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方式表現為哪些
一、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方式表現為哪些
侵犯著作權罪,指的是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在分析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之前,有必要了解著作權的含義。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指的是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並排除他人不法干涉的專有權。主要包括如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等權利。因此,我們將侵犯著作權和著作權相關的權益稱為侵犯著作權的犯罪。顯然,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客體是著作權和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主觀上是營利為目的的故意,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
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
2、
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
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
4、
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
二、侵犯著作權罪怎麼認定?
侵犯著作權罪涉及眾多問題的認定,比如,「以營利為目的」怎麼認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怎麼理解,什麼是「復制」和「發行」等。
1、
怎麼認定「以營利為目的」,根據我國相關司法解釋,有以下幾種情形之一的,即可認定:一是以在他人作品中刊登收費廣告、捆綁第三方作品等方式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二是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他人作品,或者利用他人上傳的侵權作品,在網站或者網頁上提供刊登收費廣告服務,直接或者間接收取費用的;三是以會員制方式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他人作品,收取會員注冊費或者其他費用的;四是其他利用他人作品牟利的情形。
2、
「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如何理解。事實上,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指的是沒有得到著作權人授權或者偽造、塗改著作權人授權許可文件或者超出授權許可范圍的情形。這一點是能夠證明是否侵犯著作權的重要依據;
3、
什麼是「發行」和「復制」。所謂發行,包括總發行、批發、零售、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以及出租、展銷等活動;所謂復制,指的是以印刷、復印、錄音錄像等方式將作品製作成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
對他人著作權有侵犯行為的,達到入罪的標准之後,那麼才可能以侵犯著作權罪論罪處罰,在對侵犯著作權罪認定的時候,需要對其中以營利為目的作出界定,若並不具有營利的目的,那麼可能無法認定為本罪。另外,構成本罪往往要求侵權人是在並沒有經過著作權人同意,對著作作品有使用。
延伸閱讀:
侵犯軟體著作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犯著作權罪的量刑標準是怎麼樣的
著作權侵權糾紛的處理方式有幾種
Ⅱ 侵犯著作權罪的行為方式表現為什麼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剽竊他人作品。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
Ⅲ 侵犯著作權罪為何屬於刑法犯罪
(抄1)侵犯著作權的民事責襲任:凡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死四十七條列舉的侵權行為,均可給予民事制裁,適用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責任方式。
(2)侵犯著作權的刑事責任:侵犯著作權的犯罪是違反著作權法律、法規、侵犯作者和其他著作權人以及作品傳播者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情節嚴重的行為。對犯罪行為的刑事制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罰金。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為7年;罰金可以單處,也可與有期徒刑、拘役並處。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和二百一十八條對各種侵犯著作權行為作出了明確的量刑標准。
(3)侵犯著作權的行政處罰:著作權侵權的行政處罰是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違反著作權法的某些侵權行為給予行政制裁。《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侵權行為可以給予行政處罰,即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行政處罰是著作權管理部門實現其管理職能的具體行政行為,也是其主動行為,自己發現後者受害人要求、他人舉報都是進行行政處罰的行為依據。著作權的行政保護除了對嚴重的侵權行為科處行政處罰以外,還有海關扣押等行政制裁措施。
Ⅳ 侵犯著作權客觀表現的四種情形
侵犯著作權客觀表現的四種情形,侵犯著作權罪,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違反內著作管理法規,未經著容作權人許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侵犯著作權客觀表現的四種情形有哪些?侵犯著作權客觀表現的四種情形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權客觀表現的四種情形之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象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出版,是指將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約定期間享有專有出版權。三、未經錄音錄象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象。錄音錄象製作者,是指錄音錄象製品的首次製作人。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成立本罪還要求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是犯罪客觀要件的內容。
Ⅳ 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特徵有哪些
1.侵犯知識產權罪侵犯的客體,既侵害了國家的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又侵害了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和經濟利益。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發明權、商業秘密權等。2.侵犯知識產權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法規,未經知識產權人的許可,侵害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和經濟利益,牟取非法利益,情節嚴重或者數額較大,或者造成重大的損失的行為。從這里可以看出,這種行為的主要表現:一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違反國家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法規;二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許可;三是行為人的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或者數額較大或者給權利人造成重大的損失。所謂「情節嚴重,」一般指犯罪手段惡劣,犯罪後果嚴重,影響極壞等,違法所得數額或非法經營的數額較大,給知識產權人造成損失也較大;所謂數額較大,根據不同的侵犯對象,法律或司法解釋分別作了不同規定。3.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任何一個具有刑事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主體資格。這里的自然人還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合夥的人。單位,則包括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而且不受所有制或經營形式的限制。具體來講,包括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三資企業、私營企業。非法人單位,是指不具備法人資格而依法登記核準的社會團體、經濟組織或組成各個相對獨立的部門,都可以成為非法人單位。4.侵犯知識產權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多數犯罪是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侵犯知識產權罪的自然人或單位,明知自己的行為未經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許可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是這類犯罪故意的核心。除侵犯商業秘密罪外,絕大多數犯罪都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間接故意都不能構成。
