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投資學》的知識,說一下項目投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投資項目環節
1、資金使用環節
資金使用環節的審計應注意分析項目實際投資額與概預算投資額的差異,發現項目建設成本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異,找到項目建設和管理的成功或失誤之處。應對概算調整和設計變更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因工程設計變更、材料代用而產生的預算變更,調整後技術上是否匹配,經濟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擠入計劃外項目和超標准建設辦公福利設施情況;是否按照計劃的規格、數量采購設備和材料,避免損失浪費;分析待攤投資的超支幅度和原因,有無濫發獎金,把亂攤派費用擠入建設項目投資;要進行損失浪費項目分析,分析造成建設項目損失浪費的原因及其對項目效益性的影響。
2、投資效果環節
在資金使用環節,應重點審查項目竣工決算。通過嚴格的竣工驗收和結算審計,審查工程量和工程造價,合理確定項目投資總額,確定建設成本的真實性、合法性,盡可能減少經濟損失,提高項目投資效益。
二、如何投資
1、選擇投資項目要看是否適合自己
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應盡量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經驗、興趣、特長能掛得上鉤的項目。還要從實際出發,不貪大求全。看準某個項目時最好適量介入,先以較少的投資來了解認識市場,循序漸入,等到有把握時,再增加投入,放手一搏。要盡量選擇潛力較大的項目來發展。選擇項目不要人雲亦雲,盡挑一些目前最流行最賺錢的行業,沒有經過任何評估,就一頭栽入。要周密考察和科學取捨。各種信息充斥每個角落,許多人都是根據信息來選擇項目的。
2、分析投資項目
對項目進行考察的所應關注的6個方面,或者說聰明投資者必做的6件事,分別是:項目的正當性;項目的可信性;項目的風險性;項目的持續性;項目的擴張性;項目的延伸性。
3、從需求中找商機
對於還沒有明確投資項目的朋友來說,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投資的項目其實也並不難。關鍵是你是否懂得如何去尋找適合你的投資項目的方法。
三、影響因素
1、 市場調查和發展預測
不少企業投資失誤的主觀原因,最重要的是對市場調查研究不夠,對社會環境了解不全面,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的形勢變化缺乏准確的預測。一些企業自身缺乏進行廣泛市場調查的能力,又不會 藉助現代商業手段去收集市場、技術和社會信息,往往憑借少數的信息資料,加上主觀的推理判斷,盲目地上項目。對投資成功企業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數是由於偶然抓住了機會,大多數都是在投資前做了大 量的調查研究,掌握了相當數量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只有對投資前景比較准確地預測,才能保證投資項目取得預期的效果。
2、技術趨勢和自身實力
一些企業在技術改造、產品開發過程中,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發展趨勢缺乏深入廣泛的了解,某些被外商說成最新技術的,實際上是過時技術,有些技術雖然是新的,但卻屬於不成熟技術,或者是在我國尚缺 乏配套的技術。由於我國企業大多數缺乏科學決策的運行機制,特別是決策者好大喜功或經辦人收受供應商好處等非正常現象的出現,往往會造成企業盲目投資,倉促上馬,最終導致投資失敗。在技術方面 造成企業投資失誤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自身的技術力量不足,缺乏技術開發的人才和必備條件,致使新設備、新技術引進後,企業不能掌握,使設備和技術不能及時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3、資本金規模和資金實力
一些企業投資項目選擇得比較准確,技術也比較成熟,但是由於資金問題,可能會導致失敗。一些重大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的投資往往需要巨額資金。但是,一些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僅僅注意了固定 資產投資所需要的資金,而忽視了流動資金的需要,在投資預算中沒有將流動資金的需要量列入預算總額。結果是項目建成投產後,缺乏啟動運轉的流動資金,用巨額資金建立的固定資產項目無法有效地發 揮效能。企業如果用自有資金來進行投資,一般僅有經營風險,如果運用借款投資,則又增加了財務風險。
項目按照不同的劃分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按其性質不同,可分為基本建設項目和更新改造項目;按其用途不同,可分為生產性項目和非生產性項目;按其規模不同,可分為大型項目、中型項目和小型項目等。
2. 政府投資對經濟的影響
