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答題,作者與著作權人的關系(著作權法)
著作權人是著作權法保護的主體:即享有著作權權利和承擔著作權義務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9條規定:「著作權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
00(一)作者: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00直接創作作品的自然人是著作權的原始主體。所謂直接創作的作品:指作者通過自己的獨立構思,運用自己的技巧和方法,直接(包括書面的、口頭的和立體的形式表現)反應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個性與特點的作品。幫助作者修改稿件、編輯、校對、審稿等不能成為作者,因為他們是在作者創作基礎上進行修改的。
001.被視為作者法人和非法人單位也是著作權原始主體: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系;
002.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單位;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明,就是作者。(但不能說沒有署名的人就不是作者)
00(二)其他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單位;通過繼承、遺贈、轉讓、委託關系可以成為著作權的主體。
00《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條(六)規定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作為遺產可以繼承。第16條還規定,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著作權法第19條規定:「公民在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
00(三)未被視為作者的法人和非法人單位(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5條、第16條)
00(四)國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國家作為著作權主體也有幾種情況:
001.作者身前將作品原件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無償轉讓給國家,或者將已發表的作品的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無償轉讓給國家;
002.作者通過遺囑方式將其全部或部分作品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在他死後贈送給國家;
003.作者死亡後,其作品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贈,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由國家享有;
002.著作權屬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變更、終止後,沒有承受其權利與義務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著作權由國家享有。
00(五)外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2條和第13條:分為三種情況:
00A.外國人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境內發表;外國人的作品首次在國外發表,三十天內在中國境內發表被視為首次在中國境內發表;
00B.雙邊協議,如兩個國際公約;
00C.與中國公民合作創作作品的外國作者,但如果中國公民放棄權利或轉讓權利,而該外國人所在國與中國沒有雙邊協議或不是兩個公約的成員國,他也不能成為著作權的主體。
00著作權人與作者的區別:著作權人不一定是作者,但作者可能是著作權人。
B. 著作權法的社會功能
1.自然還是作者。畢竟著作權是作者享有的權利啊....
至於出版商,廣播台電視台等,都是相鄰權的保護范疇.
2.這個問題好深,都涉及人性問題了.只能說創作是人的天性,要不文學是怎麼產生的呢?
3.作者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對創作...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吧...畢竟作品一旦創作出來就享有著作權了,單從作者的構思成文來看,著作權是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的。..除非這個作者的寫作內容和著作權有關.
C. 什麼是「著作權」
著作權,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對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各項專有權利的總稱,包括著作人身權利和著作財產權。著作權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著作權,是指各類作品的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廣義的著作權除狹義著作權的含義外,還包括藝術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製作者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者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在法律上稱「鄰接權」或稱「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將鄰接權納入規范范疇,在《著作權法》中單列一章保護鄰接權。可見,我國著作權立法採用的是廣義的著作權。
著作權不同於一般民事權利,在權利客體和權能屬性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一)著作權的權利客體具有可復制性
作為著作權客體的作品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現,具有無形性和共享性,能夠被多人同時使用或復制。同時,作品的表現形式多樣,具有表演、廣播、翻譯等多種利用方式,作品的利用對作品載體產生影響,但對作品本身不構成事實改變。
(二)著作權權能具有可分性
著作權本身由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復合而成,兩者可以實現有效分離,著作人身權可以獨立於著作財產權而單獨存在,同一權能能夠進行多次處分。
(三)著作權自動產生
專利權、商標權的取得必須經過申請、審批、登記和公告,即必須以行政確認程序來確認權利的取得和歸屬。而著作權因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一般不必履行任何形式的登記或注冊手續,也不論其是否已經發表,只要創作完成即具有著作權。
(四)著作權人身保護的永久性
著作權與作品的創作者密切相關,因此,在著作權中,保護作者對作品的人身權利是其重要的內容。著作權中作者的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人身權利,永遠歸作者享有,不能轉讓,也不受著作權保護期限的限制。
D. 作者和提交者之間究竟有何差別
作者可能是提交者,
作者是作者,提交者是另一個人。
E. 著作權是屬於演講者還是撰寫者
屬於演講者。看過《開心辭典》有撒貝南的那一期了嗎?這道題是小撒答的,但是他答錯了!
