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夏文明五千年的詩詞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人生下來都是世間最善良,最純潔的生靈,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將這份善良,這份純潔,至始至終的保持下去呢?尤其在現在現實的社會中,保持本心更是難,難,難。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艷。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泉水就要乾涸了,為了生存,兩條小魚彼此用嘴裡的唾沫來喂養對方,但是,與其這樣,還不如在江湖之中暢游,忘記對方的存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只要能執你之手,相守到老,便是人生最美得時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永遠是這樣,人的心啊,看過遼闊的大海,就看不上尋常的小溪小河了,去看過巫山的雲,就不覺得其他地方的雲是雲了。所以其實不要太早遇見好男人/好女人,因為萬一捉不住他/她,你會一輩子都活在這句詩句里。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心愛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卻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風中綻放。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現實的社會中,我們不停的追尋著自己所想要的幸福,可卻不知,幸福一直就在你身邊,只是你不曾轉身看過一眼。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現在回想,舊情難忘,猶可追憶,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一個「已」字,可怕至極。若非當初年少無知,何至如此!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如果沒有心愛之人的陪伴,哪怕得了天下又如何。英雄,也不過是黃粱一夢,唯有心愛之人的陪伴才是真實。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過後,回首走過來的路,才發現也不過如此。人生一世,俯仰之間,多少愛恨情仇,多少癲狂執念,到頭來終究一場空,到最後一堆荒冢而已,詩詞君勸諸位,及時行樂,有花堪折直須折。
『貳』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無數的詩歌辭賦,我們在欣賞這些詩歌辭賦時,不僅要挖掘其思想內涵,還可以探究
A、「高聲語」是指大聲說話的意思,所以是指響度,故A錯誤;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錯誤;
C、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說明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故C錯誤;
D、孤帆相對於江岸有位置的變化,是運動的,故D正確.
故選D.
『叄』 詩歌的來源中國的詩歌來源,華夏文明的始祖,三千年的文明來源,原始的隱秘,是什麼呢
詩歌的由來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斗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系。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詩歌何時稱之首
在古代,詩歌最初稱"篇"或"章",而不稱"首"。例如我國最早的《詩經》,叫"三百篇",屈原的詩叫"九章",詩歌稱"首",最早出現於東晉初年。當時有個名叫孫綽的詩人,在《悲哀詩序》中寫道:"不勝哀號,作詩一首。"一個名叫支通的人,在《詠禪道人詩序》中寫道:"聊箸詩一首。"從此,人們普遍稱詩為首。
詩人的來源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以為證,《楚辭.九辯》注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托志乎素餐。"《正字通》注釋說:"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為騷人。"這便是詩人後一詞的最早提法,從此以後,詩人便成為兩漢人慣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之後,又產生辭人一詞。楊子雲《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現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六朝以後,社會上很看重辭賦,認為上不類詩,下不類賦,以此又創立了"騷人"一詞。從戰國而至盛唐,詩人、騷人的稱號受人尊敬。
古詩二言至十一言之始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從遠古至近代詩歌不知其幾千萬萬,因種種原因失傳了的除外,保存下來的仍可說是浩如煙海。詩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有一個萌牙、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彈歌》"斷竹、續竹,飛士、逐肉"據說是黃帝時代的歌謠,公認是原始社會詩歌,是二言詩之始。《詩經·有駢》"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是三言詩之始。《周易》"其亡其亡,系於苞桑"四言詩之始。卜辭"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五言詩之始。《詩經·卷耳》"我姑酌彼金(三個田字上面,下加缶字),我姑酌彼凹觥"六言詩之始。《詩經·鹿鳴》"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七言詩之始,《詩經·十月之交》"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詩之始。《詩經·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成王不敢康"九言詩這始。杜甫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也是九言詩。李白"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詩之始。蘇東坡"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十一言詩之始。
題畫詩之考
我國題畫詩的產生、歷來被認為始於唐代,創始者為杜甫。
這里首先應該說明什麼是題畫詩?如若說題畫詩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以現有的資料看,那是唐代才有的事。若不是專指題在畫面上的詩,而是把不直接題在畫面上的吟畫、題畫、論畫以及題扇畫、題壁畫、題屏風畫都看作是題畫詩的話,那麼,從現有資料看,在六朝時已經有了題畫詩。
如《全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詩》中,就收有東晉桃葉的《答王團扇歌》三首,其一是:"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雖說比較簡單,但確實是對畫扇的歌詠。
特別是由梁至北周的傑出詩人庾信,在梁朝時,曾作《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生動地描繪了屏風上的各優美畫面,在題畫詩創作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可見,我國的題畫詩,六朝時已經產生。
『肆』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無數的詩歌辭賦,我們在欣賞這些詩歌辭賦時,不僅要挖掘其思想內涵,還可以探究
①「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題中解釋錯誤.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實際是小水珠,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題中解釋正確.
