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爾斯電碼是誰發明的
莫爾斯電碼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字元之間短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1)莫爾斯發明的擴展閱讀:
電碼分類:
1、美式:作為一種實際上已經絕跡的電碼,美式摩爾斯電碼使用不太一樣的點、劃和獨特地間隔來表示數字、字元和特殊符號。這種摩爾斯電碼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地面電報務員通過電報電線傳輸的,而非通過無線電波。
2、現代:現代國際摩爾斯電碼是由 Friedrich Clemens Gerke 在1848年發明的,用在德國的漢堡(Hamburg)和庫克斯港(Cuxhaven)之間的電報通信。
1865年之後在少量修改之後由國際電報(International Telegraphy)大會在巴黎標准化,後來由國際電信聯盟(ITU)統一定名為國際摩爾斯電碼。
2. 莫爾斯在什麼時候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會批准於1843年度撥款三萬美元架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3. 莫爾斯什麼時候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版會批准於1843年度權撥款三萬美元架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希望能有所用處的!
4. 莫爾斯發明的靈感故事
朋友,你們可知道150多年前發明電報的人是一位美國的畫家?也許你們會懷疑:不懂電學的畫家怎能發明電報呢?
其實,這也不奇怪。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要是勤學苦鑽,不僅外行可以變成內行,而且還能創造出驚人的奇跡。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的故事就是一個明證。
在「薩利」號郵輪上
1791年4月27日,薩繆爾·莫爾斯誕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查理鎮,父親是知名的地理學家。他畢業於耶魯大學美術系時,只有19歲。1832年秋天,已任美國國立圖畫院院長的莫爾斯從歐洲考察和旅遊回國時,在一艘從法國勒阿弗爾港駛往美國紐約的「薩利」號郵客輪上,認識了一位美國醫師、化學家、又是電學博士查理·托馬斯·傑克遜。當時傑克遜參加了在巴黎召開的電學討論會後回國,談到了新發現的電磁感應,引起了莫爾斯極大興趣。
「傑克遜先生,電磁感應是怎麼回事呢?」莫爾斯好奇地問。
「你看一下實驗就清楚了!」傑克遜說道,就從皮包里取出一些電器材料放到桌上,然後給繞在蹄形鐵芯上的銅線圈通上電,只見桌上的鐵片、鐵釘都被那鐵芯吸上了。不一會,斷了電,那些鐵釘、鐵片很快就掉了下來。
「導體在磁場中作相對運動會產生電流,通電的線圈會產生磁力,這種現象就叫電磁感應現象!」傑克遜簡要解釋道。
「我雖然不懂電學,經過您的指教,使我開了竅。非常感謝!」
莫爾斯回到自己的房間,久久不能平靜,感到電磁感應把他引進到一個廣闊的天地。他利用在船上休閑的時間興致勃勃地閱讀了傑克遜借給他的有關論文和電學書本,畫家的豐富想像力使他萌發了一個遐想:
「銅線通電後產生磁力;斷電後,失去磁力。要是利用電流的斷續,作出不同的動作,錄成不同的符號,通過電流傳到遠方,不是可以創造出一種天方夜譚式的通信工具了嗎?」他越想越入迷,覺得這個極妙的理想正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願望,一定要實現它。他毅然下決心去完成「用電通信」的發明。
艱苦的歷程
莫爾斯回到國立圖畫院後,白天堅持本職工作,利用業余時間刻苦鑽研電學。他把自己的畫室改造成電報實驗室。為了縮短自學的時間,特地拜電學家亨利為師,定時去聽課,學做實驗。每逢假日和晚上,莫爾斯經常獨自一人在實驗室里,集中精力邊學習邊設計邊試驗。他苦幹了4個春秋,製造出了首台電報樣機。可是,連續多次試機,發現磁鐵毫無動作。他萬分焦急地找到一位教授肯爾,向他求教。
「你在磁鐵上繞了多少圈線?」肯爾似乎捉摸到問題的症結,開門見山地問道。
「共繞了10圈。」莫爾斯答道。
「太少了,多繞幾圈,你再試試,准能達到足夠的磁力。相信你一定會成功。」肯爾給他很大鼓勵。
莫爾斯遵照肯爾的指點,回到實驗室重新繞電線,嘿!磁鐵真的動作起來了。
可是,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1837年9月4日,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信號只能傳送500米。但他毫不氣餒,繼續研究。他從亨利老師的發明得到靈感,終於創造出了一種起接力作用的繼電器,解決了遠距離信號減弱的問題。
