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光碟做的發明圖片

光碟做的發明圖片

發布時間:2021-07-31 17:16:50

⑴ 光碟技術的發展史

一.只讀式光碟存儲器CD-ROM

自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布了在光碟上記錄計算機數據的黃皮書以來,CD-ROM驅動器便在計算機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D-ROM光碟不僅可交叉存儲大容量的文字、聲音、圖形和圖象等多種媒體的數字化信息,而且便於快速檢索,因此CD-ROM驅動器已成為多媒體計算機中的標准配置之一。MPC標准已經對CD-ROM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所支持的數據格式進行了規定。MPC 3標准要求CD-ROM驅動器的數據傳輸率為600KB/秒(4倍速),並支持CD-ROM、CD-ROM XA、Photo CD、Video CD和CD-I等光碟格式。

CD-ROM是發行多媒體節目的優選載體。原因是它的存儲容量大,製造成本低,大批量生產時每片不到5元人民幣。目前,大量的文獻資料、視聽材料、教育節目、影視節目、游戲、圖書、計算機軟體等都通過CD-ROM來傳播

二.一次寫光碟存儲器CD-R

信息時代的加速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數據需要保存,需要交換。由於CD-ROM是只讀式光碟,因此用戶自己無法利用CD-ROM對數據進行備份和交換。在CD-R刻錄機大批量進入市場以前,用戶的唯一選擇就是採用可擦寫光碟機。

可擦寫光碟機根據其記錄原理的不同,有磁光碟機動器MO和相變驅動器PD。雖然這兩種產品較早進入市場,但是記錄在MO或PD碟片上的數據無法在廣泛使用的CD-ROM驅動器上讀取,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CD-R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上述問題,CD-R是英文CD Recordable的簡稱,中文簡稱刻錄機。CD-R標准(橙皮書)是由Philips公司於1990年制定的,目前已成為工業界廣泛認可的標准。CD-R的另一英文名稱是CD-WO(Write Once ),顧名思義,就是只允許寫一次,寫完以後,記錄在CD-R盤上的信息無法被改寫,但可以象CD-ROM碟片一樣,在CD-ROM驅動器和CD-R驅動器上被反復地讀取多次。

CD-R盤與CD-ROM盤相比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的主要差別在於CD-R盤上增加了一層有機染料作為記錄層,反射層用金,而不是CD-ROM中的鋁。當寫入激光束聚焦到記錄層上時,染料被加熱後燒溶,形成一系列代表信息的凹坑。這些凹坑與CD-ROM盤上的凹坑類似,但CD-ROM盤上的凹坑是用金屬壓模壓出的。

CD-R驅動器中使用的光學讀/寫頭與CD-ROM的光學讀出頭類似,只是其激光功率受寫入信號的調制。CD-R驅動器刻錄時,在要形成凹坑的地方,半導體激光器的輸出功率變大;不形成凹坑的地方,輸出功率變小。在讀出時,與CD-ROM一樣,要輸出恆定的小功率。

通常,CD-ROM除了要符合黃皮書以外,還要遵照一個附加的國際標准:ISO9660。這是因為當初Philips和Sony沒有定義CD-ROM的文件結構,而且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也只規定了該操作系統下的硬碟和軟盤文件結構,使得不同廠家生產的CD-ROM具有不同的文件結構,曾經一度引起了混亂。後來,ISO 9660規定了CD-ROM的文件結構,Microsoft公司很快就為CD-ROM開發了設備驅動軟體MSCDEX,使得不同生產廠家的CD-ROM在不同的操作系統環境下都能彼此兼容,就象該操作系統下的另外一個邏輯驅動器--目錄或磁碟。

