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如何為孩子創造家庭英語學習氛圍

如何為孩子創造家庭英語學習氛圍

發布時間:2021-07-31 18:49:17

A. 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氛圍

孩子的英文不好,作為家長首要的就是幫他分析出原因,下個「讀酷兒童圖書館」,可以讓孩子在ipad上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書籍,讓孩子從興趣入手,家長不能過於強迫孩子

B. 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理想的英語環境

首先,我們需要讓孩子避免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一般孩子都認為練英語口語一定要找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才會有幫助,最理想的是找外國人或高年級孩子.與語言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談固然能夠提高得更快,但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和年齡、水平相仿的同學一起練習口語同樣能夠達到目的.因為彼此有相似的背景、經歷、愛好等,這樣交談起來既可以共享談話內容,又有較好的理解基礎,從而避免文化背景與知識水平差異過大帶來的交際困難。
同時,一般的學校都有開設「英語角」,可以讓孩子通過參加英語角來接觸學習英語的新朋友,能在英語角結交口語夥伴、練習口語,在一種濃厚的語言交際氛圍中使孩子的口語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孩子播放那些情節引人、活潑有趣、貼近兒童生活的英語DVD教學片,片中的人物最好是以英語為本民族語的小朋友,這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跟著自己的同齡人學說。看DVD時,不要急於問看懂了嗎,這句話怎麼說?而要多鼓勵孩子張開嘴巴大膽地模仿.要有計劃地給孩子重復播放,孩子喜歡溫故知新。
如果沒有「英語角」,怎樣創造口語練習的小環境呢?很多學習英語的孩子到處打聽哪裡有英語角,不顧路途遙遠到英語角練習口語。但是我們也常常聽到孩子這樣的抱怨「我們學校沒有英語角」。學校是學習英語的孩子最集中的地方,因而如果孩子想學習英語,完全可以通過自發的約集一批想學英語的夥伴,只要願意並能確定時間和地點,在任何學校、任何班級里都可以自發地組成英語角。兩個人就可以交談,三四個人就能說得很熱鬧.也許正是這樣的小天地,在這樣彼此熟識的環境里,可以讓孩子克服最初對開口講英語的恐懼。
同樣在家庭中也能如此,如果家長英語不錯的話,完全可以在小家庭中開展「英語角」,家長可以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不錯的環境,比如英語電影里邊的經典對白,播放英文歌曲,設計話題用英語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學習,互相指正,形成融洽的學習英語的家庭氛圍。
正所謂「境由心造」,只要留心用心,處處都可以找到學英語的好處所,好環境;在客觀環境不具備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與孩子一起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

C. 如何為孩子營造一個理想的英語學習環境

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全世界有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每天有超過世界人口1/3的人在用英語交談,75%的電視節目以英語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達,幾乎100%的軟體源代碼用英文寫成。這些數字不得不讓人們感嘆,英語的應用實在太廣泛了!

培訓班的弊端簡析:

國內培訓機構一個班至少有二十多個學生,無法實現一對一的教育模式,而孩子大多隻有寒暑假才有時間進行培訓,英語學習則是需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成效。而且,長期參加培訓班的高額費用也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

在線英語學習網站可以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線英語學習網站的初級課程,只要在家打開電腦,連上網就可以在線學習英語了。經常陪著孩子一起看課程視頻,順便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僅課程內容生動有趣,還很實用,孩子通過不間斷的聯系,說英語會標記流利多,家長自己也能開口說些簡單的英語,還能跟孩子一起看英文原聲電影。

通過在線英語學習網站,家長也可以隨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更為理想的是,對於英語較為陌生或不夠自信的家長,可以融入到孩子的英語學習當中,跟孩子共同進步,在家裡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完全沒有問題!請提問者及時採納!

D. 如何在家中給孩子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在家中,想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可以在家中放英文歌曲,還有英文電影。

