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創作主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啦,是相對於他的作品而言的哦!正如你所說的,寫作的專人在她的作屬品和讀者面前就是一個創作主體
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人在對創作主體進行研究,中國古代文論是重視創作主體研究的,但側重於主體的人品、精神氣質、知識修養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方法是感悟性的,具有總體的朦朧性;西方美學注重主體審美心理的功能結構研究,現代西方美學注重深層心理研究,但這種研究具有唯心主義傾向和形而上學性質,其片面性和非理性的局限是明顯的。國內用社會學方法研究文藝創作主體的理論家曾經強調階級立場、世界觀、思想感情傾向對文藝創作的深刻影響。
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創作主體當然是指所有創作的人啦!
② 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什麼
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進入創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回一部分客觀社會生答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只有與作家發生審美對象性聯系的那一部分社會生活,才能成為作家的創作客體。
③ 名詞「文學創造的客體」解釋
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進入創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一部分客觀社會生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只有與作家發生審美對象性聯系的那一部分社會生活,才能成為作家的創作客體。
④ 文學創造的主體的基本概念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1、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即作家這種特殊的生產者。人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稱為主體。只有當人處於與特定客體的特定關系中並對客體的主動、主導地位具有主體性時,人才是真正的主體。文學創造的主體首先必須存在於文學創造活動中,並創造文學產品。所以,我認為,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例如,巴爾扎克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人間喜劇》,那麼巴爾扎克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
2、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
3、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復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創造,因此他們的作品無論就內容或形式來說,都烙下了獨創性的印記,都表現出個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創作個性。不同的文學創造主體就有不同的藝術格調的作品,如魯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經常生活在一起,但寫起文章來,一個沉鬱、辛辣,一個平和、沖淡;一個關心民間疾苦,一個崇尚親適趣味,他們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樣。
有些作家寫同一題格,但意味卻並不相同,如朱自清與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寫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篇散文都寫出了時代的苦悶情緒,但朱文清新,俞文朦朧,朱自清從秦淮河現實的紛擾中感到了「歷史的重載」,甚至以為碧陰陰的|、厚而不膩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則在「怪異樣的朦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個別的作家、詩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會和一定社會關系之外的孤立的個體,都不可能是封閉在自我意識中的神秘的精靈;他們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和評價以及運用文學語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風格,都受到時代精神、社會意識、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階級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正如契訶夫所說:「文學家是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因此應當跟其他一切社會人士一樣受社會生活外部條件的制約。」從屈原到魯迅,從荷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既是個別的人,又是一定的社會人,他們的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是一定時代精神和社會意識的折光。例如魯迅選擇阿Q這樣的人物,就與當時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國民心靈普遍麻木的社會生活情景密切相關。
⑤ 什麼是文學創造的主體「客體化」,名詞解
主體象化指通實踐使自本質力量轉化象物即主體客體化 客體非象化指客體客觀象存回形式答轉化主體命結構素或主體本質力量素客體失象化形式變主體部,即客體主體化 面強調需要通斷實踐式展命能力、才華、追求與價值外化客體 另面實踐程通客體主體化本質力量斷豐富
⑥ 什麼是文學創作的主體與客體,名詞解釋定
文學創作主體是指已經處於創作活動過程之中的作家個體。(2分)
文學創作客體是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2分)
⑦ 文學歷史上關於文學創造的主,客體有哪些解釋
文學創作的客體來,是指進入創自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一部分客觀社會生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
