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為什麼發明紙
最初,人們把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以記事。後來發現在竹木薄片上、專 帛上寫字比在甲骨上屬刻字省勁方便,雖然它易於保存,記載的信息量也大,還可以傳遞,但竹木簡非常佔地方。分量又重,閱讀攜帶很不方便。帛太昂貴。一般人使用不起。在紙上寫字,既輕便美觀,原料又便宜,容易找到。書寫速度較之以前快,適合大多數人使用。所以人們發明了紙。使書逐漸變成了紙書。
2. 折紙的起源
折紙發源自中國,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折紙在日本才得到真正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折紙主要是孩子用作消遣的一門傳統藝術,後來經日本折紙作家吉澤章加以改良,使之復興。他提出了濕折法,並與美國人Sam Randlett發明了吉澤章-Randlett系統(圖解折紙術語)。自1960年代起,折紙藝術開始發揚光大。從組合式折紙開始,之後更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折紙思想派別,如切邊折紙、純粹主義折紙和凈土折紙等等。
3. 折紙目的意義
折紙的定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高級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折紙?折紙的目的是什麼?我想要的是一個真實清楚的答案,而不是理由或原因。現在我要問: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這個疑問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你理解了你的問題,你自然會知道答案,因為問題與答案不是分開的。 "折紙"有目的嗎?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基於目的嗎?這是問題核心。
請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建立在關系,利益與目的之上。我們限制了自己的思維,沒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做,做事情就要有目的,不要被人坑等等。但是-------愛一樣東西需要目的嗎?我們折紙需要理由嗎? 愛是當下的行動。它不像目的,是處在未來的時態。
我愛,與此同時,我做。我折紙,在這過程中,折紙是當下的行動。只有頭腦攪進來時,你才意識到目的這個概念。因此,問折紙的目的是什麼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折紙是當下的行動,目的是未來的結果。我現在的行動決定我未來的結果。我現在的狀態隱含我過去的行動。
請看清這層關系。我不是為未來而行動。行動是當下的,我在當下看到未來,於是出現了目的這個概念。答案已經浮現了。折紙不需要目的。它是愛的行動,是當下的選擇。
有人管愛叫做興趣或愛好,其實這些都是一個東西,只是程度不同。折紙是藝術嗎?是商業嗎? 折紙並沒有界限,使我們把自己限制起來,把它分到不同的領域里。這很沒有必要。我想讓它商業化,它就能商業化,我說它是藝術,它就是藝術。
我們無論怎麼描述它,折紙自身就是折紙。因此給它做一個定義是沒有必要的。折紙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嗎?這也是個人的問題。你越喜歡折紙,折紙就與你越近。
4. 折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折紙的起源一般都相信是源自於中國。但真正把折紙藝術發揚光大的,卻是日本人。最初, 折紙在日本是用於祭祀方面。及至造紙普及化後才盛行於民間。而大約於 十九世紀初,日本才正式出現了第一本有文字記載及以圖示方式教導的折紙書籍。日本人一向把折紙視為他們的國萃之一。而折紙更是全國小學的必修科目。他們認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過折紙可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更可促進手腦的協調。在日本,折紙技術的起飛始於十九世紀末。但真正的突破是來自一個名叫吉澤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認為現代折紙之父)。他自一九三零年代起便不斷創作折紙,並將折紙技術提升至一個新的層面。當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後,引起了廣泛的熱烈回應。因而激發起一批來自
西方的熱心人士投身於折紙的創作及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經過新一代折紙家的不懈努力下,現代折紙技術己發展至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地步。因為,很難想像那些極其復雜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紙作品是由一張完全未經剪接的正方形紙所折出來。因此,現代折紙已經不再只是兒童的玩意。它可以是一種既富挑戰性又能啟發思維的有益身心活動。
5. 蔡倫為什麼要發明紙呢
西漢初年,政治 西漢麻紙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後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後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葯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葯!不可復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系。 遠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葉,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只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壯;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壯的濕紙;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趕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6. 發明折紙是怎樣想出來的
說到折紙的發來明,這個可源真的難以考究了。
日本人說折紙是他們的傳統,說是他們發明的
我覺得這就是p話
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好幾千年了
而且日本人據說還是武大郎的後裔
他們怎麼能是折紙的發明者呢!
折紙的發明,應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吧
有了紙,就會有人去折
而且紙這種東西,隨手可得,折也是一個很基本的動作
久而久之呢,自然就出現了折疊的方法
有史料記載的是在日本
他們在祭祀的時候,祭師會把紙張按照一些特殊的方法
折疊成一定的形狀
以達到祭祀的效果
不過,現代折紙的確是日本人發揚光大的
日本的現代折紙之父:吉澤章
發明並完善了 折紙符號
使得折紙符號和五線譜一樣,成為了世界語言
這也是現代折紙發展壯大的基礎。
7. 折紙是哪個時代發明的
折紙小史
毫無疑問的是,折紙誕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大約在西漢中期,中國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紙。由於早期的紙質量不高,而且產量也很低,顯然不適合用於折疊。文獻和出土文物始終並沒有關於折紙的記載,所以折紙到底起源於何時已經不可考,這也成為了今天許多日本人認為折紙起源於日本的間接證據。日本最早出現紙是隋煬帝大業六年,多才多藝的高句麗①高僧曇征把造紙術傳到了日本,曇征本人也被日本人稱為「紙神」,從那之後,折紙在日本很快興起並且被廣泛運用到了佛教禮儀當中。在公元1200年左右,日本出現了比較復雜的紙模型。當時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種禮儀,交換自己的刀和一種特殊折法折出的紙花來證明友誼。紙模型並且被用於慶祝婚禮。到了室町幕府時期,紙成為廉價品,折紙開始流傳到社會各個階層,這一時期在日本的傳統節日女兒節,母親們開始折出各種紙偶用於祭祀,並且一直流行到今天。然而在日本,關於折紙文物最早的記載也是18世紀以後,江戶時代的一些浮世繪作品反映了折紙在日本的情況,1797年,三重縣桑名市長円寺的僧人義道一円寫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紙書《秘傳千羽鶴折形》並將之出版。
參考資料:http://www.y3online.com/Discuz/viewthread.php?tid=1773&extra=page%3D1
折紙的起源一般都相信是源自於中國。但真正把折紙藝術發揚光大的,卻是日本人。最初, 折紙在日本是用於祭祀方面。及至造紙普及化後才盛行於民間。而大約於 十九世紀初,日本才正式出現了第一本有文字記載及以圖示方式教導的折紙書籍。日本人一向把折紙視為他們的國萃之一。而折紙更是全國小學的必修科目。他們認為除了可保存固有的文化外,通過折紙可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邏輯思維,更可促進手腦的協調。在日本,折紙技術的起飛始於十九世紀末。但真正的突破是來自一個名叫吉澤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認為現代折紙之父)。他自一九三零年代起便不斷創作折紙,並將折紙技術提升至一個新的層面。當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後,引起了廣泛的熱烈回應。因而激發起一批來自
西方的熱心人士投身於折紙的創作及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經過新一代折紙家的不懈努力下,現代折紙技術己發展至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說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地步。因為,很難想像那些極其復雜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紙作品是由一張完全未經剪接的正方形紙所折出來。因此,現代折紙已經不再只是兒童的玩意。它可以是一種既富挑戰性又能啟發思維的有益身心活動。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970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