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消防創造營商環境

消防創造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1-08-01 05:48:32

1. 辦理消防證需要什麼條件

消防許可證申辦資格:

一、辦理消防安全許可證的范圍

1、影劇院、錄像廳、禮堂等演出放映場所

2、具有文化娛樂功能的夜總會、音樂茶座和餐飲場所酒吧

3、舞廳、卡拉ok廳等、歌舞娛樂場所

4、洗浴中心場所

5、室內游藝、游樂場所

6、其他公共娛樂場所

二、審批范圍及簽發編輯

1、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不含有2000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娛樂場所,由當地消防科(大隊)負責審核發放消防安全許可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除外。

2、建築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以上的,由支隊負責審核發放消防安全許可證。

三、申辦材料:

1、應填寫文化娛樂場所消防安全審批表

2、凡新建場所要出示《建築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

3、疏散指示標志和火災事故照明燈等消防產品應出示該產品消防合格證

4、可燃裝修進行阻燃處理時要出示檢驗報告及消防產品合格證

5、具有建築消防設施的場所出示檢測合格的《建築消防設施檢測報告》

6、洗浴場所應出示鍋爐產品檢驗合格證

7、歌舞娛樂場所容納的消費者不得超過核定人數。

(1)消防創造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一、辦理依據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許可證》發放程序

1、申報單位出具申請報告,向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構領取《公安娛樂場所消防安全許可證申報表》。

2、填寫好《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許可證申報表》,申報單位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將填寫好的申報表和申請報告送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構。

3、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構接到申請單位的報告和《申報表》後7天內,派分管參謀進行現揚勘察,按審核內容進行審核,合格的,各縣(市)市由分管參謀簽署意見,交大隊主管領導審批並加蓋公章,按規定收取辦證費,然後由大隊內勤負責填發《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許可證》。

4、支隊防火處在接到城市各區消防大隊審核的(申報表)和有關資料後10天內,即派分管參謀進行勘察、審核合格的,簽署審核意見,報防火處長,支隊主管領導審批,並加蓋公章,按規定收取辦證費,然後由防火處內勤負責填發《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許可證》。

二、審核內容:

1、有符合安全要求的環境和場所

2、有經過消防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

3、有健全的消防安全組織和制度

公安部第107號令《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並提交下列材料:

1、消防安全檢查申報表

2、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出具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3、依法取得的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或者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的法律文件復印件

4、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5、員工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記錄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取得的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

6、其他依法應當申報的材料

對依法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且沒有進行備案抽查的公眾聚集場所申請消防安全檢查的,還應當提交場所室內裝修消防設計施工圖、消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以及裝修裝飾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證明文件、出廠合格證。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消防安全檢查的申請,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有關規定受理。

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應當檢查下列內容:

1、場所是否依法通過消防驗收合格或者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抽查合格;依法進行消防竣工驗收備案且沒有進行備案抽查的場所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是否制定

3、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員工是否經過崗前消防安全培訓

4、消防設施、器材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並完好有效

5、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

6、室內裝修裝飾材料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或者營業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

2. 什麼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託,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

(2)消防創造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2001年世界銀行提出加快發展各國私營部門新戰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評估各國私營部門發展環境的指標體系,即企業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整理和歸納,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國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目前將10個重要指標納入評價體系,

分別是「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供應、注冊財產、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合同執行和辦理破產」。當然其評價領域也動態調整,近一兩年又增加諸如「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標等。該體系是世界上較為完善也被廣泛認可的一套衡量標准。

3. 懲罰罪犯,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這體現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體現了法律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保護正當商人合法利益的作用,法律面前沒有投機取巧、沒有任何僥幸。
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和諧發展。
體現了法律是為合法人民服務的,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經商環境好了,人人都能賺錢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能提高,就能安居樂業。

