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呂洞賓是什麼
呂洞賓,名喦("喦」或作「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現在山西運城市芮城有元代丘處機奉皇帝御旨興建的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又名大純陽萬壽宮[1] 。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於呂祖。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祖劍仙。[2]
⑵ 呂洞賓是干什麼的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今山西芮城縣,現芮城縣有紀念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呂洞賓修習方術,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後則要「度盡天下眾生」,這又體現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於人世、樂於施捨的所作所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跡。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如呂洞賓時常出現於酒樓、茶館、飯鋪等吃吃喝喝,走後留下仙跡。他放盪形骸,不拘小節,好酒能詩愛女色,所謂「酒色財氣呂洞賓」,所謂「呂洞賓戲牡丹」(白牡丹為當時名妓),都為人們所熟知,這些世俗生活內容,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三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歷,以及他飲酒、賦詩,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故事流傳過程中,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多種文化現象的積淀,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⑶ 關於呂洞賓有什麼故事
1877年,為了宣揚呂洞賓「施醫治病,懲惡揚善,行俠佈道」的蓬萊精神,由知府賈湖、總兵王正起倡建呂祖殿。呂祖殿位於賓日樓南,坐北朝南布局,由重門、正殿和東西兩底組成,皆為廟宇式建築。正殿為三開間硬山結構,北壁與賓日樓聯體,長9米,進深8米。殿內設高台神龕,中祀呂洞賓坐像,左右侍立葯童和柳樹精。「壽」字碑位於正殿前明廊西端,「壽」字草書,筆力雄健,盤郁蒼勁,碑下款署「光緒甲申仲冬勒於蓬萊丹崖之呂祖閣志齋鄭錫鴻謹摹」。
⑷ 神話人物呂洞賓原型是什麼
呂洞賓:眾學者一致認為,呂洞賓出生於唐朝末年,姓呂名岩。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志》及《集仙傳》等書對其身世均有記載,只是說法不同。一說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唐咸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一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後之禍,易姓為呂。
⑸ 呂洞賓來自中國古代的什麼傳說
永樂宮與呂洞賓有關,此人為「八仙」之一,名岩,號純陽。河中府永樂人,於唐末在世,自稱回道人,年少即熟讀經史,但幾次考進士都不中,於是浪跡江湖。相傳他在長安酒肆遇見鍾離權,經過十次考驗,授他長命之術和金液大丹之功,因得道法,不知所往。也有的說他遇火龍真人,得到天遁劍法。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後來道教全真教奉他為北五祖之一,其餘四祖為王玄甫、鍾離權、劉操、王重陽。
⑹ 呂洞賓有什麼神通法力
呂洞賓,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1]名喦("喦」或作「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現在,山西運城市芮城的永樂宮(丘處機奉元代皇帝御旨興建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於呂祖。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祖劍仙(天下劍仙之首)。[1]華軒居士據《全真詮繹》記載,於北宋期間應八仙之首鐵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筍山聚會時列入八仙(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之列。
⑺ 呂洞賓什麼轉世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就算呂洞賓是真武大帝的轉世。
徐龍象據說是真武大帝轉世,
又說洪洗象是呂洞賓轉世。
那老道說呂洞賓等紅衣,紅衣要是徐脂虎,
那麼徐龍象和徐脂虎是姐弟,
難道呂洞賓也就是真武大帝轉世的時候變成兩半,
一半陪著紅衣也就是徐龍象因為是一半所以腦子有點2,
另外一半是洪洗象,要擔負武當道教的掌教的責任。
⑻ 呂洞賓真身是什麼
呂洞賓原名呂喦(喦或作岩、巖),是漢族民間傳說及道教的八仙之一。無論在道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民間超越智慧、慈悲的逍遙代表。字洞賓,以字行,道號純陽子,綽號回道人,於唐德宗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農歷四月十四生於蒲州河中府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縣招賢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托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理發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呂祖信仰昌盛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民國後極衰弱。是民間信徒最多的三位之一,古人雲佛道中惟觀自在(觀世音),仙道中惟純陽子(呂洞賓),神道中惟伏魔帝(關帝)。
⑼ 呂洞賓黃粱一夢是什麼事
作為現代的中國人,你可能不記得他有什麼故事,但你一定知道這個名字:呂洞賓。呂洞賓不但是中國最著名的道士,更是大帥哥一枚。如果道家要選一位形象代言人,非呂洞賓莫屬。呂洞賓本名呂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世稱呂洞賓;全真道教奉他為純陽祖師,故稱「呂祖」。傳說他出生在林檎樹下,生時異香撲鼻,空中伴著仙樂,一隻白鶴自天而下,飛入他母親的枕頭後,胎兒便降生了;
呂祖自幼好讀,淹博百家,卻屢試不第。四十六歲時在應考途中遇到漢鍾離,而後睡著了,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子孫滿堂;但不想樂極生悲,突然因事獲罪,家產抄沒,妻離子散,最終窮苦潦倒。猛然醒來後,剛煮的小米飯還沒熟呢,這就是「黃粱一夢」的典故。呂洞賓醒後大徹大悟,原來功名利祿不過是夢幻一場,於是拜漢鍾離為師赴終南山修道。傳說呂祖於五月廿日在黃鶴樓得道飛升,而後不知所往;
據《呂祖本傳》載:呂祖得鍾離之道後,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他初游江淮,就以靈劍除掉長蛟之害,後來奉天帝之命,居於荊山洞府,六十四歲時上朝元始天尊、玉皇大帝;
呂祖是一位儒道佛三教融通的人物,與鐵拐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八仙」,但他是八仙中最著名、傳說最多的一位。呂祖的故事無不以勸人盡忠行孝、積善除邪為主要內容。呂祖是道教的改革家,是他倡導修煉「內丹」,不再煉食「外丹」;這樣,不但是功夫得進,還避免了「仙丹」害人的事情;