然而,如何利用電磁鐵電流斷續時間長短的動作,錄成記號,變成文字,真正起到通信的作用呢?莫爾斯請來朋友維耳當助手,費盡心血,創作出用點(·)和劃(-)符號的不同排列來表示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成為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後被稱為「莫爾斯符號」。他與維耳還研製成電報音響器,可以在收電報的同時,通過電碼聲音直接譯出電文,大大縮短了收報譯文的時間。
第一次收發電報成功
為了使電報樣機迅速得到試驗鑒定,莫爾斯與維耳多次研究考察,擬定了在華盛頓與馬利蘭州的巴爾的摩兩城市間架設第一條40千米長的高空試驗性電報線路計劃。幾經波折,計劃於1843年得到美國國會的撥款支持。1845年5月24日,在美國國會大廈舉行的世界上第一次收發電報公開試驗獲得了成功。幾年後,電報很快得到推廣。
1854年,美國最高法院正式確定莫爾斯的發明專利權。1858年,歐洲各國聯合發給莫爾斯40萬法郎獎金。這位畫家成為電報發明家的故事傳遍了世界!
晚年,享有盛譽的莫爾斯將發明電報獲得的巨大財富從事慈善事業。1872年4月2日莫爾斯逝世後,紐約市人民特地在中央公園為他建造了一座雕像,永遠紀念他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
5. 摩爾斯發明了什麼
他發明了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回,通過不同的排答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字元之間短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6. 莫爾斯發明什麼貝爾發明什麼
電話,電報
7. 莫爾斯如何發明的電報機
前文講過,在「薩利」號郵船上,傑克遜醫生對電流的奇跡繪聲繪色的描述,使美國畫家莫爾斯對「電流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毅然決然把他的畫室變成電磁學實驗室,刻苦鑽研電磁學的理論。上述電磁學史上的一系列發現和發明,更使莫爾斯心馳神往。但是,他不僅是停留在再學習上,而是邊學邊干,要闖自己的路,讓電流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讓電傳報。
莫爾斯跨進電磁學的大門之後,由於反復實驗,難關重重,屢遭失敗,後來竟耗盡他的家財,使他貧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開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後又不得不重操舊業,拿起畫筆來維持生活。盡管如此貧困,他還是要省下些錢購買電磁實驗用具,始終沒中斷實驗。別人難以理解,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但對莫爾斯來說,很明確,他就是為了要實現他的夢想,讓電流創造奇跡——沿導線快速傳送信息,讓電流成為人類社會中最可愛的「綠衣人」、最理想的「隱形信使」。
其實,在莫爾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試圖用電流傳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發明了電磁鐵以後,有人就想用電磁鐵打鈴的辦法來傳送信息。電鈴就是一種最簡單的用電來傳送信號的設備。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的信號,就是通過電鈴來傳送的。
1833年,號稱「數學之王」的德國科學家高斯和最早製成電流表的德國科學家韋伯,開始研製成一種電磁式電報機,並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架設了電報線。他們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轉的磁針來傳送信息。兩位科學家商定了一種「密電碼」。例如磁針向右擺三下,再向左擺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擺一下,再向左擺三下代表字母b……,就這樣在他們兩人的實驗室之間打通了電報。現在看,這樣簡單的電報機如同兒童玩具,但在那時,可算是大科學家們了不起的發明了。後來,他們還興致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韋伯的物理實驗室之間,架設了第二條較長的電報線路,經過實驗取得良好效果。