4. 湛江對標北上廣深杭打造營商環境高地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2月24日,湛江市召開春節假期後第一個全市性會議,專題部署「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自選動作」,作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比狀態、賽激情、看擔當、評實效」,推動政治思想、服務意識、機關作風和發展環境各方面實現整體提升,以營商環境大改善大提升推動湛江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中央賦予湛江「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和「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時代考卷;省委、省政府賦予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要求湛江盡快在沿海經濟帶西翼率先發展起來,並出台政策給予大力支持,湛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和戰略窗口期。
時不待我,感恩奮進。湛江市把2021年定為「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成立「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湛江市「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方案》以及工作實施方案和任務台賬,以「感恩奮進在狀態、為民服務有激情、改進作風敢擔當、優化環境出實效」為目標要求,聚焦整治重點,有效破解營商環境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根據《湛江市「營商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方案》,從今年2月開始到12月底,湛江市將對標最高最優最好,參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等地做法,重點開展審批流程再造、簡政放權、「信息孤島」、誠信體系、司法執法環境、不作為亂作為、招商引資、平安湛江等八個專項整治,補齊開辦企業、勞動力市場監管、辦理建築許可、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用氣、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跨境貿易、納稅、執行合同、辦理破產、市場監管、政務服務、包容普惠創新等18個營商環境評價最核心的要素短板,落實70個目標任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確保2021年底湛江市營商環境各項指標達到全省前列水平。
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打造優質高效政務環境
一座城市營商環境的好壞,與政務服務水平息息相關。湛江將以優化服務為突破口,推動政府職能大轉變、幹部作風大改進、服務效能大提升,全力打造陽光法治服務政府,做到每個部門都是營商窗口,人人都是湛江營商環境代言人。
特別是,對企業遇到的各類「急難熱」問題,湛江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及時解決,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掀起新一輪「放管服」改革——能放則放、真減實放;加快構建行政監管、信用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努力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而以往令企業、居民頭疼的「審批慢」難題,也將在今年得到解決。湛江開展審批流程再造專項整治,深入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推進網上受理審批,並力爭做到線下辦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此外,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政務大數據分析和應用,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
「勁頭不足不行,作風不硬不行,效率不高不行,環境不好更加不行。」湛江市委書記鄭人豪表示,「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機遇如果抓不住,錯失了,必定追悔莫及,甚至成為湛江發展的罪人。我們一定要從政治的高度、發展的高度,真正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敢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自我革命,集中精力打一場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攻堅戰,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根本轉變,為湛江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湛江市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提升,使經濟連年保持穩健增長,但對標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和先進發達地區營商環境水平,我們還有不小差距。我們將正視差距,解放思想,把開展營商環境整治提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只爭朝夕,奮勇爭先,營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湛江成為投資熱土、創新高地和市民福地。」湛江市市長曾進澤說。
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
打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
如果說市場是「看不見的手」,政府則是「看得見的手」。優化營商環境,有賴於正確處理好這「兩只手」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按照「非禁即入」和「非禁即准」原則,湛江繼續放寬市場准入條件,全面梳理各領域准入事項,拓寬工程建設、教育、醫療、體育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領域,消除各種阻礙民營經濟公平參與競爭的壁壘,落實一批高質量的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平等對待外來和本土企業,切實履行好市場監管職責,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湛江還將建立以招商引資為核心的制度、架構和工作模式,壓緊壓實各縣(市、區)招商引資主體責任,推動各地聚焦產業園區招商,提升招商服務水平,為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切實整改實體經濟項目引進難、落地見效難問題。與此同時,大力開展誠信體系專項整治,以政府誠信體系建設帶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為經濟發展激活「一池春水」。
凈化投資環境「空氣」
打造公開透明法治環境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湛江深諳「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找准關鍵環節,切實在完善法治上下功夫,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
湛江將集中開展司法執法環境專項整治,重點整治違反執法監管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履職責任和權力邊界,全面規范執法行為,最大限度減少執法活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湛江還將扎實開展平安湛江專項整治,重點整治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社會矛盾風險、個人極端風險以及消防、交通、食品葯品等領域安全隱患;嚴厲打擊涉槍涉爆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對重點領域、突出問題的常態打擊整治機制。依法堅決懲治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等經濟領域違法違規活動,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的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保護好市場主體的財產權、知識產權等合法權益,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提升對接國際規則「軟硬體」
打造互利共贏開放環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土壤,也是提高一個地區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保障。唯有持續打基礎強弱項補短板,才能推動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營造互利共贏的開放環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縱觀國內,北上廣深杭等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為湛江提供了借鑒,湛江將對標對表先進城市,加快補齊開辦企業等18個營商環境評價最核心的要素短板,並推進制度型開放,健全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保護體系,搭建對外開放平台,高標准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湛江綜合保稅區,加快推動湛江納入廣東自貿區擴區的片區;推進大通關建設,壓縮「跨境貿易」時間和成本,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擴展。
此外,湛江還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深度融入「雙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推動陸空聯動、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加快拓展國際化聯系網路,深化與東盟、歐盟、日韓、南太平洋等地區務實合作,聚力打造廣東新的投資窪地與開放高地。
■亮點解讀
跨越性變革
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湛江市緊緊圍繞市場、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和第三方參照世界銀行《2020營商環境報告》、國家發改委《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以及《2020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試評價報告》評估發現的問題開展集中整改,將優化營商環境18項指標細化為70項具體指標任務,在改革創新、優化服務、簡政提效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打造湛江市營商環境升級版。其中,部分領域將出現跨越性的變革。
●線下辦理開辦企業,將「照、章、稅、金、保」5個企業開辦事項,整合各事項所需填報的表單,實現「一窗一表單」,並提供銀行開戶預約服務。2021年12月底前實現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發票和稅控設備申領、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0.5天辦結。
●探索解決企業「注銷難」問題,推行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實現一般企業注銷「一事一網一窗」辦理。
●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立項到竣工驗收不超過8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從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到竣工驗收不超過3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不超過30天。全面實施網上並聯審批,將電水氣外線工程審批納入工程建設審批平台,審批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
●對社會投資項目進一步劃分,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建設項目從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用地清單成果運用、規劃許可證核發、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精簡辦事程序,減免辦事手續。
●推動用水用氣外線工程進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台實行並聯審批,用水用氣報裝辦理環節精簡至2個,申請材料實現系統共享,無須用戶提供額外材料。
●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不涉及外線工程的用水報裝壓縮到4個工作日內裝表通水,涉及外線工程的7個工作日內裝表通水。不涉及外線工程的用氣報裝時限壓縮至4個工作日裝表通氣,涉及外線工程的7個工作日裝表通氣。
●推行「一窗通辦」,實現跨部門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申請人僅需取一次號、提交一套資料,即可跨部門辦理個人二手房交易、納稅和過戶登記業務。全市所有縣(市、區)實現「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
●推動不動產轉移登記與水電氣過戶一窗聯辦,不動產登記辦理環節精簡至1個,辦理時間減至1天。
●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逐步提高擔保放大倍數達到2倍以上,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平均擔保費率降至1.5%以下。
●在新設立登記的納稅人中實行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此後逐步擴大地區和納稅人范圍,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開票體驗,降低企業開票成本。同時,爭取試點應用「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台開具通用類發票。
●打通交易、開票、報銷各環節的信息流通壁壘,為納稅人提供「零成本、零開發、零難度」用票體驗,降低納稅人辦稅成本,繳納稅費時間壓縮至100小時以內。
●壓縮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優於全省平均水平,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2.5個小時。
●推出司法數據公開平台,進一步加強司法數據向全社會公開,民事商事平均審執時間壓縮至200天以內。
●合並、簡化工作流程,建立破產案件審理程序,對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務人財產狀況清楚的簡單破產案件,適當簡化審理程序,在6個月內審結。
●提高勞動糾紛處置效率,推動爭議調解機構服務范圍向基層延伸,將現有勞動糾紛處置效率提升20%。
●建設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深度融合身份驗證、預約、辦理、送達等全流程在線服務功能,實現依申請事項可網辦率95%以上,政務服務大廳辦理事項網上可預約率100%。
●建立健全政企互動機制,梳理與海南、廣西等相鄰省份地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優化系統對接,推動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全程「網辦」,全力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