文學創作的主體並不完全等同於作家的概念,他是指那些面對文學創作客體,並進入創作過程的作家。文學創作主體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暫時放棄對現實的直接功利性關注;二是想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三是向創作對象傾注強烈感情。
⑧ 如何理解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特殊的藝術生產者
首先,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文學創造的主體首先必須存在於文學創造活動中,並創造文學產品。然而,在文學創造活動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動的,或成為自然的奴隸,或他的活動完全從屬於別人,那麼,他就是「自身的喪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主體。文藝理論史上那種把文學主體歸結為單純的「模仿者」的觀點,其根本缺陷就在這里。因此,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由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 其次,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文學活動屬於價值判斷的活動,更具體地說,屬於審美價值判斷的領域。文學創造的過程必然包含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與評價。在文學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活動是一種觀念活動,但與科學認識不同,他主要通過對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事物即審美客體(包括物質客體和觀念客體)的直觀感受、情感體驗,對對象作出審美判斷和評價,並在這個基礎上運用文學話語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世界。因此,文學創造的主體既是美的體驗者、判斷和評價者,又是美的創造者——藝術創造的主體與其他創造者的主要區別就是這里。 再次,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文學創造的主體作為藝術生產者、審美者,既是具體的個體,又是社會的個體,是具體的社會人。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文學創造的主體都是具體的個體。這里的「個體」固然首先指在文學創造中的作家、詩人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單個人」,但還包含著深一層的意義,即指文學活動作為一種意識活動必然都是個體的活動。否定作家、詩人的個體性,也就否定了文學創作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人又是現實的人、社會的人,我們既不能抹煞人的個體存在,又不能把個別的人從社會關系中孤立出來,變成超現實、超歷史的抽象物,而應該從社會和社會關系中來理解人的個體存在。實際上,任何個別的作家、詩人不可能是生活在社會和一定社會關系之外的孤立的個體,他們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和評價以及運用文學語言反映生活的技藝、風格,都受到時代精神、社會意識、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階級意識等因素的影響。 總之,作為文學創造的主體,任何作家、詩人都是具體社會生命、社會靈魂的「單個人」,或者說,都是具體的、個別的社會人。
⑨ 文學創造的主體特點是什麼
帶有批判風格,帶著作者對社會的感想,用某些例子表達思想感情。 希望從身邊的小人物身上去展現大道理
⑩ 文學創造的客體的名詞解釋
(1)文學創造的客體是整體性的社會生活
所謂整體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於某一方面,也不局限於某一層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滲透,是現象與本質、具體與一般相統一的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反映的生活就具有這種整體性。例如,《紅樓夢》圍繞著寶黛的愛情悲劇這一軸心,展現的是封建家族內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場的、政治的、經濟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織的畫卷。
(2)文學創造的客體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或經過審美提煉而具有審美價值的社會生活。並不是所有現實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進入作品的,有些缺乏審美價值的東西根本無法表現,硬要描繪出來也不成其為藝術作品。正如魯迅所說:「世間實在還有寫不進小說里去的人。倘寫進去,而又逼真,這小說便被毀壞。譬如畫家,他畫蛇,畫鱷魚,畫烏龜,畫果子殼,畫字紙簍,畫垃圾堆,但沒有誰畫毛毛蟲,畫癩頭瘡,畫鼻涕,畫大便,就是一樣的道理。」
所謂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屬性的生活,即富有詩意的生活,如社會美、自然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反映的自然風景、自然花草本身就是美的,能直接激發人們的美感,無疑具有客觀審美價值。
(3)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作家體驗過的社會生活。當某種生活不與作家發生關系,作家沒去體驗它,即感受、體味、思索它、與之發生情感交流時,它就不會成為作家描寫和表現的對象。你沒對月亮進行休驗,月亮也就不會成為你的創作對象;曹雪芹如果沒有對封建社會晚期青年男女不幸命運的熟悉、體驗,那些不幸青年男女的生活也就不會成為《紅樓夢》的反映對象;錢鍾書如果沒有對舊式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態的體驗,那群處於「圍城」狀態的知識分子又怎麼能成為作家創作的現實客體呢?可見,只有經過作家體驗過的生活,才是文學創造的實際客體。所以作為文學創造客體的社會生活被知覺化、情緒化、心靈化,外在的現實生活也就轉化為內在的心理現實。如魯迅故鄉中那陰晦的天氣、冷風、荒村,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物理環境,而是浸漬著作家悲涼情緒的心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