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舉我比較熟悉的著作權法(屬於知識產權法范疇),中國的第一部著作權法律是晚清版的大清印刷物專律,而且是權在新政時期,屬於引進品。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知識產權法,也沒有形成體系,是因為中國在封建時期的法律主要是刑民合一的,而且在民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倫理方面的。
而且在關於出版方面的主要是限制性的,比如「文字獄」對中國的著作權體系的形成就構成了很大的阻礙。
而且中國古代社會是重農輕工的,而主要知識分子階層集中在了傳統的儒學等學科方面,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沒有知識產權法的主要因素。
在國外知識產權法律也是在19世紀才發展成熟的。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的
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是1985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1984年3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是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2)第一次形成知識產權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發展:
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明確表示:在我國應建立包括專利制度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
改革開放的頭十年裡,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先後頒布、實施,知識產權制度在中國逐步形成。
1984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
根據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00年8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中國經濟結構進入重要轉型期,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齊頭並進,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促進創新是中國面臨的一大問題。
鑒於此,中國始終高度重視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中國近期的一系列動作的主要考量就是促進中國營商環境水平不斷提高,為公平競爭創造更好的條件。
知識產權是個人的合法權益,創新是經濟、社會和個人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向縱深拓展,知識產權保護勢在必行,法律懲戒為此提供了可靠保障。
③ 知識產權法哪年頒布
知識產權的歷史並不算長。
我國目前尚沒有一部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4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1990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1993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作為其法律淵源。
④ 中國有哪些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分別是哪年頒布的
《專利法》1984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8年修訂的版本。(實施細則有效的是2002年版版本,審查權指南有效的是2009年版本,另有1997年《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2007年版的實施細則)
《著作權法》1990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10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另有2001年頒布的《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以及2006年頒布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商標法》1982年頒布,現行有效的是2001年修訂的版本。(實施條例有效的是2002年版本,商標評審規則有效的是2005年版本)
《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頒布,沒有修訂過。
能想到的就是這些,沒有將司法解釋列出。
⑤ 知識產權法的立法起源
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因創造、使用智力成果而產生的,以及在確認、保護與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識產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之總稱。
⑥ 知識產權法2017第一次形成考試討論什麼是知識產權
機械表演權是著作權抄人表演權的一種。表演權分為直接表演(即或表演)和間接表演(即機械表演)。機械表演是指藉助技術設備以聲音、表情、動作公開表現作品的行為。通俗的說是藉助電視,電腦,錄音機等播放表演作品。
⑦ 知識產權法律有哪些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相繼制定了商標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列等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然而,實施監督、保障各項知識產權法制度執行方面還有許多問題。有關法律及法規僅在中國大陸生效。
全社會要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普及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學會用法律程序將新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同時要大力宣傳專利制度在技術中的作用,專利制度不僅僅是促進發明創造的激勵機制,而且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科技發展的一種動力機制。
保護知識產權的措施有哪些?
1、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遵守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法規,遵循國際貿易通行規則,信守企業間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同、承諾。既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也注重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與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贏得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榮譽與尊嚴。
2、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積極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只有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擁有企業所在領域的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弱者地位,才能有經濟競爭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影響力。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在學習別人的同時立足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的能力。
3、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依法辦事。不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不盜用他人的專利技術;不製造、不使用、不銷售、不傳播假冒產品;不盜用和仿造他人的商標、產品標識和外觀設計。
4、堅決與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不法行為作斗爭,積極舉報涉及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主動配合政府做好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遏制、查處和打擊工作。
⑧ 中國知識產權法是那年頒布實施的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籌備、醞釀,起始於70年代末期,是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而起步的。1982年出台的《商標法》是我國內地的第一部知識產權法律。
標志著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開始建立。隨著1984年《專利法》、1990年《著作權法》的推出,標志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初步形成。
中國知識產權法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及執法體系。從1980年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相繼制定了商標法、專利法、技術合同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列等等,從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
(8)第一次形成知識產權法擴展閱讀:
《中國知識產權法》的法律特徵
1、無形財產權。
2、確認或授予必須經過國家專門立法直接規定。
3、雙重性:既有某種人身權(如簽名權)的性質,又包含財產權的內容。但商標權是一個例外,它只保護財產權,不保護人身權。
4、專有性:知識產權為權利主體所專有。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經權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別規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這種權利。
5、地域性:某一國法律所確認和保護的知識產權,只在該國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
6、時間性: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一定的保護期限,知識產權在法定期限內有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知識產權法
網路—知識產權法
⑨ 中國知識產權法是什麼時候出台的專利權是什麼時候加上去的
從國內看抄,我國知襲識產權制度建立較晚,只有20多年的歷史(1984年),但是發展速度較快。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基本建立了體系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在「十五」時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已經具備了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基本條件。
中國第一部專利法於1984年3月12日頒布,1985年4月1日施行;1992年9月4日第一次修訂,主要擴大了專利保護范圍,延長了專利保護期限;2000年8月25日第二次修訂,修改後的專利法於2001年7月1日施行,主要變動為取消了全民所有制單位對專利「持有」的規定,對職務發明重新進行了合理界定並規定應給予職務發明人獎勵或報酬,加大了保護力度,簡化完善了專利審批和維權程序;2008年12月27日第三次修訂,修改後的專利法於2009年10月1日施行,主要提高了專利授權標准,強化了對專利權人的保護,引入了現有技術抗辯,並與國際公約進一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