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返還原物請求權中的主體是物權人。請問物權人指什麼
為了避免更多的誤導,我來回答。根據「物權法」34條,物權人可以提出返回還原物請答求權。所以擁有佔有權能的物權均可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物權中只有擔保物權中的抵押權、用益物權中的地役權是無權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留置權比較特殊,根據「物權法」240條,留置權人在對留置物喪失佔有時,就已經消滅了。留置權都沒有了,還怎麼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呢?所以從理論上它是可以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但在喪失佔有的同時,它沒了。就是在有權提出的瞬間,它變沒了。所以留置物被侵佔,留置權人不能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質權可以,因為質權人在喪失佔有時,質權仍然存在,
所以
可以提出返還原物請求權。
Ⅱ 物權和所有權的區別
物權包括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39條規定:【所有權基本內容】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所以,有所有權就代表有物權。
擁有一套房子的房產即代表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也有物權。
(2)物權人和原物權人擴展閱讀
物權的分類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
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所有權
Ⅲ 物權法中的善意第三人是什麼人受讓人還是原物權權利人還是其他與出讓人訂立合同的人 物權變動中
你好
這個善意第三人指的是除了物權所有權人、與所有權人訂立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或者是無權代理所有權人財產的人之外的第三人。
舉個例子,甲是房子所有人,抵押給乙,乙方又將房子賣給丙方,丙方不知情且不應當知情,就是善意第三人。
也就是一個法律關系中,三人出現,的第三人。
這個你要仔細體會一下的。
跟抵押權中的善意第三人是一樣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
Ⅳ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條中權利人是指何人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條中權利人是指被佔有人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有權的人。
權利人就是享有該項權利的人,擁有某項權利可以作為或不作為者。比如享有申訴權的的人就稱為申訴權的權利人。依法享有房屋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房地產他項權利的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就是房屋權利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二百四十三條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Ⅳ 民法(人身權、物權)
人身權( right of the person)是指與人身相聯系或不可分離的沒有直接財產內容的權利,亦稱人身非財產權。
人身權與財產權共同構成了民法中的兩大類基本民事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榮譽權、親屬權等。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Ⅵ 原告不是物權人要求返還原物立案有法律依據嗎
有可能啊,他是佔有人,也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Ⅶ 民訴中的返還原物權利人必須是物權所有人嗎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享有返還原物請求回權的權答利人為物權人。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主體應為失去佔有的所有權人、他物權人及其他依法享有權利的人。至於佔有人,無論其是否為有權佔有,均應依據佔有請求權行使權利,而不能依返還原物請求權行使權利。
(2)須有他人無權佔有動產或不動產的事實。無權佔有,指沒有法律根據、沒有合法原因的佔有。一般包括兩種情形:其一,佔有人從佔有之始就沒有法律根據,如佔有人佔有的物是他人的盜竊物。其二,佔有之始本來有法律根據,但是後來該根據消滅,如租賃他人的物,已經超過約定的期限而不返還。
(3)相對人須為現在的無權佔有人。所謂現在佔有該物之人,是指現在仍事實上管領其物但無正當權源的人。曾經佔有該物但現在沒有事實上管領其物之人,即使所有人的佔有關系因其人的行為而喪失,所有人也僅僅在此項行為具備侵權行為要件時,向該人請求損害賠償,而不能對其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Ⅷ 物權變更與物權轉讓有何區別
物權是權利主體對物依法享有的支配權,即權利人在法定范圍內直接支回配一定的物,並排答斥他人干涉的權利。物權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所有權、他物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等。物權的變更廣義上包括物權主體的變更、物權內容的變更和物權客體的變更。物權變更狹義上僅指物權內容的變更和物權客體的變更,不包括物權主體的變更。因為物權主體的變更會引起原物權人物權的喪失和新物權人物權的取得,因此通常不作為物權變更看待。
物權轉讓,實際上就是物權主體的變更,但是內容不變。
物權變更,實際上就是物權內容發生了改變,但是主體不變。
Ⅸ 物權的共有與物權的一物一權原則是否有矛盾
是不矛盾的。
物權的共有是指對該物權的物權人有多少 ,這些人一起對物權享有的權利
而一物一權是指該物只有一個所有權 ,而非兩個或者更多 ,這個是對物的權利的描述。
舉一個例子,比如一輛汽車, 該汽車的所有全只有一個,而享有該物權的人可能有兩個三個 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