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法中提到:物權上的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系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
依「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租賃關系在先,當然可以對抗抵押權,不管抵押權是否登記。
一、如何理解物權法第190條【抵押權和租賃權關系】
訂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財產已出租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系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
二、【解釋】本條是關於抵押權和租賃權關系的規定。
以房屋等財產抵押的,在設定抵押權前,有時該財產上已存在租賃法律關系。比如甲將房屋抵押給乙前,已將該房屋出租給丙使用。這種事先存在的租賃關系是否繼續有效呢?從理論上講,財產租賃屬於債權的范疇,根據物權優先於債權的原則,財產所有權人將已出租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的,第三人取得財產的所有權的同時,承租人的租賃權即歸於消滅。承租人可以要求出租人承擔債務不履行的責任,但不能向出租財產的買受人要求繼續履行租賃合同,因為承租人與買受人不存在租賃合同關系。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保護承租人尤其是不動產承租人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現代各國民法都逐漸採取了增強租賃權效力的做法,將「買賣擊破租賃」規則轉為「買賣不破租賃」規則,即租賃關系成立後,即使出租人將出租物轉賣給第三人,該原已存在的租賃關系仍對買受人有效,承租人仍然可以向受讓人主張租賃權,受讓人取得的是一項有租賃權負擔的財產所有權。我國擔保法和合同法也採取了「買賣不破租賃」的規則,擔保法第四十八條明確規定:「抵押人將已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應當書面告知承租人,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也就是說,因實現抵押權而將抵押財產轉讓時,抵押人與承租人之間原有的租賃關系不當然終止,承租人可以繼續享有租賃權。
物權立法過程中,有人提出,抵押人可以將出租的財產抵押,也經常發生將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情形,但我國擔保法對此情形卻沒有規定。一種意見認為,由於抵押權成立在先,其當然優先於租賃權,租賃權不能對抗抵押權,抵押實現時租賃權應終止。另一種意見認為,只有在租賃權的存在影響抵押權人的利益時,抵押權才能對抗租賃權,否則抵押權實現時租賃權不消滅。
立法時經對上述意見研究,物權法在本條規定了「抵押權設立後抵押財產出租的,該租賃關系不得對抗已登記的抵押權」。也就是說:
第一,如果將辦理了抵押登記的財產出租,實現抵押權後,抵押財產的買受人可以解除原租賃合同,承租人不能要求繼續承租抵押的房屋。
這樣規定的理由主要是:抵押財產辦理了登記的,承租人可以從抵押財產登記中查詢租賃財產的物上負擔情況,既然明知承租的財產有物上負擔,就應當承擔因實現抵押權而帶來的風險。否則,財產抵押後出租仍適用「買賣不破租賃」的規則,抵押權的效力就會打折扣,就會變得不確定,也會因此失去設立的意義。
第二,如果將沒有辦理登記的抵押財產出租,承租人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財產已抵押的情況,抵押權就不能對抗租賃權,仍應當適用「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
特別由第二點可推知,租賃權可以對抗先期未登記的抵押權。而在物權上的抵押權設立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的,依「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租賃關系在先,當然可以對抗其後設立的抵押權,且不管抵押權是否登記。
⑵ 房屋抵押權設立登記歸不動產登記中心嗎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房地產抵押應當簽訂書面抵押合同並辦理抵押登記。《物權法》規定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房地產抵押未經登記的,抵押權不生效。
抵押物不具有優先受償權。
鑒於我國各地土地和房地產管理體制差別很大、有多種管理模式,法律規定以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其登記機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
由於抵押權是從所有權這一物權上設定的他項權利——擔保物權,即限制物權,其主要作用在於限制抵押人對抵押房地產的處分權利,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物不得進行轉讓、出租等處分,以避免擔保懸空,所以登記機關只能從不動產的交易權屬登記機關中指定,不能委託其他部門。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對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規定了法定程序,即先申請房產變更登記,憑變更後的房屋所有權證書,申請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為了簡化程序,方便當事人申辦,同時也為了保證抵押登記的安全性,部分地方規定,以房、地合一的房地產抵押的,房地產管理部門為抵押登記機關;以地上無定著物的出讓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由核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管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
⑶ 設立抵押權的房屋可否辦理過戶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⑷ 已設立抵押權的不動產如何轉讓能辦理過戶嗎
已設立抵押權的財產轉讓的,須徵得抵押權人同意或提前清償抵押權人。對不動產來說,必須先將抵押權撤銷以後方能辦理過戶。
如果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將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而第三人屬於善意取得,則抵押人將承擔法律責任。現實中,如果登記機構盡到審查責任,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已抵押的不動產不能隨便地辦理轉讓登記。當然,如果登記機構未盡到應盡的注意義務,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4)房屋設立抵押權物權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不動產物權轉移要經歷兩個重要過程:一是簽訂買賣合同,二是辦理轉讓登記。
