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力的鑒別

創造力的鑒別

發布時間:2021-07-31 06:47:11

A. 什麼叫做創造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1)創造力的鑒別擴展閱讀

特徵

1、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創造,顧名思義就是首先創立製造出新東西。在《辭海》里,創造是「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創造是一項復雜的人類活動,因此,要想對其進行有效的定義,必須顧及一定的事實,即創造本身包含創造的過程和創造的成果

創造必須首先是具有豐富創造活動體驗的實踐過程,其次該實踐過程還應該有獨創性的成果。因此,創造是伴隨有獨創性成果出現的、具有豐富創造性體驗的實踐過程。

3、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

人們在進行思維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

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B.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能測量創造力嗎 有哪些創造力測驗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哈茲威(S.P.Hathaway)與精神科醫生麥今利(J.C.Mckinley)於1940年編制的自我報告式的個性量表。適用年齡:16歲以上。形式包括卡片式、手冊式、錄音帶形式及各種簡略式(題目少於399個)、計算機施測方式。既可個別施測,也可團體施測。題量:566(其中有16道重復,實際題量為550)個。編制方法:經驗效標法。量表組成 10個臨床量表Hs:疑病(Hypochondriasis)——對身體功能的不正常關心D:抑鬱(Depression)——與憂郁、淡漠、悲觀、思想與行動緩慢有關Hy:癔病(Hysteria)——依賴、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並缺乏自知力Pd:精神病態(Psychopathic deviate)——病態人格(反社會、攻擊型人格)Mf: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femininity)——高分的男人表現敏感、愛美、被動、女性化;高分婦女看做男性化、粗魯、好攻擊、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極端高分考慮同性戀傾向和同性戀行為Pa:妄想狂(Paranoia)——偏執、不可動搖的妄想、猜疑Pt:精神衰弱(Psychasthenia)——緊張、焦慮、強迫思維Sc: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思維混亂、情感淡漠、行為怪異Ma:輕躁狂(Hypomania)——聯想過多過快、觀念飄忽、誇大而情緒激昂、情感多變Si:社會內向(Social introversion)——高分者內向、膽小、退縮、不善交際、屈服、緊張、固執及自罪;低分者外向、愛交際、富於表現、好攻擊、沖動、任性、做作、在社會關系中不真誠4個效度量表Q:疑問量表(Question)沒有回答的題數和對「是」和「否」都做反應的題數。如果在前面399題中原始分超過22分,566題原始分超過30分,則說明被測試者對問卷的回答不可信。高得分者表示逃避現實。L:說謊量表(Lie)是追求盡善盡美的回答。L量表原始分超過10分,結果不可信。F:詐病量表(Validity)高分表示受測者不認真、理解錯誤,表現一組無關的症狀,或在偽裝疾病。F量表是精神病程度的良好指標,其得分越高暗示著精神病程度越重[1] K:校正量表(Correction)一是判斷被試對測驗的態度是否隱瞞或防衛;二是修正臨床量表的得分。發展背景 1989年,出版MMPI-2經過60多年的不斷修定,補充,被翻譯成100 多種文字,在幾百個國家裡進行了使用,有關研究文獻浩如煙海,已經發表的文獻或專著超過萬篇(本),至今已發展得極為成熟。它從多個方面對人的心理進行綜合的考察,是世界上被使用次數最多的人格測驗之一。MMPI於80年代被引進中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組織了標准化修訂工作,中科院心理所宋維真主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修正完善,MMPI在中國得到了廣泛運用。在修訂過程中發現中國正常人的D、Sc量表T分明顯高於西方國家,但同時除D、Sc量表外西方人其它量表的T分又都明顯高於東方國家,這一結果與東方國家,尤其是日本的結果極為一致。所以根據東方國家特殊狀況,排除MMPI得分70以上為異常的美國標准,而將MMPI得分60以上為異常的中國標准。應用范圍 該測驗適用於年滿16歲,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沒有影響測試結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如果被試者合作並能讀懂測驗表上的每個問題,13-16歲的少年也可以完成此測驗。盡管它原來是根據精神病學臨床實踐而編制的,但是它並不僅僅應用於精神科臨床和研究工作,也廣泛用於其他醫學各科以及人類行為的研究、司法審判、犯罪調查、教育和職業選擇等領域。