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帝嚳的發明

帝嚳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31 19:55:52

⑴ 皇帝,炎帝,蚩尤和發明創造

字都打錯了.皇帝是秦為始皇帝,我們所說的這三個先人是指黃帝\炎帝\蚩尤,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想知道什麼.

⑵ 跟帝嚳有關的歷史遺址有哪些

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惠而信。相傳簡狄在娘家與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祖自軒轅。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儐),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少小聰明好學,代顓頊為帝,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
帝嚳非常喜歡愛音樂。因他興起於高辛..,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於深巷、荒林與寒冰上..日月所照。次妃簡狄,是有松國(今甘肅高台縣)君的女兒,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
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叫姜原,是有邰國(今陝西武功縣)君的女兒。

⑶ 有關帝嚳的記載

帝嚳,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姓公孫別殷,子。(公元前2480~前2345)名嚳(一名夋),號高辛氏,是黃帝曾孫,玄囂孫子,父親叫蟜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儐)。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死後葬於商丘市睢陽區南20公里的高辛集(另一說法帝嚳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 國學大師範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帝嚳氏族的一位嚳,後為顓頊「族子」,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丘市睢陽區〕。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今商丘)。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即位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顓頊死後,侄子高辛(玄囂的孫子)繼位,即帝嚳。帝嚳的兒子:有娀氏女簡狄生契。陳鋒氏女慶都生堯,太昊族(該族分兩支,原支在淮陽發展為華夏族,東遷一支在曲阜發展為東夷)的文化,因此稱為少昊。契被派往灤河以東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東夷部落—有娀氏部落。棄被派往陝西武功縣駐守邊疆統治當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
功業
帝嚳以前,人們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藝畜牧沒有一個科學的時辰順序,嚴重製約了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帝嚳 「爻策占驗推算歷法,窮極變化,頒告天下」《大戴禮·五帝德》說他「夜觀北斗,盡觀日,作歷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觀北斗四時指向,以定節氣;觀天干以定周天歷度。」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華夏農業出現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帝嚳時代可謂上古時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國方略是:「德莫於博愛於人,政莫高於博利於人。政莫大於信,治莫於大仁。」強調以誠信、仁德使天下治。所以《史記》說他「普施利物,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帝嚳在人民群眾中尤以誠信而著稱。「嫁女盤瓠犬」的故事歷數千年而不衰。說犬戎房王作亂,帝嚳征而不勝,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人頭者,可得千金,封萬戶,賜帝女為妻。後來,一個頭狀如狗頭的人叫盤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房王首級,帝嚳即履行諾言,嫁女封邑於盤瓠犬。帝嚳作為一代帝王,不僅能養性自律,大公無私,而且倡導誠信,明察善惡,為天下人所景仰,為歷代帝王所推崇,時至今日,仍有積極意義。
評價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月。」
嚳四妃
嚳四妃是帝嚳氏族在遷移中,不同氏族與不同聯姻的順序,不是同一個帝嚳擁有四妃。 有邰氏姜嫄,帝嚳元妃,是一個以蠑螈為圖騰的氏族,其先在隴西,後遷武功,有子名後稷,周之先祖,葬都廣之野(今成都、廣漢之間)。邰在今陝西武功縣南,稷在這里種植萊麥五穀,後稷即棄。 有娀氏繭翟(簡狄)、帝嚳次妃。原為「不周山」(六盤山)北少昊威姓族裔。其中一支東遷陝西蒲城。簡狄吞燕孵生子卨(讀削)(又名契,商之祖先),原居陝西,後遷商丘。另一支向西直到羅布泊,傳為樓蘭古國之先祖。在樓蘭遺址中已發現至今四千年以上的木雕簡狄女祖角,以及唐代壁畫,絹畫上的簡狄像(註:樓蘭遺址除有少昊裔支文物遺存外,尚有中亞人的文物遺存)。 少昊威姓是黃帝時代被迫西遷不周山一帶的少昊玄烏氏。威因何又稱娀,因其先在東部稱帝時發明金兵鉞斧而威震天下,與蚩尤同稱「靈威仰」。 陳鋒氏慶都,又名陳豐氏、陳酆氏。嚳之三妃酆即蜜峰,文為蜂頭,豐為蜂尾,逢為飛翔時的蜜蜂。「流黃蜂氏」為飛行的黃蜜蜂。陳豐氏活動地方有三:1.陳倉的陳豐;2.陳留的陳豐;3.河南宛丘陳豐。這時指的是陳留時代的陳豐。慶都生堯。 娵(音居)訾氏常儀鄒屠氏。嚳之四妃。娵訾氏是娵與訾的合婚族。娵訾氏與帝嚳聯姻生子摯。娵訾即鄒屠,黃帝時遷蚩尤善者於鄒屠之地。妃常夢吞日,經八夢,生子八人,皆精通日月星辰觀測,被譽為「八才子」「八翌」「八神」「八元」。
內黃二帝陵
顓頊帝嚳陵
顓頊、帝嚳陵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城南30公里的梁庄鎮三楊庄土山之陽,東距濮陽15公里,西距安陽90公里,南距新鄉110公里,距鄭州200公里,濮鶴高速從陵前穿過,屬人文風景旅遊區。人稱「二帝陵」,是 4000多年前上古時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陽氏顓頊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嚳的陵園。顓頊陵居東,帝嚳陵居西,兩陵相距60米。顓頊陵南北長66米,東西寬53米,高約26米;帝嚳陵略小且居後兩米。據專家分析,這種長輩陵冢大、晚輩陵冢小;長輩陵位趨前、晚輩陵位趨後的殯葬方式,正好印證了顓頊帝「長幼有序」的道德倫理。二帝陵園從下至上有御橋、山門、廟院、陵墓、碑林及縱橫其間的甬道,佔地面積350多畝;陵墓四周有圍牆,稱「紫禁城」。史書記載,二帝陵建築宏偉,碑碣林立,松柏蓊鬱,漢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廟,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後又多次修葺,但因年代久遠,陵區地處黃河故道和緊靠硝 帝嚳陵河,河水多次泛濫,風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間,陵墓和建築群全部被黃沙掩埋於地下。歷代帝王祭祀不絕,宋代以後列為定製。
帝嚳非常喜愛音樂,他叫樂師咸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讓64名舞女,穿著五綵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 帝嚳好巡遊,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游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現任的遺跡。這些傳說雖未必其真,但略見當時中國地域之遼闊

