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永佃權是物權

永佃權是物權

發布時間:2021-08-04 18:28:25

⑴ 永佃權指的是什麼

土地關系中佃方享有長期耕種所租土地的制度。佃農在按租佃契約交納地租的條件下,可以無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並世代相承。即使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發生變化,佃農的耕作權一般仍不受影響。永佃權最早出現在宋代,明代有所發展,有永耕、長租、長耕等名。明代中葉以後,首先在福建等東南省份的某些地區流行,清代盛行於東南諸省及華北、西北、華南的部分地區,民國時范圍又有所擴大。

⑵ 永佃權享有哪些權利

永佃權,土地關系中佃方享有長期耕種所租土地的制度。佃農在按租佃契約交納地租的條件下,可以無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並世代相承。即使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發生變化,佃農的耕作權一般仍不受影響。永佃權最早出現在宋代,明代有所發展,有永耕、長租、長耕等名。明代中葉以後,首先在福建等東南省份的某些地區流行,清代盛行於東南諸省及華北、西北、華南的部分地區,民國時范圍又有所擴大。

永佃權的形成與定額地租形態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在定額地租形態下,地主只是收租,而不關心土地的經營情況,這使土地所有權與耕作權的分離成為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佃農或因墾荒付出工本,或因投資改良土地,或因支付「佃價」,或因長期租種同一塊土地,或因集體「霸耕」而獲得永佃權。另外,也有自耕農出賣土地、僅保留耕作權而結成永佃關系。在地廣人稀地區,有的地主為保障土地收益,也強迫佃農結成永佃關系。永佃權的產生和發展,有利於作物種植的擴大和土地收益的提高,也有利於佃農經濟獨立性傾向的發展和人身依附關系的削弱。但當地主權勢囂張時,每每任意改變永佃條件,使佃農喪失永佃權,明清時代經常發生佃農爭取耕作權的斗爭。

⑶ 永佃權的中國的永佃權

在中國,永佃權最早出現在何時無可考證,但據史料可以判斷,最遲出現於宋代。至明清,永佃權逐漸發展而盛行於江蘇、江西、安徽等地,稱土地所有權為田底權,稱永佃權為田面權,稱田地為地骨,田面稱為地皮。清朝戶部則例規定:「民人佃種旗地,地雖易主,佃農依舊,地主不得無故增租奪田。」清末修律,在《大清民律草案》中,參照德國法和日本法的立法例,在物權編設4章規定他物權,其中用益物權分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3章,沒有規定典權。在《民國民律草案》中,他物權的立法體制略有改變,各種他物權分章規定,共設有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典權6章。至《中華民國民法》正式頒布,物權編共設7章規定他物權,分別是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抵押權、質權、典權和留置權,形成了完備的他物權制度。其中第842條規定永佃權:「稱永佃權者,謂支付佃租永久在他人土地上為耕作或者牧畜之權。」永佃權之設定,定有期限者,視為租賃,使用關於租賃之規定。永佃權制度之所以源遠流長,其根本原因在於其有使佃戶安心耕作、有助於社會經濟穩定(註:(台)史尚寬。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之作用。因為,綜觀各國永佃權制度,無論其表現形式如何,都始終具有如下特徵:第一,永佃權具有永久性,一般無期限限制,即使有,也相當長。第二,永佃權是以耕作、牧畜為目的,存在於他人土地之上的一種獨立的用益物權,永佃權人在受到侵害時享有物上請求權。第三,永佃權在不破壞土地的前提下,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享有土地。永佃權人除可以獲取孳息外,還可以設立役權和抵押權。永佃權的權利幾乎和所有權不相上下(註:周桐。羅馬法原論[m].商務印書館,1994.386.)。第四,永佃權是以支付佃租為對價存在於他人土地上之限制物權。

⑷ 地上權 地役權 永佃權 典權 抵押權 質權 留置權 的概念

地上權
又稱「借地權」,是指以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為目的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

地役權
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力。其一,地役權是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設立的用益物權。其二,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用益物權。其三,地役權是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設立的用益物權。

永佃權
土地關系中佃方享有長期耕種所租土地的制度。佃農在按租佃契約交納地租的條件下﹐可以無限期地耕作所租土地﹐並世代相承。即使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發生變化﹐佃農的耕作權一般仍不受影響。永佃權最早出現在宋代﹐明代有所發展﹐有永耕﹑長租﹑長耕等名。明代中葉以後﹐首先在福建等東南省份的某些地區流行﹐清代盛行於東南諸省及華北﹑西北﹑華南的部分地區﹐民國時范圍又有所擴大。

典權
是指支付一定典價,在一定期限內佔有他人的不動產,從而取得使用、收益的權利。

抵押權
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抵押人,債權人為抵押權人,提供擔保的財產為抵押財產。如某人向銀行申請貸款,並以自己的住房作抵押,這時銀行即為抵押權人。

質權
是擔保的一種方式,指債權人與債務人或債務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協商訂立書面合同的方式,移轉債務人或者債務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動產或權利的佔有,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價款優先受償。也叫「質押」。

留置權
指債權人合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清償債務時,債權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⑸ 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而其中的永佃權等都是無期限的,請問如何解釋