CD-R的發展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但是也還存在上述類似的問題。我們無法在DOS或Windows環境下對CD-R驅動器直接進行讀寫,而是要依賴於CD-R生產廠家提供的刻錄軟體。大多數刻錄軟體的用戶界面並不直觀,而且系統安裝設置也比較繁瑣,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多麻煩和障礙。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國際標准化組織下的OSTA(光學存儲技術協會)最近制定了CD-UDF通用磁碟格式,只要對每一種操作系統開發相應的設備驅動軟體或擴展軟體,就可使操作系統將CD-R驅動器看作為一個邏輯驅動器。採用CD-UDF的CD-R刻錄機會使用戶感到,使用CD-R備份文件就如同使用軟盤或硬碟一樣方便。用戶可以直接使用DOS命令對CD-R進行讀寫操作,如果用戶使用如Windows Explorer這樣的圖形文件管理軟體,可將文件拖曳或投入(drag and drop)到CD-R刻錄機中,就可將文件課錄到CD-R盤上。

CD-UDF也是溝通ISO9660與DVD-UDF文件結構的橋梁,採用CD-UDF文件結構的CD-R盤可在DVD-ROM驅動器上讀出。

Philips公司推出的第四代CDD2600刻錄機首先採用了CD-UDF文件格式,並可在Windows 環境下即插即用,使CD-R技術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三.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1.MO可擦寫光碟存儲器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縮寫,是指利用激光與磁性共同作用的結果記錄信息的光磁碟。MO盤用來存儲信息的媒體與軟磁碟相似,但其信息記錄密度和容量卻比軟磁碟高的多。這是由於記錄時在盤的上面施加磁場,而在盤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場作用於盤面上的區域比較大,而激光通過光學系統聚焦於盤面的光點直徑只有1~2微米。在受光區域,激光的光能轉化為熱能,並使磁性層受熱而變的不穩定,即變的易受磁場影響。這樣,在直徑只有1~2微米的極小區域內就可記錄下一個單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記錄方式存儲一個單位的信息時,要佔用相當大的區域,因而磁軌也相應變寬,盤上記錄信息的總量也就很小。

MO碟片雖然比硬碟和軟盤便宜和耐用,但是與CD-R碟片相比就顯得比較昂貴了。MO的致命缺點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驅動器讀出,因而不能滿足信息社會對計算機數據進行交換和數據分發的要求,在網路技術和網路建設不發達的地方,這一問題日驅突出和嚴重。

2.可擦寫光碟存儲器CD-RW

為了使可擦寫相變光碟與CD-ROM和CD-R兼容,早在1995年4月,飛利浦公司就提出了與CD-ROM和CD-R兼容的相變型可擦寫光碟驅動器CD-E(CD Erasable)。CD-E得到了包括IBM、HP、Mitsubishi 、Mitsumi、松下電器、Sony、3M以及Olympus等公司的支持。1996年10月,Philips、Sony、HP、Mitsubishi和Ricoh五家公司共同宣布了這一新的可擦寫CD標准,並將CD-E更名為CD-RW(CD-ReWritable)。CD-RW標準的制定標志著工業界可以開發並向市場提供這種新產品。

CD-RW兼容CD-ROM和CD-R,CD-RW驅動器允許用戶讀取CD-ROM、CD-R和CD-RW盤,刻錄CD-R盤,擦除和重寫CD-RW盤。由於CD-RW採用CD-UDF文件結構,因此CD-RW可作為一台海量軟盤驅動器使用,也可在DVD-ROM驅動器讀取,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MO雖然有不少特點,但是它們只能被其它同類驅動器讀取,不能在廣泛流行的CD-ROM上使用。MO沒有市場共享性,購買者只是將它們用於數據備份,因此難以實現數據交換和數據分發,更不可能製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節目。 因此MO很難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CD-R是可記錄光碟市場上的後起之秀,雖然只能刻錄一次,但由於它與廣泛使用的CD-ROM兼容,並具有較低的記錄成本和很高的數據可靠性贏得了眾多計算機用戶的普遍歡迎。CD-R目前是各種光碟存儲產品中發展最迅猛的一種,。CD-R刻錄機的價格相對幾年前已下跌了很大幅度。在國外,CD-R刻錄機正在逐步取代CD-ROM驅動器而成為計算機的一種標准配置。

