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三星堆會發現以古時科技實力根本造不出來的東西
人類對於文明的探索之路是非常漫長的,人類想要了解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就比如那神秘的三星堆古遺跡已經被考古學家多次研究,雖然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結果,但是這個龐大的古遺跡終究未能揭開真相,留給人類的只有一個一個謎團。
所以對於文明的探索永遠都是向前看的,針對三星堆遺址,我們不能單純的把他看成是出土了一堆文物。這個遺址後背所代表的東西才是重點研究的對象。文明起源的探索本來就是艱難的,但是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那樣具有神秘色彩的文明也將會有公眾於世的一天。
『貳』 求一篇發現快樂 題目的作文 700字
我從學習中發現了快樂 荀況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確,在學習生涯中,我們會遇到酸甜苦辣,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它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給我們帶來驚喜和快樂。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伴著雨姑娘有節奏的舞步,我安然入睡了。不知過了多久,我才醒過來。爸爸媽媽早就下田幹活去了。我拎著水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雨後初睛,山坡上冉冉升起了一輪紅日;在空氣中還夾雜著泥土與花兒的清香;小草也探出了腦袋,那樣嬌小可愛。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他們幹活的地方,一看,他們正彎著腰插秧。好奇心和年幼無知使我心血來潮,「撲通」一聲,我跳入田中,抱起一捆秧苗,興致勃勃大把大把地插起秧來。媽媽看見後,走了過來笑道:「瞧瞧,按照你這樣插法,那我們全家不都要吃空山啦!」我撓撓腦袋,皺皺眉頭:「為什麼呀?」媽媽摸摸我的腦袋:「這秧苗像你一樣會長大的,它也需要生長空間呀!」說著,就拔掉了我插的秧苗,分成一小棵一小棵地插,我也照葫蘆畫瓢插起秧來,終於一畝田的秧插完了,我站在田邊,歡呼雀躍:「哦!哦!我會插秧嘍!」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真是一場及時雨,吹走了夏日的沉悶。我和表姐正在河邊學游泳,雨突如其來,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都願意在雨中游泳,這是多麼有趣啊!姐姐教我學會了游泳,我興奮不已,拍擊水面,大聲叫道:「啊!我學會游泳啦!」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好美的景色啊!舅舅家後有一片山林,山青水秀,真是人間仙境。我和舅舅劃著小船穿行在蓮葉間捕魚。起初,我膽怯地不敢撒網,那種好像傾倒在水中的感覺至今難忘。在舅舅的鼓動下,我撒下魚網,盡管收獲到的魚僅有幾條,但我還是自信地笑了:「啊!我戰勝了自己,我可以捕魚嘍!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年輕就是生命的本錢。「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會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我們只有敢於實踐與用心發現,才會在學習中獲得快樂;我們只有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自信,才會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叄』 冬不拉是誰發明的
簡介
冬不拉是一種哈薩克族民間流行的彈撥樂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製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這是哈薩克人民喜愛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他們用冬不拉伴奏,自彈自唱。在音樂上可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 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詞,旋律悠揚、寬廣、而明快,擅長演奏哈薩克族民間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獨奏都能應用自如,是冬不拉彈唱藝術在音樂上的主要特徵。人們把即席作詞演唱歌者稱為「阿肯」,意即游唱詩人。曲調分為歌唱性和說唱性兩種,節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較小,一股用於自彈自唱、獨奏和合奏等。
哈薩克族的音樂工作者,對冬不拉進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鋼絲弦,擴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製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演奏東不拉,將琴斜置於懷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彈撥。左手按弦時,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無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撥弦,其餘三指少用,有時也使用撥片彈奏。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內弦作和弦襯托,有時也相反,還經常用內外弦同時彈奏旋律。
冬不拉的傳說