⑷ 帝嚳的傳說的帝嚳文化遺產

所屬地區: 河南 · 商丘 · 睢陽區
文化遺產名稱:帝嚳的傳說
遺產編號:Ⅰ-9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睢陽區
遺產級別:市

⑸ 黃帝時期有哪些發明創造

黃帝時期有許多的發來明創造。傳自說嫘祖發明了養蠶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制定了音律五聲:宮、商、角、徵、羽,並造磬、鑄鍾羲和會占日常儀會占月臾區會占星氣大橈發明了甲子,即用天乾地支來記時日隸首發明了算數。此外,蒸谷為飯、烹谷為粥乃至歷法、衣裳、帽子、舟車等都是那時發明的造房屋、搞殯葬等也是始於那時,而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也託名黃帝與他的臣下以答問的形式討論醫學。此外,黃帝還教人民順四時播種百穀草木,馴化鳥獸,利用自然資源。當然,這樣的發明,摻雜著許多神話傳說的成分,實際上任何一項發明都絕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只不過反映了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⑹ 帝嚳的史籍記載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
《藝文類聚·卷十一·帝王部一》

⑺ 帝嚳的傳說。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的傳說
帝嚳(ku 庫),名俊,號高辛苦、氏,是黃帝曾孫,玄囂孫子,父親叫矮(jiao 矮)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儐),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之秋山。
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叫姜原,是有邰國(今陝西武功縣)君的女兒。相傳姜原在娘家時,因出外踏上巨人腳印而懷孕,因無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於深巷、荒林與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鳥保護不死,所以起名叫「棄」,後來長大喜歡農藝,教人種五穀,被尊為後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簡狄,是有松國(今甘肅高台縣)君的女兒。相傳簡狄在娘家與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被簡狄吞吃,後懷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慶都,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於斗維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薊縣),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後又被尹長孺收養。後慶都隨養父尹長孺到今濮陽來。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雲,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後生堯。現濮陽有慶祖,原名叫慶都,力有慶都廟,此地名是否與慶都來濮陽有關,未見史書記載。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就,發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後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嚳非常喜歡愛音樂,他叫樂師咸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讓64名舞女,穿著五綵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
帝嚳好巡遊,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游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現任的遺跡。這些傳說雖未必其真,但略見當時中國地域之遼闊。
帝嚳時戰事不多,只在帝嚳帶領常儀、帝女南巡時,在雲夢大澤遇到了房王作亂。當時帝女帶一隻有神通的狗,名叫盤瓠,它暗暗跑到敵營,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禍亂。至於帝嚳把帝女和宮女許配了盤瓠,各生十二南女,分送到湖南、浙江兩地,那就更荒唐了。
有關帝嚳的傳說較多,《史記.五帝本紀》作了綜述:「高辛聲而神靈,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可知帝嚳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
帝嚳,姓姬,為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曾孫,「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十五歲時,因輔佐顓頊帝有功,被封於高辛(今商斤市南高辛〕。三十歲時,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因他興起於高辛,史稱之為高辛氏。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帝嚳陵位於商丘市唯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集。現存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