CD-RW是一個已經得到眾多公司和用戶普遍支持的可擦寫光碟標准。由於CD-RW仍沿用了CD的EFM調制方式和CIR檢糾錯方法,CD-RW盤與CD-ROM盤具有相同的物理格式和邏輯格式,因此CD-RW驅動器與CD-R驅動器的光學、機械、及電子部分類似,一些零部件甚至可以互換,這將大大節省CD-RW的開發和生產費用,降低CD-RW驅動器的成本,使CD-RW未來就能迅速在可擦寫光碟產品市場佔有一定的份額。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電技術光碟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光碟技術的發展

⑵ 光碟是誰發明

Jim Russell,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

⑶ 圖片製作成光碟

我覺得《
會聲會影
9/10/11》很好,好學好用,《會聲會影9/10/11》可採集、編輯視頻(包括動畫)、添加字幕、音樂、
轉場效果
、覆疊
畫面
效果等,還能製作相片的視頻(是你想做的),添加相片之後會自動幫你編輯好相片視頻(還可以是動態的,轉場效果,音樂都配好),不滿意還可自己再編輯。編輯好後的視頻可以刻成VCD、SVCD、DVD,打開會聲會影按F1就是
教程
,還有教學盤,也教學書。這個
軟體
應能滿足
你的要求
,摸索一段時間學會
沒問題
,供參考。

⑷ 光碟是誰發明的那個人是怎麼想到的

提起數字光碟(CD)的發明者,人們會馬上想到兩家公司的名字:荷蘭菲利浦和日本索尼。因為從上個世紀80年代CD問世起,鋪天蓋地而來的宣傳讓這兩個公司的名字深深地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但是,近日有消息說,CD是美國一位物理學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發明的。而且這位科學家沒有從銷售CD的巨額利潤中得到一分錢。這種新說法無疑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難道世上真有這等事?
現在,有很多資料,如創建於2001年1月15日,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參與者進行數千次編輯和創建新條目的網路自由網路全書———WIKIPEDIA———維基網路上就記載著,菲利浦和索尼兩家公司擁有CD發明權。有關條目中這樣寫道:菲利浦和索尼在1980年共同研製了數字光碟(CD),過了兩年在西德郎根哈根開始大規模生產。爾後,微軟公司和蘋果公司加入這個陣營,於1987年把CD變成了CD-ROM,從而引起了世界性的計算機革命。

俄羅斯一家網站前不久講述了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一個男孩在美國華盛頓州中西部的布雷默頓城呱呱落地,他就是6歲發明航模(遙控船)的詹姆斯·拉塞爾。1953年,拉塞爾在俄勒岡州里德學院(ReedCollege)(在全美最辛苦的十所大學中排名第六)畢業,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作為一名物理學愛好者,他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實驗室找到了一份工作,並成為第一批從事彩色顯示屏與輸入鍵盤應用與開發的研究者之一。在那裡,他參與了一系列實驗計劃,設計並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束焊接設備。

1965年,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在里奇倫德建立。拉塞爾成為該實驗室的高級科研人員。從那時起他似乎悟出了自己今後應該潛心研究的方向———如何保存音質。他是古典音樂的痴迷者。像那個時代的許多音樂愛好者一樣,他常因老塑料唱片音質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不斷變壞而感到萬分沮喪。為此,他發誓要完善它,他甚至想用仙人掌上的尖刺來代替老式播放針。

在一個星期六的白天,拉塞爾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利用數字錄制與恢復系統,徹底改變聲音錄放方法。因為這樣在聲音錄放過程中各個元器件不會產生物理接觸,也就不會造成任何物理損壞而影響音質。結果,一個帶有技術革命色彩的想法在拉塞爾腦海中誕生了。那時,拉塞爾已經對以磁帶和計算機穿孔卡片為載體的數字錄制形式有所了解。他認為,最好的「記憶」應該靠光束來進行。這時他滿腦子是「0和1」、「黑暗與光線」。他想,倘若能讓代碼足夠緊密地排列在一起,那麼利用它們不僅可以保存音符而且可以保存大網路全書。

