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doi版權

doi版權

發布時間:2021-08-04 18:14:45

㈠ 投稿時需要作者提供DOI嗎急!!如果需要怎樣查DOI 是多少

DOI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字對象標識符,是一種對包括互聯網信息在內的數字信息進行標識的工具。DOI被形象地稱為數字資源的條形碼。
DOI 由登記機構分配並確保其唯一性的代碼。在論文正式發表並且上傳至互聯網時,登記機構賦予的代碼,不是由作者提供的。

㈡ 請問大家:參考文獻里的doi: 10.1186/1471-2407-10-338是什麼意思謝謝了

我復制一段別人的優秀答案吧。你這篇doi:10.1186/1471-2407-10-338看似無實際意義。

——————————————————————————————————

很多回答晦澀且初學者不一定理解。通俗說,doi就是每一篇文獻/期刊論文的唯一身份證編號,利用doi的查詢引擎,可以快捷准確地定位指定文獻的主頁。

1. 網路搜索「doi」,第一個網頁就是檢索doi代碼的網站。

2. 在該網站的搜索欄,直接搜索doi代碼,即可找到對應文獻。搜索時,也可以去掉doi代碼中的「doi:」。

3.doi代碼由「/」分隔。後部分代碼的表面含義有時顯而易見,有時則模糊。

比如:

doi:10.1186/s40623-019-1072-0

重要信息:看不出實際含義。

再如:

doi:10.1016/j.nbd.2019.104639

重要信息:j.nbd是期刊名稱的縮寫,2019是發表的年份。

㈢ 外文期刊上的doi是什麼意思,也不顯示期刊名字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DOI)

㈣ 參考文獻里加doi是什麼意思

doi其實就相當於一個鏈接,你只要有這個doi,點開就可以搜到這篇文章,如果有許可權,就可以直接下載了,文章的全部信息也都可以看到。


拓展資料:


參考文獻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徵引過的文獻在注釋中已註明,不再出現於文後參考文獻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定義,文後參考文獻是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


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試行)》和《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對參考文獻和注釋作出區分,將注釋規定為「對正文中某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的文字」,列於文末並與參考文獻分列或置於當頁腳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編排規范研討會」決定,2008年起開始部分刊物開始執行新的規范「綜合性期刊文獻引證技術規范」。該技術規范概括了文獻引證的「注釋」體例和「著者—出版年」體例。不再使用「參考文獻」的說法。目前這兩類文獻著錄或引證規范在中國影響較大,後者主要在層次較高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中得到了應用。


⑴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為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適用於「著者和編輯編錄的文後參考文獻,而不能作為圖書館員、文獻目錄編制者以及索引編輯者使用的文獻著錄規則」。


⑵順序編碼制的具體編排方式。參考文獻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一種文獻被反復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號標示。一般來說,引用一次的文獻的頁碼(或頁碼范圍)在文後參考文獻中列出。格式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頁碼(或頁碼范圍).」。


多次引用的文獻,每處的頁碼或頁碼范圍(有的刊物也將能指示引用文獻位置的信息視為頁碼)分別列於每處參考文獻的序號標注處,置於方括弧後(僅列數字,不加「p」或「頁」等前後文字、字元;頁碼范圍中間的連線為半字線)並作上標。


作為正文出現的參考文獻序號後需加頁碼或頁碼范圍的,該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作上標。作者和編輯需要仔細核對順序編碼制下的參考文獻序號,做到序號與其所指示的文獻同文後參考文獻列表一致。另外,參考文獻頁碼或頁碼范圍也要准確無誤。


⑶參考文獻類型及文獻類型,根據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


專著M ; 報紙N ;期刊J ;專利文獻P;匯編G ;古籍O;技術標准S ;


學位論文D ;科技報告R;參考工具K ;檢索工具W;檔案B ;錄音帶A ;


圖表Q;唱片L;產品樣本X;錄相帶V;會議錄C;中譯文T;


