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學心理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定義是
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⑵ 創造性思維就是發散性思維是哪位心理學家說的
創造性思維就是來發散性思維是吉爾源福特的觀點,美國心理學家,主要從事心理測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
他因應用心理測量方法和因素分析法進行人格特質的研究,特別是對智力的分類而馳名世界,1950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54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64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他根據智力測驗研究結果的因素分析法,否認G因素的存在,堅持智力因素的獨立性。他認為,智力應該區分為三個維度:內容、操作和產物。
吉爾福特認為,智力結構由操作、內容和產物三個變項構成,像一個有長、寬、高三維的立方體。其中每一個變項又由若干因素組成,操作指智力活動的過程。
它由認知、記憶、聚合思維、發散思維、評價所組成;內容指智力活動的對象,它包括圖形、符號、語義、行為;產物指智力活動的結果,它包括單元、類別、關系、系統、轉換、蘊含。
一個完整的智力活動就是通過對內容(如一個特定的符號)的操作(如認知)而獲得一個產物(如歸入一個門類)。
⑶ 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回留有充分選擇答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⑷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獨創性,指創造力;
聯想性,指想像能力;
求異性,指創新力;
靈活性,指變通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四個重要特徵是什麼?
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判斷推理敏捷、概括綜合準確、分析思考深刻、聯想想像新奇的高級思維智能。其特徵有四:
一、新穎性。即,思維的目標、方法、過程等方面都比較新穎;
二、多向性。即,從縱、橫、逆三方面來思考問題;
三、多元性。即,善於從事物的多側、多環節、多因素、多層次、多角度來進行思考;
四、開放性。即,全息動態思維過程,它善於大量地、廣泛地吸收外界各種信息,在與外界各種信息的交換和反饋中不斷吸收新東西,以建立自已的思維模式,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維成果。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心理學中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的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指人的最高級的產生創新性、獨特性和有價值的成果的思維。這種思維是創造性人才心理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研究表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精心培養的過程。只有創造性教育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相反,注入式、填鴨式教學阻礙和壓抑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此,托蘭斯曾調查分析了142項有關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他把這些研究分為9大類,發現絕大多數研究取得了成功,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起到了促進或提高的作用(詳見右表)。
此外,曼斯菲爾德、布塞和克里普拉等(R.S.Mansfield,T.V.Busse&E.J.Krepelka)曾將近20年來有關長時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報告加以整理,也發現創造性思維培養有很高的成效。而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如吉爾福特、大衛(B.David)等,更是深信創造性思維是由科學的、藝術的教育教學所培養的,而這樣的教育教學實質上就是創造性教育教學程序,從而促進了創造性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借鑒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設計出了一種「創造性思維與個性教學模式」,主要用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精密性和獨創性品質,以及創造性個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戰性和冒險性品質。該模式由10種相互獨立而又密切關聯的教學策略構成:
①發散與集中教學策略:就是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多種解決方法,再進行比較鑒別,集中選優的教學策略;
②定勢打破教學策略:就是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供特殊的變異,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關鍵在於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勢,使思維變得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
③反思教學策略:就是拋開所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培養學生逆向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
④創造過程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學創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時,不僅講其知識內容,也要講其創造產生的過程,以使學生從中悟出創造奧妙的教學策略;
⑤創造主體教學策略:就是在講創造性作品時,不僅講其知識,也要講其創造者(主體)其人其事,見物見人,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的教學策略;