很久以前,哈薩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過著寧靜的游牧生活。結果森林裡有一隻凶惡的瞎熊,經常跑出來傷害牧人和牲畜,使人們不得安寧,國王派去了幾批獵人都被瞎熊傷害了。
國王的獨生子名叫「冬不拉」,他瞞著父王,挺身而出,為民除害,與瞎熊進行了一場轟轟轟烈烈的搏鬥,殺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犧牲。當牧民們找到王子的屍體時,都泣不成聲,誰也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國王。
這時有個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去見國王。國王問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著一棵高大的松樹說:「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國王生氣地說:「明天它如果不告訴我,我就殺了你!」聰明阿肯在牧民們的幫助下,砍下大樹的一個支杈,連夜製作成一把精美的樂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聲歌頌王子的壯舉,傾訴對王子的崇敬和懷念。
琴聲中有陣陣松濤,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鳴,也有草原人民悲傷的啜泣,國王聽著琴聲,悲痛萬分,是松木製成的樂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國王。從此,哈薩克人有了自己的樂器,為紀念王子,人們以「冬不拉」來命名樂器的名字,而彈唱冬不拉的民間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阿肯彈唱豐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蘊。冬不拉伴奏下的歌聲,充溢著強烈的民族氣質、性格、理想與追求,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地域風情。歌詞中有大量的諺語、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機警而幽默,生動而風趣,樸素凝煉,淺顯易懂。
彈奏曲調有的含蓄而內蘊;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穩而纏綿;有的粗獷而強悍,融合了東方與西方音樂的元素,是哈薩克民族歷史與現實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歌詞和曲調水乳交融,飛翔在廣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馬是哈薩克人的兩只翅膀」的寫照,和從生到死「唱著來唱著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傳說填補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簡朴輕盈的構造,蓄納天地萬籟之聲,淋漓盡致地傳達出草原特殊的音樂語匯,表達著哈薩克人民的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在階級社會中,冬不拉琴伴隨著牧羊人飄動的篝火,伴隨著阿肯激昂不平的聲調,訴說著草原上的憤懣與辛酸。
冬不拉樂曲
流傳在民間的冬不拉樂曲達200多首,其中以馬為題材的樂曲最多。其次為描寫狩獵生活、歌頌美麗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解放後出現的較優秀的獨奏曲有《高潮》、《熱愛祖國》、《延安頌》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協奏曲有《美麗的巴爾魯克山》等。
『肆』 在海灘上發現的不明物質
呵呵,這玩意在深圳海濱常見,是破碎的水母屍體
『伍』 發現生活中的詩意例文初中800字左右的
一個人可以不當詩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詩意。
——餘光中
生活很平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瑣碎,油鹽醬醋,鍋碗瓢盆;生活很無奈,繁重的壓力,艱苦的勞作……殊不知,生活也很豐富,很精彩,很詩意。正是生活中這精彩美好的一面,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樂趣,生發出熱愛生活的慾望。
詩意的萌發源於詩心,詩心的培養在於真善美。有了真切的人生體驗,就有了詩意。它與一個人的學識地位無關,更與職業財富無涉。任何人都可以擁有詩意,只要你願意。
曾聽到一個小故事,說的是解縉小時候喜歡吟詩,但家境貧寒,根本沒有附庸風雅的條件,所以父親很反對。一天早上,小解縉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打開雞籠,開始掃地。他邊做邊說:「打掃堂前地,放出一籠雞。」他父親聽到後,馬上制止道:「誰叫你吟詩?」解縉接著說:「分明是說話,硬道我吟詩。」恰巧與前兩句合起來湊成一首詩。這就是生活中的詩意,當它一旦迸發出來的時候,你擋也擋不住。
詩意是兒童甜美的想像。曾有這樣一道題:「雪化了是什麼?」通常答案應該是水,但居然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天哪,太妙了!連老師都驚訝,一年級的小學生居然能以文學的方式感受這個問題,回答得這樣詩意盎然!兒童個個是天才,兒童的生活里處處充滿了詩意。
詩意是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有三個泥瓦工在砌一堵牆,一位路人分別問這三個人:「你在干什麼?」第一個人回答是:「砌牆。」第二個人回答是:「建房。」第三個回答則是詩意的:「建造一道亮麗的風景。」許多年之後,第一個人依然是泥瓦工,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成了企業家。
建築工地艱苦異常,但不乏詩意。一個眼前有詩意,心中有詩情的人,生命一定會綻放光彩!
