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創造

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31 16:39:09

Ⅰ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脈絡、幾個階段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脈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必然地出現一種新的性質的文學形態。

到50年代後期,"新文學"的使用已大大減少,開始出現了以"現代文學"加以取代的趨向,而"當代文學"是"社會主義文學"的這一理解,一直延續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當代文學史的寫作中。

改革開放後,當代文學的多元化使得各種當代文學論著異彩紛呈。

以啟蒙主義為特徵的"五四"文化傳統是一種一元化價值取向的知識分子的運動,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實踐被認同為新文學傳統的主流。

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形成了兩種傳統:"五四"新文學的啟蒙文化傳統和抗戰以來的戰爭文化傳統.這兩種文學傳統,有時是以互相補充或者比較一致的方式,有時則以互相沖突以致取代的方式來影響當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

"五四"新文學的戰斗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

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斗爭的教條模式。

第二階段:1978年--1989年

文學的真正"復甦"來說,是以1978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志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

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1984年胡啟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

8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第三階段:90年代——新世紀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

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

(1)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創造擴展閱讀:

現狀:

中國當代文學體制沿襲1949年以後的官方文學體制,培養出大量庸俗腐朽,阿諛逢迎體制內作家,曠日持久地製造出人類文明時代以來巨量的文學垃圾。

而少數具有精神自省的自由作家所創作的有著較高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文學精品難以面世,導致中國當代不僅文學界,而是全社會腐朽庸俗之風日盛,精神與思想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

文學作為引領人類精神的燈塔的作用日益退化。

近代文學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

1、在當時的社會大的環境影響下,西方的各種思想文化流入中國對當時中國傳統的文學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傳統文學在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的吸收結合融合產生了近代文學;

2、在當時中國的自身原因,八股文在當時己經不適用了,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當時的知識分子進過不斷摸索學習產生了近代文學,也對當時的思想啟蒙運動以及當時的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當時特色的社會背景下,近代文學有其顯著的特點。它的創作目的就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名擺脫舊的文體的束縛,梁啟超倡導新體散文,從小說戲劇方面,改革的呼聲也非常強烈。

Ⅱ 中國當代文學受到五四以來新文學的什麼和抗戰以來什麼的影響

白話文運動
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Ⅲ 中國當代文學開始於哪一年,分為幾個時期

1949年,分為三個時期。

1、第一階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五四"新文學的戰斗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

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斗爭的教條模式。

2、第二階段1978年--1989年

文學的真正"復甦"來說,是以1978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志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1984年胡啟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8 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3、第三階段90年代——新世紀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

(3)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創造擴展閱讀:

當代文學的一些代表人物:

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張賢亮當代著名作家,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等為代表作。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十三歲就開始創作,十七歲就發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青枝綠葉》,1979年以後寫的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茹志鵑(1925- )現代女作家,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生於上海。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百合花》《靜靜的產院》《剪輯錯了的故事》,其中《剪輯錯了的故事》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李准(1928-2000)現代作家,河南省孟津縣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李雙雙小傳》;由他改編的電影劇本有《高山下的花環》《牧馬人》《老兵新傳》等。其中《老兵新傳》獲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獎。

Ⅳ 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遭遇和創作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網路到書籍,言論的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認可。
發言權已經下放到了所有人。所以對作家是不錯的。
這也是個最差的時代,作品良莠不齊,作家良莠不齊,批評家良莠不齊。導致的是文化的停滯。(文化是需要作家和批評家一起創造的,當代少批評)

但總的來說,我並不認為當代文學一無化了,至少像嚴肅的畢淑敏,魔幻的莫言,狂傲的李敖都還活著啊。

Ⅳ 結合當代中國作家的歷史遭遇和文學創作,綜述一元化文學時代的文學思潮發展概況

一元化時代文學思潮概要
? 在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發生、發展的50年歷程 中,1949—1989年間的文學思潮被稱為一元化時 代的文學思潮。 ? 1. 一元化時代的文學構想: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 ? 2. 一元化時代的文學方向: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 首先為工農兵服務。 ? 3. 一元化時代文學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文藝思想: 它要求文學「從屬」政治並「影響」政治。這個 觀點表明了文學的「從屬性」和「工具性」,產 生了對於文學的「規范性」要求。不僅為文學寫 作規定了「寫什麼」(題材),而且規定了「怎麼 寫」(題材的處理、方法、藝術風格等)。