為了推廣使用,兩位科學家後來找到德國萊比錫鐵路局,建議在鐵路上使用電報來快速調度火車。但是鐵路局一位官員說:「電線架在空中太難看了,必須埋在地下。」由於當時把電線埋在地下很困難,著名的科學家高斯和韋伯的這一項新發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國科學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發明了可供實用的電報機。
人們不禁會問,前文講到美國第一流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機,怎麼現在又出現德國的、俄國的電報發明家呢?其實,這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是常有的事。當科學技術、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條件成熟,時代需要某項發明的時候,必然會在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出現該項發明的發明家。問題是看誰的發明更先進,能走向世界,風行全球。
美國畫家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機與眾不同,這首先在於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筆記本里這樣寫道:「可以驟然切斷電流,使它產生電火花,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另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可以結合起來,代表各種數字或字母。數字和字母可按順序編排。這樣,文字就可以經電線傳送出去,而遠處的儀器就可把信息記錄下來」。由此,便在他腦海里浮現出電報機的雛形。於是,他不斷購買電磁儀器,進行研究實驗,傾家盪產在所不惜。
終於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國科學家希林格設計成一台實用的電報機的時候,莫爾斯在美國也研製出電報機的最初樣品。莫爾斯一馬當先,於1838年又發明了用「點」和「劃」組成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莫爾斯電碼」。由於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方便實用,1844年在美國政府的資助下,建成了第一條從美國首都華盛頓到巴爾的摩城,全長64千米的電報線路(架空明線)。從1851年起,莫爾斯的電報系統應用在美國的鐵路線上。
這里需補充說明的是,莫爾斯發明的電報,投入社會使用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從41歲開始改行研究電報,到50歲獲得成功的莫爾斯,當他帶著自己的發明來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向美國國會申請3萬元資助,架設一條長達64千米的電報線路時,一開始竟受到冷遇,美國國會拒絕了他的申請,懷疑他是否能研製出第一流的科技產品。當莫爾斯掃興返回他的故鄉紐約時,窮得只有1元錢了。
然而,一貧如洗的莫爾斯並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賣畫的收入維持生活,並繼續研製他的電報機,使它更加先進。
有一句名言說:科學真理是燦爛的,只要有一個縫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在當時無與倫比,所以1842年美國國會經過辯論,終於通過提案,為莫爾斯提供實驗經費。這就促使貧困的莫爾斯借錢買了件新衣服,再次來到華盛頓。後來不到兩年,莫爾斯就研製出了更先進更實用的電報機,並架好了線路。
1844年5月24日,是莫爾斯最榮耀的日子。莫爾斯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用激動得發抖的手按動電鍵發了電報。他的助手在64千米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美國的第一份長途電報,報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這「上帝」在哪兒?其實,這「上帝」此時正坐在美國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中,拍發電報的貧窮的科技工作者、電報的發明人。這時莫爾斯已53歲了。他從41歲對電流發生興趣,到53歲,歷經12年含辛茹苦,終於讓電流創造出奇跡,一眨眼功夫把信息傳到千里之外,使人類跨進了電信時代。
到1966年,美國已經擁有2000多個電報局,電報線路的總長度達到了10多萬千米。電報的發明和使用,對推動商業、交通運輸業、工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誰是電報的發明者?