政府投資可以彌補場失靈,協調全社會的重大投資比例關系,進而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優化。
(一)均衡社會投資,政府發揮宏觀調控作用。
(二)政府投資對調節投資結構、引導社會投資方向起著重要作用。
(三)為社會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四)支持地區內國家重點項目時建設。
3. 社會價值投資的意義和前景體現在哪些方面
影響力投資在中國又稱為「 社會價值投資」,是指以 義利並舉為訴求的資本投向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效益的機構或項目,其產品形式廣泛包括投資、債券、貸款、信託等。
4. 影響力投資包括哪些
「影響力投資」,也被稱為「公益創投」或「社會投資」,已經有二三十年乃至更久的歷史。福特基金會1971年推動創建基金會資產管理機構—「共同基金」(Common fund)、1976年資助尤努斯教授創建格萊珉銀行,均屬「公益創投」性質。
據《影響力投資在中國》介紹,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最先提出了影響力投資這一創新的投資概念,倡導資本通過有經濟效益的投資來做公益。2010年,摩根大通與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發布了《影響力投資:新興的資產類別》,把影響力投資界定為資產類別的一種,由此奠定了影響力投資在投資界和公益界的地位。瑞士信貸認為,影響力投資是以創造可測量的社會影響為主要目的且具備財務增值潛力的投資。
目標
影響力投資主要目標是為了改善發展中國家社會底層的民生或者通過投資行為實現正面的社會和環境效應。 影響力投資的最終受益人群是「金字塔底端」(BoP:base of the pyramid)。
而投資的對象往往是能夠帶來正面社會或環境效應的盈利性企業,就行業而言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和民生息息相關的環境、住房、基礎教育和健康產業。
區別
與風險投資:影響力投資依然追求財務回報,但和主流的風險投資相比,對回報的方式和收益率的要求更為靈活,投資回收期也更長,所以也有「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一說。
與社會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通常也稱社會投資和可持續投資,但它又和社會責任投資並不完全相同。社會責任投資比較注重對負面事件的預防,而影響力投資指的是能夠積極地把資產投入基金來獲得社會上更好的影響。
在中國
發展相對緩慢
從投資的角度看,影響力投資在中國可能遇到的障礙其實與主流投資的差異不大,在中國政府的政策議題中,影響力投資還沒有引起重視。
對比在其它國家的影響力投資,尤其是從政策和公共關注的角度看,中國影響力投資的切入點多在於綠色經濟方面。這方面政府的政策和法規比較多且相對明確,市場機制也較完善。相比之下,對於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雖然並不缺少政策,但市場機制卻很不到位,社會和市場很難參與。
影響力投資時代來臨
中國的影響力投資已經初露端倪。
社會投資平台:2009年啟動的「社會企業家技能培訓項目」,培訓了超過1000名現有或潛在的社會企業家,有60多家機構通過「優秀社會企業計劃評選」活動,獲得中方合作夥伴資助。2013年8月,英國文化協會攜手上海增愛基金會、新湖-育公益創投基金、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等,啟動了「社會企業家技能項目」的社會投資平台。
中國第一個影響力投資基金:2012年10月,中國本土第一個影響力投資基金——新湖-育公益創投基金成立。該基金集企業慈善捐贈、基金會社會投資和專業團隊管理於一體,正努力探索公益使命和商業模式跨界結合的創新之路。
5. 積極投資的意義
1.有助於投資者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如果公司治理結構能夠充分披露公司信息,則管理層是否能幹是一目瞭然的,對管理層的壓力自然就大了,有效的管理層可以繼續幹下去,無效的管理層就面臨下台的命運。與公司治理平行的是控制權市場,公司治理通過內部監督發揮作用,控制權市場通過外部監督發揮作用,當企業管理層沒有能力將企業的潛力挖掘出來時,積極投資者可以通過控制權市場施加強大的壓力,控制權市場的壓力將促使上市公司提升業績,完善治理結構。
2.積極投資起到了增進社會福利的作用。監督上市公司具有「俱樂部產品」的性質,小股東搭便車行為是避免不了的。積極投資者在施利於己的同時,客觀上增進了社會福利。
