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建立物權意識敏感期

建立物權意識敏感期

發布時間:2021-08-04 15:25:35

Ⅰ 寶寶的物權意識太強了,該怎麼引導

2~3歲是抄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像嘟嘟一樣,完全是一個「小霸王」的樣子,把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誰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動了他的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寶寶自私的表現,也不要跟寶寶太較真,對寶寶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會讓寶寶產生反抗心理,為了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侵佔,從而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對抗,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應該採取溫和的態度,首先肯定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安撫寶寶的情緒;其次再向寶寶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會動他的東西,爸爸媽媽雖然動了寶寶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還是屬於寶寶的。如果寶寶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暫時放棄,不要跟寶寶對抗。等過了這個年齡段,寶寶自然會放開這些「佔有欲」。

Ⅱ 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孩子健康成長很有積極意義的問題。尊重孩子擁有的這些物權,將會促進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發展。而尊重別人的物品則是一種社會規則,尊重這個規則會使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成功順利地進行社會化。
培養物權意識的方法: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鼓勵孩子想要什麼要跟大人講,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規矩是:想要什麼,在拿起來之前,先詢問大人可不可以。」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還小,也許不了解為什麼看到喜歡的東西不能拿走,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回應他們:如果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告訴媽媽,讓我看看可不可以?」讓親子之間,可以有談」和商量」的餘地。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藉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贊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贊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11、有效的親子關系
良好的親子對話是很重要的,借著溝通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鼓勵他說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範許多觀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為。

Ⅲ 寶寶護食不讓別人碰,如何度過孩子的「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總“護食”,家長很擔憂

你見過小貓咪護食的樣子嗎?即使是一隻孱弱的小貓咪,當面對有可能奪走它食物的人或者動物,它都會亮出自己的爪牙,發出威脅的聲音來宣布自己對食物的主權。

年幼的孩子也是一樣,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視頻就是如此,一個在餐廳里吃飯的孩子,每當看到別人企圖夾走自己面前的菜的時候,都會邊哭邊阻止對方的動作,似乎在他眼裡看在,飯桌上的這道菜就是一塊“不容侵犯的聖地”,明明這么大一盤菜,他自己根本吃不完。

Ⅳ 寶貝什麼時期有物權意識和完美主義

2~3歲是寶寶物權意識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像嘟嘟一樣,完全是一個「小霸王」的樣子,把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誰都不能碰一下,一旦動了他的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寶寶自私的表現,也不要跟寶寶太較真,對寶寶進行批評教育。這樣會讓寶寶產生反抗心理,為了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侵佔,從而採取更加激烈的方式來對抗,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 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應該採取溫和的態度,首先肯定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安撫寶寶的情緒;其次再向寶寶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會動他的東西,爸爸媽媽雖然動了寶寶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還是屬於寶寶的。如果寶寶還是不能接受,那就暫時放棄,不要跟寶寶對抗。等過了這個年齡段,寶寶自然會放開這些「佔有欲」。

Ⅳ 在寶寶物權意識敏感期,家長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

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將逐漸進入一個時期,即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在這個期間里,孩子們對自己的東西有著堅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不能給別人。那麼,在這個兒童物權意識的敏感時期,我們應該關注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讓我們注意一下吧。

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當你的孩子表現特別明顯時,不要對他太認真,也就是當其他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分享玩具時,提醒他:小夥伴給你玩具玩,你開心嗎?當他點頭時,告訴他你給別人玩具,他們也很高興。你可以停在這里。不要馬上強迫孩子重復幾次後,讓他試著把玩具分發給其他孩子。通過實踐,他知道這些玩具是屬於他的。他會在和其他人一起玩耍後把它們拿回來,並和其他人分享每個人都很開心,所以他願意慢慢地分享它們

Ⅵ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哪4招幫你度過這個階段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恐慌害怕,父母要做的是先從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既想要玩具,又害怕上前。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護,他可能會在以後的類似場合產生恐慌。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靠近就害怕,甚至還有的孩子看到其它小朋友過來就趕緊把自己手裡的玩具扔了。有些父母不僅不支持和理解孩子,反而焦急地催促孩子自己去把玩具要回來。因為他們擔心孩子要是不鍛煉這種勇氣和膽量,他以後就會是個"懦弱的"、被別人"欺負"的孩子。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千萬別忽視!



