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藝術的核心是創造
人類生活之繁衍離不開創造,藝術生活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同理可證:藝術的核心是創造。
人們總愛拿這個題目做長篇大論。宏觀看一下,論著豈不是更有意思?
②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宗旨核心是什麼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時興的新帕拉圖主義和受到火刑懲處的多明我會教士薩伏那洛拉給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響。米開朗基羅最初本無意做一位畫家,他的志向是成為一位雕刻家,並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們掙脫自己的肉體束縛一樣,獲得存在的形式。這正是新柏拉圖主義的教條。其繪畫代表作有《創造亞當》、《最後的審判》和《聖家族》等。他的藝術風格以現實主義為基礎,又兼具浪漫主義風格,有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
③ 為什麼說藝術創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美學作業
我不知道你要多長的篇幅。我記得朱光潛對美的定義是意象和情感的完美融合。我認為情感有賴於人這個主體和個人的美學修養;意象是藝術家經過自己對美的體驗而對事物再次加工創造出來的,是事物的一部分,是情感的載體。我不是專業的哈,給你提供點思路,拋磚引玉。
④ 20世紀以來,藝術創作的核心是什麼
而20世紀了藝術的核心是什麼?藝術的核心就是我們要集中精力發展科技,然後的話啊,放點科技方面的藝術,這就是20世紀藝術的核心。
⑤ 藝術的是什麼藝術的核心
一詞概括之,喚醒(awaken)。
無論是震撼人心也好,發人深省也罷,甚至只是賺人眼淚博人一笑,藝術的核心就是喚醒觀眾的感情,慾望,思維,喚醒觀眾或麻木,或欠缺的心靈。
藝術的表達形式有很多,一流的藝術作品調動人的思維(思考,思辨),二流作品調動人的感情(喜怒哀樂),三流則滿足五感的刺激(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
藝術的表達形式並不局限於主流的分類方法。按摩可以是藝術,因為它從觸覺上達到了對觀眾(受眾)的刺激,令人身心愉悅。美食可以是藝術,一塊精心烤制的肉可以讓人感動。數學可以是藝術,嚴謹的推導和證明可以讓人神清氣爽,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令人震撼。
藝術是十分主觀的,就似那句老套的「一千個XX」,甚至同一個觀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同一作品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評價。一個「歷久彌新」,能令受眾「溫故而知新」的作品的創作者當可稱之為藝術家。以我的觀點來看,貓和老鼠是可以稱之為藝術的,雖然喚醒程度很低,但的確能讓我真心地笑出來。以此推之,SM在某些受眾那裡也可以稱作藝術。
「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技術是對天地至理的不斷探索,藝術是對受眾內心的打動。兩者相輔相成,沒有扎實的技術很難實現藝術的精準(思想層面的)表達,沒有內涵思想的技術則很難帶來美感。
⑥ 藝術創造的原則有哪幾條
朗格認為,藝術創造的原則及其構造法則應加以區別。「藝術原則實際上只有少數幾條,這就是:1.要創造出某種可以稱之為『幻象』的東西;2.要使作品具有有機統一性和生命的活力;3.要將情感清晰地展示出來」。
⑦ 藝術創作理論觀念的核心是什麼
藝術的起源有「模仿說」、「游戲說」、「表現說」、「巫術說」、「勞動說」等五種,第六種說法便是「多元決定論」。
⑧ 藝術家創造力的核心是什麼
創造性思維是藝抄術家創造力的核心襲。創造性思維是指有創見的思維。從廣義上講,凡是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供直接利用,不存在確定的規則可以遵循的思維都屬於創造性思維。它除具有思維的一般屬性外,還具有求異性、發散性、普通性、逆向性、獨立性、批判性等特點。
⑨ 創作過程的核心環節是什麼
在一切真正的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當中,必有藝術家進入靈感狀態的階段。一部作品從未經過靈感的階段而被製作出來,是不可設想的。靈感是創作過程的核心環節。
⑩ 藝術美的核心是什麼
美的哲學意義
美的哲學意義: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實中的實現或對象化;簡單說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美的本質,形態及研究
美學研究的中心范疇,包括美的本質和美的形態。
美的本質
美學研究的一個根本理論問題 。在西方美學史上,關於美的本質的理論眾說紛紜,但從哲學的出發點看,基本上不外兩種:一種從客觀物質的屬性中去尋找美的根源;另一種從精神中去尋找美的根源。此外,還有游移於上述兩者之間的各種折衷、含混的說法。馬克思主義主張從人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實踐改造中去尋找美的根源。
美的形態
美的普遍本質的各種具體表現形態,包括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等。
社會美
經常表現為各種積極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場景、某些勞動過程和勞動產品等的審美形態,是社會實踐的直接體現。
自然美
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是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屬性、特徵,即人的感官所能辨認的或實踐中肢體所能運用的那些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它們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的主要特點側重於形式,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喚起人的美感,它和社會功利的聯系較為曲折。
藝術美
藝術美是生活和自然中的審美特徵的能動反映,是審美意識的集中物態化形態。藝術美作為美的高級形態來源於客觀現實,但並不等於現實,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它包括兩方面:藝術形象對現實的再現;藝術家對現實的情感、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是客觀與主觀、再現與表現的有機統一。它的特徵在於具有審美功能,能給人以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最為純粹的美的愉悅和享受。
美是什麼?這是美學中一個最古老而至今還未有圓滿答案的問題,也是傳統美學中的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即美的本質問題。對美的本質的追問,是對人類審美現象的終極意義的哲學探討,歷代哲人一直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正式提出和探討,始於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
自柏拉圖開始的對美的本質的探討,是歷代西方哲人哲學探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美的本質的解釋必然與哲學基本問題相聯系,與哲學的基本派別相聯系。
2.從精神方面對美的本質的探討
從精神方面對美的本質的探討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客觀精神方面來探討,如柏拉圖、普羅丁、黑格爾;一是從主觀精神方面來探討,如休謨、康德。
柏拉圖設定美是「單一的理念」,這「單一的理念」是一切美的根源,也是美的本質。
普洛丁進一步把理念神秘化,稱之為神明理性(理式)。這種神明理性是宇宙一切之源,也是美的根源和本質。到中世紀神學家那裡,更是把這種理念直接稱為「上帝」,上帝是一切美的根源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