盡管在研究所里拉塞爾沒有馬上實現自己的想法,但他完成了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的方案,為他實現自己的想法奠定了基礎。大約經過兩年的時間,拉塞爾發明了第一個光—數字錄制與恢復系統。就這樣,第一個數字光碟(CD)問世了。拉塞爾於1970年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

1970年,發明家繼續完善了自己的發明,他想讓它適用於任何數據形式的存儲。正如許多決定自己時代的新發明一樣,CD的問世並沒有馬上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但到了1971年,風險投資商人埃里·傑考布斯創建了光學唱片公司,並力邀拉塞爾加盟了他的公司。該公司打算開發可視光碟(VCD)。因為當時有個想法:以小巧玲瓏的塑料載體錄制電視節目,通過郵政系統發送,以使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欣賞喜愛的電視轉播節目。

1974年,在芝加哥舉辦的展覽會上,該公司展示了具有錄放功能的光學—數字電視機。這是第一個能夠把彩色圖像轉換為數字的裝置,但是投資者對此無動於衷,整個世界也沒有因此而發生變化。

又過了一年,1975年夏天,荷蘭菲利浦公司代表訪問了拉塞爾的實驗室,對拉塞爾的研究沒有給予太高的評價。根據拉塞爾回憶,當時這些代表們對他說:「這(指拉塞爾發明)對於保存資料非常好,但我們不能用它來解決音像問題。」

應該說,在訪問拉塞爾的實驗室之前的幾年裡,荷蘭菲利浦公司已經在為模擬光學隨身看(可視隨身器)生產自己的光碟。荷蘭人確信,模擬是唯一的可能方案。「因為菲利浦為研製光碟投入了6000萬美元,任何人都不能對菲利浦說,他們錯了。」拉塞爾這樣評價說。

可是,就在菲利浦公司代表參觀了發明家實驗室兩個月之後,菲利浦悄無聲息地生產出了同拉塞爾的發明一模一樣的光碟。從那以後,除了菲利浦外,日本的索尼和其他公司都瘋狂地使用了拉塞爾的技術發明,卻半字不提拉塞爾的名字。這使人不得不懷疑,拉塞爾的思想給了別人啟發。

拉塞爾並不想壟斷光碟工藝,把它據為己有。他甚至很平和地說:「很難說,別人生產的東西是不是靠我的發明。要知道,在兩個或者更多的處於不同地方的人可能會同時產生同樣的想法,這沒有什麼特別的。完全可能,我們工作是平行進行的……」

1992年,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和其他的光碟生產者一紙訴狀把光學唱片公司告上法庭。最後,光學唱片公司支付了3000萬美元破壞專利權費用,法院最終把CD工藝的專營權判給了光學唱片公司。可是,發明人拉塞爾分文未得,因為他的20項光碟專利均屬於他的僱主———光學唱片公司。

不過,這個遭遇並沒有讓發明家止步不前。他仍在進行數據保存光學系統的研究工作。他在思考著硬碟存儲能力的新的競爭者,光學隨機存儲器(ORAM)。在這個系統中沒有旋轉的光碟,甚至沒有一個運動的部分,數據完全由光來讀取。

1991年拉塞爾和合作夥伴保羅·奈建立了Ioptics公司,專門研究ORAM。盡管得到了微軟數百萬美元的投資,但似乎時機尚未成熟,該系統迄今還沒有找到市場。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申請了50多項專利的發明家仍然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仍然在從事著他所痴迷的研究。最近在全球報道中唯一令人想到拉塞爾的存在,並讓他感到風光的事件是,時年53歲的他因對科學技術的傑出貢獻,2000年榮獲了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的VollumAward獎。

