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魯班是怎麼發明據的
魯班是春秋時魯國的巧匠。據傳說,他有一次承造一座大宮殿,需用很多木材,他叫徒弟上山去砍伐大樹。當時還沒有鋸子,用斧子砍,一天砍不了多少棵樹,木料供應不上,他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看。山非常陡,他在爬山的時候,一隻手拉著絲茅草,一下子就把手指頭拉破了,流出血來。魯班非常驚奇,一根小草為什麼這樣厲害?一時也想不出道理來。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摘下一棵絲茅草,帶回家去研究。他左看右看,發現絲茅草的兩邊有許多小細齒,這些小細齒很鋒利,用手指去扯,就劃破一個口子。這一下把魯班提醒了,他想,如果象絲茅草那樣,打成有齒的鐵片,不就可以鋸樹了嗎?於是,他就和鐵匠一起試制了一條帶齒的鐵片,拿去鋸樹,果然成功了。有了鋸子,木料供應問題就解決了。 從魯班發明鋸子的傳說來看,魯班在發明鋸子的過程中,主要是運用了類比推理這種推理形式。
從傳說中可以看出,魯班所以會想到製造鋸子來鋸大樹,主要是因為他從絲茅草劃破他的手指這件事中得到了啟發。既然象絲茅草這樣較薄脆弱的小草,由於兩邊有許多小細齒,就那樣鋒利,能輕易地把人的手指劃開一條口子,那末,如果將鐵片的邊上也刻成許多小細齒,自然會更加鋒利,可以用來更快地伐倒大樹了。很顯然,從思維的推論過程來說,魯班就是根據絲茅草與鐵片的共同點的類比,再由絲茅草因有小細齒而更加鋒利的事實推出結論:如果鐵片邊上刻上細齒,也將會更加鋒利。根據這樣的推理,魯班發明了鋸子。
『貳』 魯班是怎麼發明鋸子的
以下是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近代有人以這傳說認為魯班是運用「仿生學」的先驅:相傳有一次他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這就是鋸子的由來,也是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
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叄』 魯班發明什麼
鋸,由一種植物得到的啟發
『肆』 魯班發明了什麼
魯班的很多發明事跡都是傳說
相傳他當年發明雲梯攻城,但未派往戰場採用,而被墨子於模擬戰打敗。傳說他發明了滑翔機,使人可以在空中掠過城牆。據說中國鋸子、墨斗、鉤強、曲尺(彎尺)、古代大門扇上用來裝飾及敲門鋪首也是魯班發明的。
雲梯的發明者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公輸般,公輸般曾為楚王造雲梯,由3部分構成:車輪、梯身和梯頂,底部的車輪可令雲梯自由移動,梯頂端裝有鉤,可保護雲梯免遭破壞。
『伍』 魯班的發明
魯班的發明——刨子
魯班發明了什麼?首先來說說魯班的發明——刨子。魯班是個木匠,使用斧頭砍木料的技術很高,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又平又光還是很難的。為此,魯班又做了一把薄斧子,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好多了,可還不理想。
一次,魯班見農人用耙子把地耙得很平,他從中受到啟發,回家便制了一把平刃平面的刀,上面蓋了塊鐵片,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把刀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推了十幾下,木頭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頭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窄刀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魯班的發明 墨斗
魯班的發明—墨斗
魯班發明了什麼?這里還得提到墨斗。魯班創造了木匠劃線用的墨斗,那是他看到母親裁衣服時,用一個粉袋劃,受到啟發的結果。墨斗剛做好時,魯班每次彈線,都得請母親幫忙,捏住墨線的一頭。有時,母親正在做衣服或煮飯,也不得不放下,趕來幫忙。有一天,魯班母親對他說:「你做個小勺子,不就可以代替我捏著墨線了嗎?」魯班一聽,對呀!他很快做成了一個。從此,一個人就可以彈墨線了。直到現在,木工師傅們還把這個小勾子叫「班母」呢?
魯班的發明 石磨
魯班發明了什麼?除了刨子以外,魯班的發明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那就是石磨。相傳在6000年以前人們就開始用石頭將穀物壓碎或者碾碎,4000多年以前,人們發明了一種稱之為「杵臼」的碾米工具。但杵臼比較費時費力,每次只能春少量穀物,時間一長還會腰酸背痛。
有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婆搗麥子。老太婆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里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里得到了啟發。回到家,他找來兩塊大石頭,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大石盤,上面鑿個洞,並安上木把,將兩個石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中心裝了個軸。他在圓盤的中間洞上放麥子,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轉動,就能夠把谷麥磨成粉末,這就是兩千年來,在我國農村曾經廣泛使用過的石磨。
(1)機封
(2)農業機具
(3)木工工具
(4)鎖鑰
(5)兵器
(6)仿生機械
(7)雕刻
(8)土木建築等等
『陸』 魯班有哪些發明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多種,主要有:
(1)機封
(2)農業機具
(3)木工工具
(4)鎖鑰
(5)兵器
(6)仿生機械
(7)雕刻
(8)土木建築
『柒』 石磨是誰發明的魯班么
石磨的發明人--魯班
魯班是中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創造發明家。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叫公輸班,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又叫魯班。據說他發明了木工用的鋸子、刨子、曲尺等。他還用他的智慧,解決了人們生活中的不少問題。在魯班生活的時代,人們要吃米粉、麥粉,都是把米麥放在石臼里,用粗石棍來搗。用這種方法很費力,搗出來的粉有粗有細,而且一次搗得很少。魯班想找一種用力少收效大的方法。就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下扇中間裝有一個短的立軸,用鐵製成,上扇中間有一個相應的空套,兩扇相合以後,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繞軸轉動。兩扇相對的一面,留有一個空膛,叫磨膛,膛的外周製成一起一伏的磨齒。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穀物通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羅篩去麩皮等就得到麵粉。許多農村現在還在用石磨磨面。
『捌』 魯班是戰國時期什麼人,他發明了
魯班,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一發明創造
1、木工工具
古代書籍中的許多東西,如《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木工中使用的許多工具和工具都是由他創造的,如曲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鋸子等。這傳說也是由魯班發明的。
