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創造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發明創造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2021-07-31 14:12:54

『壹』 發明創造要擁有的基礎知識

你可以關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使用不便的小工具和設備,再想點小點子來該善或解決.關鍵是點子.知識不夠可請求老師甚至是有關專家協助完成.

『貳』 發明創造的十大基本原理有哪些

(1)綜合原理。綜合原理是指將研究對象的各個要素進行相應的分離和取捨,使回綜合後的整體具有新特答征的原理。

(2)還原原理。還原原理是指研究已有事物的創造起點,並深入追溯到它的創造原點,再從創造的原點出發尋找各種門路,用新思想、新技術重新創造該事物,從原點去解決問題的原理。

(3)移植原理。移植原理是指把一個研究對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運用於其他研究對象之中的原理。

(4)分離原理。分離原理是指把某一對象進行科學分解和離散的原理。

(5)強化原理。強化原理是指利用對某事物進行精練、壓縮或聚焦進行創造發明活動的原理。

(6)換元原理。換元原理是指通過尋找替代物,或通過對代替事物的研究來解決被代替事物存在問題的原理。

(7)迂迴原理。迂迴原理是指通過解決相關的問題來解決特定問題的原理。

(8)組合原理。組合原理是指事物的整體或部分疊加的原理。

(9)逆反原理。逆反原理是指當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時,往往從其相反的途徑卻能順利解決的原理。

(10)群體原理。群體原理是指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充分發揮群體智慧和力量的原理。

『叄』 發明創造概論是學什麼的

關於發明創造的基礎知識

『肆』 請問我想發明創造一個東西,我需要准備什麼東西呢

准備你發明創造所需要的方案及材料。

『伍』 發明創造技巧有哪些

所謂發明創造就是來運用技巧和方法源。技巧是人們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有助於減少嘗試與錯誤的任意性,節約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成功的概率;方法是人們日常積累和運用各種知識來創新改造,節約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在同一個方向上考慮下一步思維的工程。從而把發明不斷的推向高尖端。
思維的
將所有的錯誤選項排除在外之後,剩下的選項都是正確的。

『陸』 現代科學的發明創造知識有哪些

答:發明創造與所有的知識都有關,而現的發明創造又是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完成的。

『柒』 如何培養發明創造能力

你好,發明創造是建立在你豐富的知識儲備上的,有了大量的知識儲備,再加專上善於觀察、總結屬分析,才會有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能力是一個抽象的東西,需要一步一步來,首先要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博覽群書,提高知識儲備量。
我們傳統的閱讀,閱讀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鍾,理解記憶的能力也較差一些,這種傳統的閱讀方法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是有很大制約的。
我通過練習「快速閱讀」來激發右腦潛能,提高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閱讀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用軟體參加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2個小時,30天左右的時間,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5-10倍,達到3000字左右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理解、思維、注意力等這些能力也相應的會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能力,走向成功。