因此在心理咨詢中心、心身醫學門診、精神病院、人才市場、職業介紹所、大中學校等部門都有廣泛的運用,對人才心理素質、個人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礙程度的評價都能有較高的使用價值。MMPI還是心理咨詢工作者和精神醫學工作者必備的心理測驗之一。效度量表 疑問量表 此量表反映被測試者迴避問題的傾向,原來是為了鑒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共33個題目,得分高者即使身體無病,也總是覺得身體欠佳,表現疑病傾向。謊言量表 此量表中的題目,是測試被試者的回答,很容易得到社會公認的行為傾向,題目的內容都是社會上常見的小問題,所謂小毛小病。該分數高,說明過分掩飾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心理防禦過度。原始分超過10分,結果不可信。偽裝量表 此量表由一些不經常遇到的問題組成。分數提高表示被測試者回答問題不認真或者理解錯誤,表現出一組相互無關的症狀,或在偽裝疾病。修正量表 此量表用於測驗受測試者是否願意議論個人事情,它與智力、教育以及社會地位有關。分數過高,可能是被測試者不願合作。臨床量表 疑病量表 此量表原來是為了鑒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徵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的一種過度的關心,擔心自己有病或不健康。抑鬱量表 此量表最初是為評價抑鬱癥候而制定的。抑鬱的特徵是缺乏干勁,對未來沒有希望,一般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極其不滿。癔病量表 此量表原來是為了區別對緊張狀況產生歇斯底里反應的患者而制定的。癔病的特徵是心因性的不隨意肌體機能喪失和機能障礙。精神量表 此量表原來是為了區別那些被診斷為非社會性類型和非道德類型的精神病態人格的患者而制定的。這種病態的特徵是說謊、偷盜、性異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大犯罪行為。性度量表 此量表也叫男性-女性量表,它原來是為了鑒別男性同性戀而制定的。反映被測試者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妄想量表 此量表是為了區分那些被判斷為具有關系妄想、被害妄想、誇大自我概念、猜疑心、過度地敏感、意見和態度生硬等偏執性人格而制定的。精神衰弱 此量表是為了測定精神衰弱的一般性癥候類型而制定的。精神衰弱的特徵為:焦慮、強迫動作、強迫觀念、無原因的恐怖等。精神分裂 此量表原來是為了區別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徵包括:思維、感情和行為混亂。輕躁狂量 此量表原來是為了區別有躁狂性癥候的精神科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徵包括:氣質昂揚,愛說、精力充沛、易怒、思維奔逸、抑鬱氣短等。社會內向 此量表是為了鑒別對社會性接觸和社會責任有退縮迴避傾向者。附加量表 MAS 此量表是為了研究不同焦慮水平對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焦慮水平高的被測試者對簡單工作完成得好,對復雜任務完成較差。Dy 此量表用於評估被測試者的依賴性水平。Do 此量表用於判別一個人在人際關系中支配能力的強弱。Re 此量表是評估一個人願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和對社會團體盡義務的程度。Cn 此量表是測定被測試者對其行為,特別是其病理性表現的控制能力。另外還有Q分數,是被試無法回答的題目數。計分方法 原始分→T分數→剖面圖1.計算Q量表的原始分。超過22分或30分無效。MMPI剖析圖 2.分別計算各量表的原始分。3.對5個量表加K分校正(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4.查表把原始分轉化為T分;或計算T分。T = 50 + 10(X - x)/ SD5.畫出剖析圖。解釋 ⒈60以上為異常(中國標准)⒉70以上為異常(美國標准)便視為可能有病理性異常表現或某種心理偏離現象。注意事項 ⒈爭取被試的合作。讓被試者知道這個測驗的重要性以及對他的好處,並詳細記錄測驗時被試的表現;⒉向被試說明個性各不相同,無所謂好壞;⒊以實際情況為准;⒋如果被試焦慮或情緒不穩定,也可分幾次完成。也可用錄音或請人讀題。⒌臨床量表最好用英文縮寫字母,或者數字元號,而不要直接使用中文全譯名稱。評價 ⒈不但可提供醫療上的診斷,而且也可用於正常人的個性評定。⒉首次將效度量表納入個性量表,並成為解釋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提高了測驗的診斷價值。MMPI十分龐大,能提供十分豐富的信息,但實施起來也較費時,尤其是對病人更為困難,往往要分段實施。後來,有許多人研究MMPI的新應用,總結、演化出了多達200種以上的量表。也有人嘗試縮小這一測驗的規模,減少測驗題目,縮短了測驗所需的時間。

C. 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

思維:以人已有的知識為中介,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它藉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是認知活動的高級形式。

思維特徵:

1.間接性:思維和感知覺不同,它是建立在過去的知識經驗上的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間接性。

