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學技術在創造商品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在創造商品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7-31 10:52:41

⑴ 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力、創造財富有何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對社會生產力的影響:首先先進的科學技術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反之則否內。為什麼先進的科學技術容能提高生產力呢?因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符合了當時社會生產、發展的規律。為什麼這樣說呢?在於其來源就在社會生產本身並結合過去的技術加入新的社會規律、生產技術、知識等而綜合而成的並符合社會發展的技術。致於製造財富可以這樣理解:先進的技術與落後的技術之間本身的優越性使其在各方面(如新型號的機器在生產數量、數據信息分析獲取上)的競爭力提高。

⑵ 科學技術在創業中有什麼作用

科學和技術統稱為「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規劃。

科學和技術在創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指導企業發展方向

由於創業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擴展的過程,創業者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除了了解國家的政策法規之外,還必須了解相應的科技知識。通過對科技知識的應用,創業者可以掌握創業的大方向,確定創業的項目。比方說,一個對環境污染比較大的項目,雖然暫時有一定利潤,但它與國家的環保政策相違背,即使暫時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很難說什麼時候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會上門干預,甚至罰款、勒令停產。如果創業者了解這些,就不會在這樣的問題上「踩地雷」「壓紅線」。

(2)促進產品升級換代

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一個創業者能夠了解一些科技知識,他就比別人能夠較早地關注產品發展的方向,並注意在生產中不斷地調整,使其產品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

(3)提升企業技術水平

一個企業需要在技術上不斷革新,才能處於一種技術先進的狀態。作為一個創業者,如果能夠了解一定的科技知識,就會在企業革新上有一定的敏感性,這就對技術進步有利。

(4)擴大科技視野

在社會交流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創業者能夠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識,在與外界交流時就不會一無所知,在向科技界的專家請教時的距離就要小很多,也更容易接近。久而久之,創業者在科技界的朋友就會逐漸增多起來,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科技進步的良性循環。

⑶ 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是什麼

1、縱觀科技發展的軌跡,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社會的巨大進步。

2、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人類進步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尖端技術的掌控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建立起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像天宮一號、神州八號等。但是,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4、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5、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

⑷ 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有哪些作用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066780.html

⑸ 科學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哪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放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每一項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科技作用:1.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2.社會進步。科學技術所開拓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對科學技術的使用不當,又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極其嚴重的環境問題。3.軍事影響。軍事科學與技術科學技術發展導致世界戰略格局中軍事力量的較量。反過來又成為新科學技術革命的強大動力源泉。有的學者甚至認為戰爭和大國的軍事力量的競爭成為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助產婆。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許多學科基礎和技術雛形雖然孕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和平時期,但是,如果沒有戰爭和軍事需要的推動,它絕不會急匆匆地降臨世間,也不會帶上濃厚的軍事色彩。4.政治影響。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已成為國際政治斗爭中的一個籌碼和大國地位的象徵。鄧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可能成為較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⑹ 科學技術在價值創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技術在價值創造中的地位是決定生產力的因素有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等多個變數,而科學的發展水平和他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居於重要地位。

科學技術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是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本身有價值,但科學技術並不能創造價值,而必須於人的勞動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科學技術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具有滲透性、潛在性的特點,是價值創造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卻不是新價值的源泉。當前興起的科技價值論存在缺陷,並不能取代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6)科學技術在創造商品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科學技術能夠創造價值的原因和根據

科學技術能夠創造價值的一般性原因和根據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在生產過程中,科學技術作為「物化了的知識力量」,同作為可變資本的活勞動的最終物化一樣,具有共同的本質特點:

一是就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質規定性來說,都是「一般人類勞動的耗費」

二是就作為商品價值實體的勞動的量的規定性來說,「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勞動時間」

三是就評價和計量商品價值所依據的勞動形態的規定性來說,都是「首先必須計算物化在這個商品中的勞動」。

⑺ 科學家創造發明新產品,離不開什麼作用

抄答案:科學家創造發明襲新產品,離不開(創造想像 )的作用。
創造想像是一種有意想像。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腦海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用以積累的知覺材料作為基礎,使用許多形象材料,並把他們加以深入,通過組合,創造出新的形象來。在新作品創作、新產品創造時,人腦中構成的新形象都屬於創造想像。
創造想像 具有首創性、獨立性和新穎性等特點。例如作家所創作的藝術形象雖來源於生活,但它又高於生活。工程師發明的新機器,雖然綜合了許多機器的特點,但它又具備有前所未有的新性能、新造型,因此它比再造想像更加復雜、更困難。它需要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在頭腦中進行創造性的構思。

⑻ 科學技術的作用

1、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宣布已譯出首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這是人類科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歷史上與曼哈頓原子彈工程及阿波羅登月計劃齊名的人類三大科學工程之一,但其價值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前兩個計劃。
2、2000年6月26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終於繪制完成,中國科學家參與並高質量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表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起躋身國際科學前沿,並做出重要貢獻。
3、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1.2000年12月21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志著中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中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2001年1月10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准確返回並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中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成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送入太空。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5.2013年12月14 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標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
6.中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納米金屬的「奇異」性能—超塑延展性,納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納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從總體看,中國有關納米論文總數排行世界第四,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國際上佔一席之地。
7.超級計算機智能化2000年11月29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台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中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8.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2016年1月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團隊憑「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潘建偉說,2016年將建成連接北京、上海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路,並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初步構建天地間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面向2030年,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網路空間、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海深空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種業自主創新、健康保障等領域,抓緊遴選啟動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 2012年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試驗區成功進行7000米級海試的最後一次下潛試驗,下潛最大深度達到7035米。「蛟龍」7000米級海試的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下潛試驗都突破七千米,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可以說這次海試獲得圓滿成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由國家海洋局下屬的中國大洋協會組織多家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研製任務,中船重工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聲學所作為核心單位,聯合國內百餘家科研、生產部門和高校,在長達10年的研製和試驗過程中,攻克了中國在深海技術領域面臨的一系列空白和關鍵技術瓶頸。

⑼ 怎樣理解科學技術和管理在商品價值創造中的作

1 在現代經濟中,技術、管理在經濟增長、價值創造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回出,越來越重要。
2 技術答人員和管理人員也是生產勞動者,他們和普通工人的具體勞動共同創造了使用價值,他們和普通工人的抽象勞動共同形成了價值。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勞動大多是復雜勞動。復雜勞動是倍增的簡單勞動,能比普通勞動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也該獲得更多的報酬。在現代社會中,復雜勞動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大。
3 科技人員的勞動創造價值不等於科技本身創造價值。科技人員的勞動是一種活勞動的形式,科技則是一種物化勞動的形式。商品的價值只能由活勞動創造,而物化勞動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創造價值。科技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時,分別作用於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在生產上的應用使勞動對象的范圍更廣、性能更好;另一方面,科技可以培養出素質更高的工人、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高素質的人的因素和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的結合形成了新的生產力,從而使得社會平均勞動的性質出現了新的變化,最終體現在商品的價值創造上。

閱讀全文

與科學技術在創造商品中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