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創造能力如何培養
一、巧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學習中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極易被感興趣的內容所吸引,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創設一個個引人入勝、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興趣的良好環境(利用花壇、走廊、牆角為孩子設立植物角、動物角、科學角、活動角等),引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這樣也就為幼兒自主參與探索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在活動角,教師為幼兒准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幼兒任取顏色相互搭配,便可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孩子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幼兒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後,為進一步提高對配色活動的興趣,教師應及時為幼兒准備相應的宣紙和剪好的各式服裝外型。用配置的顏色裝飾服裝後,一個小朋友還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裙子上的綠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還能配出別的的許多顏色呢,我最喜歡這個活動角了。」幼兒一旦對所接受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將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二、珍惜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
亞里士多德說過:「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問更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萌發創新能力的起點。只有對事物好奇,才會去思考和探索,逐步發展為創新或創造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經常會問:「老師,霧是哪裡來的?」「老師,你說太陽下山了,太陽真的下山了嗎?」「為什麼夏天會打雷,冬天不會打雷呢?」有時候,奇怪的問題的確把我難住了。但是此時教師決不能厭煩,用三言兩語打發孩子或乾脆批評小孩不該胡說思亂想。這樣一來,就會挫傷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樣重大的發明創造時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所以教師應特別珍惜幼兒的好奇心,發現幼兒智慧的火花,採用「助燃」方式,鼓勵孩子提問,並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像,去創造,去尋求答案。
三、鼓勵幼兒標新立異,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不滿足已有的成果,敢於別出心裁,追求新穎奇特,這是創新活動的前提和內部動力。一次,我班王果小朋友把大海畫成紅色,並解釋說是鯊魚的血染紅的。
還有一次我要求他們學習范畫(畫一個小朋友),李平小朋友畫好示範畫後,又在旁邊加上一團黑色。當我問他為什麼要塗上黑顏色時,他回答:「那是小朋友的影子。」
諸如此類想法,看來有些不著邊際,但這些標新立異的想法恰恰展示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應給予鼓勵,多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條件和機會。
四、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俗話說:「心靈則手巧。」對於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十分完善的幼兒來說,動作是他們思維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操作、實踐活動,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不失為一條十分有效的途徑。
例如,我發給幼兒數張彩色紙,想看看他們能用這些彩色紙折出哪些形狀。我的這個活動設計啟發了孩子們,他們折出了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許多幾何圖形和一些不規則的圖形,還充分展開想像,如三角形像雪花,圓形像桌子、餅干……在幾個小朋友帶領下,大家開始玩組合圖形:有的用橢圓形和正方形組成圓頂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長方形組成尖頂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狀的魚;有的拼貼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體現,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之,人的創新能力是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中逐步形成的,創新教育應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幼兒都可能是小小「創造發明家」,教師應該充分認識,精心培育這些創造萌芽。
2.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簡答題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勸實踐,才能萌發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 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助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拉拉勾》: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翹呀,小嘴巴往上翹呀!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們又做好朋友呀,我們又做好朋友呀!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與同伴發生矛盾及與同伴友好相處時的不同心情。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兩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邊唱邊跳是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我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得到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做一些示範動作,教會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因此,如果歌詞是很具體的,並易於用動作表現,孩子由於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為《種瓜》一歌編動作時,唱到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時,幼兒雙手做成小芽狀,身體先是蹲下,然後隨著音樂節奏緩緩起來,最後兩手上舉,做成一個圓圓的大西瓜狀,並自轉一圈,表示西瓜種子一天天長大了,終於結出了一個大西瓜。對這句歌詞所表達的情感更是深有體會,他們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開心事時,會身體後仰,雙手舉高,開心地轉圈的姿態移植了過來,逼真地表現出了看到結出大西瓜時的喜悅之情。最後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時,身體前傾,抱一抱,歇一下,最後實在抱不下了,兩手一攤,搖搖頭,一臉既興奮又無奈的樣子,惟妙惟肖地把歌中的情景表達出來。 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發展歌唱能力,有利於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如在《在農場里》一歌中,教會幼兒幾段歌詞後,我就讓幼兒自己想出新的動物名稱並模仿它們的叫聲,把它編入歌曲中。配上動作,小朋友興致很高,回答十分踴躍,不一會兒,就編出了許多。這樣一來,幼兒把自己想的動作加入歌中,完全是自願的,氣氛十分活躍,既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又促進幼兒敢於獨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表演。 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搖籃》的時候,讓幼兒認真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地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天空是白雲的搖籃,搖著雲寶寶;小溪是小魚的搖籃,搖著魚寶寶;大地是小樹的搖籃,搖著樹寶寶……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象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 幼兒最喜歡想像,一會兒想像自己是警察,一會兒想像自己是宇宙英雄,新穎、獨創、奇特是創造性想像的本質特徵,在幼兒的頭腦,原本是沒有框框的。 希望能幫到你!您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謝謝!