2.概括性:思維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和規律抽離出來加以認識的。反映著思維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3.思維和語言有密切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正是憑借語言得以實現的。人藉助語言進行思維是人與動物的思維的最本質區別。除語言外還有表象和動作。

思維過程:

1.分析: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或各個屬性。

綜合:在頭腦中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屬性、各個特徵結合起來,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過程。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析是了解事物的特徵和屬性,綜合是通過對各部分、各屬性的分析實現的。

2.比較:把各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個別方面或個別特點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系統點和不同點及它們之間關系。比較是重要的思維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更復雜的分析和綜合。

3.抽象:在頭腦中抽象出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共同特徵和屬性,舍棄個別特徵和屬性的過程。

概括:在頭腦中把從各種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特徵聯合起來的過程。分為初級概括(感覺、知覺、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級概括(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進行的概括)

思維種類:

1.根據思維過程所憑借中介不同分

直覺動作思維:依據實際行動來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過程。

具體形象思維:人們利用頭腦中具體形象(表象)來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抽象邏輯思維:運用言語符號形成的概念來進行判斷、推理,以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典型形式。

2.根據思維活動探索目標的不同方向分

聚合思維: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規則解決問題,也就是從給予的信息中產生邏輯的結論。是有方向,范圍,條理的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人們根據當前問題給定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沿著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活動。

3.常規思維:人們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決問題(公式解答)

創造性思維: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並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

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即是發散與聚合思維的結合,也是直覺與分析思維的結合,包括理論思維,又離不開創造想像。

概念:在心理學上指反映客觀事物共同特點與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高級認知活動的基本單元,以一個符號,就是詞的形式來表現。包括在每個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屬性或特性。

每個概念都包含1.內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2.外延:概念的范圍。兩個方面。

概念途徑分:

1.日常概念(模糊或前科學概念):在日常交往和個人經驗的積累過程中形成的,因此這類概念的內涵中有時包含著非本質特性,忽略了本質特徵。

2.科學概念(明確概念):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經過假設和檢驗逐漸形成的,對個人則主要在學習條件下獲得的。

心理學家常用「人工概念」的方法研究概念的形成

1.人工概念:人為的,在程序上模擬的概念。這種方法是赫爾1920年首創,研究發現概念形成過程是從許多具體事例中歸納和發現共同因素的過程,而且受反饋的影響。

自赫爾後,最著名的是布魯納等人實驗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設檢驗模型。認為,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過程。基本模式:假設—檢驗—再假設—再檢驗……直到成功。

人工概念有很大的人為性質,有人指出不能把它的研究全部應用到人類自然語言概念形成上,又有了概念形成的樣例理論(羅施):認為自然概念不像人工概念那麼確定,頭腦中的自然概念不是一個或幾個關鍵特徵,而是對概念樣例的記憶。即: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著假設檢驗參與。

但馬丁等人對成人所做的臉譜分類實驗否定了該理論。

20世紀80年代後新觀點:人們記憶中可能存在兩類信息,樣例和類別信息。當一個刺激,並且需要迅速判斷這個刺激是否屬於某個類別時,就要用到樣例信息。在嚴格地從邏輯上進行證明時,需要依靠類別信息概念的定義、關鍵特徵及特徵間的相互關系。

2.自然語言概念的獲得:假設檢驗和信息反饋對自然語言概念獲得也適用。兒童是通過類比歸納和理解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來獲得概念的。最初只把它當作一個樣例來理解,生活中依據這個例證來進行類比,提出自己的假設。經過生活正反方面的反饋,最終從大量例證中歸納出一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從而獲得了某個概念。

推理:從一組具體事物經過分析綜合得出一般規律(歸納推理),或者從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體結論的思維活動(演繹推理)。

歸納推理過程由假設形成和假設評價組成,概念形成過程實際上研究的是歸納推理。其結果受個人的知識經驗影響,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演繹推理的結論是從前提推出來的,即從一般的規則推導出來的,其結論應該是一致的,在本質上屬於問題解決的范疇。

三段論推理:由三個命題構成,其中兩個命題為假定真實的前提,另一命題為結論,該結論可能符合這兩個前提,也可能不符合。都帶有直接陳述的性質。

人的很多認識是用邏輯量詞表達的。三段論推理中,也根據命題中邏輯量詞將命題分:

1.全稱肯定命題,即包含「所有…」的命題。

2.全稱否定命題,包含「沒有…」的命題。

3.特稱肯定命題,包含「某些…」

4.特稱否定命題,包含「某些…不…」。

武德沃斯和塞爾斯提出:人們進行三段論推理使用的是氣氛探索法。使用邏輯量詞(有,沒,不)產生了一種氣氛,促使被試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邏輯量詞的結論。