⑸ 聽說光碟是中國發明的,是這樣嗎

應該是VCD,世界上第一台VCD是中國的萬燕發明的,不過當時萬燕覺得沒有什麼市場,就把它轉手了,沒想到現在會是這樣

世界第一台VCD機誕生記

在中國提起VCD,不能不提起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徽萬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創始人姜萬勐。在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里,記者見到了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同時也見到了那台至今仍牽動著世人目光的VCD機,它靜靜地坐在凝聚著主人無數心血的科技成果展覽室里,一張用列印紙製成的小紙板上赫然寫著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機。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引起了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姜萬勐的興趣,他憑直覺立刻想到,用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碟上。此後,姜萬勐先後出資57萬美元,於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同年12月,他又與美籍華人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各取了姜萬勐、孫燕生名字中的一個字作為公司名稱。
面對記者的采訪,姜萬勐顯得異常平靜,對於過去的事情,他彷彿不願意再提。
在1993年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的VCD可行性報告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這是本世紀末消費類電子領域里,中國可能領先的惟一機會。為此,姜萬勐進行了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數字:1993年中國市場上組合音響的銷售量是142萬台,錄像機的銷售量是170餘萬台,LD影碟機100萬台,CD激光唱機是160餘萬台。當時的LD光碟是四五百元一張,而VCD機的光碟價格卻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預測,VCD機每年的銷售量將會達到200萬台左右。
中國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漸認識VCD。在這一年,萬燕生產了幾萬台VCD機。不僅如此,姜萬勐還要開發碟片,總不能讓老百姓買了槍而沒子彈。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了版權,推出了97種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萬燕」傾其所有,開創了一個市場,確立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並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術,獨霸於VCD天下。
可以說,萬燕的初創是成功的,也是輝煌的。但是,萬燕也給自己釀下一杯苦酒。令姜萬勐感到傷心的是,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各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
有人認為,姜萬勐所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不懂專利保護,在記者向他問及此事的時候,他的回答相當坦率:「在當時的情況下,自己認為申請不申請專利似乎意義不大,關鍵是要讓產品盡快佔領市場。」
也許正是這一念之差,使姜萬勐失去了一次極好的統領市場的機會,同時也使中國在這一產業的發展中失去了本應佔有主動權的半壁江山。當事隔多年後的今天,記者問他是否對此感到後悔時,他只是淡淡地一笑,這笑中帶著幾分無奈,也帶著幾分愧疚,更帶著他永久的遺憾。
姜萬勐創辦萬燕樹起了中國VCD機的旗幟,他也應該為此得到國人的贊許。但從萬燕最終的結局上看,萬燕的興衰多少又有些悲愴。如果說,當姜萬勐開發出第一台VCD機時就立刻申請了專利;如果說,當時國家投資2.4億元,將安徽作為中國VCD機的生產開發基地的計劃成為現實;如果說……中國,乃至世界的VCD機發展史,也許應該是另外一種寫法——一部由中國人唱響主旋律的史詩!