3. 如何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和創造能力
(一)注意創造合適的環境 1 .人們發現,當兒童在回答創意測驗題時,喜歡用眼睛掃視四周,試圖找到某種線索。線索豐富的環境能夠給被試者許多良好的思維刺激,使他獲得較高的分數。科學家曾進行過這樣一次測試,首先把一群人關進一所無光、無聲的室內,使他們的感官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測試,結果,這些人的得分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2.環境包括空間環境當然也包括人文環境,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也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時,也許多個幼兒的答案比一個創造性強的幼兒的答案要豐富很多,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經驗、個性,以及許許多獨特的價值觀念。當幼兒明白可以通過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也可以那樣回答。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用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3.除了空間環境、人文環境還有心理環境。 (1)教師本身要有創造精神,創新意識,這是營造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心理環境的最基本條件。 (2)在學習過程中,讓幼兒具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是營造其心理環境的關鍵。 (二)訓練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這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指導幼兒在思維的過程中突破原有知識的框框,充分發揮想像力,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要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得到不同的答案,尋求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形成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三) 幼兒探索的過程與成功的心理調試 讓幼兒明白真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發現真理的方法;現成的認識成果並不是最重 要的,最重要的是自然發展的過程。想使幼兒學會學習,就必須失敗了重來不氣餒,我們只有教會幼兒心理調試,用創造教會創造才能用創造性來激發創造性。 (四) 注重各類創造性游戲 教師要多給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要過多干涉和限制幼兒,只有在自由自在的 游戲過程中,幼兒才能玩出花樣,玩出智慧。如在幼兒掌握基本的技巧和規劃之後,讓他們去玩結構游戲、角色游戲、各種聽說游戲、編故事、各種科學游戲等等。 (五) 運用積極評價 在兒童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兒童產生創造性思維會起到激 勵作用,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容忍、多欣賞。評價中,教師可通過語言強化。如:你真聰明,你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用動作強化。如微笑、點頭、拍肩。用實物強化。如獎勵一朵小紅花。用特權強化。如讓幼兒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創造性行為。幼兒的創造性行為是不穩定的,教師只有運用積極強化給予肯定,才能鞏固幼兒的創造性行為,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4. 怎樣開發和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首先要培養孩子對創造的強烈興趣。創造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生活,學習和勞動中存在的問題。將孩子幼稚的創造品加以應用,發表或陳列,可以讓孩子嘗到勝利的喜悅,讓孩子體驗到創造帶來的歡樂。此外,對孩子任何不顯眼的創造,都應予以重視,並且一本正經地加以贊揚。這樣,就可以在表揚聲中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其次,要讓孩子擺脫習慣的思維方式,因為用習以為常的想法去思考,就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了幫助孩子開闊思路,你可以讓孩子解答一些按常規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玻璃瓶里裝著桔子水,瓶口塞著軟木塞,既不準打碎瓶子,弄碎軟木塞,又不準拔出軟木塞,怎樣才能吃到瓶子里的桔子水?當孩子答不出或答錯時,你可以把答案告訴他:將軟木塞推入瓶內,即可吃到桔子水。孩子之所以會對這道題感到困惑,主要是被習慣的思維方式束縛住了,沒想到可將軟木塞推入瓶內,由於人們平時習慣於把軟木塞拔出,而從不將塞子推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也是十分重要的。什麼叫創造性思維?這是人們創造性地解決各類問題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鍛煉創造性思維的機會是很多的。有時候你帶孩子到外面玩,路上有小水坑擋住了去路。你可以問孩子怎麼辦?孩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跨過去。」你繼續問道:「假如這個水坑比較大呢?」「我從邊上繞過去。」你又提出了新問題:「假如這個水坑很大,兩邊是牆,堵住了去路呢?」「我穿雨鞋淌過去。」你考慮到各種可能遇到的情況:「假如水要灌進雨鞋裡去呢?」「我拾些磚頭放在水裡,踩著磚頭過去。」「沒有磚頭怎麼辦?」「我找塊木板,輔在上面走過去。」「沒有木板呢?」「有大人過來,我謝謝他,請他背我過去。騎自行車的叔叔路過,我請他帶我過去。」「如果沒有人和車怎麼辦?」「……」這類談話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它對於孩子隨機應變、反應靈敏,開拓思路,很有好處。
5. 結合實例分析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內外部內素有哪些