使用氣氛假說方法,被試可在80%以上的三段論問題上獲得正確答案。

線性推理:(線性三段論)依據有序事物間的關系進行的推理,它給出的兩個前提說明了三個邏輯項之間的可傳遞性的關系。

斯滕伯格將上述兩種理論結合,提出語言—表象整合模式:人們在線性推理時,首先對前提中的信息以命題的方式進行表徵,繼而將表徵的命題建構成一種心理表象上的空間序列。依據命題的空間序列進行認識加工,從而推論合乎邏輯的結論。

條件推理:(假言推理)人們利用條件性命題所進行的推理。

人們傾向於去證實某種假設或規則,而很少去證偽它們,這種現象稱:證實傾向

沃森認為在檢驗規則或假設過程中,人們有強烈的對規則加以證實的傾向。

問題:尚未被人們解決的某種思維任務。

問題空間:解決問題時,你所知道的與你所需知道的之間往往存在著差距,差距就是問題空間。

以信息加工的觀點看,一個問題可分:

1.初始狀態:接受問題,所擁有的信息不夠完整。

2.目標狀態:確定所希望達到的狀態。

3.認知操作:從初始到目標狀態的過程中必須採取的步驟思維過程就是採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斷縮小問題空間,以至問題解決的過程。

問題特徵:

1.目標指向性:明確的目的性。

2.操作系列性: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稱為問題解決活動。

3.認知性操作:目標指向性活動是靠認知性操作。

問題解決策略方法:

需要運用一系列的認知性操作來從初始狀態達到目標狀態。

認知性操作也稱運算元(也就是問題解決)

1.演算法式:依照正規的,機械性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做法是將各種可能達到目標的方法都算出來,再一一嘗試,確定哪一種為正確答案。缺點:費時,費力,缺乏效率。

2.啟發式:能夠通過觀察發現當前問題狀態與目標狀態的相似關系,利用經驗而採取較少的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方法。缺點:依賴經驗,准確性上有及演算法式但效率提高。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採取活動(手段)來減少這個差異。

其核心:將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分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子問題。

其要點:1比較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提出第一個子問題:如何縮小兩者差距?2找出縮小差距的辦法及操作。3如果提出的辦法實施條件不夠成熟,則提出第二個子問題:如何創造條件。4提出創造條件的辦法及操作。5如果第四條也不成熟,則提出第三個子問題,如何創造條件。……直至問題解決。

②爬山法:經過評價當前的問題狀態後,限於條件,不是去縮小,而是去增加這一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差異,經過迂迴前進,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總目標。

③逆向工作法:目標遞歸策略,從目標狀態出發,按照子目標組成的邏輯順序逐級向初始狀態遞歸。

影響問題解決因素:

1.問題表徵方式: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同一事物或問題由於表徵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會出現很大差異。

2.無關信息干擾:人們經常錯誤地假定:問題中的所給出的條件或數字在解題中都有用,總想辦法去利用。

3.功能固著性:格式塔學派研究知覺時發現的,人在知覺一個物體時,傾向於只從它一般性功能上認識它。限制人們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心向:堅持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稱心向或心理定勢。

想像: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

想像特徵:

1.新穎性:想像不是回憶,不是對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對舊有的表象積極的再加工和再組合,因此具有新穎性。

2.形象性:想像主要處理圖形信息或表象,而不是詞或符號,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徵。

創造性思維:相對常規思維而言的,指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並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活動。是人們創造、發明、想像、設計、假設出新的概念、想法與念頭或者實物的心理活動。

特徵:

1.敏感性:容易接受新現象,發現新問題。

2.流暢性: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對於特定的問題情景能夠順利地做出多種反應或答案。

3.靈活性: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性,具有靈活改變定向的能力,能發揮自由聯想。

4.獨創性:產生新的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現為產生新奇、罕見、首創的觀念和成就。

5.再定義性:善於發現特定事物的多種使用方法。

6.洞察性:能夠通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清其內在含義,特性或多樣性,進行意義交換。

創造性的測量和鑒別:

創造力:一種能力。創造性:一種傾向。

對創造力和創造性的評估最常用的是發散思維測驗:要求個體對一個具體的要求給出幾個反應,認為觀念流暢性是創造過程的關鍵萬分。

同類測驗中最著名的是:

吉爾福特: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創造力測驗(1960)測量的是吉爾福特智力結構模型理論中與發散思維有關的內容。