③「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不是光源,它反射太陽光中的紅光照在人的臉上,在從人臉上反射出來,人臉就呈現紅色;題中解釋錯誤.
④「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題中解釋正確.
故選D.
『伍』 這個作業怎麼做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
C |
『陸』 歌頌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燦爛果實。著名愛國詩人申寶峰在其經典作品《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大氣磅礴的寫道:「中華文明五千年,光輝又燦爛。 多少英雄和聖賢,美名永流傳。 多少無名的祖先,開創了今天。 現在我們來接班,繼續走向前。」表明了我們中華文明已經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歷史了,也抒發了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有繼承祖先歷史使命的職責和義務。產生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黃河和長江莫屬了。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農業文明區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主要是漢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柒』 求物理題
2009年中考物理試題匯編(物態變化)
(09昆明市)20.請記錄下列量具所測物理量的數值(每小題2分,共6分):
(1)圖9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N。
(2)圖10中電壓表的示數是 V。
(3)圖11中溫度計的示數是 ℃。
(09南昌).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這一流感後第一症狀就是發熱,因此要用到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12所示是體溫計和實驗室常用溫度計,請簡要說出它們在構造或使用上的三個不同點.
(1) ;
(2) ;
(3) .
答案:(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3)體溫計上有縮口等.
(09福州市)1.北國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有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屬於物態變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華
答案:B
(09重慶)3.如圖2所示,描述晶體熔化過程的曲線是 ( )
答案:C
(09晉江)6.下列關於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屬於凝華現象的是
A.春天,雨籠山巒 B.夏天,霧繞群峰
C.秋天,霜打枝頭 D.冬天,冰封谷底
答案:C
(09四川自貢).右圖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海波的沸點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
C.海波在CD段是氣態 D.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B
(09蕪湖)16.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創造了無數的詩歌辭賦,我們在欣賞這些詩歌辭賦時,不僅要挖掘其思想內涵,還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與物理規律,下面是某位同學對部分詩句中蘊涵的物理知識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實際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畫桃花相映紅」——桃花是光源,發出的紅光映紅了人的臉;
③「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飛流直下的過程中,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④「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帆」運動,是以江岸為參照物的。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09廣州)24.用圖22的實驗裝置探究燒杯內的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燒杯內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
(1)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22,此刻杯內物質溫度是_______。
(2)根據實驗數據描出加熱過程中杯內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象如圖23,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
(3)t2時刻,該物質處於_______態(選填「固」、「液」、「固、液混合」)
(4)t2與t3相比,哪一時刻杯內物體內能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已知0~t1與t5~t6的時間相等,從圖23可知兩段時間內溫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這種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小於液態時的比熱容」的判斷。請寫出做出此判斷的依據
答案:(1)—8℃ (2)0℃ (3)固液混合 (4) t 3 熔化過程要吸收熱量
(5)答:燒杯內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在0~t1時間里升高的溫度為△t1=20℃ 在t5~t6時間里升高的溫度為△t2 =10℃, 故△T1 > △T2 由 Q=Cm△t 可知,當吸收的熱量和質量都相同時,△t越大比熱容C就越小。所以這種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小於液態時的比熱容。
(09四川綿陽)22.三個實驗小組同時分別探究「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與「水的沸騰」,記錄數據如下表:
(1)在三個探究實驗中,除秒錶、溫度計和鐵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實驗器材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記錄表,請你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 _。
A.甲是蠟,乙是海波,丙是水 C.甲是海波,乙是蠟,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蠟,丙是海波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蠟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 _。
A.甲不斷吸收熱量,內能不變 B.乙不斷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C.丙不斷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D.丙吸收和放出熱量相等,內能不變
(09貴陽).下面哪項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減慢水的蒸發
A.用電熱吹風機將濕頭發吹乾
B.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掃開
C.將濕衣服撐開晾到向陽.通風的地方
D.將水果用保鮮膜包好後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內
答案:D
(09貴州安順).下列措施中為了加快蒸發的是:
A.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 B.將衣服晾在向陽、通風處;
C.用保鮮袋裝蔬菜放入冰箱; D.植樹時剪除大量枝葉.