3.從投資學的角度考察,積極投資是一種有效的投資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減少集中投資的風險。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誰更有利,是理論界一直爭論的問題,集中投資最大的弊病在於風險過於集中,從理論上講,積極投資是減少集中投資風險的有效方法。由於積極投資者站在企業主的角度,通過提升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來提升手中股票的價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風險。第二,為主動投資理論增添砝碼。信奉被動投資的人,其於兩點理由:一是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投資者是不可能戰勝市場的;二是認為證券市場是一個「零和游戲」,市場規律決定,短期內投資者有可能取得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但從長期看,投資者戰勝市場是小概率事件。這種觀點本身沒有錯,但與積極投資者對股市的理解有偏差。如果將股價理解為一個市場信號,股價的波動僅是市場信號的波動,分散投資是沒有錯的,所以數量統計模型或者是物理方法才會在現代投資學中得到廣泛運用。
但積極投資者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股價反映的是企業的價值,只要企業經營越來越好,股價自然越漲越高,因此,投資者對股價並不是無所作為的,只要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自然就能對股價產生影響。所以積極投資為主動投資理論增添了很重的砝碼。第三,通過傳遞信號,有助於將「價值發現」轉化為現實。當企業價值被低估,而管理層又無法將低估的價值體現出來時,大股東可以發動一次收購行動,在除去並購成本後,收購行動所帶來的公司經營結構的變化將導致股價上升,只要股價上升帶來的獲利超過成本即可。第四,通過控制市場信息,可以「創造價值」。
要創造價值,對於企業的控制必須達到很高的程度,也即是部分回歸「古典企業」。積極投資者願意選擇所有權和控制權相統一,必定是有利可圖的。除了相信自己的能力之外,積極投資者認為將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被投資企業的資源相整合,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價值,這種價值要遠遠大於管理和改造企業所付出的成本。
6. 在中國影響私人企業投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投資的幾個因素:
一是要考慮本金安全與否。要認請投資本身就是有賺有賠,你所用來投資的本金是否經得起投資失敗帶來的損失,或者對這種損失能經受到多大的程度,另外是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為它會稀釋我們的購買力。
二是要想清自己是想要定期所得還是資本利得。有的人偏好在每一段固定的期間內領取穩定的但不一定很高的報酬,但有些人則願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風險,而希圖在一段時間後,獲得較高的報酬。
三是流動性問題。流動性,指變現的難易程度如何。流動性好壞的標準是:
(一)某項投資工具在變現時損失的成本(錢與時間)愈少,其流動性愈好。
(二)這項投資工具在轉移所有權或變現時,所需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愈低,其流動性則愈好。
四是決定短期還是長期投資。投資前一定要搞清,一筆閑置的資金到底可運用多長時間,否則資金的投資期限未到,就要變現,往往會有很大損失。
五是稅負。不同的投資工具稅率不同,因此應注意這個問題。
六是管理的難易程度。某些投資工具報酬看似不錯,但投資人可能為此而搞得分身乏術,而在別的方面造成損失,這就屬於不易管理的投資。
七是對退休和遺產規劃的考慮。退休金是晚年生活的保障,若想用退休金投資,一定要格外謹慎。另外年長的人在考慮投資時,應事先仔細規劃,以免在將財產傳給下一代時,資產凈值打折扣。
二。影響投資的幾個因素
儲蓄和投資是積累財富的兩大支柱。儲蓄可以保存成果,但光靠儲蓄並不可能致富。只有適當地進行投資,才能利用已有的錢來賺取更多的錢。
在投資之前,或剛剛跨出投資的大門時,要先掌握好一些原則:
一是要考慮本金安全與否。要認請投資本身就是有賺有賠,你所用來投資的本金是否經得起投資失敗帶來的損失,或者對這種損失能經受到多大的程度,另外是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為它會稀釋我們的購買力。
二是要想清自己是想要定期所得還是資本利得。有的人偏好在每一段固定的期間內領取穩定的但不一定很高的報酬,但有些人則願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風險,而希圖在一段時間後,獲得較高的報酬。
三是流動性問題。流動性,指變現的難易程度如何。流動性好壞的標準是:(一)某項投資工具在變現時損失的成本(錢與時間)愈少,其流動性愈好。(二)這項投資工具在轉移所有權或變現時,所需支付的手續費或傭金愈低,其流動性則愈好。
四是決定短期還是長期投資。投資前一定要搞清,一筆閑置的資金到底可運用多長時間,否則資金的投資期限未到,就要變現,往往會有很大損失。
7. 影響企業創造價值的因素只有三個,從企業市場增加值的計算公式來看,投資成本為什麼不是
投資資本是股東和債權人投入的更多資本,即使企業沒有創造價值,投資資本的增加也會使總的資本市場價值變得更大,所以投資資本不是影響企業市場增加值的因素。
8. 公共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