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是應用最廣泛的發散思維測驗。其測驗任務是要求被試對言語或圖形刺激給出多個反應。分三套:1.言語測驗:從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三方面記分。2.圖畫測驗:除以上三方面,還對精緻性記分。3.聲音和詞的測驗:只記獨特性得分。

為消除被試的緊張情緒,托蘭斯把測驗稱作「活動」,用游戲形式組織起來,最適合兒童的特點。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

1.智力因素:高創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卻不能保證有高創造力。

2.人格因素:通過比較高低創造性個體發現:高創造性個體經常是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徵,如獨立,自信,對復雜問題感興趣,審美取向和冒險精神等。

創造性人格特徵:智力屬於中上等,並不一定超常;觀察、感受力敏銳;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緻性;懷疑;持久性;智力的游戲性;幽默感;獨立;自信。

3.環境因素: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主要是通過個人的活動動機起作用。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寬松的外部環境和正確的激勵促使內部動機發揮作用。不適當的外在行為會使內部動機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動機,反而會使創造力遭到扼殺。

4.動機因素:人類的任何行為、活動的產生和維持都離不開動機,創造性活動同樣需要動機的維持與激發。

內在動機更有利於個體創造性活動的產生和創造力的發揮與發展。人們被完成工作本身所獲得的滿足感和挑戰性激發,而不是被外在的壓力所激發時,才表現最具有創造性。創造本身也可產生動機。

社會和人類學家更多把創造活動看作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政治環境會對相應群體的創造表現產生影響。某些因素會直接影響成年人的創造表現,如戰爭。

創造性思維訓練:

1.建立目標與意向。

2.訓練基本的技巧:會聚、信息收集、記憶、信息的組織、分析、從現有知識中得出新信息、整合信息、評論技巧。

3.鼓勵個體取得某領域的具體知識:是創造性活動的必要條件。

4.刺激和鼓勵好奇心。

5.建立動機,特別是內部動機:主要是使參與者獲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勵冒險精神。

7.強調掌握和自我競爭。

8.培養有關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信念。

9.提供選擇和發現的機會。

10.促進自我管理技巧:個體要實現其創造性潛能,必須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認知技巧。

11.傳授創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技術。

12.運用例子。

國內學者:

1.發散思維訓練:通過頭腦風暴法進行。

2.直覺思維訓練:通過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假設、想像等進行。

3.形象思維訓練:到大自然中去,接觸大自然中各種事物,通過發展表象系統來實現。

D. 創造力開發的實質是什麼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真正的創造活動總是給社會產生有價值的成果,人類的文明史實質是創造力的實現結果。對於創造力的研究日趨受到重視,由於側重點不同,出現兩種傾向,一是不把創造力看作一種能力,認為它是一種或多種心理過程,從而創造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東西,二是認為它不是一種過程,而是一種產物。一般認為它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和新穎的產物。
有人認為,根據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實現。創造力較高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創造力。根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智商超過一定水平時,智力和創造力之間的區別並不明顯。創造力高的人對於客觀事物中存在的明顯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現象易產生強烈興趣,對事物的感受性特別強,能抓住易為常人漠視的問題,推敲入微,意志堅強,比較自信,自我意識強烈,能認識和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和特點。
創造力與一般能力的區別在於它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它的主要成分是發散思維,即無定向、無約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看法,發散思維當表現為外部行為時,就代表了個人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的構成
創造力構成可歸結為三個方面:
⑴ 作為基礎因素的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創造性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⑵以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觀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⑶創造個性品質,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優良的個性品質如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強烈的求知慾、堅韌頑強的意志、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精神等是發揮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總之,知識、智能和優良個性品質是創造力構成的基本要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決定創造力的水平。

E.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4個重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獨創性,指創造力;