E. 如何營造溫馨的家庭英語學習環境

這是很多家長很關系的問題,下面我們為大家解答一下!
許多人認為,教孩子學習英語最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環境,而創造這個環境的先決條件是父母必須都具有超強的英文能力。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全中國大概超過80%以上的家庭都處在「不及格」的邊緣。
告訴你,這是種錯誤的觀念,雙語家庭要用興趣來打造;讓孩子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其實就是那麼的簡單!
一、讓孩子學英語,首先要孩子不討厭英語
有的父母從在求學階段就非常排斥學英語,而送孩子去上雙語課只是為了彌補自己的失落與缺憾,在家也不願意多花點心思與孩子一起做最簡單的口語互動。認為:只要交了學費,老師就會教孩子說英語。
另一方面,許多父母都怕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準會影響到孩子,這在父母看來是很忌諱的一點,於是他們就不敢開口與孩子對話。
不知您有否看過「外國人唱中國歌」的節目,雖然很多參賽的外國人中文說得不一定很好,甚至一開口說中文就要讓人猜個老半天,但經由歌曲的旋律配合,他們的歌詞咬字聽起來就沒說話那麼別扭。同樣,學齡兒童的模仿力都很強,父母可以用簡單的英語歌曲來慢慢引導不同發音咬字的語言。請不用太擔心或過於強調發音的正確性,隨著年紀的增長,小朋友的發音咬字會逐漸清晰正確。英文的發音結構屬於「拼音系統」,也就是說如果知道字母和聲音的對應關系,孩子就能看字念詞,而這也是目前許多兒童美語課程將「自然拼音法」列為第一階段教學重點的原因之一。通過自然發音法,孩子不用再背誦音標與發音,學習壓力比以往減輕了一半。
請父母們試著每天用一句簡單的問候語開啟您與孩子間的雙語親子互動,比如:
「Come on here, Danny. Give me your little kiss.」
「Mommy and Daddy love you so much!」
「Do you love Mommy and Daddy?」
別小看這短短一句話的作用,它將會奠定孩子學習英語的意願!
二、雙語家庭省錢行動
學英語,並非象一些父母所想的那樣需要投入一大筆開銷。其實,有種既省錢,又能使孩子進步快的辦法,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
回到家,你可以先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VCD/DVD)為孩子播放英語節目,哪怕孩子並不願意看也沒關系,請讓家裡充滿英語氛圍,讓孩子習慣地在英語環境中游戲。在聽到一些單詞時,你可以告訴孩子:「Danny,look,那是Airplane(電視中出現的畫面)。」讓孩子也跟著你說:「Airplane」。父母還可以繼續引導:「Airplaneisflyinginthesky.」小朋友可能只會說其中1-2個字,沒關系,繼續說並讓他知道剛才那句話的意思。你甚至可以配合飛機飛翔的動作來帶動你的示範,簡單的幾次重復後,孩子就會掌握單詞: 「Airplane」、「Flying」和「Sky」;再過幾天,孩子就可以將整句話連在一起說出來了。配合生活上的實體會讓小朋友不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有趣而學習,甚至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的英語能力也會有所長進。
三、愉快學習,事半功倍
學習中如果沒有創造,就難免會讓學習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惡。因此,在創設雙語環境時,父母一定要注重滿足學齡兒童的好奇心,盡量用一種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共同語言來進行啟發、引導,讓學英語就像在讀一本童話書或是看卡通片那麼有趣。
創造趣味,變化多變的形式是一個要素,游戲、歌曲、兒歌、繞口令、情境對話等都是孩子喜歡的形式。父母不必急於將所有規則一次性地傳授給孩子,因為在往後的學習路途上,由他們自己去發掘而來的知識會更有意義。對於孩子們來說,成人的工作只是引導孩子們進入這個殿堂,然而學習的主體仍在孩子身上,他們的探索興趣最重要。
四、英語學習的好選擇
目前,有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英語老師指出,學習「自然拼讀法」可以先讓孩子有充足的聽說練習機會,過1-2年後再教音標,這樣的學習過程較合理。同時,教育專家們也認為,拼音是小學生最熟悉的工具,用來輔助發音並無不可,最好等學英語1-2年後,有了一定基礎,再學音標,學習成效較好。
孩子對環境空間的概念相當強,對於周遭的變化會有某種程度的適應融合。在雙語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孩子在上小學後的教學語言環境能否順利銜接及周圍的孩子在語言程度上相互匹配的問題,這樣才不枉費父母的苦心栽培。
最後,請牢記一點,不論雙語是一種趨勢也好,流行也罷,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在成人競爭的世界裡強迫接受我們為他們設定的成長課表,而使孩子痛苦地學習著。

F.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開學季,很多家長就開始頭疼,家裡瘋玩了一個寒假的小孩,開學恐懼症又開始冒出來了,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上學。

孩子收心難,在學校很難進入學習狀態,很大原因是家長忽略了家庭學習的氛圍,孩子長時間脫離校園,開學後遊玩少了,學習壓力大了,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如何在家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愛上學習?那就從兒童房開始!