? 4. 一元化時代對文學的「規范性」要求:
? ①選擇新的主題(使「民族的、階級的斗爭與勞動生產成 為作品中壓倒一切的主題); ? ②塑造新的人物(寫人民中的各種英雄模範人物); ? ③採用新的語言、形式(要使「語言做到相當大眾化的程 度」,「和自己民族的、特別是民間的文藝傳統保持密切 的血肉關系」)。 ? 具體地講:必須主要寫工農兵生活,注重塑造先進人 物和英雄典型;必須主要寫生活的「光明面」,「以歌頌 為主」;必須揭示「歷史本質」,展現生活的「客觀規 律」,表現對歷史發展的樂觀主義;風格和形式必須易懂、 明朗,反對晦澀朦朧;文學批評必須堅持「政治標准第一, 藝術標准第二」;……對於文學創作,毛澤東十分重視 「生活」的重要性,稱它為藝術創造的「惟一源泉」。

? 5. 一元化時代文學的創作方法:
?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 結合(兩結合)—三結合: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作 家出技巧。 ? 6. 一元化時代的文學潮流:以革命現實主義文學為主 潮。

? 7. 一元化時代的文學思潮:
? 為了「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實現文學的「一元化」 構想,黨領導下的當代主流文壇一方面沿著文藝新方向前 進,對「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進行倡導。如通過「文代 會」樹立文藝新方向,確立新的文學規范,號召採用革命 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一方面發動一系列旨在清除文壇上混 亂思想的文藝批判運動,如資產階級思想、主觀唯心論、 異端文藝觀念等;清除作家隊伍中的異己勢力,進行作家 隊伍重組;同時還對文藝團體、刊物進行甄別、整肅,對 文學遺產的繼承和借鑒也做了與政治相適應的規定。

?

與此同時,針對實現文學的「一元化」構想過 程中出現的不利於文學發展的因素或局面,當代 主流文壇也會通過會議、文件及政策進行調整; 或者主流文壇中有一部分從文學發展角度出發對 新的文學規范發生質疑或修正,這在一定程度上 促進了文學的發展。不過這種「異端」很快便被 從政治立場出發的討伐聲浪所淹沒。由此, 1949—1976年這個時段的文學思潮便在逐步完成 「一元化」、「一體化」構想的過程中,形成了 此起彼伏、波瀾壯闊、一浪高過一浪的文藝批判 景觀。 ? 文革後期的文壇真正實現了「一體化」構想, 呈現出「八個樣板戲和一個作家」的紅色獨秀局 面。 ? 8. 一元化時代文學的局限: ? 文學作品公式化、概念化盛行,文學園地百花 凋零,作家創作舉步維艱。

Ⅵ 【可否幫忙回答一道題】簡述80-90年代中國當代作家的現代史想像

(1978年至今)中國文學的真正"復甦",是以1978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志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1984年胡啟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8 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90年代的文學具有的"無名"特徵:出現了無主潮,無定向,無共名的現象,幾種文學走向同時並存,表達出多元的價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敘事立場發生了變化,從共同社會理想轉向個人敘事立場.,由於時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對自我的作家在開拓個人心理空間方面的寫作實驗得以實現.個人立場的文學敘事,轉向更貼近生活本身的個人寫作方式,一批被稱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應運而生.值得關注的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又出現了中國自由作家,中國自由文學等概念,使得中國當代文學更加無序,更加模糊和個人情緒化,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深圳貧民窟作家王土描寫貧民窟生活的小說《大城市之小孩玩火》、《大城市之女人心願》因過於追求真實,被中國官方文學雜志和出版社拒絕發表與出版後,更加引起世界文壇的震動與爭議。一個真正的對於文學的自我回歸的年代正在出現

Ⅶ 中國當代文學大體經過哪三個歷史時期

三,中國當代文學的分期及其發展概況
第一階段: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五四"新文學的戰斗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斗爭的教條模式.
第二階段:1978年--1989年
文學的真正"復甦"來說,是以1978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志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范被否定, 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1984年胡啟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8 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第三階段:90年代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學具有的"無名"特徵:出現了無主潮,無定向,無共名的現象,幾種文學走向同時並存,表達出多元的價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敘事立場發生了變化,從共同社會理想轉向個人敘事立場.其三,由於時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對自我的作家在開拓個人心理空間方面的寫作實驗得以實現.個人立場的文學敘事,轉向更貼近生活本身的個人寫作方式,一批被稱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應運而生.

