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內江

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內江

發布時間:2021-07-31 20:45:33

A. 古代先民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

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導,

體現了古代先民戰勝自然,

讓自然為人類服務的能力,

體現了先民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創造力,

那變種的使用則體現了先民在藝術方面的智慧之聲。

B. 人教版初一歷史復習資料(專請歷史高手)

答:
1、中國是世界上發現早期人類化石和遺址最多的國家。
2、原始人群時期
(1)元謀人(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黃河流域)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相似,頭部還保留著猿的特徵。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木棒,幾十個人群居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使用天然火,有了簡單的語言。
(3)山頂洞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洞穴——黃河流域)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製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縫紉工具——骨針,懂得人工取火。

C. 看了吊腳樓,讓人由衷贊嘆苗族先民的智慧和審美。改錯

根據這句話的特點,應該把後面的和審美三個字去掉就可以了,你就是一個不錯的句子

D. 中國古代玻璃自成一家,其起源有什麼和什麼等都是中華先民的智慧創造

中國古代設立自成一家,期權是什麼都想做花生,你的智慧。

E. 七年級上冊歷史全解和歷史的復習提綱,請求大家幫忙急,可請人幫忙。

『七年級歷史』初一歷史下學期期末測試題免費試題

·初一歷史下學期期末測試題免費試題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41 推薦程度:

『七年級歷史』人教版[整理]-人教版七下歷史期末測試題及參..

·人教版[整理]-人教版七下歷史期末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11 推薦程度:

『七年級歷史』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全部教案)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9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49 推薦程度:

『七年級歷史』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北師大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北師大版)】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3課 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同步練習題 1,選擇題:...問答:⑴杜甫的《憶昔》反映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時候 這一背景是......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34 推薦程度:

『七年級歷史』七年級(下學期)歷史(下冊)期中考試試卷

·(60分鍾,100分) 姓名( )班級( ) 一,選擇題:(本大題36小題,每小題1分,計36分,答案務必填入卷子最後的表格里,否則不給分) 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 為中心.......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下載:45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7&class_id=85

F. 七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 歷史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公元前,公元後。1世紀=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為初,後10年為末。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元謀,長江流域。日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上肢發展較快以及腦的進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已經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使用打制石器。
★山頂洞人,距今約1萬8千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已經能夠人工取火。氏族生活。使用磨製石器,有了裝飾品。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使用弓箭。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
★材料閱讀——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麼重要意義:使人類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神農氏),改進農具、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炎黃聯合戰蚩尤——炎帝和黃帝之戰(阪泉之戰)——炎黃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第五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禹傳子,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位國王桀和紂的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六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分封制的內容:授民授疆土。諸侯的義務。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西周社會的三個等級貴族(周王、諸侯卿大夫、士)是統治階級、平民和奴隸是被統治階級。
★統治人民的手段:禮儀教化(懷柔政策),軍隊刑法(暴力鎮壓)。
第七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春秋時間: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齊桓公稱霸原因:東方大國;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標志: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
2、晉楚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
3、吳越爭霸:勾踐卧薪嘗膽
★戰國時間: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東南西北到中間,齊楚秦燕趙魏韓。
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張儀):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朝秦暮楚。
第八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農具廣泛應用與農業生產。
★戰國時期,牛耕的到推廣。(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千藕其耘」的耕作方式被打破,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 原因:1.戰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的現實壓力。
2.秦國富國強兵的需要
3.秦孝公的支持
4.商鞅的堅持不懈
★ 內容: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作用:加強中央集權)
2、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作用:富國)
3獎勵軍功(作用:強兵)
★ 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成敗的評價: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
第九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或銘文)——隸書——楷書。
★甲骨文的價值:1.對於研究商代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2.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青銅:銅、錫、鉛的合金。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發現於殷墟(河南安陽),它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庄嚴凝重的風格。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75公斤。
第十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偉大的思想家:核心思想:仁、禮。在政治上提倡為政以德、以禮治國。
偉大的教育家:創辦私學;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學習方法:獨立思考;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節用」。
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教材53頁諸子百家簡表)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根本原因)
2、社會急劇變化,大動盪大變革。
3、各國諸侯爭奪霸權,招攬人才的需要。
4、私學興盛各派文人游說講學,相互抨擊,推動思想發展。
★作用:各家相互辯駁、相互影響,有力的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對象,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都江堰:戰國秦國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三大工程:「分水魚嘴」(是江水分為內江與外江)「飛沙堰」(防洪、排沙)「寶瓶口」(控制引水量)。
★作用(為什麼都江堰能夠於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維護了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2、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3、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編鍾: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編鍾。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條件):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G. 把內江的水引入支流用來灌溉農田的工程師

C 分 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史實的識記。依據北師大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1課先民的智慧與創造,第一子目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中的內容:「都江堰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內江之水通過寶瓶口引入支流,用采灌溉農田。」可知,故選C。D選項二王廟是後人為了紀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 考點: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點評: 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史實的識記。對於這一內容,還可以考查都江堰的組成、修建情況、作用和影響。

