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學問答題:為什麼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和教無定法
來自:三亞市逸夫中學王乃金博客
「教為不教」是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
「教為不教」的「教」就是說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邊努力工作實踐,一邊努力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許多可行的教學方法,並且摸索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有效利用這些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這就是教學有法。正因為教學有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學時不但要鑽研教材,還要注意教法;既要學習相關教學的論著,還要通過實踐、探索,掌握其「教」的規律。
「教為不教」的「不教」就是說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拘泥於某種教法,所以我們又得做到教無定法。
「教為不教」思想說明:教學有法是走向教無定法的前提,教無定法是對有法的升華。從無法到有法,這是進步,從有法到無定法,這是突破,從無定法到創新法,貴在得法,這是飛躍。變無法為有法,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勞動,使有法為無定法,需要我們拋灑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為新法,更需要我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至此方能達到循法而不拘泥於定法。
大家都知道教學方法各種各樣,各有千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自主、合作、探究、開放教學法,等等。當我們深入研究和實踐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又不斷發現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就越來越使我們教師能夠更加深刻理解教無定法的教育新理念:教無定法是指在實際教學時,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也許會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等因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們知道,不同的課程知識的課堂教學,有些採用講授法、談話法進行教學時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些卻比較難以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進行初中物理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課程知識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果採用講授法、談話法進行教學時就比較難以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關鍵之處可採用演示法、實驗法、總結法交叉進行教學。所以,在一節課中所用的教學方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者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和教學的進程交替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和實際情況擇優選擇。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的內容、教者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這樣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❷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體現了教師勞動的什麼特點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C) 的特點。
A.示範性
B.復雜性
C.創造性
D.長期性
❸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 而無定法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勞動的是什麼法
體現教師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主要有復雜性,創造性,示範性,主體性等
❹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你對這句話如何理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教學應該有方法,有方法才能教出好的學生,但是這個方法並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對於不同的學生我們應該採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其實是教學的一個很高的境界。意思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這樣才能培養出好的 學生,這樣的教學才有成效和效率,但是在不同的學生面前,我們應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教學方法並不是唯一的固定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我認為這才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這是一個老師應該謹記的教學方法,這樣一句話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❺ 如何理解教學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那麼,怎樣來理解這句教育名言呢?
「教學有法」中的「法」,指導是「規律」。即教學是有規律可循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可以發現規律,運用規律,但不能創造規律;遵循規律就會取得預期的效果,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定懲罰。――教學必須遵循教學規律。
「教無定法」中的「法」指的是具體的模式和方法,首先,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個性,年輕教師有年輕教師的特點,老教師有老教師的風采,更何況人的認識是沒有止境的。教同一年級、同樣一本教材,去年的體會達到的程度,今年就會達到另一種程度,明年的體會也決不會和今年一樣。要常教常新,必須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其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心理素質也是變化的,同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今年就不會和去年的相同,明年的也不會和今年的完全一樣。學生的學習心理,往往也易受社會的影響,諸多因素的制約處於經常變化之中。要想使教學不斷適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無疑,也必須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第三,同一教學內容,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達到的要求和採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以語文為例,有的文章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要學,但是要達到的要求,教學中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也決不會相同的。
「貴在得法」中的「法」,指導是規律。說的就是在教學中最可貴的是要遵循教學規律。教學中所採取的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絕不能固守一法或照搬照抄。
❻ "教有法而無定法"說明教育勞動具有什麼性
教學有法 教無定法
在新課標理念下,分數不是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准,可是考試卻是一種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渠道,同時,學生也會通過考試得到學習的信心或失去信心。英語教學也不例外,所以,考試完了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固然好,至少會有動力的,只要不是歡喜的過頭成了驕傲就好,而憂的那些人呢?
