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第一把槍是出現在什麼時候
唐末天□年間(904~906),在戰爭中開始出現火葯箭,還出現「發機飛火」的記載,即用拋石機投擲火葯包,作燃燒性兵器。宋朝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設廣備攻城作,其中有生產火葯的部門。《武經總要》一書記載了火葯的三種配方,生產火葯已達相當規模。盡管生產技術嚴格保密,仍傳入遼朝,故從日本大量進口硫黃的同時,又嚴禁硫黃和焰硝向遼出口。宋神宗趙頊時,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葯弓箭、火葯火炮箭等兵器。遼道宗時,也已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日閱火炮」。南宋時,水軍也配備了霹靂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設有火葯兵器製造業。早期火葯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後,火葯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見彩圖火箭(模型)將火葯筒縛在箭支的前部,利用火葯燃燒時產生的後推力帶動箭支前進,宋代軍隊配備的火葯武器之一)。金朝火葯製造技術來源於遼,金軍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後,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葯的使用愈益頻繁。金末抗擊蒙古軍時,曾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器。宋代出現了類似近代炮彈的鐵火炮,卻仍用拋石機投射;又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類似於後世槍炮,卻尚未使用金屬發射管。這是遼、宋、 金代火葯兵器進步的極限,卻已決定了後世火葯兵器的發展方向。總之,遼、宋、金代可算是人類使用火葯的奠基時期。到元、明又發現了銅鐵鑄造的管狀火器——銃和炮。
火槍 南宋時候,火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了,火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為了防禦金兵的侵擾,南宋的軍事家們就不斷想法改進武器。南宋初,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有一個叫陳規的軍事學家,發明了一種管形火
器——火槍,這在火器史上是一大進步。
這種火槍是用長竹桿做的,竹管里裝滿火葯。打仗的時候,由兩個人拿著,點著了火,發射出去,用它燒敵人。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管形火器。把火葯裝在竹管里做成火槍,在火葯的應用上是個了不起的進步。用拋石機發射火葯,不容易准確地打中目標;有了管形火器,人們就可以比較准確地發射和適當地操 縱火葯的起爆了。
火槍發明以後,經過不斷的改進,到了南宋未年,又有人發明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毛竹筒做成的,竹筒里放有火葯,還放一種叫「子窠」的東西。用火把火葯點著以後,起初發出火焰,接著「子窠」就射出去,並且發出象炮一樣的聲音。
這種「子窠」,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它很可能就是一種最早的子彈,可惜古書上沒有說明。
火槍的作用只在燒人,突火槍卻能發出子窠打人,比火槍又前進了一步。
火槍和突火槍,都是用竹管做的原始的管形火器,威力不大,但它們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近代的槍炮,就是從它們慢慢發展來的。
震天雷炮和神火飛鴉 最早的飛彈。
明朝時候,由於火葯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原始的兩級火箭。
根據茅元儀《武備志》一書的記載,當時有一種名叫「火龍出水」的火箭。用一根五尺長的大竹筒,做成一條龍,龍身上前後各扎兩枝大火箭,火龍出水,這就是原始的兩級火箭。這是第一級火箭,用來推動龍身飛行。在龍腹里,也裝幾支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使用的時候,先發射第一級火箭,飛到兩三里遠,引火線又燒著了裝在龍腹里的第二級火箭,它們就從龍口中直飛出去,焚燒敵人。
明朝時候,技術水平最高的火箭,發射出去還能再飛回來。這種火箭叫「飛空砂筒」。根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箭是把裝上炸葯和細砂的小筒子,連在竹桿的一端;同時,再用兩個「起火」一類的東西,一正一反地綁在竹桿上。點燃正向綁著的「起火」,整個筒子就會飛走,運行到敵人的上空時,引火線點著炸葯,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時,反向綁著的「起火」也被點著,使竹桿飛回原來的地方。這種「飛空砂筒」,不但是一種兩級火箭,而且還能飛出去又飛回來,真是巧妙極了。
十四世紀末,我國還有人幻想利用火箭的力量來飛行。這件事寫在外國人赫伯特·瑟姆的書中。他寫道,十四世紀末年,有一個中國官吏,曾經在一把椅子後面,裝上四十六支大火箭,人坐在椅子上,兩手拿著兩個大風箏。然後叫人用火把這些火箭點著,他想借著火箭推進的力量,再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使自己飛向前方,結果沒有成功。這位官吏的幻想雖然沒有實現,但是十分可貴,它和現在噴氣式飛機的原理,是非常相近的。
❷ 中國自己最先發明的步槍是什麼