5. 為啥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仔細研究,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絕大部分表述,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比如,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

當然,這也說明發達地區仍然存在優化營商環境問題。上海最近就在努力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公務員要強化服務意識,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唱響「店小二精神」,已成強力推動上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突破口。

就全國而言,上海的營商環境本已相當不錯,還在「壯士斷腕,刀刃向內」,通過政府自我革命優化營商環境。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更須快馬加鞭。

6.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什麼積極意義

國務院開年第一會研究的主題是優化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引人注目地強調「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達到「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的高度。

據媒體報道,目前營商環境雖整體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區發展的「軟肋」和「硬傷」。具體歸納起來有:一是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還不夠足,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發展質量和效益不夠高,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二是搞地方保護,有的市場准入門檻高,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投資環境惡劣,有的部門不依法行政,隨意執法、手續繁瑣、效率低下、遇事「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

為什麼優化營商環境這么重要?

首先,優化營商環境,這是針對我國經濟社會面臨的發展瓶頸精準發力。總理在報告中提及「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和營商環境欠優、放管服改革滯後有千絲萬縷聯系。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這是一個地方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軟實力。「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一定要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要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最佳投資地……

第三,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頻頻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正是對法治的藐視,對規則,對公平正義的破壞。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更好發揮制度的支撐、保障、激勵作用。公共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建議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標國際最高標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要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性的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可得性外,更強調企業開辦、運營、關閉和市場維護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實現准入環節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規合一」聯合審批平台,形成以「表單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為特徵的全新審批模式,提交「一套申報材料」,填寫「一份申請表單」,即可「完成多項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二要做強監管的「加法」。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家信心;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不能對企業不公平對待,不能搞地方保護,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抓緊建立營商環境的評價機制,制定相關評價指標和辦法,推動各地由過去的爭資金、爭項目向爭創優質營商環境轉變。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用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7. 如何提升營商環境創新政府配套制度

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靠市場主體的科技創新,還要求政府配套的制度創新。如何通過「放管服」改革、提升營商環境,讓企業心無旁騖地搞創新,成為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要實現九成以上的企業投資項目、全部備案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各區。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說,解決政府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要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和企業少跑腿,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山西省2017年GDP增長7%,出現由「疲」轉「興」的勢頭。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山西省省長樓陽生提出,要全力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等「六最」營商環境;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讓企業用營業執照一把鑰匙,打開「准入」和「准營」兩扇大門。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近來備受關注。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振興吉林,要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條件。

閱讀全文

與消防創造營商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