聯想性,指想像能力;
求異性,指創新力;
靈活性,指變通能力。
創造性思維的四個重要特徵是什麼?
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判斷推理敏捷、概括綜合準確、分析思考深刻、聯想想像新奇的高級思維智能。其特徵有四:
一、新穎性。即,思維的目標、方法、過程等方面都比較新穎;
二、多向性。即,從縱、橫、逆三方面來思考問題;
三、多元性。即,善於從事物的多側、多環節、多因素、多層次、多角度來進行思考;
四、開放性。即,全息動態思維過程,它善於大量地、廣泛地吸收外界各種信息,在與外界各種信息的交換和反饋中不斷吸收新東西,以建立自已的思維模式,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維成果。
請問教育心理學中所說「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創造性思維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後才能取得,而創造性思維能力也要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素質磨礪才能具備,至於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則離不開繁多的推理、想像、聯想、直覺等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創造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它貴在創新,或者在思路的選擇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維的結論上,具有著前無古人的獨到之處,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從而具有一定范圍內的首創性、開拓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無現成的思維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闊天空地發揮想像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藝術性和非擬化的特點,它的對象多屬「自在之物」,而不是「為我之物」,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存在著兩種可能性。
創造性思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首先,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增加人類知識的總量;其次,創造性思維可以不斷提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再次,創造性思維可以為實踐活動開辟新的局面。此外,創造性思維的成功,又可以反饋激勵人們去進一步進行創造性思維。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之可貴在於能創造性地思維。」
心理學中創造性思維及其培養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的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指人的最高級的產生創新性、獨特性和有價值的成果的思維。這種思維是創造性人才心理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基石。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研究表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一個需要精心培養的過程。只有創造性教育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相反,注入式、填鴨式教學阻礙和壓抑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此,托蘭斯曾調查分析了142項有關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他把這些研究分為9大類,發現絕大多數研究取得了成功,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起到了促進或提高的作用(詳見右表)。
此外,曼斯菲爾德、布塞和克里普拉等(R.S.Mansfield,T.V.Busse&E.J.Krepelka)曾將近20年來有關長時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研究報告加以整理,也發現創造性思維培養有很高的成效。而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如吉爾福特、大衛(B.David)等,更是深信創造性思維是由科學的、藝術的教育教學所培養的,而這樣的教育教學實質上就是創造性教育教學程序,從而促進了創造性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借鑒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設計出了一種「創造性思維與個性教學模式」,主要用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精密性和獨創性品質,以及創造性個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戰性和冒險性品質。該模式由10種相互獨立而又密切關聯的教學策略構成:
①發散與集中教學策略:就是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多種解決方法,再進行比較鑒別,集中選優的教學策略;
②定勢打破教學策略:就是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供特殊的變異,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關鍵在於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勢,使思維變得靈活、變通的教學策略;
③反思教學策略:就是拋開所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培養學生逆向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
④創造過程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學創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時,不僅講其知識內容,也要講其創造產生的過程,以使學生從中悟出創造奧妙的教學策略;
⑤創造主體教學策略:就是在講創造性作品時,不僅講其知識,也要講其創造者(主體)其人其事,見物見人,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的教學策略;
⑥容忍教學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學生提出令人尷尬、甚至錯誤的問題,以創造民主寬松教學氣氛的教學策略;
⑦辯論教學策略:就是通過正、反方進行辯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個性的教學策略;
⑧科際整合教學策略:就是將不同的學科整合在一堂課中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教學策略;
⑨類比教學策略:就是通過類比方法,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教學策略;
⑩角色扮演教學策略:就是組織學生扮演所講知識內容中的各種角色,通過身臨其境、身為其人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創造力水平的教學策略。
這一創造性教學模式經過在天津、河北、山東、上海、四川等地數百所學校的多年實驗,證明對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著突出的效力。

F. 學習或生活中具有創造力的事有哪些舉例說明

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採用新的思維方式和辦事方式。比如:一個破瓶子可以干什麼啊?除了賣了就是扔了,其實還有別的方法,比如: 截短後養花;裝飾一下製作個花瓶;當筆筒或盛點硬幣之類的;剪成條狀之後可以編製成小籃子,盛東西。

拓展資料: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志。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創造力是一系列連續的復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

知識

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智力

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人格

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G. 如何培養創造力

培養創造力的方式:

1,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2,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3,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對於人來說,創造力不僅是天賦和才能,而且還是一種責任。創造力不是「deus ex machina」(解決一個困難的出乎意外的方法),也不能呼之即來,由創造力富有成果的表現看來,創造力是教育、培養和實踐的結果。閱題在於洞察創造活動的全過程,為促進創造力創造先決條件。

(7)創造力的鑒別擴展閱讀: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創造力-網路

H. 創造力對人類發展有什麼作用

作為人和動物的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創造力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作用會越來越大。從某種意義上說,創造力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最主要動力之一。那麼,什麼是創造力呢?

