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犯罪創造了刑法

犯罪創造了刑法

發布時間:2021-07-30 23:10:35

1. 犯罪未遂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犯罪未遂必須符合以下特徵:
1.已經著手實施犯罪。就是說行為人已經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條文所規定的某種犯罪行為,如行為人已經將毒物投向公眾飲水源。已經著手實施犯罪,這是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的主要區別。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表明行為人已經從犯罪預備階段進入實行階段,即行為人從為實施犯罪創造條件進入了開始完成犯罪故意的階段,其犯罪意圖已經通過著手實行的犯罪行為開始體現出來,其本身能夠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沒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出現,而讓它無阻礙地發展下去,該種犯罪行為就會完成。
2.犯罪未得逞。就是說行為人沒有完成某一具體的犯罪行為。犯罪未得逞,這是犯罪未遂與犯罪既遂的主要區別。但犯罪未得逞,並不等於沒有發生任何危害結果,而是犯罪特定的危害結果沒有發生,如故意殺人而未能將人殺死,只是致人重傷,這就屬於殺人未遂,而不是殺人既遂。
我國刑法對犯罪既遂規定了三種情況:一是犯罪分子所追求的損害結果已經發生,如殺人罪的既遂,必須有被害者死亡的結果;二是犯罪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發生某種危害結果的危險狀態,如破壞交通工具罪和破壞交通設施罪,只要造成了足以使交通工具發生傾覆、毀壞危險狀態的,就構成犯罪既遂;三是不要求發生實際損害結果,只要完成了法定的犯罪行為,就構成犯罪既遂,如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罪,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罪,只要實施了法定的危害行為,就構成犯罪既遂。
3.犯罪未得逞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就是說犯罪分子之所以未能達到預期的危害結果,並非由於犯罪分子不願讓危害結果發生,而是不能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使犯罪未完成。這里說的「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以犯罪分子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一切原因,它既包括外界的客觀原因,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障礙、客觀情況的變化等,也包括犯罪分子本人的原因,如對自己實施犯罪的能力、方法、手段估計不足,對事實判斷錯誤等。犯罪未得逞是違背犯罪分子意志的。犯罪未得逞是否出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這是區別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關鍵。
根據刑法的規定,對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一般情況下,由於未遂犯所造成的實際危害,比既遂犯輕些,故對未遂犯的處罰一般要輕於既遂犯,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至於從輕或者減輕的幅度大小,則應綜合考慮案件的具體情況。但對於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嚴重、人身危險性大的未遂犯,也可以與既遂犯同等處罰,而不予從輕或者減輕。

2. 觸犯刑法第25條第一款第27條的規定,會怎麼判刑

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
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3. 我國《刑法》對犯罪作了明確規定,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徵是:行為具有

我國《刑法》對犯罪作了明確規定,犯罪具有的基本特徵是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處罰性。
(1)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即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我國刑法之所以將某種行為規定為犯罪,是因為該行為危害了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具有社會危害性。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給社會造成危害,就不可能構成犯罪,更不可能加以懲罰。如果某種行為雖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能認為是犯罪。因此,沒有社會危害性,就沒有犯罪,社會危害性沒有達到相當程度,也不構成犯罪。
(2)犯罪是違反刑法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現,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但並非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只有為刑法所禁止,並具有刑法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即達到了一定嚴重程度的行為,才能構成犯罪。其他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如民事、經濟和行政的違法行為,只能適用有關法律加以調整,而不能適用刑法,認定為犯罪。
(3)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懲罰性。犯罪行為同其他違法行為一樣,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對於違反刑法的犯罪行為來說,則要承擔刑罰處罰的法律後果。應受刑罰處罰也是犯罪的基本特徵之一,如果一個行為不應受刑罰處罰,就意味著不是犯罪。
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徵,而其他兩個特徵是由社會危害性派生出來的。正由於三者存在著這樣的關系,所以它們都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4. 中國刑法第23條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十四條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4)犯罪創造了刑法擴展閱讀:

案例:年輕女子獨自去看房房東強奸未遂獲刑1年半

年輕女子獨自去看房,房東見其獨自一人、頓起色心,欲強行與女子發生性關系。福建霞浦縣法院8日披露,以強奸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1年6個月。

法院審理查明:2014年3月18日17時許,28歲的女子李某在街頭廣告上看到一則房屋出租信息,並附有手機號碼。李某致電簡單交流後,獨自前去看房。

此間,房東劉某將李某領到二樓某室看房時,見李某獨自一人、頓起色心,將李某強行拉進房間並按在床上,親吻其臉頰,並欲強行與李某發生性關系。

李某見狀,以要求劉某戴避孕套、要看其房產證、肚子餓要吃飯等為由,與劉某周旋,並借機躲進洗手間用手機聯系其家屬向警方報案。警方立即出警,在現場抓獲劉某。

法院審理認為,劉某違背婦女意志,以暴力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關系,其行為已構成強奸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成立,應當追究劉某的刑事責任。

劉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減輕處罰。根據劉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及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作出如上判決。

5. 刑法問題,請教!