41歲改行、「半路出家」的莫爾斯是第一號「功臣」。但是,誰也不能說誰是電報的唯一發明家。電報的問世和使用是一個時代許多發明家前仆後繼、辛勤勞動的共同成果。他們之中有些人連名字也沒有留下,但他們的功績是永存的。
電報的發明,確實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現代軍事上發布戰斗命令、航海航空預報風暴來臨、經濟建設交流情況、生產生活傳遞佳音……電報都成了重要的快速通信手段。美國為表彰莫爾斯的重大功績,1858年,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建造了一座莫爾斯的塑像,給了他極大的榮譽。這也啟示人們,只要象莫爾斯那樣,具有堅韌不拔、刻苦鑽研的精神,就可以登上科學技術的任何一座高峰,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可奪取世界科學技術的「制高點」。
莫爾斯電報機的先進性究竟表現在哪兒呢?有比較才有鑒別。莫爾斯電報與俄國科學家希林格發明的電報機相比,希林格的編碼式電報機是用8根導線傳送全套俄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碼(如1、2、3……),當時這種電報機曾在彼德堡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證明比過去有人設計的用26根導線,分別傳送26個英文宇母的電報機要先進了一大步,但仍需要不少導線。莫爾斯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巧妙設計只用兩根導線,靠「接通」或「斷開」電路的方法,藉助於「點」(接通電路的時間短)、「劃」(接通電路的時間長)和「空白」(斷開電路)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各種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簡稱字元)。
例如,用一點一劃(·——)表示英文字母「A」,用五個點(……)表示阿拉伯數字「5」,等等。這就是時至今天仍沿用的「莫爾斯電碼」。至今已沿用150多年了。
莫爾斯發明電碼時,可說是絞盡腦汁、費盡了心思。他對報刊上常用的字做了大量的統計,還親自到印刷廠向印刷工人請教,為的是把最簡單的電碼組合、分配給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英文字母,如宇母「e」用「·」表示,「t」用「——」表示,「a」用「·——」表示……而「Z」、「Q」、「J」等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就用較復雜的電碼組合表示。為了便於記憶,10個阿拉伯數字的電碼,採取有規律的排列方法像「1」用「·----」,「2」用「··---」表示。各個字元除在「點」與「劃」的組合上有嚴格規定之外,點和劃的長短以及間隔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時間比例。點與劃的時間長度為一比三(即發報時,按電鍵使成「劃」的時間,要相當三個「點」的時間);點與點、點與劃、劃與劃之間的間隔等於一個點的時間;每個字元之間的間隔等於三個「點」的時間;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為五個「點」的時間。
假如,發送一個「點」的時間為一毫秒(千分之一秒),發送一個「劃」的時間為三毫秒;各字元之間需留出三毫秒的間隔;字與字之間要停頓五毫秒的時間。這些就是莫爾斯電碼的規律。
莫爾斯電碼的這些規律,是他歷經多年刻苦鑽研,並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花費全部心血的結晶。因此,只有按照這些規律拍發電報,方能把電信號變成書面語言。這里還應說明的是,莫爾斯為了加大電報的傳送距離以及對方收報的靈敏度,他還反復試驗,不斷改進。例如,增加電磁鐵線圈的圈數,提高電報機的性能。特別是,最初研製成的電報機,是用手控制電池接點的開合,以達到控制電報線路的通和斷,後來改用電鍵來發報。最初,收報時是用鉛筆筆尖,在紙條上畫出「點」、「劃」符號,這就太麻煩了;後來改用墨水滾輪來印錄。「滾輪印錄」十分巧妙,平時讓滾輪浸在墨水缸中「休息」,一旦對方來了電報(電流傳來信息),電流通過電磁鐵,使電磁鐵產生磁力,就帶動滾輪與移動著的紙條接觸。這樣,紙條就留下了墨跡。這就好像剛由濕地開出的汽車,在路面上留下車輪的印記一樣。當然,這種「滾輪印錄」要設計得十分精密,要有一定工藝水平,否則紙條上像蜘蛛爬過一樣,「點」「劃」不分明,收到這樣的電報如「天書」一般,使人莫名其妙。可以想像,莫爾斯當初改進電報的用心之苦和工作之難。
8. 莫爾斯發明了什麼 10分鍾之內回答
電報機
9. 什麼時候莫爾斯發明了電報
1840年,他取得專利權,然後他想方設法說服和勸誘抱非常勉強態度的國會批准於版1843年度撥款三萬美元架權設一條從爾的摩到華盛頓的超過四十英里的電報線(僅多六票)。1844年,該電報線開始修建,同年投入了運營。莫爾斯的第一份電報電文是「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電文是用莫爾斯發明的迄今仍被任稱為「莫爾斯電碼」的點、劃電報符號發出的。
10. 莫爾斯發明了什麼 莫爾斯的成就有哪些
莫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機。
美國人莫爾斯(S.F.B.Morse)經過潛心研究,終於在1835年獲得了在實驗室內架設有線電報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