在心理學上,創造力是一個十分復雜、頗有爭議的概念。這不是因為缺乏創造力的定義,而是因為有關創造力的定義太多。在眾多的定義中,有的強調創造的動機,有的強調創造的過程,有的強調創造的產品,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見,人們對創造力的理解還很不統一。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紛繁復雜的定義中,發現一些有關創造力的共同特質。目前,一種比較認可的看法是把創造力定義為:

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這里的產品是指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思維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種新概念、新設想、新理論,也可以是一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很顯然,這個定義是根據產品來判斷創造力的,其判別標准有三,即產品是否新穎、是否獨特、是否有社會或個人價值。「新穎」主要指破舊布新、前所未有、不墨守成規,這是相對歷史而言,為一種縱向比較:「獨特」主要指不同凡俗、獨出心裁,這是相對他人而言,為一種橫向比較;「有社會價值」是指對人類、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如重大的發明、創造和革新;「有個人價值」則指相對於個體發展有意義。

創造力是由一般創造力、知識經驗、特殊創造力、非智力因素四大要素構成,其要素又由圖示的因素構成,這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決定了創造力的總水平。從這四個要素各自對創造力的普遍性指導意義而言,是處於不同的層次的。一般創造力在一切創造活動領域都有作用,是代表創造者心理能力水平的最普遍的創造力。一般創造力水平較高的創造人才可以在不只一個領域表現出創造力。知識經驗的作用在其普遍性上低於一般創造力,但它是一般創造力的基礎。具體地說,知識是智力的基礎,而創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當然,知識經驗對特殊創造力和非智力因素影響也不可低估。特殊創造力的普遍性低於前三者,例如一個畫家的形象記憶力、色彩鑒別力、視覺想像力等特殊才能,只有在繪畫創造方面有意義。而非智力因素是特殊,它只於創造的個別活動有關,對於動機來說,它在帶動人主動地啟動創造活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興趣只在維持創造力的熱情和投入上有明顯作用;意志常常作用於創造遇到困難、曲折和堅持完成整個創造過程時。