⑹ 好看的製作光碟的背景圖片

。。。。。。。。。。。。。。。。。。。。。。。。。。。。。。。。。。。。。。。。。。。。。。。。。。。。。。。。。。。。。。。。。。。。。。。。。。。。。。。。。。。。。。。。。。。。。。。。。。。。。。。。。。。。。。。。。。。。。。。。。。。。。。。。。。。。。。。。。。。。。。。。。。。。。。。。。。。。。。。。。。。。。。。。。。。。。。。。。。。。。。。。。。。。。。。。。。。。。。。。。。。。。。。。。。。。。。。。。。。。。。。。。。。。。。。。。。。。。。。。。。。。。。。。。。。。。。。。。。。。。。。。。。。。。。。。。。。。。。。。。。。。。。。。。。。。。。。。。。。。。。。。。。。。。。。。。。。。。。。。。。。。。。。。。。。。。。。。。。。。。。。。。。。。。。。。。。。。。。。。。。。。。。。。。。。。。。。。。。。。。。。。。。。。。。。。。。。。。。。。。。。。。。。。。。。。。。。。。。。。。。。。。。。。。。。。。
。。。。。。。。。。。。。。。。。。。。。。。。。。。。。。。。。。。。。。。。。。。。。。。。。。。。。。。。。。。。。。。。。。。。。。。。。。。。。。。。。。。。。。。。。。。。。。。。。。。。。。。。。。。。。。。。。。。。。。。。。。。。。。。。。。。。。。。。。。。。。。。。。。。。。。。。。。。。。。。。。。。。。。。。。。。。。。。。。。。。。。。。。。。。。。。。。。。。。。。。。。。。。。。。。。。。。。。。。。。。。。。。。。。。。。。。。。。。。。。。。。。。。。。。。。。。。。。。。。。。。。。。。。。。。。。。。。。。。。。。。。。。。。。。。。。。。。。。。。。。。。。。。。。。。。。。。。。。。。。。。。。。。。。。。。。。。。。。。。。。。。。。。。。。。。。。。。。。。。。。。。。。。。。。。。。。。。。。。。。。。。。。。。。。。。。。。。。。。。。。。。。。。。。。。。。。。。。。。。。。。。。。。。。。。。。。。
。。。。。。。。。。。。。。。。。。。。。。。。。。。。。。。。。。。。。。。。。。。。。。。。。。。。。。。。。。。。。。。。。。。。。。。。。。。。。。。。。。。。。。。。。。。。。。。。。。。。。。。。。。。。。。。。。。。。。。。。。。。。。。。。。。。。。。。。。。。。。。。。。。。。。。。。。。。。。。。。。。。。。。。。。。。。。。。。。。。。。。。。。。。。。。。。。。。。。。。。。。。。。。。。。。。。。。。。。。。。。。。。。。。。。。。。。。。。。。。。。。。。。。。。。。。。。。。。。。。。。。。。。。。。。。。。。。。。。。。。。。。。。。。。。。。。。。。。。。。。。。。。。。。。。。。。。。。。。。。。。。。。。。。。。。。。。。。。。。。。。。。。。。。。。。。。。。。。。。。。。。。。。。。。。。。。。。。。。。。。。。。。。。。。。。。。。。。。。。。。。。。。。。。。。。。。。。。。。。。。。。。。。。。。。。。。。

⑺ 光碟是誰發明的呢

1、Jim Russell,美國人,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

⑻ 筆記本電腦光碟是怎樣的求圖

光碟(英語:Optical disc),在台灣、港澳稱作光碟,於1965年由美國人發明,當時所存儲的格式仍以模擬(Analog)為主。它是用激光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種介質。大約在1990年代左右時開始普及,具有存放大量數據的特性,1片12cm的CD-R約可存放1小時的MPEG1的視頻,或74分鍾的音樂,或680MB的數據。

環保問題:由於光碟的製作,基於成本考量,已鮮少使用貴金屬做為反射層。因此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業者以沒有經濟價值與回收處理不合成本為由,並不樂意回收處理廢棄光碟。台灣的環保署,在2002年委外運行「廢光碟回收清理探討計劃」的研究顯示,估計每年共約產生990噸(約6000萬片)以上的廢光碟。

所以台式電腦光碟與筆記本電腦光碟是一樣的!

Information From Wikipedia

⑼ 世界上第一張光碟是誰發明的

現在與光碟有關的生意每年高達數十億美元,Jim Russell,光碟記錄技術的最初發明人,卻在資本的屢次變動中被排除在利益圈子外面。他於1965年開始研究此技術,從66年起申請了25項專利。1973年他造出了第一個原型機,然後向索尼和菲利浦進行了演示,82年,索尼開始出售產品。他的最後一項專利於1991年到期。先是他工作的那家公司花光了錢,把所有的東西賣給了另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也僱用了Jim,然後這家公司向幾大使用專利的公司要求專利費,但在得到錢之前就把Jim開除了,於是他什麼也沒有得到。

閱讀全文

與光碟做的發明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