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2、鋸子
傳說鋸子也是魯班所發明,其實依考古學家發現,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會加工和使用帶齒的石鐮和蚌鐮,這些是鋸子的雛形。魯班出生前數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銅鋸,「鋸」字也早已出現。
根據傳說,一旦他進入山上砍伐樹木,他不小心滑倒了他的雙手,他的手被雜草的葉子切開,出血了。他摘下樹葉,摸了摸它。葉子兩邊都很鋒利。牙齒,他用這些密集的小牙齒在他的手背上做了一個輕微的筆觸,實際上切了一個洞。
他的手被這些小牙齒割傷,魯班受到這一事件的啟發。他想,如果這樣一個齒形工具,你不能快速砍伐樹木嗎?因此,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發明了一種鋒利的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傳說是魯班發明。
《墨子-天志上》說:「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規矩,即圓規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較短為一尺,主要為量度之用;尺翼長短不定,最長為尺柄一倍,主要為量直角、平衡線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長短甚至平衡線。
4、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來粉碎的工具,它是由魯班發明的。該工具使用桶型盒來存儲墨水。繩索的一端通過墨孔染色。染色繩子的末端是一個叫做「班母」的小木鉤,由魯班的母親發明。班母母親通常距離地面約一英尺。
固定之後,將已染色線繩向地面彈動,工地以此為地平直線標准。又可以班母固定於高處,墨斗懸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將已染色線繩向壁面彈動,以此為立面直線標准。後石匠師父以斗線定採集下來的岩石形狀,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長石等形狀的石料。
5、機封
《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6、雕刻
《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8)誰發明的魯班擴展閱讀:
一、背景:
這在古代很常見,所以人們經常稱他為魯班。他出生於周敬旺十三年,他在周維定二十五年去世,生於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他出生於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家庭。他從小就跟隨過很多家庭成員。工程勞動力逐步掌握了生產勞動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准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里,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強行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出來的。
二、人物影響
1、魯班經:
這部書的的前身,是寧波天一閣所藏的明中葉的《魯班營造法式》,現已殘缺不全。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只限於建築,如一般房舍、樓閣、鍾樓、寶塔、畜廄等,不包括傢具、農具等。編排順序比較合乎邏輯。
首先,討論了水平和垂直工具,一般場地和輪廓梁,然後討論了特殊類型的建築物和建築細節,如駝峰和魷魚。此外,還有許多插圖,它們與文本相互補充,並保留了宋元時期的許多技巧。萬一本經過一百多年的天一閣,更名為魯班景家角鏡。
內容和布局有重大變化,但前21頁缺失。後來,根據萬曆刻的明朝(崇禎),書完整而完整,你可以看到整個畫面。雕刻後,它們全部來自萬里本或崇禎。魯班經的主要分布大致分布在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
2、魯班獎
魯邦獎「建築工程魯班獎」建設項目魯班獎由中國建築工業聯合會於1987年成立。該獎項是行業榮譽獎,屬於民間性質。那時,金額是每年20。有嚴格的選擇方法和報告和審查程序,並有嚴格的評估紀律。評審由評委會進行。
評委會由21名成員組成。評審團必須是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熟悉工程專業知識並擁有一定專業和技術職位的專家。 1996年7月,根據建設部的決定,1981年政府成立和組織的國家質量工程獎與魯班建築工程獎合並。該獎項被授予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每年評選一次,獎勵數額為每年45個。2000年5月15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發布了新的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國優)評選辦法,每年評選出魯班獎工程80個。
『玖』 魯班有哪些發明
魯班,生於公元前507年,約卒於公元前444年左右。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般輸、魯般。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時期科學家。
魯班應稱作公輸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出身於手工業家庭,所以從小便受到熏陶,跟隨家裡人參加各種建築工程勞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相傳有許多發明創造的大發明家。從古至今兩千多年來,他一直被土木建築工匠們尊奉為祖師。
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藝等方面都有所發明。在公元前450年左右,他來到楚國,開始幫楚國製造進攻型的武器。他曾創制出雲梯和鉤強用以攻打宋國,但是被墨子及時地制止了。後來在墨子的勸說下,魯班開始專門從事製造一些實用的生產生活工具,造福於人民。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很多。據《物原》、《古史考》等很多古籍記載,木工所使用的不少工具都是他創造的。像曲尺(也稱矩),就是魯班發明的,所有又叫做「魯班尺」。還有墨斗、刨、鑽、鑿子、鋸、鏟子等器具,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做的鎖,機關於內里,表面看不出痕跡,必須要有配置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墨子·魯問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說的是魯班造出的木鳥能乘風力飛翔,三天不會降落。另傳說魯班還製造過一種機動的木車馬,這部機械由木人駕馭,內置機關,可以自由任意行走。後世的許多科學家,都受其影響,努力的探索過其中的奧妙。
魯班還發明過不少的農機器具,先進的農業工具是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在《世本》和《物原·器原》記載他製作了石礎、礱、磨、碾子等當時很先進的糧食加工機械。
古代民間還傳說他曾主持造過橋梁,他的妻子雲氏為了使工人們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雨傘。
當然,有些關於魯班的傳說未免誇張,可能與史實有些出入。可是這些有關他的發明創造的故事,實際上就是我國從古至今一代代充滿智慧的勞動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