(一)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內部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有生理、遺傳因素,環境教育因素,也有個體主觀因素。其中動機、人格、心理健康等兒童自身心理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1)動機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創造活動也是人類活動的一種,自然和所有的活動一樣,需要動機來激發和維持。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直接決定著幼兒從事創造活動的期待、對結果的評價和體驗,並進而影響著其從事創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動機在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2)人格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力是幼兒能力的最高表現,而能力作為人格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總是和人格的其他部分處於復雜的聯系之中,他的發展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結構中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人格因素是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 (3)左右腦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力是人腦的高級機能。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首先受其大腦發展水平與活動特點的影響。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左右兩個半球占人腦全部重量的60%,其體積為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1/3。 對大多數人來說,左半球在語言、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決定作用;而右半球則善於解決有關空間方面的問題,是音樂、美術、空間和知覺辨認等的主要加工系統,即它主管的是直觀的、創造性的、綜合性的活動。任何創造性產物,都是左右腦密切配合、協同活動的結果,純粹的左腦思維和右 腦思維,在實際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過程中都是罕見的。左右腦的這種協同作用的相互關系才是創造力的真正基礎。 因此,我們認為,通過教育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全面、和諧發展,則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任務和途徑。要充分挖掘幼兒大腦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就必須在日常活動中,注意他們右腦的開發和訓練,使他們在左半球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右半球也得到充分發展。日本一些教育專家認為,人腦在3歲前發育完成60%,在6歲前發育完成90%,但這期間內大腦左右半球發育的快慢並不一樣:右腦主要負責控制感覺和想像力的發展,如果在幼兒期能有意識地加強對其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成年後的創造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開發右腦還可以促進左腦的發育。 (二)制約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外部因素: 幼兒時期是創造的啟蒙時期,周圍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影響巨大。好的環境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促使其創造的慾望成為現實,而不利的環境卻有意無意地壓抑與摧殘幼兒的創造力。所謂環境,一般是指家庭、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等。 (1)家庭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家庭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氣氛,父母的言行,特別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示範作用,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方式、實踐能力及品德、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幼兒園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中,幼兒園較之家庭來說,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幼兒園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在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潛能開發的諸因素中居主導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學。一方面,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在可能性,教師的教學工作可以促使幼兒的這種潛在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另一方面,教師本身所具有的能力結構和性格對幼兒的發展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3)社會與幼兒創造力的發展。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受到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研究表明,不同的歷史時期幼兒創造力發展的水平是不同的。在倡導、鼓勵創造活動的民主、開放的社會,幼兒創造力一般發展較好;而在專制的社會條件下,幼兒創造精神比較缺乏。許多社會因素都對人的創造力發展有影響,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是創造力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有的歷史時期創新人才輩出,而有的歷史時期人才枯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例如,處於文化上升和繁榮的古希臘時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國大革命時期、我國的大唐時期,就是創造性勃發的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與此相反的歐洲中世紀以及我國歷史上的幾次「文字獄」盛行時期則是扼殺創造型人才的時期。
6. 孩子創造力的提升,對孩子成長會有多大的幫助
創造意識是孩子創造思維的起點,是讓孩子進行新穎、奇思妙想或創造新事物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游戲是表達意識的最好方法。因為四肢運動和大腦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孩子們不僅可以鍛煉四肢,還可以開發大腦的創造力。
論兒童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性