⑥容忍教學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學生提出令人尷尬、甚至錯誤的問題,以創造民主寬松教學氣氛的教學策略;
⑦辯論教學策略:就是通過正、反方進行辯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個性的教學策略;
⑧科際整合教學策略:就是將不同的學科整合在一堂課中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教學策略;
⑨類比教學策略:就是通過類比方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策略;
⑩角色扮演教學策略:就是組織學生扮演所講知識內容中的各種角色,通過身臨其境、身為其人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創造力水平的教學策略。
這一創造性教學模式經過在天津、河北、山東、上海、四川等地數百所學校的多年實驗,證明對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著突出的效力。
⑸ 創造性思維就是發散性思維這個觀點是哪位心理學家的
吉爾福特說的
⑹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⑺ 教育心理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的目的不是以要求學生必須有發明創造為目的,而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意識和初步創造能力。
而只有具有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那麼教師應怎麼做呢?一、樹立創造教育思想教師的教育行為受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而教師的教育活動及其效能、質量又會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因此教師首先應有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創造教育是根據創造學原理,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力的教育。創造教育把開發每一個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的,認為教學的核心應是理解知識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勤於動手。只有充分理解這些思想要求,才會真正有利於培養出創造型人才。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有活躍豐富的思維,靈活創新的觀念和教育方法,掌握有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基本知識及訓練方法,積累有關創造研究的新成果並及時應用到教育過程中。如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或自製巧妙的教具進行教學活動,或向學生介紹發明創造成果及其過程等,對培養學生創造意識都有很大的啟發。
⑻ 心理學上創造性思維受哪些因素影響
(1)傳統觀念和固定觀念。
傳統觀念是思維創新的重要障礙,它頑強地維護著它賴以存在的實踐和社會基礎,反對思維對現存事物進行超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就會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用老眼光、老套路、老辦法去面對新問題。它使人的思維受原有的思維空間的限制,跳不出原有的框框,因而就無法實現對原有認識和現存世界的超越。因此傳統觀念是阻礙思維創新的重要因素,是思維創新的大敵。
除了傳統觀念之外,還有一種固定觀念。它指的是人們在特定的實踐領域和學科領域內形成的觀念。在該實踐領域、該學種范圍內某種觀念是適用的,但是超出這個范圍,它們就可能變得不適用了。但是由於觀念在思維中的慣性作用,人們總是習慣於用現有的觀念去認識、評價面對的問題,而不管這個問題是否超出了現有實踐和經驗的范圍。於是就產生了所謂固定觀念。固定觀念與傳統觀念的區別在於,傳統觀念是側重於從時間角度,從歷史性方面加以界定的,而固定觀念則是側重於從空間角度,從共時性方面加以說明的。與傳統觀念一樣,固定觀念也是思維創新的大敵。因為在經驗范圍以內解決那些常規性問題,是不需要思維有什麼創新的。一旦思維超出了原有的實踐和學科的范圍而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那麼只適用於原領域的固定觀念只能起排斥新思想、扼殺新觀念的作用。
(2)思維和思維定勢。
所謂思維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准備狀態,它影響人們思考,解決問題的傾向性。當人們思考問題時,或多或少就會在人們頭腦中留下一種思維慣性,這種思維慣性使人們在新問題面前仍然習慣地依據原有的思路進行思考。
思維定勢與上面說的傳統觀念或固定觀念不同。雖然觀念也會形成定勢,但這里所說的定勢則更多地是來自以往思維過程形成的習慣。觀念是對認識的內容的積淀,而定勢則是對認識的形式、方法的積淀。思維定勢本質上就是思維習慣。
思維定勢和思維對於解決經驗范圍以內的常規性問題是有用的,它可以使我們的思維駕輕就熟,簡捷、快速地對問題作出反應。但是它們對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則只能成為一種障礙。它使人們局限於某種固定的反應傾向,跳不出框框、打不開思路,從而限制了人們的創新思考。
在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勢中,特別值得重視的是那種唯上唯書的習慣。這種習慣使得人們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首先去想:書上是怎麼說的?上級是怎麼說的?企圖在書上、在上級指示里找到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由於「書」與「上」,都是一種權威,政治上的或者學術上的權威,因此,唯上唯書的習慣也是一種盲目信從權威的習慣,是一種權威定勢。
⑼ 根據普通心理學的創造性思維學習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普通心理學的創造性思維,學習他們諾克用學習的學生的創造性是要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自由的發揮
⑽ 什麼是創造性思維,怎麼樣有創造性思維,為什麼要有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