所謂「牽連犯」,是指以實施一個犯罪為目的,其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態。「牽連犯」具有以下幾個特徵:1.「牽連犯」是以實施一個犯罪為目的,如果行為人有數個犯罪目的,在此目的的支配下實施了數個犯罪,則不構成「牽連犯」;2.實施了數個行為,且數個行為之間具有牽連關系,即牽連犯的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之間須有內在的、必然的聯系;3.數個行為必須觸犯不同的罪名,相同罪名不能構成 「牽連犯」;4.處斷原則為「從一重處斷」。本案中,某人雖為實施綁架的目的而搶劫,並且在搶劫過程中殺死一人,但搶劫與綁架之間並無必然聯系,不構成牽連關系,應單獨以搶劫罪(殺人為法定加重情節)課刑。

6. 犯罪著手的標准改如何界定

對著手進行的概念的理解,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以下觀點:

一是客觀說。這種觀點從古典派的見解出發把所為實行的觀念作為客觀上的標准進行 確定。例如,從形式上講有:(1)著手屬於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2)實施了屬於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以及與它有直接密切關系的行為,就是 著手實行;(3)實施完成犯罪的必要行為;(4)實施了針對法益的第一個侵害行為;(5)實施了日常經驗中犯罪的一般行為;(6)對犯罪表現出危險等都解釋為著手實行。上述各種主張側重點各有不同,但都是從客觀行為本身去 尋求判斷犯罪著手的標准。

二是主觀說。這種觀念是站在犯罪是行為人危險性格發現的近代派的立場。例如,(1) 純粹的主觀說。犯意的成立應根據其實行的行為可以確切時。(2 )變通的主觀說。有完成能力的犯意表示發動,即犯意的飛速表示發動;或者根 據事物的自然規律,自然的行為應當具有實現犯罪的可能性,當觀念表現在其行動中時。主觀說歸根結底是以行為人是否存在犯罪意圖為標准,來確定犯罪的著手。

三是折中說。認為犯罪屬於主、客觀統一的綜合行為,對著手實行犯罪也必須從兩方 面加以考察。如休列達認為,犯罪的意思如依據行為人的全部計劃進行,在使該構成要 件的保護客體直接受到危險的行為中明確表示出來時,就有存在實行的開始。

四是主客觀統一說。我國刑法理論認為,著手實行犯罪體現了主客觀的有機統一,犯罪著手之認定應當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標准,既不能主觀與客觀各執一詞,也不能機械地主張折中。因為著手是犯罪的著手,而犯罪本身是主觀上的犯罪故意與客觀上的犯罪行為的統一,因此,犯罪的著手也應該是主觀上的犯罪意圖已經轉化為客觀上的犯罪行為之際。具體來講,所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范里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或所謂著手就是 指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客觀方面的行為;抑或犯罪的著手是指行為人主觀上認識到犯罪預備行為已就緒,實施犯罪的條件已成熟,客觀上開始實行某種犯罪構成客觀方面所要求的行為。

7. 我國古代最早刑法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建立的

1、禹刑。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范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5、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89014.htm
http://ke..com/link?url=9v_OGUZC1n3czkxa
http://..com/link?url=eYb5BpSOEpm7Jp6JF93fknXvpmDl9_UymOdmE0mkzjDFxu2vtJ_xair__mPBLN1VyQU8OmW

8. 我國刑法中犯罪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十七條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

(8)犯罪創造了刑法擴展閱讀:

犯罪在刑法中的說明及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條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准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造犯罪條件等。

現形式

1.為實施犯罪准備犯罪工具的行為。——犯罪預備行為最常見的形式
所謂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進行犯罪活動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其中包括:(1)用以殺傷被害人或者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如槍彈、刀棒、毒葯、繩索等;(2)用以破壞、分離犯罪對象物品或者破壞、排除犯罪障礙物的器械物品,如鉗剪、刀斧、鋸銼、爆炸物等;(3)專用為達到或逃離犯罪現場或進行犯罪活動的交通工具,如汽車、摩托車等;(4)用以排除障礙、接近犯罪對象的物品,如翻牆爬窗用的梯子或繩索等;(5)用以掩護犯罪實施或者湮滅罪證的物品,如作案時戴的面罩、作案後滅跡用的化學葯品等。犯罪工具本身危害性和復雜性可以反映出預備行為不同的危害程度。
所謂准備犯罪工具,包括製造犯罪工具、尋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適合於犯罪的需要。
2.其他為實施犯罪製造條件的行為。這類犯罪預備行為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為實施犯罪事先調查犯罪場所、時機和被害人行蹤
(2)准備實施犯罪的手段,例如為實施入戶盜竊而事先練習爬樓入窗技術
(3)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
(4)追蹤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來或者進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對象物品的行為
(5)出發前往犯罪場所或者誘騙被害人趕赴預定犯罪地點
(6)勾引、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
(7)擬定實施犯罪和犯罪後逃避偵查追蹤的計劃,等等。
編輯本段
處罰原則

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為由於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於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2]

10. 刑法總則中,涉及到出罪入罪的都有什麼

所謂「出罪」是指把有罪判為無罪或重罪判為輕罪,所謂「入罪」是指把無罪判為有罪或輕罪判為重罪。
出罪:
第七十八條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現之一的,應當減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動的;
(二)檢舉監獄內外重大犯罪活動,經查證屬實的;
(三)有發明創造或者重大技術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捨己救人的;
(五)在抗禦自然災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現的;
(六)對國家和社會有其他重大貢獻的。
減刑以後實際執行的刑期,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原判刑期的二分之
一;判處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十年。
第七十九條對於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
第八十條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裁定減刑之日起計算。

入罪: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
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閱讀全文

與犯罪創造了刑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