答案:B
(09廣州).如圖19,從溫度與室溫(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溫度計。請你分析為什麼溫度計取出後,它的示數會先減少,過了一段時間又升回24℃?
答案:溫度計被取出,液泡上的酒精蒸發吸熱,液泡溫度降低,從而使溫度計的示數減少;待酒精蒸發完畢後,外界空氣溫度高,將熱量傳給液泡,直到空氣與液泡溫差為0,所以溫度計的溫度又回到與室內相同的溫度24℃。
(09南昌).【探究名稱】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提出問題】液體蒸發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通過觀察下圖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猜想
猜想一:液體蒸發快慢可能跟液體 的高低、液體 的大小和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猜想二:相同條件下,將水和酒精同時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 有關.
【設計與進行實驗】小明同學對其中的一個猜想進行了如下實驗:
如圖16所示,在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一滴質量相等的酒精,通過觀察圖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發快慢與 是否有關.
此實驗過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相同.
【交流與評估】
我們知道液體蒸發時要吸熱,請你舉一個應用蒸發吸熱的事
例: .
答案:【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溫度 表面積 猜想二:物質
【設計與進行實驗】液體的表面積 溫度
【交流與評估】夏天在地上灑水來降溫等
(09昆明市)22.(4分)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後,李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李麗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和 都相同。
(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13所示。按實驗要求,應選擇 兩個樣品
進行對比研究。
(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後,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後進行對比,這樣
做 (填「正確」或「不正確」)。
(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並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後樣品的情況如圖14所示。據此,你認為李麗的
猜想 。
(09福州市)26.小凡同學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
(1)他的操作如圖16所示,其中錯誤之處是 。
(2)糾正錯誤後,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17所示,為 ℃,說明此時氣壓 (選填「<」、「>」或「=」)1個標准大氣壓。
(3)分析圖18所示圖像,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的特點是 。
答案:(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98 < (3)保持不變
(09煙台)23.在「探究水沸騰」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圖16(a)、(b)所示的兩種情景。
(1)你認為哪一種是水沸騰時的情景.
(2)實驗中你還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3)為了減少從開始加熱到沸騰時的時間,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答案:(1)(a)(1分) (2)沸騰前水的響聲大,沸騰後水的響聲變小 沸騰前溫度計的示數不斷升高 沸騰後繼續加熱而溫度計的示數保持不變 沸騰時水的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的汽化現象(答對其中兩項即可得2分) (3)適當減少水量 給燒杯加蓋子 適當提高水的初溫等(答對兩項可得2分,其它說法正確也可)
(09泰安)19.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當水溫升到9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5min後停止讀數,部分數據記錄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溫度
/℃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數據沒有記錄,當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請將漏填的數據填在表格內。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是 ℃;由水的沸點,可判斷出當時的大氣壓 (選填「高於」、「等於」或「低於」)1標准大氣壓。
(3)在探究結束後,四位同學分別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繪制的水的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如下圖所示。其中能正確反映研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
答案:(1)96 (2)98 低於 (3)B
(09山東濰坊).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水沸騰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沸點是 ℃,這表明當時的大氣壓強要比1標准大氣壓強 ;本實驗中,要縮短加熱時間使水盡快沸騰。請寫出兩種可行的辦法:
① ;
② 。
答案:98℃ 低(小) ①減少水量 ②燒杯加蓋 (或增強酒精燈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溫等)
(09四川綿陽)6.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將袋擠癟,排盡袋中空氣後把口扎緊,然後放入80℃以上的熱水中,過一會兒,塑料袋鼓起;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兒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癟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癟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答案:D
