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將是什麼時候什麼人發明的麻將是誰發明的
第一種說法,關於麻將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鄭和下西洋時發明的。因為在航行的途中,沒有娛樂,太過單調乏味,因此發明了麻將,讓大家能夠在玩鬧中很快完成航行。而且,有這些說法為證,比如麻將里有筒,那就是因為船上有筒,在玩的過程中有吃這個詞,那是船上的水手要吃飯,還有碰,那就是意味著兩船相碰。很多人信服這種說法。
第二種說法,認為是鄭和的部下麻將發明的。發明過程和第一種里所說倒是一樣,只是發明人不同。鄭和為了紀念發明人,把這種娛樂方式命名為麻將。
第三種說法,認為發明麻將的是看守糧倉的官吏,因為他們在看守糧倉的過程中,經常和糧倉打交道,因此才有了發明麻將的靈感。這種說法也是有證據的。比如,麻將里有筒,餅,條。那是因為當時的糧倉就是有圓形的,有條形的。在看守糧倉的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麻雀,因為麻雀回來偷吃糧食。所以他們重要的任務就是打麻雀,也就是現在麻將里的幺雞。所以最初打麻將是叫打麻雀的。後來,說的多了就變成了麻將。
第四種說法,認為是一個叫萬秉條的人發明的。以自己名字的諧音,發明了萬,餅,條,三種牌。
總之,不管是誰發明的,不過大家倒是公認,麻將是中國的發明。而且和京劇一樣成了中國的國粹。大家閑來無事總想湊一桌,打幾圈。
⑵ 打麻雀誰發明的
寧波天一閣的「三缺一」雕像 。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大國,由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游戲活動形式之多、歷史之久當屬世界之最。在眾多品類的游戲中,麻將當屬中國智慧的結晶之一,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形式。那麼,麻將到底始於何時?誰人發明又如何演進?魅力何在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3380797_1.html/ ]
《游戲史》中的考證
據蔡豐明所著《游戲史》考證說,麻將大約有幾種起源可能。
一是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六博」。許多文獻如《論語》、《楚辭》以及《史記》等書中,都有不少關於六博的記載。因為所用的棋子雙方各為6枚,六黑六紅,又有骰子6枚,故稱「六博」。「博弈」二字古時指的便是六博和圍棋。
二是源自馬吊牌。小說《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就有潘金蓮與王潮兒斗馬吊牌的描寫。馬吊牌最初起源於江蘇崑山一帶,由於變化繁多,有很強的娛樂性,所以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馬吊葉子一般一寸寬、三寸長,數量為40張,花色共分十字、萬字、索字、文錢四門。到了清初,馬吊牌變為「默和牌」,與現代的麻將的玩法已經十分接近了。
三是源自太平天國軍。《清稗類鈔》有「叉麻雀」條雲:「粵寇起事,軍中用以賭酒,……行之未幾,流入寧波,不久而遂普及矣。」照此說法,麻將牌首先是在太平天國軍中創制,隨後流傳到寧波,然後再普及到全國的。
天一閣的考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據天一閣研究人員介紹,麻將的發明者是寧波人陳魚門。
陳魚門(1817-1878),道光二十九(1849)年拔貢,據說他「廣交遊,琴酒無虛日」,極喜玩耍,精熟紙牌。他深感紙牌有諸多不便,於同治三年(1846)改為竹骨,繼承「碰和牌」中的萬、索、筒,共108張,易紅花為綠發,白花為白板,老千為紅中,名「三箭」,各4張,共12張,增四風各4張,共16張。由此形成當時流行的136張一副的麻將牌。
從記載來看,與其說是陳魚門發明了麻將,不如說是他改良了麻將,使得麻將的玩法更加有趣。
「鄭和發明」說
據說當年明朝鄭和七下西洋,船上數萬將士因海上生活單調和思鄉,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積郁成疾。鄭和於是就地取材製作娛樂工具,利用船上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圖案,再製作游戲規則,放在吃飯的方桌上就能供4人同時娛樂。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文字圖案確定上,為了迎合將士們的心理和航海的實際,設立紅「中」代表中原大地,迎合思鄉之情;因為航海的目的是為了經商,故有「發」字。發多少財?「一萬」、「二萬」……「九萬」。由於航海中將士們日常主食是烙大餅,吃多少呢?「一餅」、「二餅」……「九餅」。遇到風平浪靜,將士們也會捕魚,於是有了「一條」、「二條」……「九條」。
玩起這個游戲來,將士們的萎靡不振一掃而光,鄭和看到這竹牌能麻痹將士思鄉之情,就將其命名為「麻將」。
其實,麻將的歷史線索是否清晰已不那麼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麻將作為中華民族游戲史的一個縮影,與任何游戲品類一樣,多少年來,讓玩者在其中體味到休閑、趣味
⑶ 麻將是誰發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