⑻ 帝嚳的傳奇是什麼典故

帝嚳的傳奇典故

帝嚳(kù ),名俊,號高辛氏,是黃帝曾孫,玄囂孫子,父親叫蟜極(jiǎojí),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相傳帝嚳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於高辛,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



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於斗維之野,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後又被尹長孺收養。後慶都隨養父尹長孺到今濮陽來。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雲,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後生堯。現濮陽有慶祖,原名叫慶都,力有慶都廟。

此地名是否與慶都來濮陽有關,未見史書記載。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就,發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後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帝嚳非常喜歡愛音樂,他叫樂師咸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

讓64名舞女,穿著五綵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帝嚳好巡遊,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

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游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現任的遺跡。這些傳說雖未必其真,但略見當時中國地域之遼闊。帝嚳時戰事不多,只在帝嚳帶領常儀、帝女南巡時,在雲夢大澤遇到了房王作亂。當時帝女帶一隻有神通的狗名叫盤瓠。

它暗暗跑到敵營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禍亂。至於帝嚳把帝女和宮女許配了盤瓠,各生十二南女,分送到湖南、浙江兩地,那就更荒唐了。

(8)帝嚳的發明擴展閱讀:

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著名文學家曹植曾作《帝嚳贊》以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嚳的帝位,九年後禪讓給帝堯。

⑼ 黃帝的發明有那些可靠

上古神話,並非空穴來風,以可能性和客觀性來看,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黃帝的貢獻
精神文明
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葯、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實行以法治國,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命力墨擔任法官、後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物質文明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獲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辟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制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煉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車、指南車、記里鼓車。兵械方面,製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炮、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斗、規矩、墨硯、幾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等。

神話傳說
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關於黃帝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於有熊(河南新鄭),亦稱為有熊氏。時蚩尤暴虐無道,兼並諸侯,當時的天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葯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塗炭,炎帝無可奈何,求助於黃帝。黃帝毅然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雙方的戰士斗英勇無畏,戰斗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之下,終擒蚩尤而誅之,諸侯尊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稱為黃帝。
不久,天下又出現騷亂。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天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只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炎帝雖然被蚩尤打敗,實力尚存。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終於起兵反抗。炎、黃二帝發生火並,決戰在阪泉之野進行。經過三場惡戰,黃帝得勝。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號令天下,凡是不順從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討伐。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⑽ 帝嚳的後世紀念

河南商丘帝嚳陵
帝嚳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南25公里的高辛鎮。陵前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築,院中有大量碑刻。現僅存明代碑刻一通。現存的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餘米,寬100餘米。帝嚳陵維修於西漢,在元明又經多次修復,廟堂內中央有一口古井,樑上繪有彩龍,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所以被人們譽為「靈井」。在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帝嚳陵,高大壯觀,南北長233米,東西寬130米。陵前一高聳的石碑上鐫刻著著名書法家唐玉潤先生書寫的「帝嚳陵」三個字,整座陵墓庄嚴肅穆。
河南安陽二帝陵
顓頊帝嚳陵簡稱二帝陵,是高陽氏顓頊和高辛氏帝嚳的陵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鄉三陽庄村西北土崗上。帝嚳陵與顓頊墓為鄰,稱「二帝陵」。墓前立石碑一塊,上書「帝嚳陵」。附近建有甬道和圍牆。 陵墓坐北面南,南北長2050米,東西寬1060米,佔地面積350餘畝。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發現,後經對陵墓區和祭祀區上面厚厚的積沙進行初步清理,元、明、清歷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現於世人面前,中軸線上御橋、山門、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處建築和基址也連續被發現。2000年晉升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帝嚳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