『捌』 如何才能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人人都能搞、人人都能做,關鍵在於對生產、生活、以及身邊事物是否留心和細心觀察,最好應有記錄。記錄好每次觀察結果,當時的想法,分析現存事物的缺陷不足與長處。以後再進行類比或應用及改進。
發明與創造有大有小,小發明與大發明大發現和自己的知識面或知識層次有一定關系,小發明人人都能搞,種類可以非常多,而大發明如宇宙航行、高能物理技術與基礎科學研究,則要求有相應的知識才能從事相應的研究。
發明與創造有成功也有失敗,首先以知識為基礎,其次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發明與發明不是照抄照般,而是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獨立思考並付諸實施的過程。
發明與創造是永遠革新的永遠前進、不因循守舊的,這是古今中外發明家與學者們的共同風格。發明創造過程中無不經過曲折的道路,但只要是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科學作風,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並勇於實踐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發明創造也是有跡可尋的、甚至可以說是能夠傳授的。
發明創造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偶然發現法(2)聯想法(3)挖掘潛力法(4)移植發明法(5)逆向思維法(6)希望列舉法(7)缺點列舉法(8)適應需要發明法(9)觸類旁通法(10)分析借鑒法(11)擴展用途法(12)反面求索法。
下面將上述幾點方法分別敘述,有關發明發方面做些介紹
1、偶然發現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一些偶然的現象我們要抓住它的特點想一想它的道理要是清楚他的道理往往可以搞出一些發明來。
一些發明或許就是偶然的發現,如果不去思考, 偶然的發現就會滑過去,什麼結果也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現象都有它的道理,偶然出現的事物也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可是我們抓住不放 ,那就可以通過它發現一些道理搞出一些發明來。
比如偶然發現的小孔成像原理,可以研製成針孔照相機針孔攝像鏡頭,近視眼罩等。
2、聯想發明法
剖析成功的發明,其中有不少是靠聯想成功的,比如河蚌中的珍珠是由於蚌內進入異物後蚌內分泌黏液將異物包裹而形成的,那麼是否在蚌內人為放入異物也可以生產珍珠呢?經實驗是可行的在蚌內植入人物插片或動物浮雕插片同樣也可生長出人物或動物的浮雕圖案的珍珠。
3、挖掘潛力法
許多人或許會想,廢棄的東西還有用途嗎?如果往深一層想,有些東西是否還有別的用途或廢棄的東西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挖掘潛力法就是破除守舊觀念,注意被忽視事物,物盡其用。具體操作就是變廢為寶,一改多用。
4、移植發明法
移植發明法也可稱轉移發明法,就是把已知的原理或熟悉的部件,運用到新的發明上來,這種技術上的移植,是發明創造的一條重要途徑,而且往往是一條捷徑。
比如說汽車是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是原有的,那麼把太陽能電池運用到汽車上即車即成為太陽能汽車。這即是成功的事例。電影機的成功是直接採用了縫紉機 的工作原理。
5逆向思考法
搞發明思路要靈活,左思右想找不到出路時倒過來即是很好的辦法,到過來想,用走迷宮來說明最清楚,一般人是從如口進入開始,最後到出。這樣做有時很不順利,倒過來的想法,即是逆想思考法。比如快速夾緊台鉗就是發現普通台鉗夾緊速度太慢,所以從快速夾緊方面考慮終於成功。另如一個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還需要光源,可手頭又沒有電料或來不及安裝燈線,而最終目的是照亮這一塊地方,那麼找一塊鏡子即可解決這個問題。
6、希望列舉法
對於身邊許多事,可能都有一些希望當這些希望得到實施以後,發明也就成功了,著也是搞發明的思考方法。用學過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這種方法和缺點列舉法一樣,也是選擇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辦法。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插座很不方便如果有一種帶微光燈的插座,就解決了上述問題,它的實施過程即是發明。
7、缺點列舉法
發明的題目從何而來?
有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身邊使用的東西,有什麼不方便,不順當,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東西,當你看慣了,就會認為沒有什麼值得改進和發明,可是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它,同一個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看它是否有什麼缺點,如何克服,克服的過程既是發明的過程。這樣就很容易找到發明的題目,經過改進,缺點克服了新的產品出來了新的發明成功了。
8、適應需要發明法
了解我們身邊有什麼需要,也是我們尋找發明目標的重要途徑,經過仔細觀察,充分調研,抓住生活、工作、學習中的某些需要,下工夫進行研究,就能創造出受人歡迎的產品。
海邊游泳後休息時如果有一個枕頭是最好的事,充氣枕、充氣床應運而生。
9、觸類旁通法
把這一個換成那一個如何?提出疑問再搞發明時極為有用,在實際生活中,當你碰到困難時尋找「代用品」這一思路往往能使你擺脫困境,取得成功。
比如黑耳栽培,木耳本來生長在死椴木樹幹上,後來人們在椴木段上栽培成功,有些地區缺乏木材,有人研究用鋸末栽培取得成功,有些地區鋸末缺乏又研究用作物秸桿又取得成功。經實驗都是可行的。
10、分析借鑒法
分析一些發明的誕生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對周圍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其次,從中找出可貴的某些特徵,最後將此特性運用於自己研究的事物之中,這種方法產生的發明也是屢見不鮮。
如何抓住發明特性,是搞發明的人共同遇到的問題。
一、熱情是發明的動力,只有熱衷於工作,熱衷於,熱衷於事業才能有所發明,它促使人們動腦筋想問題。如果毫無思想壓力,無所事事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發明。對自己的事業、工作、理想應有遠大的志向。
那麼用什麼標准才能從眾多的事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項目,這要根據自己的知識面,因人而異,大體有以下幾項:便宜、省工、實用、美觀、時興。用這些標准來衡量時,要注意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主要是為他人著想。
二、尋找降低成本的辦法
要想使自己的發明獲得最大成功,就要降低成本、減少工序、節能降耗等多種措施。
三、要滿足他人的要求,才能受到眾人的歡迎,只有滿足以上條件,才能被人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困難成為技術革新的對象,即使最簡單的生活用品也不例外,每樣東西都有可能有缺陷,長處背後或許還有弱點,缺陷的改進、弱點的克服這就是發明的產生。