Ⅷ 中國當代文學分為幾個階段,為什麼

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49--1978年

"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五四"新文學的戰斗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毛澤東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斗爭的教條模式.

第二階段

1978年--1989年

文學的真正"復甦"來說,是以1978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志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范被否定,1979年1 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198 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1984年胡啟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8 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第三階段

90年代--新世紀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宏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

90年代的文學具有的"無名"特徵:出現了無主潮,無定向,無共名的現象,幾種文學走向同時並存,表達出多元的價值取向.其次是作家的敘事立場發生了變化,從共同社會理想轉向個人敘事立場.其三,由於時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對自我的作家在開拓個人心理空間方面的寫作實驗得以實現.個人立場的文學敘事,轉向更貼近生活本身的個人寫作方式,一批被稱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應運而生.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從本世紀初開始,又出現了中國自由作家,中國自由文學等概念,將中國當代文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史無前例的高度,使得中國當代文學更加無序,更加模糊和個人情緒化,一個真正的對於文學的自我回歸的年代正在出現。

望採納!

Ⅸ 中國當代作家的現狀

中國平民作家特別是自由作家所具有的獨立思想,通常在作品中以令人恐怖的真實表現出思想的光芒。在批判現實主義基礎上開創了一整套獨立特行的現代美學與完整的思想價值體系,為中國當代堅持探究思想之源的文學巨匠的群體,同時也是具有非凡忍耐力和巨大犧牲精神的真正的作家群體。中國平民作家或貧民窟作家直面現實,深層揭示社會矛盾,以文學的方式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所起的作用是「體制內」官方作家無法做到的。中國當代文學體制沿襲1949年以後的官方文學體制,培養出大量庸俗腐朽,阿諛逢迎體制內作家,曠日持久地製造出人類文明時代以來巨量的文學垃圾,而少數具有精神自省的自由作家所創造的有著較高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文學精品難以面世,導致中國當代不僅文學界,而是全社會腐朽庸俗之風日盛,精神與思想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

Ⅹ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考題及答案

考題:
題號:1
內容:
第一次文代會後來被當作是「當代文學」的起點,它召開於何時?
選項: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題號:2
內容:
五六十年代的「中心作家」,他們出身的地域、生活經驗、作品取材等出現了怎樣的轉移?
選項:
a、從東北向西北、中原
b、從東南沿海向西北、中原地帶
c、從中原地帶向東北
d、 從西北地帶向東南沿海

題號:3
內容:
50年代初,對「國際革命文藝」,尤其是對哪國文學的翻譯、評介,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選項:
a、朝鮮
b、 印度
c、 蘇聯
d、 英國

題號:4
內容:
下列左翼文學的資深人物中,誰在1954年以後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受到沖擊?
選項:
a、馮雪峰
b、 丁玲
c、 胡風
d、 周揚

題號:5
內容:
關於50年代文學界的沖突,表述不正確的一項為哪項?
選項:
a、是為現實政治、文學問題所引發
b、是文學界歷史矛盾的延續
c、各條不同矛盾線索是對等的關系
d、左翼文藝界內部的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題號:6
內容:
「如果我的杯子里不是慢慢地/盛著純粹的酒,我怎麼能夠/用它的名字來獻給你呵」,寫作該詩句的是哪位詩人?
選項:
a、田間
b、 馮至
c、臧克家
d、何其芳

題號:7
內容:
艾青1950年到1957年出版的詩集中,哪部詩集最值得重視?
選項:
a、《芒市見聞》
b、《趕車傳》
c、《海岬上》
d、《青春頌》

題號:8
內容:
哪位外國詩人的詩被中國當代詩人稱為「插在路上的箭頭和旗幟」?
選項:
a、拜倫
b、馬雅可夫斯基
c、 裴多菲
d、 雪萊

題號:9
內容:
曾在部隊服役而走上詩歌創作道路,並說「因為我是士兵,我才寫詩;因為我寫詩,我才被稱為士兵」的詩人是誰?
選項:
a、公劉
b、李瑛
c、白樺
d、流沙河

題號:10
內容:
聞捷以少數民族生活寫成的《吐魯番情歌》、《博斯騰湖畔》等組詩,後來同他的其他詩作一起結集為哪部詩歌集?
選項:
a、《玉門詩抄》
b、 《新塞外行》
c、《西行剪影》
d、《天山牧歌》
答案目前沒有…… sorry!!

閱讀全文

與當代中國作家在一元化文學時代的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