如一塊塊頑石壓在我們成人心底的是事業的成敗,生活的難易……林林總總,成年人面對的沒有一張張試卷要做,但無形的「考試」卻無處不在,所以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不同的方式一樣的心情。失敗之後,成年人面對的是生存的壓力,流言蜚語等等。而當學生學習落後,考試失敗之後,面對的又是什麼?教師的指責、同學的輕視、父母的喝斥……生活中的陽光突然之間就好像沒有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始終生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的環境里,將會是如何的痛苦,更何況是稚嫩的孩子。,學習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學習就成為了評價他們的一個重要方面。因各種原因成為了學習上的落後者,每當檢測學習情況的時候,就成了他們心靈痛苦的煎熬,打擊多了,也就成了習慣也就麻木了,對學習也就失去了信心了,而英語學習則是他們的痛中之痛,痛到完全放棄,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的山區中學。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從自身著手去減少後進生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創設生動真實的情景,給更多的學生機會。英語課本劇表演剛剛結束,在演出的時候,我看到不少英語學習上的後進生積極參與其中,願意扮演對白簡單的角色,哪怕只有一兩台詞,甚至沒有台詞。參與學習,感受說英語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有意義的具有交際性和實踐性的語言活動興趣,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這不正是我們英語教學中的交際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嗎?雖然我們不能時時進行課本劇表演,但是我們的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簡單又有趣真實的情景,只要我們深鑽教材,多了解學生,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就可以培養學生說和用英語的能力。課本劇表演中表演出色的學生大多為平時課堂上活躍的學生,就是一個很好例子。第二冊英語有很多情景對話,當遇到角色很多的對話,我就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進行練習,在一部分學生的幫助下,很多後進生得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角色和其他同學配合完成了情景表演,看著他們一節課都因為小小的參與而喜悅,我相信他們在那一刻對英語學習是有興趣有信心的。有機會要鼓勵學生抓住,沒有機會要創造機會。不怕學生不願意參與,只怕老師不給機會;不怕老師給的機會多,只怕老師沒創造機會。
教會學生互相欣賞和尊重。英語學習中有很多學生有羞澀和害怕說錯後引起別人的鬨笑,特別是後進生,到了初二後也完全放棄學英語,讓學生輕松的開口至關重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容、溫暖的班級氣氛,建立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心境和積極的學習情緒,學會與學生共同欣賞優秀的學生和尊重後進生。教室是供師生共同學習的地方,只有學生敢於樂於與老師交流,學生才可以學到知識。三尺講台不是戲台,所以教師和演員不同,教師站在講台上不是供學生觀賞,而是引導學生學到知識。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重要的不在於教師完成了多少環節,而在於學生學了多少知識,這不是課改下新的評課理念嗎?有的學校曾經嘗試不設講台,就是為了讓老師走到學生中去。課堂教學不能看成是老師一個人的事,學生不再只是觀望者,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參與者。
分析後進生學習失敗的原因,給予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制訂可行的目標。後進生對英語沒有學習興趣的原因很多,不外就兩種。其一,功底差,學習自覺性差,欠賬累計越來越多,因而失去了興趣。如聽寫,由於本身背記就較慢,所以常常落後,終於積少成多,設置了後來學習的障礙,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其二,學習方法欠佳,影響了學習效果,失去了學習信心。經常遇到一些很刻苦的學生,卻怎麼也學不好,他們自己苦惱卻無可奈何,時間一長,他們就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實學習英語沒有別的什麼捷徑可走,不像有些學生看的那麼深不可測,唯有讀記單詞課文,多開口說練。對待後進生可以有針對性的從這幾個方面的著手,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訂可行的目標,由易到難的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英語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成為學生的模範,領會才教育的實質,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應驗這樣一句詩:「為有春風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綠蔭。」
❼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是哪位前輩提出的
是積累教學經驗而得的俗語,提出者已無從考證了。
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是什麼
教學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機械的、教條的,而是靈活多變、富有個性、充滿靈性的。也就是必須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必須根據學情來合理地使用、選擇適用於學生的方法。
1、教學有法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邊努力工作實踐,一邊努力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創造了許多可行的教學方法,並且摸索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有效利用這些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這就是教學有法。
2、教無定法
指在實際教學時,沒有固定不變的教學模式,同樣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也許會不相同。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等因素,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是說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拘泥於某種教法,所以得做到教無定法。
教無定法並不等於胡亂教,隨心所欲地教,應在無法中尋找優法。
第一、摸清所有學生的性格特徵。摸清楚學生的性格能夠讓老師有的放矢地教學,這就需要老師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成為朋友,理清學生的優缺點,以確定教學的基本方向和針對不同學生的關注點。
第二、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老教師是我們年輕老師的學習榜樣,他們接觸過的學生多,遇到的情況也多,借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能夠幫助年輕老師少走彎路。同時,也拉近了同事間的距離,能更好地融入集體。
第三、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每個題都其特點,不同的題目也有其共性,這也說明了每個題都有一套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同的題目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工作中需多總結方法,多優化方法,爭取做到一題多講,多題一講。
❾ 「教育有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答案】B
【答案解析】「教育有法可依,但無定法可抄」,這說明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工作是變動不居、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各種突發情況所做出的及時反應、妥善處理的應變能力上,即教育機智。教師勞動的創造性,並不意味著教師的活動必然會有創造性。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必須經歷艱苦的勞動和長期的積累,包括加強自身素質的鍛煉和提高深入地親近與了解學生,善於反思與探究,機智地開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動涌現創造性。
❿ 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為此,每位教師都應當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表現自己的教
解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