(09河南)」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2007年10月24日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如圖所示,火箭發射時,在發射台下有一個大水池,讓高溫火焰噴到水中,通過水________ 來吸收巨大的熱量,火箭升空瞬間,看到的白色「氣團」是水蒸氣 ___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
答案:汽化 液化
(09山東平原縣)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呢?小明仔細觀察後發現: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生 現象, 很多熱量,從而會使上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
(09泰安)1.下列自然現象中,屬於凝華現象的是
A.霧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答案:D
(09湖南婁底).物理學是人類探索自然、認識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現象屬於凝華的是
A.有時江面彌漫的大霧 B.秋天花葉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答案:C
(09江蘇)13.霜是由水蒸氣 形成的(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在這個過程中水蒸氣會 熱量(選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凝華 放出
(09河北).2009年春,我國北方地區發生嚴重旱災。
(1)人工降雨是緩解旱情的重要手段,乾冰等物質可用於人工降雨。撒在雲層上的乾冰 (填物態變化)時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凝結成水滴形成降雨。
(2)面對旱情,我們更要節約用水。寫出一種生產、生活中常見的節水方法。
。
答案:(1)升華 (2)採用噴灌方法澆地、用洗衣水擦地等
(09金華)13.小明同學學習了「降水的形成」知識後,為家人做了「下雨」的實驗。他把盤子擦乾放進冰箱里冷卻,水壺裝滿水並燒開,這時水汽不斷上升,壺嘴上方就出現一團「白氣」,這就是「雲」。從冰箱里取出盤子放在壺嘴上方約15cm的地方,盤子碰到這團「雲」,一會兒盤的下表面就會布滿水滴,水滴越積越多,越積越大,等到掛不住時就紛紛落下,這就是「雨」。下面關於實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氣」是壺中水汽化形成的氣態水
B.壺嘴上方出現的一團「白氣」是液態水
C.水汽化時放出熱量
D.水滴下落時,只受重力和空氣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勻速下落
答案:B
(09煙台)4.長島是個淡水嚴重短缺的海島,海水淡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措施.圖2是小明同學設計的海水淡化流程圖,在這一過程中海水先後發生的物態變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華 D.升華、液化
答案:B
(09濟寧)5.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用久了的電燈燈絲變細是升華現象 B.秋天的早晨,大霧逐漸散去是液化現象
C.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
D.人出汗後,微風吹過感到涼爽,是因為汗液蒸發加快,帶走更多的熱量
答案:D
(09湖州)12.南極科考隊使用酒精溫度計而不是水銀溫度計,是由於酒精的
A.沸點低 B.密度小 C.凝固點低 D.比熱大
答案:C
(09成都). 去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了低溫雨雪天氣,某些地區的樹枝上甚至出現了圖3所示的「霧凇」。「霧凇」和霜的形成過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華形成的
答案:B
(09河南)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對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初冬季節,在家裡洗澡時發現房間里充滿「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場里的草葉上掛滿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見了,卻看到了薄薄的一層霜,有人認為霜是由露變成的
C.放在衣櫥里的樟腦丸,時間久了會明顯變小,是因為樟腦丸蒸發為氣體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凍豆腐取出,冰化後,發現豆腐里有許多小孔,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結冰,後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答案:D
(09山東濰坊).熱現象在一年四季中隨處可見,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春天的早晨經常出現大霧,這是汽化現象
B.夏天揭開冰棒包裝後會看到冰棒冒「白汽」,這是凝華現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現小的露珠,這是液化現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會出現白色的霜,這是凝固現象
答案:C
(09山東臨沂).清晨草葉上常掛有晶瑩的露珠,這是由於夜間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___形成的,在陽光照射下這些露珠又會慢慢消失,是由於露珠發生了_______的緣故。
答案:液化 汽化(蒸發)
『捌』 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現象與物理規律,下面是某位同學對部分詩句中蘊涵的物理知識的理解:
1、這個不是熔化,而是液化。露珠確實是小水珠,但是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2、桃花不是光源,映紅了人的臉的紅光,是桃花的將太陽光反射之後的反射光,而不是桃花發出的光
3、水的重力勢能轉化為水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