詩意在於文人的點染。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老人,在繁華的巴黎街頭乞討,身旁寫了一塊牌子:「我什麼也看不見。」過往的人很多,但沒有人注意他。中午,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經過這里,見到牌子上的字,問盲老人:「老人家,有人給你錢嗎?」老人茫然地搖搖頭,臉上的神情十分悲傷。讓•彼浩勒聽了,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加上「春天來了,可是——」幾個字,就匆匆離去了。傍晚,詩人又來到這里,問盲老人下午的情況。盲老人笑著回答說:「先生,不知為什麼,下午給我錢的人多極了!」
盲老人哪裡知道,這是詩情的力量幫助了他。「我什麼也看不見」是個一般的陳述句,沒有感染力。詩人幫他加上幾個字後,整句話就是:「春天來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一點染,便有了詩意,明媚的春光,斑斕的色彩,盲人看不到,享受不了……多麼悲苦,多麼煽情,散發出強烈的感染力,撞擊著每個善良人的心扉。不給錢,過不了良心這一關。
詩意是不經意的諧謔。據說,從前有位考生在答卷中用了許多「而」字,並且大多不恰當;主考官大筆一揮,批下一首詩:「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而已而已。」意思是:該用而卻不用而,不該用而卻連用而;從今以後,不要再用而字了。
看似沒有詩意的地方,有創造力的人,有浪漫的情懷,總能發掘了濃濃的詩意。
生活蘊藏著詩意,詩意溫暖著生活。
『陸』 六年級《我發現了······》的作文要三百五十字
我發現了
「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發現了爸爸的『金庫 』。」我悄悄對姐姐說。
「你吹牛,你不可能發現的,因為爸爸的錢全部歸媽媽保管,爸爸沒有錢可藏。」姐姐說。
「就是有錢,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我接著說。
「你說啊。」姐姐用不信的目光看著我,從嘴裡擠出這幾個字。
我清了清嗓子說道「今天早晨六點,我起床尿尿,發現爸爸鬼鬼祟祟地在客廳轉來轉去,我連忙蹲下身子藏在沙發後面看,只見爸爸將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從電視後的縫隙塞了進去,接著又上床睡覺去了,我偷偷過去一看,那縫里果真有錢,我沒動,又去睡覺了。」
姐姐聽了連忙跑過去看,果真這樣,她高興得笑了。
七點的時候,爸爸起床了,我便趕上去問爸爸。爸爸不讓我告訴媽媽,我答應了爸爸。因為我知道爸爸的錢總是媽媽管,媽媽要求爸爸的錢是」名正言順」來的,而爸爸向媽媽要錢就像是「貸款」,不但要還,還有「利息」。爸爸沒辦法,只好自己藏錢花。我讓姐姐也替爸爸保守秘密,姐姐答應了。
唉!媽媽啊!你把爸爸管得太緊了,等將來我賺錢的時候,一定按月給爸爸發錢,讓爸爸好好瀟灑瀟灑。
我發現了┅┅)
在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上自然課,老師告訴我們紙可以當作鍋燒水。我聽了,覺得老師的話很荒唐:紙怎麼可能當鍋呢?水還沒熱,紙不就先被燒了嗎?可老師一本正經的模樣,不像騙我們。於是我放學回家就做實驗,想證實一下結果。z
我到煤房找來了一根鐵絲,用夾鉗把鐵絲夾成了一個小架子,然後找來了一張紙,折成一個「小水盆」,裝滿水,放在架子上,再找來一支蠟燭,放在架子下面,最後我點燃了蠟燭。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水盆」里的水:兩分鍾過去,「水盆」底下已經被黑了。又過了兩分鍾,水已經有一點點熱了。再過了兩分鍾,奇跡發生了——水沸騰了!紙竟然沒破!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檢查了幾次,紙還是沒破!ka
這次實驗的成功使我的好奇心更旺盛了,這是什麼原因?紙為什麼不會破?我決定弄清楚其中的奧秘!我來到學校圖書館查資料,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是溫度在作怪!因為紙燃燒需要的溫度是130度,而水只要100度,所以熱量全被水吸光了,紙當然就燒不起來了!phR)/
這次實驗證實了:一些你看來很奇怪的事,只要努力尋求答案,就會覺得並不奇怪!Qa^
我發現了經商之道