『玖』 如何才能發明創造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是用來為學生圓夢的,孩子們都是懷著美好的「夢想」進學校的,他們的「夢」燦爛得很,都是「美夢」。教師也有「夢想」,真切地希望培養的孩子將來都是棟梁之才,能大展宏圖。教育歸根結蒂是提高人的生命價值,歷史悠長,人生苦短,同樣是短暫的人生,有的人光輝燦爛,有的人黯淡無光,關鍵決定於人的創造力高低。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創造力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就更大了。
一碗米究竟能創造多少價值,在一般人手裡,按米是用來做飯的常規常識,加點水煮成米飯,就是一塊錢的價值,但如果在有創造力的人手裡,可以將米浸泡後分成幾份,找來蘆葦葉包成粽子,就可以買到五、六塊錢,當然如果將米加酒麴發酵,精心釀成一瓶美酒,可以賣到二、三十元錢。在這里,人的創造力是起決定性因素的,人的創造力是可以通過教育激發和培養的,我希望我的學生都具有創造力,使人生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在近三十年教師生涯中,堅持進行創造教育實踐和研究的原因。
我們無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圓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的夢,但幫助、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這是教師的職責。但在一切為考試,為分數而教的中國教育大環境下,不理會學生這樣那樣的夢想,使有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潛質的孩子遭到摧殘和壓制,摧毀這些美好的夢想。審視一下我們現在的教育,素質教育進行很多年了,但有多少學校和教師真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又有多少教師了解或者掌握了創造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實施方法,我國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實質性的提高?
創造教育的內涵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製造能力的培養,「兒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創新精神的養成離不開動手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途徑是手腦並用,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逐步掌握科學方法與勞動技能,最終成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創新型勞動者,這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創造力的培養對學生終生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下面讓我們了解有關創造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創造
創造是人類為實現一定目的,通過其智慧行為向社會提供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創造性成果的活動。
創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主體性
創造的主體必須是現實的人,是個人或群體,只有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改造世界。同時,創造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者在創造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和具有一定的思維智慧。強調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強調人們在創造活動中主體的創造性人格、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方式的綜合效應和作用。
(二)目的性
人在行動之前,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而一個人的行動就是把這種目的付諸實踐的過程。創造目標的選擇和實施,創造動機的產生,都受人們思維的控制和調節,創造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
創造也是人類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它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人類自身的發展。
(三)創新性
創造成果應當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模仿和抄襲都不屬於創造。人類的社會實踐並非都是創造活動,人類的勞動成果也並非都是創造成果。
創新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創新是指人們創造性勞動及其價值的實現,在這一點上,創新和創造並無本質上的差別。但是,創新相對於創造可以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它並不過分強調成果的首創,對創新成果的界定也不如創造那樣嚴格,因而在習慣上,創新似乎比創造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四)功利性
創造應該能為社會帶來實際或潛在的功利,也就是說,創造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而不涉及創造者的創造動機。創造的有益性也往往被當作功利性的一個標准,即創造不能違反公共道德和科學原理。
基於對「創造性」涵義的不同理解,創造又可分為狹義創造和廣義創造,狹義創造是指產生的成果對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是新的、有價值的、獨創的;廣義創造是指所產生的成果僅僅對於創造者本人或有限的群體來講是一種新的產物,而對全人類來說則不一定是新的,或許其他地區、國家已經有了。人們一般所指的創造都是指狹義創造。
在創造教育中,學生的許多創造成果,在嚴格意義上講都是「非創造性的」,根據創造的四項特徵,都不能視同創造,但學生為獲得成果而進行的探索過程,對其本人來說,卻是具有創造性的,對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而在創造教育中,我們不應過分看重創造成果的多少,而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創造的分類
人的創造活動,根據不同的劃分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分類形式。
(一)根據創造的涵義不同,可分為發展、發現和發明等
1.發展——指相對於原來狀態有所前進和提高。
2.發現——對客觀事物自身的狀況及規律的認識有新的突破、新的進展,獲得了新的知識。
3.發明——運用自然法則,按一定的目的去改變和調整客觀對象,從而獲得新的事物或事物新的狀況、結果和方法等。
(二)根據創造成果的新穎程度,又可分為創造、改造和改進 ,
1.創造——其參照系為整個人類歷史,創造成果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是新的、有價值的、獨創的。
2.改造——指在已有創造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和更新,或者是將某一領域的創造成果移植於另一新的領域。
3.改進—— 一般指相對於改造而言,其創新和進步的程度不如改造。
除按上述情況分類外,還可按創造活動指向的客體劃分 (如:新的、美的藝術形象和體能創造,產生新的物質產品的創造,產生新的精神產品的創造……);按專業領域劃分;按創造的產物或結果劃分等。
創造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研究,創造成果可以有不同層次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創造過程存在著不同的難易程度,但有一點值得強調,創造者在其創造探索過程中的創造性是等價的。因而,在學生中開展的「小發明、小創造、小探究」活動是值得積極推廣的。在這一點上,日本及其教育界給予了充分重視,對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的小創造、小發明採取許多有力措施予以支持,並制定了「實用新案」等法律措施予以保護,甚至認為小發明家、小創造者也「不比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遜色」。

閱讀全文

與發明創造需要哪些基礎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