H. 歷史期中考試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公元前,公元後。1世紀=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為初,後10年為末。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元謀,長江流域。日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上肢發展較快以及腦的進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已經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使用打制石器。
★山頂洞人,距今約1萬8千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已經能夠人工取火。氏族生活。使用磨製石器,有了裝飾品。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使用弓箭。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
★材料閱讀——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麼重要意義:使人類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神農氏),改進農具、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炎黃聯合戰蚩尤——炎帝和黃帝之戰(阪泉之戰)——炎黃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第五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禹傳子,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位國王桀和紂的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六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分封制的內容:授民授疆土。諸侯的義務。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西周社會的三個等級貴族(周王、諸侯卿大夫、士)是統治階級、平民和奴隸是被統治階級。
★統治人民的手段:禮儀教化(懷柔政策),軍隊刑法(暴力鎮壓)。
第七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春秋時間: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齊桓公稱霸原因:東方大國;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標志: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
2、晉楚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
3、吳越爭霸:勾踐卧薪嘗膽
★戰國時間: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東南西北到中間,齊楚秦燕趙魏韓。
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張儀):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朝秦暮楚。
第八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農具廣泛應用與農業生產。
★戰國時期,牛耕的到推廣。(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千藕其耘」的耕作方式被打破,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 原因:1.戰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的現實壓力。
2.秦國富國強兵的需要
3.秦孝公的支持
4.商鞅的堅持不懈
★ 內容: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作用:加強中央集權)
2、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作用:富國)
3獎勵軍功(作用:強兵)
★ 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成敗的評價: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
第九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或銘文)——隸書——楷書。
★甲骨文的價值:1.對於研究商代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2.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青銅:銅、錫、鉛的合金。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發現於殷墟(河南安陽),它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庄嚴凝重的風格。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75公斤。
第十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偉大的思想家:核心思想:仁、禮。在政治上提倡為政以德、以禮治國。
偉大的教育家:創辦私學;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學習方法:獨立思考;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節用」。
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教材53頁諸子百家簡表)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根本原因)
2、社會急劇變化,大動盪大變革。
3、各國諸侯爭奪霸權,招攬人才的需要。
4、私學興盛各派文人游說講學,相互抨擊,推動思想發展。
★作用:各家相互辯駁、相互影響,有力的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對象,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都江堰:戰國秦國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三大工程:「分水魚嘴」(是江水分為內江與外江)「飛沙堰」(防洪、排沙)「寶瓶口」(控制引水量)。
★作用(為什麼都江堰能夠於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維護了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2、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3、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編鍾: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編鍾。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條件):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I. 人教版7年級上冊歷史期中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公元前,公元後。1世紀=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為初,後10年為末。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元謀,長江流域。日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上肢發展較快以及腦的進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已經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使用打制石器。
★山頂洞人,距今約1萬8千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已經能夠人工取火。氏族生活。使用磨製石器,有了裝飾品。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使用弓箭。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
★材料閱讀——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有什麼重要意義:使人類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環境,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炎帝(神農氏),改進農具、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炎黃聯合戰蚩尤——炎帝和黃帝之戰(阪泉之戰)——炎黃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第五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禹傳子,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位國王桀和紂的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六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分封制的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
★分封制的內容:授民授疆土。諸侯的義務。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西周社會的三個等級貴族(周王、諸侯卿大夫、士)是統治階級、平民和奴隸是被統治階級。
★統治人民的手段:禮儀教化(懷柔政策),軍隊刑法(暴力鎮壓)。
第七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春秋時間: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齊桓公稱霸原因:東方大國;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標志: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
2、晉楚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
3、吳越爭霸:勾踐卧薪嘗膽
★戰國時間: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東南西北到中間,齊楚秦燕趙魏韓。
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張儀):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朝秦暮楚。
第八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農具廣泛應用與農業生產。
★戰國時期,牛耕的到推廣。(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千藕其耘」的耕作方式被打破,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公作則遲,分地則速」。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原因:1.戰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的現實壓力。
2.秦國富國強兵的需要
3.秦孝公的支持
4.商鞅的堅持不懈
★內容: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作用:加強中央集權)
2、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作用:富國)
3獎勵軍功(作用:強兵)
★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並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敗的評價: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
第九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或銘文)——隸書——楷書。
★甲骨文的價值:1.對於研究商代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2.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青銅:銅、錫、鉛的合金。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發現於殷墟(河南安陽),它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飾華麗,工藝高超,體現了庄嚴凝重的風格。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875公斤。
第十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偉大的思想家:核心思想:仁、禮。在政治上提倡為政以德、以禮治國。
偉大的教育家:創辦私學;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學習方法:獨立思考;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節用」。
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教材53頁諸子百家簡表)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根本原因)
2、社會急劇變化,大動盪大變革。
3、各國諸侯爭奪霸權,招攬人才的需要。
4、私學興盛各派文人游說講學,相互抨擊,推動思想發展。
★作用:各家相互辯駁、相互影響,有力的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對象,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都江堰:戰國秦國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三大工程:「分水魚嘴」(是江水分為內江與外江)「飛沙堰」(防洪、排沙)「寶瓶口」(控制引水量)。
★作用(為什麼都江堰能夠於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維護了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2、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3、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編鍾: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編鍾。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達到很高水平。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條件):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J. 你認為在都江堰的設計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和創造

1、熟練的利用自然規律(根據水量採用進水口較低來引水至灌溉區和水量大時利用大小口進行分流)
2、對基礎物理知識的靈活運用(採用燒山再用冷水澆的方法打開葫蘆口)

閱讀全文

與先民的智慧和創造內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