很多人成年時都會經商,但我得經商體驗是從2年級開始的。那經商滋味至今還記憶猶新。
二年級時,學校把大操場變成了熱熱鬧鬧的「跳蚤市場」讓小商人們自由的做生意。聽到這消息,我和媽媽就開始苦思冥想,挑貨品,製作小商店的廣告。我們先設計了廣告詞—選擇「我」,包你滿意。然後開始美化裝飾,經過一番周折,一張雖然粗糙,但溫心的廣告設計好了。
第2天,我拿著我的廣告和我珍藏多年的「小商品」走進了跳蚤市場。剛開始,我見大家的生意冷冷青青的,我也不例外,連半個顧客也沒有,正當我想放棄時,一位老太太走了過來,她瞧了瞧,突然,她的目光緊緊的落在了我精裝版的《叮當貓》上。「有吸。」我便趁熱打鐵,熱情的為她講解:「這本書可有趣啦,小孩子都很喜歡……」老婆婆聽了我一番講解後,一張笑臉掛在她的臉上:「這故事書真棒啊,給我孫子正合適,他一定會很開心的!多少錢!我買下了!」我見顧客上門,臉紅通通的,像個紅透了的蘋果,羞澀地說:「1元。」「哇,才1元,真棒啊!給。」當時,我心裡充滿了喜悅,真是喜上心頭。
有了好的開始,我就更來勁兒!我一邊吆喝,一邊想怎麼擴大聲勢,我靈機一動:何不搞有獎銷售呢?於是,我拿起筆,在牌子上寫著「買一送一」,嘴上吆喝著:「快來買哦!買一送一,送完為止,機不可失,時不在來。」這下我的生意真是熱火朝天了,忙得我喘不過氣來。
經商,真是其樂無窮啊。經過這詞在「商海」的比拼,我發現了經商之道:首先要打造聲勢;然後要給顧客提供熱情、細致和貼心的服務;最後,要變化經營方式來激勵市場。這些道理對我以後的人生路程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柒』 十七孔橋是誰發明的
十七孔橋是發明者不明,橋上所有匾聯,均為清乾隆皇帝所撰寫。
十七孔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築的傑作。它位於北京市西郊頤和園內,是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清乾隆時(1736一1795)建,是園內最大的石橋。 橋由17個孔券組成,長150米,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額北面書「靈獸偃月」,南面書「修煉凌波」,蘊涵著深厚的漢族文化底蘊, 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因為橋正中的大孔,從橋兩端數來正好是「9」,而「9」被稱為極陽數,是過去封建帝王最喜歡的吉利數字,所以將橋建成17孔。
頤和園十七孔橋是一座長150米的17孔聯拱大石橋,飛架於南湖島和廊如亭之間。乾隆時仿著名的盧溝橋所建。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計544隻,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的東邊有一尊鎮水銅牛。
鎮水銅牛位於昆明湖的東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態生動、形似真牛著稱。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銅鑄成,稱為「金牛」。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起。牛背上還鑄有由乾隆帝撰寫的80個字的篆體銘文《金牛銘》。銘文為:「夏禹治河,鐵牛傳誦。義重安瀾,後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黿。此昆明,瀦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於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捌』 有製作簡單的科技小發明的詳細做法嗎
自鎖式衣鉤
一天,吉林的崔強同學放學回家,脫下衣服往衣鉤上一掛,剛轉身,"啪"的一聲,剛掛好的衣服掉地上了.就是這個極為偶然的現象,誘發了崔強同學的發明靈感:何不發明一個衣服掛上去不會掉的衣鉤呢 找到發明課題後,他就著手研究,最後他將衣鉤改成兩個鉤,一個掛物鉤(主鉤),露在盒外,一個防掉鉤(副鉤)藏在盒裡.如果有衣服掛到主鉤上,衣服的重量變成力,通過主鉤傳到副鉤上,副鉤就從盒裡冒出來同主鉤咬合,夾住掛在上面的衣服.風吹不掉,人碰不掉.這項小發明獲得了第三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一等獎.