目前,很多地方推廣了網上簽約系統(以下簡稱「網簽系統」),應用於各房地產開發公司和中介公司。為防止這些市場主體濫用權力將有權利限制的不動產任意轉讓簽約,一般網簽系統中都將抵押或查封的不動產設定為不可簽約的對象。
因此,即使經抵押權人同意,如果抵押沒有注銷也無法網簽,造成了買賣的障礙。而抵押權人雖然同意轉讓不動產,但在未獲債務清償時不可能申請注銷抵押權。這就形成了一個不易解開的結。
⑸ 房屋抵押屬於物權還是債權
可約定債權人享復有優先制受償權,但不能約定以不動產物權直接抵付給債權人,因這違反了《物權法》關於抵押的規定,而法院調解必須是合法的。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⑹ 房屋所有權與抵押權問題
你好!房屋所有權屬於物權,物權法上對房屋等不動產實行的是登記主義,只回有答房產證記載的才是房屋的合法所有人,除非有相反的證據證明的除外。A雖然把房屋賣給了B,但這買賣行為只在AB兩人之間成立,因為尚未登記過戶,並不能對抗善意的第三人,即C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房屋的抵押權人,法律為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是承認並保護C的,因此這個抵押權是合法有效地,C若行使抵押權,B可以清償C,使抵押權消滅後向A追償即可。
⑺ 物權善意取得與登記的效力哪個強 比如1.不動產如房屋設立抵押權,且登記,如果抵押人將之轉讓給善意
必須先還清撤押後方可轉讓。
⑻ 房屋設立抵押,抵押權是登記對抗,還是登記生效謝謝……
登記生效,未登記的,抵押權不成立。但,抵押合同簽訂後,抵押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拒絕辦理抵押登記致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抵押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參見《擔保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二)項及《擔保法解釋》第五十六條: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條 辦理抵押物登記的部門如下:
(一)以無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為核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管理部門;
(二)以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
(三)以林木抵押的,為縣級以上林木主管部門;
(四)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抵押的,為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
(五)以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的,為財產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擔保法解釋》第五十六條:法律規定登記生效的抵押合同簽訂後,抵押人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拒絕辦理抵押登記致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抵押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請採納哦
⑼ 《物權法》房屋設立抵押,抵押權是登記對抗,還是登記生效謝謝……
關於抵押權登記的效力,我國對於不動產抵押權和權利抵押權採取登記生效回主義,對答於動產抵押權採取登記對抗主義。登記生效主義,是指抵押權的設定,以登記為發生效力的要件,換言之,未經登記,抵押權不僅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抵押當事人之間也無約束力,亦即抵押權根本不能成立。
⑽ 房屋的抵押權,以什麼為生效條件
1.房屋抵押權對抵押房屋處分權的效力。房屋抵押權對抵押人處分房屋權利的限定,其日的在於保護交易的安全和抵押權人的擔保利益。該效力表現為:未經通知,轉訓:抵押房屋行為無效,正如《擔保法》第49條規定:「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訃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轉訃房屋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擔保,不提供擔保的,不得轉讓抵押房屋;因轉訃:抵押房屋所得價款,抵押人應當提前清償擔保債權或者向經抵押權人同意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仍應由債務人清償。
2.房屋抵押權對後位抵押權的效力。為了充分發揮物的交換價值,各國立法都允許在同一房屋上設立多個抵押權,我國法律亦如此。《擔保法》第34條第1款規定:「抵押合同以登記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此條當然適用房屋抵押合同,因為我國房屋抵押權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的,不過關於登記時間問題似乎語焉不詳,建議以登記申請時間為判斷依據。該法第35條第2款又規定:「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可見,該條不反對對同一房屋設定多個抵押權,只不過就房屋余額部分才允許再行設定。就此而言,這對於發揮房屋的交換價值是有害的,只要當事人自願擔當風險,法律就沒有過多干預的必要。
3.房屋抵押權對抵押房屋上債權的效力。依通常情形,房屋抵押權優先於一般債權而得到清償,但根據相關法律可知,為了實現社會正義,房屋抵押權的實現受到一定限制,其優先受償權須在破產費用、破產人所欠職工工資及勞保費用、破產人所欠國家稅費等支付後方能行使。
4.房屋抵押權對房屋承租權的效力。《擔保法》第48條規定:「抵押人將已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應當書面告之承租人,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可見,已經出租的房屋是可以設定抵押權的,抵押人將出租的房屋抵押的,應當書面告知承租人,成立在先的租賃權可以對抗後設立的抵押權。不過,抵押人是否履行書面告知義務,並不影響原租賃合同的效力,對與處理房屋抵押權與租賃權的沖突也並無關系,因此該條規定可以刪除。《擔保法》解釋第66條規定,抵押人將已設定抵押權的房屋出租的,房屋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該租賃關系,租賃權因抵押權的實行而歸於終止。
5.房屋抵押權對侵權行為的效力。在第三人為侵害抵押房屋行為時,抵押權人有選擇權保護自身利益,既可尋求債權保護方法,也可選擇物權保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