學習區

0元搞定全屋設計,全國僅限3000個名額,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詳情。

G. 中國家庭怎樣給孩子創造英語學習環境

曾經一度,大家總結中國人英語不好,或者說中國人講中式英語的原因,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國人講英語沒有語言環境。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國外。但是觀察在國外的孩子,情況也是大不相同。

比如有些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原來英語水平不高,出去以後好幾年,再看英語提高不大。而小孩子出國,則比較普遍的很快就能達到母語水平。而且,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最近我看到一篇資料,說有研究證明,兒童的語言形成是左右腦互相配合的結果。當兒童接觸一種語言的時候,首先聽到的是它的語音信號,然後就要尋找對應的圖形信號。回想一下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我覺得這一觀點是可信的。最初,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基本都是用實物和名稱來對應的。嬰兒最初接觸的圖書,也都是一個名稱一個圖,或者叫看圖識字。

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子出國以後在沒有母語幫助的情況下可以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聽懂老師的講課並且開始輸出?原因在於國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特點。而國外的方法現在看,也正是這一研究的具體應用。

一個孩子,到了國外,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老師為了讓不懂英語的孩子能聽明白,往往都會使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而且國外的教學特點本身都是把圖片里用到極致。記得教室里有很多掛圖,比如說表情,就是孩子們各種表情的臉,然後下面是對應的單詞。而老師在講這些的時候,往往是強化聲音,然後動作對應的都非常到位。

國外老師講故事也是一樣。比如國外有大量的繪本,很多繪本圖都做的非常好,和單詞的對應關系非常清楚。而老師,則會在講解的過程中把這些對應關系處理的非常到位。記得小寶上親子班的時候,老師自製了非常多的教具,在帶領大家唱兒歌的時候,手上的對應動作都很明顯。

當時,我以為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增添樂趣,現在才明白,原來這是基於孩子語言學習特點的科學方式。

而在老師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也一樣體現了這個特點。比如小寶上幼兒園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能整句表達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一個在幼兒園和家裡同樣發生的場景。比如吃飯的時候推凳子、咳嗽了用袖子把嘴捂上、在外面滑梯玩的時候提醒注意別摔倒之類的、在過馬路之前提醒先停下觀察。後者走在外面,看天下雨了;或者看到了一個車,說這個車真大之類的。

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場景:一次小寶和爸爸坐地鐵---小寶一直對地鐵情有獨鍾,有機會就要求坐。上了車,小寶異常興奮,高興地和爸爸說:This skytrain is so big(溫哥華的地鐵叫 skytrain )。這個時候,旁邊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大男孩很是驚訝,說這么小的孩子英語怎麼這么好啊。然後就很謙卑地蹲下身來和他說話。接下來的對話是什麼大家應該都能想得到: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小寶一聽,立刻不說話了。

這也讓我想起一位博友在評論中說的話。他說他想給三歲的兒子找英語環境,於是帶孩子去英語角,到了以後,看到一小老外,上去就和人家說話: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人家嚇的直躲,首戰以失敗告終!是啊,能不失敗嗎?孩子們要有實際內容的交流,我們學到的那些句型,國外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誰說這些啊?!

其實,我們國人一直把英語環境等同於和外國人交流或者在生活中講英語。所以,當我們討論兒童學英語的問題時,有博友也有些疑問,那就是你的孩子都是在國外長大的,她們有英語環境,國內的孩子沒有英語環境,能一樣嗎?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國外孩子的英語環境哪些可以在國內獲得。在國外的中國家庭,非常多的孩子在家是不講英文的。所以有些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一點英語都不會說。後來我發現,不僅僅是中國人這樣,東歐人也是一樣。比如小寶幼兒園的創辦人是俄羅斯人,她的外孫上幼兒園之前也是一句英語不能講。

雖然同樣是不能講,但是這些孩子每天還是有很多英文的東西能夠進到耳朵裡面去,比如大人看電視,比如自己看動畫片以及繪本等等都是英文的。應該說,國外孩子即使家裡面英語不是母語,但是對英語的接觸量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和老師、同學的互動,成了英語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到了學前班,開始系統地學習 phonics,學校對於英文的閱讀量也有要求,一般來講,從5歲學前班 k 開始(當然也有些地方是從4歲開始上 pre-k),孩子們的英文水平會得到非常大的一個飛躍。

再回頭看看我們國內的孩子,英語環境主要缺什麼呢?