柄不入液的舀液瓢
一次,湖南的駱劍舞同學無意中將塑料水瓢碰落到水缸里了,正當他要從水缸里撈瓢的時候,他發現水瓢雖浮在水面上,柄卻插在水裡了,想拿出瓢就必須把手伸進水裡,這多不衛生啊!他突然想起姥姥講過的一件事:村裡的一位老大爺收藏配過農葯的塑料瓢,由於他的孫子洗瓢時忘了洗瓢柄,結果柄上的殘葯引起大爺中毒.駱劍舞同學從這次偶然發現和偶然事件中萌發了發明一種"柄不入液瓢"的念頭.後來他從小朋友玩的不倒翁受到啟示,在塑料瓢柄對面的瓢體部位附加一適當的重塊,這樣,不管是空瓢還是盛水的瓢落水後,柄總是向上翹著讓你隨手可握,既方便又衛生.這項小發明除在第六屆全國發明展中獲得金牌獎外,還被宋慶齡基金會授予專項發明獎.
你可能會說,這些現象太平常了,我也碰到過,甚至碰到過多次.是啊,偶然現象就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科學就在你身邊,新的發現也許就在你的眼皮底下.對於同一個現象,有些人熟視無睹,有些人卻看成難得的機遇.水開了,壺蓋不斷被頂起來,誰沒見過呢 但只有英國的瓦特對這種現象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最終發明了蒸汽發動機.牛頓也是從蘋果落地這一極普遍的自然現象中,偶然發現了萬有引力.弗萊明在培養葡萄球菌的實驗過程中,偶然發現了青黴殺死葡萄球菌的功能,而後發明了青黴素.由此看來,許多創造發明就蘊藏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偶然現象中,關鍵是看你能否"捉住"這些稍縱即逝的機遇.
多功能拼貼板
一個星期天,山西的李琳同學做作業時,放在寫字台上的三角板忽然拿不起來了.原來,三角板上沾了水,就緊緊貼在玻璃板上了.這個偶然發現引起了李琳的思考:水又不是萬能膠,怎麼能將三角板和玻璃板"粘"在一起呢 通過分析和查閱資料,她才明白這是大氣壓力的作用,水將三角板和玻璃板之間的空氣趕跑了,那之間變成了真空,於是,周圍的大氣壓力就把三角板緊緊壓在玻璃板上.她巧妙地利用真空和大氣壓力的作用,用一個舊鏡框鑲一塊塑料板,沾上水可以拼上各種小塑料片,要修改或另貼時,只要把水搽干凈就行了.李琳將這個小發明取名為"多功能拼貼板系列",既可供學生做手工游戲,又可供教師上課時演示.
李琳同學是怎樣找到發明的題材的 是好奇心.好奇,是吸引人們走向發明創造的磁石,是種在人們心中的一顆發明創造的種子.要想抓住機遇,就應該留意身邊的一切,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對一些奇,特,怪的事情感興趣,而且要善於從一些普通的事情中發現別人未發現的新東西.
當然,機遇只是給研究者提供一個線索.只有善於抓住線索不放,認真思考,追根到底,善於挖掘事物的本質特徵,偶然的發現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搞出令人欣喜的發明.
摘自科學探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