對區域經濟影響
國家區域投資政策是具有基礎設施及生產性項目建設投資決策權的中央政府慣於實施的一項區域經濟政策。國家公共投資在各區域之間的分配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極大,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直接推動力之一。國家投資主要從兩個方面影響全國的經濟布局:一是由國家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諸如解決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供電、供水、住宅等方面問題,改善區域投資環境,為工業化、城市化創造必要的條件;二是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在一些重點區域建設和布局一批工業企業,以謀求區域經濟增長和區際經濟相對均衡發展。可見,公共投資是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加快落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手段。加大對落後區域,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可以提高其經濟實力,加快發展速度,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增長。
公共投資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保證。區域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目標可歸結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間的共同富裕。公共投資為實現其目標提供了保證。調整重大生產力布局,支持和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促進全國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也需要政府適當進行投資。可以說,沒有投資的實現,就沒有區域生產力的發展,其他變數的增加和改善也就難以實現。不僅如此,區域投資還具有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的作用。投資既然是生產能力的生成活動,就必然包含著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因此,投資的作用對象是多重的,它同時對人、財、物等諸要素及社會各方面產生影響,一方面對它們提出量的要求,另一方面還對它們提出質的配合。政府通過對落後區域投資,興建一些重大的投資項目,對落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刺激作用來增加一些區域的經濟實力和這一區域的社會總產出,提高落後區域固定要素集中程度,增加流動性要素的潛在邊際生產力,吸引流動性要素的進入,進而能夠改善區域的產業結構。
區域投資是實現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紐帶和橋梁。如果區域投資能充分體現區域生產對科學技術進步的要求,就能有效地利用科學技術的既有成就,投資效益就會有很大提高。不僅如此,區域投資的規模和投資方向還決定著區域各產業的固定資產擁有量,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再生產結構。區域投資方向合理,就能適時地促成新興產業興起,加快某些薄弱產業的發展,以及產業內部結構的改善,從而建立起產業間新的比例關系,逐步改變和不斷調整區域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可見,投資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各種主要比例關系的協調,有助於同時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各項目標。也就是說中央政府能夠利用它們在基礎設施及生產性項目建設上的投資決策權,選擇一部分區域作為基礎設施及生產性項目建設的重點投資區域,通過它們所屬的投資機構注入建設資金來促進這些特定區域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具有耗資較大、工期長、利潤低、見效慢等特點,地方政府和企業往往無力獨立承擔其中較大規模的項目。中央政府從財政總收入中專門設立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負責對基礎設施中規模較大的水利工程、鐵路建設、電力工程等項目的投資。政府在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方面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投資分配,直接為不發達區域提供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