第一,大量接觸英語語音信號。其實這個問題主要說的是聽。這部分過去我們沒有條件,但是目前英文原版的視聽資料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從小也是在原版動畫片的熏陶下長大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只要家長有心,三歲以前孩子聽上幾百個小時的英文兒歌之類的東西是沒什麼困難的。

當然也有人質疑孩子在根本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聽英語有沒有用,尤其是有人以大人自己的感受來理解孩子,覺得自己都聽不明白的英語素材,孩子聽著不是一片混沌?關於這一點,科學研究還真有顯示,證明嬰兒期的聽力辨音能力強,有人說9個月以後呈現逐步退化的趨勢。對於任何一項研究成果,我都無意於去追究其科學性到底幾何。相比於研究成果,我更看中的是自己對於孩子的觀察和體驗。當安妮在四歲剛到加拿大就可以完整復述一段非常快的歌詞之後,我相信,所有前期對於語音方面的積累都是有回報的。孩子的語音識別能力,不依賴於她對語言含義的理解。

第二,語言的互動交流。這個方式應該說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因為缺少這個,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如果不出國就沒法學好英語。很多媽媽基於這樣的認識,想彌補,於是在家裡千方百計和孩子來用英語對話。也有的媽媽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夠好,所以不敢和孩子對話。但是總還是有很多的糾結。因此這個問題也是群里論壇討論比較多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能交流自然好,但是對於孩子來講,成人是他們語言的樣板,對的錯的都來自於成人。這里的對錯,口音問題還算可以彌補,因為大量的原版聽力資料的介入可以彌補這一點。就好比家長講的普通話不標准,但是孩子聽收音機電視都用普通話,可以自行矯正過來。

這裡面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中式英語對孩子的誤導。我們這一代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真正的英語環境中生活過--注意,這里是說生活過,知道英語母語的人常用的生活詞彙,和我們工作中的詞彙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那麼我們的英語都來自於書面。而這些表達方式中地道英語的比例非常小。記得前幾天論壇討論大家剛剛拿到的 k 級 phonics 教材配套的繪本,有人就說了,這么簡單的一本書,那麼幾個詞,可是我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有些查字典還是理解不了。問題在哪裡?我感覺就是我們從來沒聽過沒看過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沒有接觸人家大量使用的很生活化的詞彙。我們中國人學的都是課本上被語言學家設定好的句型,而這些句型,恰恰遠離人們的生活,或者說遠離國外的真正日常生活,最後造成我們的啞巴英語。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感覺,在你不能確定和孩子對話說的是正確的英語之前,還是讓孩子大量地吸收、輸入吧。互動的問題,可以在孩子有了足夠輸入之後,為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的互動環境來解決。或者是和英語母語的孩子一起交流,或者是和英語母語的老師交流。總之,我還是那個觀點,當孩子能夠有比較強的辨音能力,對應一定的情景模式之後,輸出會是很快的一個過程。就好比安妮講中文,2 歲半了才開始,但是一開始就是整句話。想想說英語的問題,是早開始一兩年的中式英語重要,還是晚一些講了就講正確的好呢?

第三,語言的情境對應。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前面提到的中國孩子到國外學英語的成果也正說明了它的作用。實際上,這個過程和語言互動是密切相關的。但是在目前我們互動交流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我感覺更應該重視其他方面的情景對應。比如說動畫片,很多人說孩子看動畫片,不知道看明白了沒有。我覺得,明白沒明白,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對整個故事、情節是否明白,一個是對句子、詞是否明白。很多家長看到每個句子中都有孩子不認識的詞,甚至不只一個,就認為孩子一定是沒看明白,讀書就是讀天書。我覺得,是否明白取決於表達與語境的對應,看懂了語境,並且能夠在這個語境下聯想起來這個表達,那就是理解得非常好!對於段落、句子,故事情節和場景就是語境;對於單詞,那整個句子就是語境。這種對應關系積累下來了,孩子就開始輸出,開口就是地道的表達方式和用詞。看動畫片是這樣,讀繪本也是這樣。

