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生科技小發明方法
小學生科技小發明技巧——反一反
「反一反」的思維方法又叫逆向思維,它一般是指從已有事物或現象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把一件東西的正反、里外、上下、左右、前後、橫豎、顛倒一下會有什麼結果?如果把平時習慣的思考方向逆反過來能解決什麼問題?生活中的「反一反」的應用極為普遍,只是我們習以為常,很少注意而已。人上樓走樓梯,樓梯是固定的,人的雙腳是移動的。但自動扶梯正好相反,人的雙腳站立不動,而樓梯是向上移動的。平時,我們鋸木頭,木頭是固定的,鋸子上下抽動,使木頭一分為二。但在鋸木頭工廠我們看到,圓形或條形的鋸片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停地轉動,把木頭推上去,就迎刃而解,一分為二。過去縫衣服,主要是針線在布片上移動。而縫紉機則反過來,針線固定在縫紉機的機頭上,移動的是布片。一般的動物園里,飛禽走獸,尤其是猛獸都關在鐵籠里供人觀賞。而在天然動物園里,沒有高大的圍牆,有沒有獸舍,動物們自由自在地在地上漫步、獵食。遊人則相反,要關在堅固的旅遊車里,活象關在籠子里一樣。遊客們十分樂意這樣做,因為這樣可以觀賞到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活動情況。
能逆向思維的人,在生活中有時還能化弊為利。如美國有一家造紙公司,有一次在製造書寫時配錯了料,書寫時會滲水,售出的紙全部退了回來。公司經理拿了一些廢紙回家,想研究補救的辦法,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他急了,隨手拿起這廢紙一擦,墨水很快被吸幹了。這現象使經理得到了啟發。他將錯就錯,把這廢紙當作吸墨水的吸水紙出售,滿足了人們的需要。這種廢紙反倒成了公司的新產品。在少年兒童的創造發明活動中,不少同學嘗到了「反一反」的甜頭。他們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發明了不少有實用價值的小作品。如上海有一個同學發明的「帶筆套的毛筆桿」就是一個例子。一般毛筆的筆套都是從筆尖向後套,弄得不巧,就會倒毛,損壞筆鋒。這位同學想,能不能發明一種從後面向前套的筆套呢!後來,他用一張牛皮捲成一個與筆桿一樣粗的筆套,套在筆桿上,等學完毛筆字,把筆洗凈後,就將這個套子向前移動,套住筆頭。這樣,就不會造成倒毛了。上海還有一個同學發明信封自動封口機,曾獲得「億利達」二等獎,就是靈活地運用了「反一反」的技法。我們平時粘信封,都是用手移動膠水瓶,用手去翻折信封的封口。這件小發明卻「反一反」。設計了一個倒的固定的膠水瓶和一部能移動的小車。信封躺在小車上向前推進,當信封通過那倒置的膠水瓶時,膠水就自動地塗在信封上了。然後,信封從通過一個特製的曲面,信封口就自動地翻折過來。這種信封封口機,不臟手,粘貼速度快,特別適用於投寄大量信件的收發部門。同學,你想試試用「反一反」的方法思考問題嗎?
㈡ 簡單的科學小發明
現在網上復制派太多,我勸你自己做吧
㈢ 科學小發明 快啊啊 要方法
我是初二的,這次科技節我也參加了小發明,告訴你一個很簡單的,需要1塊磁鐵、1節電池、一根銅線將磁鐵放在水平桌面上,電池正極放在磁鐵上,再將M型的銅線放在電池的負極上,然後銅線就會轉動操作方便又不用太多錢原理是發電機記得給我最佳答案哦(不是網上復制的)
㈣ 小學學到了哪些發明創造的方法
手把手教你搞發明
http://tieba..com/f?kz=789125946
㈤ 如何提高學生發明創造的技法
加強案例教學。結合抄實例向學生傳授發明創造技法,如我們在發明《投影儀遮光板》這個項目之前給學生講了劉斌小朋友發明的《提醒器》的故事。自行車忘了上鎖會被小偷偷走,他就把啟動報警器的開關設計在自行車撐腳上。撐腳一放下,便接通蜂鳴器。切斷電路安在環鎖上,上鎖的同時線路被切斷。這樣把撐腳、蜂鳴器、鎖「聯一聯」就成了自行車提醒器。類似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等十餘種兒童發明技法,對學生的發明創造都很有實用價值。
㈥ 怎樣指導學生掌握簡單的發明技巧
教育要給學生的心理發展以積極的支持。針對這種思維障礙,首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任,使其明白成功之路積累了或多或少的失敗;其次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發明創造方法、原理,所以要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常用的簡單的發明技法。
㈦ 發明要學什麼
這個問題蠻申奧咧。 嗆莪勒天 才遞人寺罘會奏樂種事遞。 估計寺邇奏遞吧。 蛤蛤。莪克問哪過發明放學。 蛤蛤蛤蛤。
㈧ 到哪兒可以學習發明技術
如果發明可以學習,發明就不是發明,就是生產了。發明需要自己突破性的思維創造,別人也學不來
㈨ 學校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發明創造
備課的話······我小學的時候有一門課程就是發明創造課。老師備課就是做PPT,展示一些別人或別國的發明(不過老師叫我們發明創造的時候是按不同的課時的,每個課時講的發明方法是不同的),然後交給我們發明方法,在發明創造課上我們會有一個課堂作業,是讓每個人都在作業紙上寫出一種自己按照這個發明方法創造出的東西,要配有畫圖,可以老師一邊在講課,學生一邊在底下寫。最後下課了老師再收作業。
㈩ 想學發明要學那方面
要從腦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