創造思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來說,有創意思維的孩子喜歡探索、評論、嘗試某些東西。創意嘗試給孩子帶來快樂,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7. 發展幼兒藝術創造力,我該怎麼做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也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人類輝煌的過去離不開創造力,人類美好的未來更離不開創造力。而未來在急切呼喚高的創造力,更需要創造型的人才。幼兒期也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只要不失時機地、大膽地對幼兒加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能夠得到發展的。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勸實踐,才能萌發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
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助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拉拉勾》: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翹呀,小嘴巴往上翹呀!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們又做好朋友呀,我們又做好朋友呀!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與同伴發生矛盾及與同伴友好相處時的不同心情。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兩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邊唱邊跳是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我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得到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做一些示範動作,教會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因此,如果歌詞是很具體的,並易於用動作表現,孩子由於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為《種瓜》一歌編動作時,唱到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時,幼兒雙手做成小芽狀,身體先是蹲下,然後隨著音樂節奏緩緩起來,最後兩手上舉,做成一個圓圓的大西瓜狀,並自轉一圈,表示西瓜種子一天天長大了,終於結出了一個大西瓜。對這句歌詞所表達的情感更是深有體會,他們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開心事時,會身體後仰,雙手舉高,開心地轉圈的姿態移植了過來,逼真地表現出了看到結出大西瓜時的喜悅之情。最後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時,身體前傾,抱一抱,歇一下,最後實在抱不下了,兩手一攤,搖搖頭,一臉既興奮又無奈的樣子,惟妙惟肖地把歌中的情景表達出來。
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發展歌唱能力,有利於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如在《在農場里》一歌中,教會幼兒幾段歌詞後,我就讓幼兒自己想出新的動物名稱並模仿它們的叫聲,把它編入歌曲中。配上動作,小朋友興致很高,回答十分踴躍,不一會兒,就編出了許多。這樣一來,幼兒把自己想的動作加入歌中,完全是自願的,氣氛十分活躍,既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又促進幼兒敢於獨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表演。
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搖籃》的時候,讓幼兒認真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地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天空是白雲的搖籃,搖著雲寶寶;小溪是小魚的搖籃,搖著魚寶寶;大地是小樹的搖籃,搖著樹寶寶……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象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
8. 幼兒創造力發展具有哪些特點
1.幼兒的創造力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
2.幼兒的創造力屬表達式創造力
3.幼兒創造力的自發性強,表現范圍十分廣泛
4.幼兒的創造始於模仿
9. 如何在閱讀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專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的屬結尾。
2、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
3、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編故事,並為自編的故事配上圖畫,製成圖畫書。
(一)注意創造合適的環境
1 .人們發現,當兒童在回答創意測驗題時,喜歡用眼睛掃視四周,試圖找到某種線索。線索豐富的環境能夠給被試者許多良好的思維刺激,使他獲得較高的分數。科學家曾進行過這樣一次測試,首先把一群人關進一所無光、無聲的室內,使他們的感官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然後再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測試,結果,這些人的得分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2.環境包括空間環境當然也包括人文環境,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也能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時,也許多個幼兒的答案比一個創造性強的幼兒的答案要豐富很多,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經驗、個性,以及許許多獨特的價值觀念。當幼兒明白可以通過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也可以那樣回答。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用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所以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