目前論壇討論比較多的問題也是怎樣帶孩子讀繪本的問題。很多人糾結於自己的英語不好、發音不好,其實我覺得這都不是主要的。就好比說媽媽不會彈鋼琴,但是一樣能輔導孩子,能聽出來哪裡有問題。讀繪本也是一樣的道理。引導孩子讀繪本,最有價值的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能夠通過畫面和單詞、句子來對應。這樣的情景對應,會讓孩子擺脫對單詞中文含義的依賴,當閱讀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出現一個表達方式,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場景,而腦子中的這個場景,就是這種表達方式被正確運用的場合。出現一個單詞,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達中、什麼場景下用到了這個單詞,這個過程的積累,也就是英文思維的訓練過程。按照這樣的過程,孩子一定不會是看到一個單詞,先想中文,然後用中文去想和它搭配的英文單詞,再把孤立的單片語合在一起的過程。而且,孩子對單詞的理解,一定超過我們這些家長們。其實,地道老外,如果沒有讀過多少書,單詞量並不比中國人苦學十多年的單詞量大,但是我們的詞彙量,是用中文翻譯的詞彙量,只知道對應的中文意思,結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我們自己的實際詞彙量遠遠比我們自己認為的要小很多很多了。這也從安妮身上得到驗證:她的詞彙量並非天大,甚至不如寶爸,但她運用英語的自如比寶爸強太多了!

曾經有媽媽問,說孩子學校學英語,就是中英互譯的過程。說實話,對於這種教學方式,咱們作為草民能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但是,我相信,就像聽力你聽正確的東西多了,會有自我矯正的能力一樣。很多孩子從小聽原版的東西,媽媽或者中國老師讀英語的時候,孩子會很快反應出對方的錯誤,並且不會跟著大人的錯誤跑。

讀也是一樣。當你讀了千八百本原版讀物之後,你說什麼的時候,腦子里一定能找到她的英語語境。這個時候,因為英語語境的存在,你對一個詞的用法幾乎可以脫口而出了,那還要回頭找中文意思來幫忙嗎?

語境語境,說到底,就是大量接觸原汁原味的東西。聽是這樣,讀也是這樣。輸入到了一定程度,再學習輸出,相信也會是事半功倍。說出來、寫出來的語音語調以及表達方式也會是最接近人家的東西,即使看起來詞彙量不太大但是運用自如。

H. 家長如何給孩子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父母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
英文繪本、掛圖、動畫片、新聞節目
方法/步驟

1
要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首先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接觸開始,因為學習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在認識世界。所以,父母可以從這些日常很正常物品開始,如電視、碗、陽台、植物、杯子、菜名等。這些東西天天看,天天見,孩子容易記住。而且,一般在學校學的都是非常正式的語言,很多日常我們接觸的東西,學校里是不會教的。比如中國的包子(stuffed bun、豆奶soya milk、粥congee怎麼用英語說。其次,還可以在家裡寫一些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標語或警示語如knock after enter(進門先敲門)等。
2
家裡的環境具備了,還需要材料。盡可能選擇一些西方國家給孩子看的書,幼兒園、小學生,可以看一些繪本,比如peek-a-poo penguin,裡面的內容比較有趣,而且可以學到很多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這一系列的繪本里都會有,如加減乘除用英語怎麼說呢(這個估計很多大學生都不知道,但這其實是小學生就應該會表達的)。學過會正在上小學的孩子,父母可以選擇一些難度大一點的繪本(這這里本人推薦華人作者王若文的繪本)。不要求孩子每天必須要讀多少頁,關鍵是先讓孩子對這些繪本感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都不要強迫。

3
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比如,snow white,bambi,peter pan,Dumbo,等,這些都是迪斯尼系列的,這些電腦不像現在的好萊塢動畫片那麼成人化,而且這些動畫片都能找到他們的英文原版改編的給小學生閱讀的童話書。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先看電影,再去閱讀書籍,這樣他們一定會很開心,既能上看書,又能看電影。但其實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感興趣。

4
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之後,孩子在學校里或幼兒園學英語,回來家裡也可以學英語,有環境學英語非常快,這需要父母較多的投入。

I. 孩子要學習雙語,家長應該如何在家為孩子創造學習環境

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英語能力的培養。孩子3歲開始上雙語幼兒園。請以高價向孩子們報告英語興趣課。請孩子當個人外教。

創造雙語環境的首要條件是父母都要有出色的英語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通過以下四種方法,家長可以輕松地為孩子創造雙語環境。

創造雙語環境的首要條件是父母都要有出色的英語能力。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通過以下四種方法,家長可以輕松地為孩子創造雙語環境。

閱讀全文

與如何為孩子創造家庭英語學習氛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