F. 作者,隱含作者和敘述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作者一般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作者通過自己的獨立構思、運用自己的技巧與方法,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
隱含作者(implied author)是美國文學理論家韋恩·布斯提出,隱含作者有意地或無意地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審美趣味等注入作品之中,在敘事文本的最終形態中體現出來。
敘述者就是充當講述故事的人,向讀者娓娓道來,他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有時候可能以故事中的一個角色的形象出現,有時候則是隱身於文本當中。
三者通常是共存關系,多見於敘述文本創作,共同構成完整的作品。
(6)作者與寫者的著作權法意義擴展閱讀
文學創作是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是作家對生命的審美體驗,通過藝術加工創作出可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的創造性活動。作家把外部材料進行內化,供自己創作使用,思索著、體驗著、創造著具體的感性形象。正如俄國文豪高爾基所說,文學的任務,藝術的任務就是把人身上最好的、優美的、誠實的也就是高貴的東西用顏色,聲音,字句表現出來。
G. 「作者」與「編者」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不同
作者一般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者,有時也指某種理論的創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組織者或策劃者。在蘇聯、法國、聯邦德國、西班牙等國的版權法中,作者指通過自己的獨立構思、運用自己的技巧與方法,直接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活動,並產生出體現創作者個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
編者是文稿的編纂人員,將他人著作匯編成書的人。
2、范圍不同
作者包括小說家、詩人、散文作家、劇作家、作曲家、歌詞作家、記者、畫家、書法家、雕刻家、工藝品設計師、建築設計師、 攝影家、翻譯家、計算機程序編制者等。美、日等國的版權法也承認法人為作者。
編者是指把別人創作的東西拿來加工整理的人,主要工作是編輯整理。
(7)作者與寫者的著作權法意義擴展閱讀:
我國著作權法在確認實際作者的法律地位的同時,並不否認名義作者。
這是因為:某些作品在客觀上需要以他人的名義發表,否則無法達到預期的創作目的,或無法產生預期的社會意義,一部作品的實際作者究竟是誰,往往除作者本人外,他人並不知曉,而作品的傳播又需要法律將作者身份(作者資格)賦予某些特定的人,以便著作權歸屬的確定和作品使用的授權。
此外,著作權法還規定了作者身份的推定法則。根據這一法則,在沒有相反證明的情況下,在作品上作為作者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被推定為作者。
H. 什麼是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我國著作權法抄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作品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獨創性,即作品必須是由作者通過獨立構思和創作而產生。具有獨創性的作品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2)可復制性,即指可以通過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反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但無論採用什麼復制方式以及復制中國作品,均不會改變作品的內容及思想。 (3)合法性,作品應當以法律所允許的客觀形式表現出來。公民從事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應當符合法律規定,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I. 《著作權法》頒布的意義是什麼
《著作權法》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法律制度。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三百多年前源於西方,促進知識的積累與已交流,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個人為社會進步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著作權保護不僅僅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同時版權產業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著作權法》調整的范圍很廣,涉及到調整作者、國家、集體之間的利益問題平衡創作者和使用者的關系,即要充分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又必須給作者以限制,滿足公眾的需要。可以說,著作權(版權)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動每一個角落,但是包括許多人,乃至作者和法官、律師對著作權法存在誤解,更多的老百姓缺乏著作權法律常識和版權意識。
《著作權法》是一種無形的權利,同時是用有形物體現的,包括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因此著作權也是人權,又是一種財產。侵犯他人著作權如同偷盜他人錢財。盜版就是盜竊。保護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眾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在我國15 年的世貿談判過程,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著作權保護)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問題,因為知識產權協議是世貿組織協議中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著作權涉及更多的問題是經濟問題,是財產權的問題。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版權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或者說經濟發展的火車頭。1997年美國版權產業凈產值佔美國國內總產值的4.3%或者為3484億美元。1998年,我國圖書、報刊、印刷、電子出版業的產值是1263.2億元,軟體為170億元,兩項相加為 1433.2億元,約佔全國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8%。中國加入世貿必將深遠影響版權產業,這已是可以遇見的。
因此,《著作權法》頒布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