I. 人類的創造力如何起源是什麼說明文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直到4萬年前,早期人類才開始突破自身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但近年的考古發現揭示,我們的祖先在此之前便迸發出智慧之火。早在幾十萬年前,人類的創造力便在生物學與社會學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下嶄露頭角了。
從《蒙娜麗莎》、莫扎特的名曲到NASA發射台上的宇宙飛船,這僅僅展現了人類漫長創造史的一小部分特徵——人類擁有創造新事物,及持續提升設計與技巧的能力。「現代人類是非凡的發明者,我們的技藝越來越高超。」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考古學家漢希爾伍德(Christopher Henshilwood)說。
我們是如何獲得這看似無限的創造能力的?這是科學研究的熱點。我們並不是一直都擁有這么敏銳的創造力。雖然約在600萬年前,人類便出現於非洲,但在起初的約340萬年裡,早期人族成員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可見的新發明。在之後的某一時刻,遷徙的人們開始使用石錘擊打水中的鵝卵石,來製作切削工具。毋庸置疑,這是一項別出心裁的發明,但緊接著是一段冗長的瓶頸期——這期間鮮有發明,我們的遠祖160萬年的時間里,都在使用同樣的石斧,改進極為有限。「這些工具確實算是老古董了。」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考古學家麥克布里雅蒂(Sally McBrearty)說。
那麼,人類大腦究竟是在何時,開始在技術和藝術上產生一些創新性的想法的?直到不久前,大多數研究人員還認為,4萬年前,人類剛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時,智人在歐洲引發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發明熱潮——時尚的貝殼項鏈、石洞壁上畫有歐洲野牛及其他冰河時代動物的精美壁畫,以及一系列新的石質和骨質工具。這些發現推動了一個流行理論,即當時的隨機基因突變使人類的認知力產生了突發性飛躍,點燃了創新的「大變革」。
然而,一些新出現的證據,對「突變理論」提出了質疑。過去十年中,考古學家發掘出一系列來自遠古的、藝術與先進技術(當然,這里的先進是相對的)存在的證據,這說明人類產生創新性想法的時間,要比我們之前估計的早得多:甚至在智人還未出現,也就是20萬年以前人類大腦就已經擁有這種能力了。不過,雖然我們的創新能力出現得很早,但人們仍在醞釀了千年之後,才在非洲及歐洲將其轉變為取火能力。這些證據揭示,我們的創新能力並不是在人類進化史晚期突然爆發的,而是經過數十萬年「細水長流」般的累積,在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學及社會學因素作用下才得以出現的。
人類到底從何時開始突破常規思維,又是什麼因素最終點燃了人類的智慧之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像閱讀偵探小說一般,抓住幾個關鍵線索,然後從其中那個表明人類創造力起源時間的線索出發,開始這趟探索之旅。
更早期的發明
長期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使用符號是現代人認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人類有使用語言的能力——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志。因此,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精美壁畫暗示,當時的人能如我們一般思考。但近來,研究人員開始在考古記錄中尋找其他現代行為的來源,並發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線索。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考古學家沃德利(Lyn Wadley),一直致力於研究古人類的認知能力。20世紀90年代,她開始發掘西布度洞穴(Sibu Cave),該遺址位於南非德班北部約40公里處。兩年前,她和團隊在那裡發現了一層奇怪的白色纖維質植物膜。對沃德利來說,這塊蒼白易碎的物質就像一張用燈芯草和其他植物(這幾種植物常常被後人鋪於地上就座或就寢)製成的古代的寢具。但這層膜也可能是風吹落葉形成的。唯一能鑒別它們的方法,就是將這個東西完好無損地放入保護性石膏護套中,並帶回實驗室檢驗。「我們花了三周製作石膏,」沃德利說,「那段時間我脾氣很不好。我不停地想,『我是不是在這里浪費了三周時間?』」
但這一次,沃德利「賭贏」了。2011年12月,她和同事在《科學》雜志撰文稱,西布度穴居人於7.7萬年前便開始從木本植物中選擇樹葉,用於製作寢具——比之前報道的例子早了將近5萬年。然而,最令沃德利驚訝的是,穴居人對當地植物非常了解。分析報告顯示,樹葉選自厚殼桂屬科植物,一種具有天然防蟲效果的樹,可以驅防那些目前攜帶致命疾病的蚊子。「這對於人們就寢是十分有利的,特別是居於河畔之人。」沃德利評價道。
然而,西布度居民的創造力並不僅限於此。他們很可能已經會利用陷阱來捕捉小羚羊,因為在發掘地有少量這種羊的骸骨。從洞穴中發現的一些石錐的尺寸、形狀以及磨耗圖紋來看,他們也會製作弓箭,以狩獵更危險的獵物。而且,西布度獵人還會調制多種非常有價值的化合物。沃德利團隊試圖復制出這種膠粘劑。他們把實驗結果公布在了《科學》雜志的撰文中,並總結稱,西布度居民很有可能在7萬年前就已是「成熟的化學家、煉金術士及煙火技工」。
近期,研究人員在南非其他地區,也發現了一些早期發明的蹤跡。舉例而言,距今10萬年至7.2萬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Blombos Cave)的原始人能在大塊的赭石上雕刻花紋;製作用於裁剪獸皮衣服的老式骨錐;用光彩照人的珍珠貝殼鏈裝扮自己;他們還創建了一個藝術工作室,用來研磨紅赭石並將其存放於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容器內,該容器由鮑魚殼製成。在西面的平納克爾角遺址(Pinnacle Point),人們早在16.4萬年前就能改變石頭的結構。他們將當地的一種低等石(硅結礫岩)燒制後,轉化為一種光亮易碎的物質。「這些行為是我們在10年前無法想像的。」漢希爾伍德評價道。
即使是我們遙遠的祖先,也會萌發新的想法。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古人類學家賽摩(Sileshi Semaw)帶領的團隊,在衣索比亞的卡達戈納河畔附近的兩個遺址內,發現了已知最早的石器——260萬年前,由南方古猿驚奇種或同時期人科物種打制的石斧,可用於剝離動物屍體的肉。這些工具對我們來說十分簡陋,「但在一個僅由自然物質所組成的世界裡,想像新事物及將其付諸實現的能力便幾乎成了魔法。」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嘉寶(Liane Gabora)和紐約大學心理學家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在《劍橋創造力手冊》一書中這樣寫道。

J. 創造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1、知識包括吸收知識的能力、記憶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實際操作技術、積累實踐經驗、擴大知識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是創造力的基礎。

任何創造都離不開知識,知識豐富有利於更多更好地提出設想,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鑒別與簡化、調整、修正;並有利於創造方案的實施與檢驗;而且有利於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這是創造力的重要內容。

2、智力:智能是智力和多種能力的綜合,既包括敏銳、獨特的洞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和靈活自如的操作力,還包括掌握和運用創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這是構成創造力的重要部分。

3、人格: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內容。它是在一個人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素質。優良素質對創造極為重要,是構成創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

(10)創造力的鑒別擴展閱讀:

創造性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發明,二是發現。發明是製造新事物,例如瓦特發明蒸汽機,魯班發明鋸子。發現是找出本來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規律,如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等。

理解創造力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創造力是一種有別於智力的能力,創造力測驗的內容是智力測驗內容上沒有的,是智力測驗測不出來的能力;

②創造力指在各種創造性活動中的能力,既有科學創造活動,又有技術創造和藝術創造活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創造活動;

③新穎獨特是指前所未有、與眾不同,這是創造力的根本特徵;④創造產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有社會或個人價值。

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閱讀全文

與創造力的鑒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