蕭天石言:「呂祖純陽之在道家丹宗,猶如六祖惠能之在佛家禪宗,六祖而下有五宗七派,呂祖而下亦有五宗十派。六祖參禪以心為宗,呂祖煉丹亦以心為宗,既曰:千言萬語,只不過發明煉心二字;又曰:丹法以煉心、煉性為入道之門,以煉精、煉氣、煉神為長生之功」。
呂祖不但形象好,功夫高,影響大,還要加一條就是悲心重。為了度化眾生,他甚至自毀形象,以至於流連到酒肆妓院等處,但他絕非好色濫淫,呂祖自己有詩道:「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又說:「息精息氣養精神,精養丹田氣養身;有人學得這般術,便是長生不死人」。
⑽ 呂洞賓什麼朝代
呂仙,名岩,字洞賓。
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
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
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中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
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後世佛教徒謗呂祖參黃龍,已見陳攖寧先生數文力斥,請點擊呂祖參黃龍可見。又,呂祖言「參禪做鬼終不識!」「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可知呂祖絕不提倡「三教同源」。)
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據說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
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
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卧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
黃粱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
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歷江、淮、湘、潭、鄂、岳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
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於世,拯救貧苦百姓。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對北宋教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道教全真教奉其為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傳說,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處在危岩之下,有個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入口,地勢頗為平坦,僅可騎馬,長驅直入洞里。穴頂鍾乳紛垂,進洞越深,寒氣越重。洞里的深處,有間石室,排列著石床、石桌、石凳,還有一個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為這個洞穴,通稱純陽洞,所以也有
呂洞賓(8張)
人說:呂洞賓是福建人,在那個洞穴里修道成仙的。
另說,呂洞寶,名叫純陽,是唐朝懿宗時代的人,考中進士,咸通年間,歷任兩縣縣官,後因僖宗無能,黃巢作亂,呂洞寶痛感人生盛衰無常,遁人當時國都附近的終南山,修身養性。以後如問,無法可知。
呂洞賓著有《聖德篇》、《指玄篇》、《忠孝課》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為「純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時加封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時,據說在一次鎮壓益州民眾叛亂時,呂祖曾顯化相助,後被加封為「英顯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詔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純陽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
合並圖冊(4張)
傾刻數百里,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咸異之。」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呂洞賓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呂洞賓在民間被視為理發業的祖師爺。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每次理發都因理發師不小心碰到他頭上的瘡而痛苦不堪,大發雷霆,接連砍殺了數位理發師。呂洞賓獲悉此事後,乃下凡扮成理發師,前去為明太祖理發,結果不但沒有碰到瘡,並治好了太祖的惡瘡。太祖龍心大悅,要賞他金銀財寶,他卻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賜他一面紅旗,插在理發店門口,從此便被尊為理發業的守護神。
民間傳說呂洞賓曾情場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侶,如果熱戀中的愛侶前去祭拜,必會被拆散,這雖是個無稽的傳說,許多人卻信以為真。
呂洞賓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漢鍾離、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李鐵拐和何仙姑。呂洞賓在八仙排行中雖不是「老大」,但是其影響卻是其他七仙無法相匹的,漢鍾離等七仙的專廟寥寥無幾,而奉祀呂洞賓的呂祖廟、呂祖閣卻成千上萬遍布各地。而歷史最悠久的呂祖仙師廟,是建於元朝時山西芮城永樂宮的純陽殿。
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在山西芮城縣城北三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據道書記載,這里是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洞賓死後,鄉里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到了金末,隨著呂洞賓神話故事的傳流,信奉者越來越眾,祠堂增修門廡,擴充成道觀。到了元代,道教極受朝廷寵信,祖師呂洞賓也身價陡增,於是升觀為宮,從此成為四海聞名的道教聖地。
在民間傳說之中,呂洞賓集「劍仙」、「酒仙」、「詩仙」和「色仙」於一身,是個放浪形骸的神仙。呂洞寶棄儒學道,仗劍雲游,到處扶弱濟貧,鋤暴安良,他好酒貿杯,三醉岳陽樓,使他「醉」名遠揚。呂洞賓還是位詩人,有幾百首詩啟傳世。同時,他又是個有名的「花神仙」,傳說最多的是呂純陽三戲白牡丹(名妓)。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觀還假託其名,配了一些「呂祖葯方」給人治病。呂洞賓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他與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是對杜會影響最大的三位神明。
農歷四月十四日為呂祖先師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