不管是經過猛烈撞擊的、烈火焚燒過的、掉人深海中的黑匣子,在飛機失事之後,絕大多數都能被尋找到。根據它的記錄,航空事故分析業務進展了一大步。在保障飛安全,改進飛機設計直至促進航空技術進步各方面,黑匣子都是功不可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