樂譜I; 電影片Y;手稿H;微縮膠卷U ;幻燈片Z;微縮平片F;其他E。

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所謂文獻,文,是文本記載,獻,就是口頭相傳的。文獻的基本要素是:

  1. 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

2.一定的載體;

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

4.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

人們通常所理解文獻是指圖書、期刊、典章所記錄知識的總和。文獻是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知識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獲取情報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來源,也是交流傳播情報的最基本手段。

我們所說的文獻,主要指有歷史意義的比較主要的書面材料,廣義的文獻定義就成了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依據國際定義文獻乃是一切情報的載體。

文獻在科學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現在:

(1)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究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

(2)是在空間、時間上傳播情報的最佳手段;

(3)是確認研究人員對某一發現或發明的優先權的基本手段;

(4)是衡量研究人員創造性勞動效率的重要指標;

(5)是研究人員自我表現和確認自己在科學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進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活動的重要激勵因素;

(6)是人類知識寶庫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㈤ 請問DOI是什麼

DOI的全稱是「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數字對象唯一標識,被喻為「互聯網上的條形碼」和「科技論文的身份證」,通過它可以方便、可靠地鏈接到論文全文。(ps. 一般論文接收後就有DOI號,不過如果沒有Online是查不到原文的)。而且如果是終稿已經交過的話,那應該已經發給過你錄用和清樣了吧。 找一下一般清樣里都會有。沒有的話,可以咨詢一下會務方怎麼填。

㈥ DOI是什麼意思

doi是指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是雲計算背景下最佳的「大數據」樣本存儲和應用技術,用於IKE進行協商SA協議統一分配。

DOI的體現形式主要包括:二維碼、條形碼、字元碼、網路域名等,數字對象唯一性,是DOI的典型特徵,也是數字時代的「身份證」號碼。

(6)doi版權擴展閱讀

優點:

1、唯一性

DOI標識符作為數字化對象的識別符,對所標識的數字對象而言,相當於人的身份證,具有唯一性。這種特性保證了在網路環境下對數字化對象的准確提取,有效地避免重復。

2、持久性

一個數字化對象的DOI標識符一經產生就永久不變,不隨其所標識的數字化對象的版權所有者或存儲地址等屬性的變更而改變。

3、兼容性

DOI標識符的兼容性體現在DOI號碼的後綴中可以包含任何已有的標識符,例如國際標准書號ISBN,國際標准刊號ISSN,國際標准文本代碼ISTC,出版物件標識符PII等。

㈦ 文獻中的doi是什麼意思

文獻中出現的doi,究竟是什麼意思?

DOI全稱為DigitalObject Unique Identifier,是指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可以理解為數字資源唯一的「身份證號碼」,可以用DOI來標識文獻、視頻、報告或書籍等數字資源。

目前,大部分學術文獻(主要為2000年之後的文獻)都有專屬的DOI,只要知道了一篇文獻的DOI,就能夠查詢到該文獻的作者、標題、期刊、官方鏈接等信息。因此,只要你在公眾號內輸入文獻的DOI,伺服器就可以快速找到你需要下載的文獻並返回下載鏈接。

㈧ 什麼是DOI啊

doi是指數字對象的唯一標識符。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是一套識別數字資源的機制,涵括的對象有視頻、報告或書籍等等。它既有一套為資源命名的機制,也有一套將識別號解析為具體地址的協議。

DOI的體現形式主要包括二維碼、條形碼、字元碼、網路域名等,數字對象唯一性,是DOI的典型特徵,也是數字時代的身份證號碼。

(8)doi版權擴展閱讀:

doi碼由前綴和後綴組成,前綴用/隔開,前綴用.分成兩部分。前綴由國際數字對象識別號基金會確定,後綴部分由資源發布者指定。

它用於區分單個數字數據並具有唯一性。出版商可以選擇哪個單位進行注冊。例如,一本書可以注冊一個DOI,或者它可以根據不同的章節單獨注冊,或者甚至獨立地注冊其中的一個窗體或圖片。

閱讀全文

與doi版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