這個應該從物權法是怎麼發展起來的開始講。
用益物權始於羅馬法,剛出生時的用益物權種類很少,確實是有期限物權,到羅馬法復興,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採取羅馬法物權理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用益物權是有期限物權,
而我國法學家搬來的理論就是一百年前的德國法,所以難免有這種說法殘留。
但是應該直到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發展越復雜化,傳統的用益物權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各國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用益物權,打破了傳統的用益物權。

因此,目前理論上把用以物權描述為定限物權
而不是有期限物權。
而這些都是學說罷了。

來看看我們的物權法。
物權法根本沒規定用益物權是定期限的,

用益物權中的永佃權,在德國二次大戰後1947年被廢止了。在日本永佃權仍然存在,但是設定永佃權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們國家物權法根本沒有規定永佃權。
所以永佃權只是一個歷史了。我們不必回顧了。
我國物權法就沒有規定永佃權。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款明確了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而土地管理法62條雖規定了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但是沒有規定期限。
因此宅基地使用權無期限。

我覺得學說只是一理論而已,並不是教科書上所有的東西是正確的。
個人認為用以物權是有期限物權的說法是不合理的,而且是過時的。

⑹ 在土地制度上什麼是永佃權

所謂永佃權,就是對同一塊土地,在地主對它擁有田底權(所有權)的同時,由佃農擁有它的田面權(使用權)。地主在買賣田底時,不能隨意更換這塊土地上的佃農,而佃農對土地的使用,以及在轉讓田面時,也不應受地主的干預。永佃權出現於宋代,元代也有個別的記載,但它的普遍發展,並形成一種較為廣泛流行的制度,還是在明中葉以後。清代在南方經濟較為發達的江蘇、江西、福建、廣東、浙江、安徽等省盛行此制。民國時期,永佃權更為發達。1936年,江蘇省永佃農占佃農總數的百分之四十,浙江佔百分之三十,安徽佔百分之四十四。各地對永佃權稱謂不一,如稱之為田面、田皮、田腳、水苗、水租等等。永佃權的形成是通過買賣田皮、田面、佃業、質業,向地主交納押金,及農民典押或出賣田底而保留田面等等而來。有少數富農為了擴大經營,也常常通過價買獲得大批土地的永佃權,僱工經營,榨取剩餘勞動。另有一些人,甚至包括紳監土豪,他們買取永佃權,是為了將土地轉手出租,從事地租再剝削,這就是典型的二地主了。但多數貧苦佃農爭取永佃權,是為了維持簡單再生產,發展個體經濟。永佃權的發展,雖然並未減輕佃農所受的經濟剝削,卻使他們基本擺脫了地主對生產過程的干預,爭得了較為穩固的耕作權,在地權集中、佃權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了反對地主增租劃佃的手段,從而也就贏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

⑺ 什麼叫永佃權

永佃權:抄又稱「田面襲權」。土地私有制下農民交納佃租,在地主土地上永久耕種或放牧的權利,明清兩代盛行於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戰爭或災荒後,地主霸佔大量荒地,為了使農民為之開墾或進行土壤改良,遂給佃農以土地永久使用權,藉以維持其封建剝削關系,也有因農民日益貧困,將土地所有權以低價出賣,保留了土地使用權而產生的。與「永佃權」或「田面權」相對和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相對,地主的土地所有權稱「田地權」,永佃權一般可以繼承,轉租或出賣,在土地所有權轉移時,一般不影響佃農的永佃權,新中國成立後,土地私有制被廢除,從而也不存在永佃權制度,按日本民法的規定,永佃權的存儲期間也可由當事人約定,如無約定,即為30年以上,舊中國國民法規定永佃權不得設有期限永遠存續。――――《法學辭典》 主編 鄒喻,顧明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⑻ 永佃權和地役權哪個是物權法中規定的物權

地役權.

<<物權法>>
第十四章 地役權
第一百五十六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⑼ 房產物權是什麼

包括所有權、地上權、地役權、永佃權、典權、抵押權6種。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其公示方法,不經登記不發生法律效力。近現代由於抵押權的投資,使不動產證券化,因而發現了淡化動產與不動產區別的趨向。在社會主義國家,永佃權已被廢除,典權也曾失去存在的意義。從中國《民法通則》來看,除永佃權、典權外,其他不動產物權均有規定。

(9)永佃權是物權擴展閱讀

不動產歸屬

物權的確認,是指當事人在物權歸屬發生爭議或者權利狀態不明時,請求有權機關確認物權歸屬、明確權利狀態。在民事審判中,經常會遇到需要確認物權的案件,例如,在「一房兩賣」情況下確認該房屋所有權究竟歸誰;

在買賣合同中確定所有權是否已轉移給買受人;以及在復雜的抵押合同中分辯抵押物的所有人究竟為誰,誰的權利優先等等。物權,這個民事審判中最基本的問題,源於其自身不同於其他權利的特性,對於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法治社會的確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對於物權歸屬的判斷,直接關繫到一個法律關系的終結和另一個法律關系的更新,關繫到權利的優先,也關繫到民事判決的傾向。雖然《合同法》的頒布為中國物權法的出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我國立法對於物權規定的有限,物權理論混亂不一,司法實踐中處理物權歸屬問題仍然具有很大的困難。在加快物權立法步伐、物權法行將出台的今天,筆者試從民事審判實踐出發,結合案例對如何確認不動產物權歸屬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商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動產物權

閱讀全文

與永佃權是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