03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物權敏感期,也是家長建立規則的最好時期,要幫助孩子們明確物權的歸屬,懂得先徵得玩具的主人同意才能玩,捍衛自己物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物權,培養他們的正確意識。



04 培養愛分享的家庭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身教遠勝於言傳,因此家長的示範作用很重要。與其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如父母先做給孩子看。



如果非常熟,關系非常好,我可能會在照顧自家娃的同時,也幫助對方的孩子用語言詢問或者找玩具來交換,甚至會用其它玩具轉移注意力,或者找一個兩個孩子可以一起玩的,比如泡泡機之類的。當然如果是關系一般的臉熟之人,我還是會做好自己的這部分。



如果對方能主動出來和自己孩子溝通就非常好,如果對方沒有反應,我還是會直接和對方說。 如果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搶玩具,同樣需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物權意識。

Ⅶ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物權意識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此觀念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諸多的積極意義。它能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合理權利,並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與小夥伴更好的相處。 1、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通常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灌輸孩子輪流、借用的觀念。告訴他: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2、訂立規矩 3、讓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4、明白偷與借的差別 父母必須讓孩子明了借與偷之間的差異,及其不同的後果,當你對孩子說:不可以偷拿別人的東西時,讓他了解偷,是不對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5、為拿(偷)東西付出代價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隨意拿人家東西是不對的行為,是需付出代價的。當孩子有不當行為時,父母可以罰他做一些額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棄一樣他很珍愛的物品,讓他同樣感到失去喜愛東西的痛苦感受。 6、將拿(偷)的東西歸還 孩子拿(偷)了別人的東西,還得自己規還;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父母若發現孩子拿(偷)別人東西時,應先了解其動機,再做適當的處理。父母可以批評和處罰他,但不要忘記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學會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會輕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7、學習分享 當家中來小朋友做客時,正是大孩子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父母可以請大孩子為小Baby拿奶瓶、遞尿片或說故事,賦予他責任感和使命感,藉此方式讓他跨過成長的門檻。 8、重承諾 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買給你。說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9、適時的贊美 如果經過父母的解釋、教導,孩子逐漸改正了壞習慣,父母應適時地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如:你真乖,媽媽很高興你這樣做。孩子便會知道這個行為是媽媽喜歡的,在鼓勵和贊美之下,他自然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 10、堅持原則 父母對孩子訂出獎懲規則後,就要切實遵守。千萬不要為了貪圖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卻又不可以,朝令夕改,會使孩子莫名其妙,產生混淆不清的誤導。

Ⅷ 什麼是物權意識階段,會讓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

當孩子不願意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玩時,父母都會批評和說教自己的孩子。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願意分享,是「自私」或者「小氣」,事實上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因為自己有了「物權意識」

案例:

有一天,琪琪的家裡來了很多親戚。於是琪琪的媽媽要女兒和小朋友一起玩。本來琪琪和小朋友看動畫片看的挺興奮的,可是突然間小朋友看見琪琪的小汽車模型。小朋友想玩,於是就跑過去拿汽車模型。


這時候琪琪非常生氣的跑過去說,不要拿我的玩具。琪琪媽媽看見這一幕,就對女兒說:「琪琪,小朋友是客人,你把玩具給他玩,聽見沒?」琪琪說:「不可以,這是我的玩具。」琪琪的話讓媽媽聽了直接發火,琪琪直接大聲哭了出來。






結語:當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時,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萌芽了」物權意識「,父母不要指責和強迫。應該合理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慢慢學習分享所帶來的快樂,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主動去分享。要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識」,什麼玩具願意分享,什麼玩具不願意分享,讓孩子自己決定。

Ⅸ 寶寶的物權意識敏感期被破壞了怎麼辦還能補救嗎

我這么看: 1,相對於佔有意識,風度感更難在幼兒期培養,在幼小時植入過這個思想對孩子成長是很有益的。 2,孩子現在對於自己的東西不太會保護,不會強硬的搶回來,這也不是大問題。一方面可以請老師稍為照顧,制止、批評這些爭搶舉動,第二這個意識也好培養,讓孩子選喜愛的玩具,然後告訴他如何愛惜好這些玩具,輕拿...輕放,用心玩,玩過回復原裝放好。然後滲透一些東西是你的,可以給小朋友玩但要記得收回的意識,沒問題的。

閱讀全文

與建立物權意識敏感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