仿德國毛瑟M1888的「漢陽造」是中國槍械的老壽星,最先裝備晚清軍隊,先後經歷了武昌起義和南昌起義,同時參加了中國歷史上資本主義革命和共產主義革命,直到20世紀80代初還是中國民兵手上的武器。這種武器一直是工農紅軍的主要裝備,平時在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手持日制38式步槍的紅軍戰士與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作戰的場景都是錯誤的,這些均是抗戰後期國共軍隊的裝備。
清朝末年的新軍曾裝備大量原裝毛瑟步槍(當時最先進的步槍),例如在八國聯軍侵華過程中在天津抵抗的著名將領聶士成所率領的那批新軍就裝備毛瑟步槍。
漢陽造的確可以算是中國自己製造的較為先進的新式步槍。
1871年,德國姓毛瑟的兩兄弟研製出第一支發射金屬外殼子彈的步槍並裝備軍隊。這是一種採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機柄式步槍。這種槍的口徑為11毫米,有螺旋膛線,發射定裝式槍彈,由射手操縱槍機機柄,實現開鎖、退殼、裝彈和閉鎖。這種槍可靠性好,操作簡單方便,很快顯示出它的威力來。
1884年毛瑟步槍改進後,在槍管下方的槍托里裝上可容8發槍彈的盒形彈倉,彈倉裝滿後,可多次發射。1884年被普魯士政府用作基本的步兵武器。毛瑟又進一步改進其設計,最後發明一種裝在槍內的5發匣式彈倉。這種槍成為德軍的制式上兵武器,並被世界各國所仿造。
❸ 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槍
宋朝開始,就已經有成建制的火槍隊了,在抵抗元人入侵的時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❹ 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當然是中國了,中國在宋代(公元1132 年)的陳規發明的長竹桿火槍,被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公元1259年造出了世界最早的「步槍」——「突火槍」
❺ 中國第一支槍支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早在南宋的時候就出現了第一支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也是世界第一支管型火器,因為火葯的發明,才會開始出現火炮之類的武器,但是當時都中國並沒有開始推行這種熱武器,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國力強盛,很少會出現戰爭,與外界的交流也少,雖然戰爭中僅有幾次使用這種槍支,但是國家並沒有正式部署槍支隊伍,不知道西方大國已經開始發展自己的熱武器了,也不知道以後會因為在熱武器這方面的落後而讓中國陷入災難。
❻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槍的
什麼槍?長槍還是火槍?
姑且算你問的是火槍吧。
中國最早期的火槍是宋代的突火槍,也是所有現代管狀噴射武器的鼻祖。其基本形狀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脹的部分是火葯室,外壁上有一點火小孔;後段是手持的木棍。
長這樣:
❼ 槍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不知道你說的是冷兵器的槍還是熱兵器的槍,前者首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已經不可考證。而後者則有史料可查。槍械是管形火器,這類武器最早出現於南宋,陳規在防守德安時使用竹子製造了火槍,基本結構與後來盛行於元代和歐洲的火門槍相同。發射原理和現代槍械相同,都是依靠火葯推動彈丸發射
❽ 中國發明的槍支
中國其實來出過很多槍了,但是很源多都是仿的,M4A1,M16,AK47,AWP......等等,很多明槍,CF里其實嚴重扭曲了95式的性能,雖說性能不是很好,但是也沒有那麼差,95能當班用使,QBZ的意思就是全自動步槍,現在已經裝備了少數部隊,但已經出了95的升級版___97式,貌似能使用M16和AK47的彈夾,(這回像維合或者打老美就能剩下不少子彈錢,撿他們的,哈~)其實中國出的槍支很多,網站上有每個的介紹,但是不全,中國像北工這樣的廠,出的很大一部分槍支會傾銷美國,所以像LZ提的問題無法具體回答,因為有很56、81突擊步槍(仿AK-47)95式突擊步槍,85(仿SVD)、88狙擊步槍,56、92式手槍,79、05、06式沖鋒槍。等等
多槍支不會在中國出現,但是部隊裝備的就那十幾種
❾ 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誰
冷兵器的槍還是來熱兵器的槍?源
槍的發明不用大腦也知道是中國人。 中國 最早有關槍的紀錄是《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它告訴我們,中國人在公元1259年 在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就曾用火葯從竹管來射子窠(陶土粒),史稱「突火槍 「,是日後火銃的前身。
不過從槍這個詞的喊法上來說,應該是外國人,早期的有刺刀,一次只能發射一顆子彈。中國人沒見過,以為那是和冷兵器一樣的長矛類兵器,於是喊之為「槍」
❿ 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132年,復南宋時期。
公元1132年,中制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10)中國什麼時候發明出自己的國槍擴展閱讀:
槍的老祖宗是火門槍,作為最早的金屬管形火槍,早期的小型火銃等都屬火門槍,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命中率較低,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
步槍的變更:火門槍、火繩槍、轉輪打火槍、燧發槍、擊發槍、轉管槍—連珠槍、栓式步槍、機槍、半自動步槍、沖鋒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