Ⅵ 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行為表現有哪些
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行為表現有哪些以下是內容:侵犯著作權罪的客觀行為表現有哪些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行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即指未經過著作權人的同意。著作權人一般指作者,也可能是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根據《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享有著作權;演繹作品著作權由演繹人享有,合作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如其中的作品可以單獨或分割使用的,其作者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的導演、編劇、作詞、作曲、攝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其他權利由製片者享有,如果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其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任何未經上述人員同意而使用其作品的,均屬於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行為。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復制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多份的行為;發行是指為滿足公眾合理需求,通過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眾提供一定數量的作品復印件。根據本條規定,復制與發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行為,應同時具備才構成侵犯著作權罪,如果僅僅具備其中一個方面的則不符合侵犯著作權罪行為特徵。當然不同行為人事先通謀而分別實施復制、發行的,屬於共同犯罪,仍然可以構成侵犯著作權罪。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出版是指把作品編輯加工後,經過復制向公眾發行的行為。出版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復制發行。出版者出版圖書,一般需要經著作權人授權而取得對作品的專有出版權。專有出版權是指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的作品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地點以原版、修訂版方式製作成圖書並予以發行的獨占權利。它是一種與著作權有關的重要權益,同樣具有排他性,他人不得行使,否則構成侵權。3、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的行為這是一種侵犯錄音錄像製作者著作鄰接權的行為。錄音錄像製作者即製作錄音錄像製品的人,由於他們不僅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付出了相當的獨創性勞動,對其製作的音像製品也依法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他人未經許可復制發行其音像製品的,當然是對其權利的侵犯。4、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行為這是一種借他人之名非法牟利的行為。它不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主要是署名權),而且必然會影響他人美術作品的銷售,從而間接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同時這種行為還欺騙了社會公眾,對中國文化市場秩序具有相當的危害,因此應予以懲治。著作人或是作品的所有人是擁有著作權的,也會受到法律保護。所以他人不能輕易的剝奪或是其權益,否則就可能會觸犯法律。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有多種,要學會區分。
Ⅶ 什麼是知識產權犯罪,知識產權犯罪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產權犯罪的概念是研究該類罪的邏輯起點和基礎,對於劃定知識產權犯罪的研究范圍、把握本類犯罪的本質和特徵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我國刑法學界,對於知識產權犯罪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知識產權犯罪,是指我國刑法所規定的,故意侵犯知識產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二)知識產權犯罪,是指行為人以營利或其他非法利益為目的,違反知識產權管理法規,故意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銷售金額、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三)知識產權犯罪,是指違反知識產權法的規定,未經知識產權所有人許可,非法利用其知識產權,侵犯國家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情節嚴重的行為
(四)知識產權犯罪,是指違反法律規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情節嚴重,依照刑法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
(五)知識產權犯罪,是指行為人以營利為目的,違反知識產權管理法規,故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銷售金額或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六)侵犯知識產權罪,是指行為人違反知識產權法的規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知識產權犯罪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產權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知識產權法的規定,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或者假冒享有知識產權的智力成果或經營性標識,情節嚴重的行為。
知識產權犯罪的同類客體是國家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國家為了開發、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而建立的各種規章制度的總稱,其核心內容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筆者強調知識產權犯罪的同類客體是國家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基於以下考慮:
第一,從世界范圍看,並非所有的知識產權犯罪都侵犯作為私權的知識產權。例如,英國專利法第一百零九條關於偽造專利記錄的犯罪,美國專利法第二百九十二條有關虛假標記犯罪中的冒充專利犯罪,就沒有對作為私權的專利權構成侵犯。但這種行為會損害國家專利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動搖社會公眾對專利的信賴,從而侵犯了國家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第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必然侵犯國家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國家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護知識產權,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實質上也是對國家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權威性的一種挑戰。
第三,我國《刑法》將侵犯知識產權罪置於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中,而不是置於侵犯財產罪中。這表明立法者更加強調從市場經濟管理制度的層面認識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問題。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市場經濟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從市場經濟管理制度的層面認識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並不意味著降低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水平。這是因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實質上也是對國家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侵犯,大部分嚴重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已經被規定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