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但僅能轉讓給本集體成員,且不可以轉版讓用於非農業權建設。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六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B. 土地使用權轉讓與在建工程轉讓的區別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送。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埋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法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轉讓須符合上述規定,否則即為非法轉讓。
在建工程: 正在建設尚未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設項目。 在建工程,指企業固定資產的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通常有「自營」和「出包」兩種方式。自營在建工程指企業自行購買工程用料、自行施工並進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業通過簽訂合同,由其它工程隊或單位承包建造的工程。
在建工程轉讓是由甲工程隊轉讓給乙工程隊,這種情況應該由甲終止合同,再進行招標,乙工程隊來招標得到這個在建工程。
C. 以轉讓有限產權或永久使用權方式銷售建築物,在營改增後怎麼處理
營改增前,銷售地下車位(包括無產權)時,一般開具不動產銷售發票,並按規定預繳營業稅。政策依據如下:
《營業稅稅目注釋(試行稿)》(國稅發[1993]149號)「九、銷售不動產[本條股權轉讓部分失效]」
銷售不動產,是指有償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行為。
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移動後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
本稅目的徵收范圍包括:銷售建築物或構築物,銷售其他土地附著物。
(一)銷售建築物或構築物銷售建築物或構築物,是指有償轉讓建築物或構築物的所有權的行為。
以轉讓有限產權或永久使用權方式銷售建築物,視同銷售建築物。
(二)銷售其他土地附著物銷售其他土地附著物,是指有償轉讓其他土地附著物的所有權的行為。
其他土地附著物,是指建築物或構築物以外的其他附著於土地的不動產。
說明:轉讓有限產權或永久使用權方式銷售建築物,地下車位的使用年限與土地使用權的年限相當,購買者擁有其使用、處分的權益,可以轉讓、變賣,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再保留其控制權。
三、增值稅
營改增後,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開發產品應繳納增值稅,根據「《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規定,銷售地下車位的使用權,應該繳納增值稅。
《附件1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三、銷售不動產
轉讓建築物有限產權或者永久使用權的,轉讓在建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所有權的,以及在轉讓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時一並轉讓其所佔土地的使用權的,按照銷售不動產繳納增值稅。
D. 根據物權法,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轉讓,如果有人惡意分別轉讓怎麼辦
樓主反映的是房地產方面的問題,我是學土地的,從房地產方面解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吧
住宅用地分為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即農民的宅基地)法律規定是不允許轉讓的,如果是集體土地住宅轉讓那就不受法律保護;樓主說的應該是國有土地上住宅的轉讓。
對於國有土地住宅,其實在物權法出台之前,我國的房地產方面法律就規定房地不可分割,必須同時轉讓。
A將房屋轉讓給B,根據法律規定,房屋價格中就包含了土地價格;像市場上出售的商品房3000元/平方米或者6000元/平方米,都是包含土地價格在內的房地產的售價。同時A又將土地轉讓給C,進行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必須明確地上建築物殘值是否包含在內;如果買方只買土地使用權,則原房主應拆除房屋後轉讓土地或聲明房屋不要錢了;否則土地價格就是包含了房屋殘值在內的價格。總之一句話,地不離房,房不離地,房地產不可分割,必須同時轉讓。
案例中A卻將房地產分割開來,涉嫌將房屋和土地賣出兩次,應屬於詐騙行為。如B、C都不知情,則都屬於受害者,可以要求法院追究A的詐騙罪,討回自己的損失。
關於應保護B、C中誰的利益,如果不是同一天,則應保護先買的那個;但案中是同一天時間不分先後,法律應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具體要看法院協調吧
E. 如果轉讓某片土地的建築用地使用權,是地上地下都一起轉嗎,還是必須要明確規定是地上還是地下
物權法 第一百三十六條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
怎麼設立的怎麼轉讓
F. 宅基地和地上建築的使用權有期限嗎權利可以轉讓嗎
目前根據國家法律,宅基地和地上建築的使用權都沒有期限限制,可以永久使用,其中地上建築可以轉讓,宅基地不可以轉讓,如果發生了宅基地轉讓,那麼原來的宅基地所有人不可以再次在村集體內獲得宅基地,這是硬性規定,不過目前很多城市郊區,都發生了各種名目的宅基地轉讓,這是不合法的,存在很大的風險,買賣雙方都有風險,祝你順利,如果對回答滿意 ,請採納,鼓勵鼓勵~~~~
G. 第二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轉讓的解釋和細節說一下
住宅用地分為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即農民的宅基地)法律規定是不允回許轉讓的,答如果是集體土地住宅轉讓那就不受法律保護;對於國有土地住宅,其實在物權法出台之前,我國的房地產方面法律就規定房地不可分割,必須同時轉讓。這是一個亘古不滅的原則「地隨物走,物隨地走」。
土地使用權屬於誰,地上建築物就屬於誰,如果出現兩個權利主體,這就說明有錯誤了,不是土地局登記錯誤,就是房產局登記錯誤。但一般不會出現,開發商在拿地後,建造房屋,房屋建成後賣給小業主,就會申請製作小產證,屆時土地局和房產局會把土地、房屋的大產證分割後登記的。
H. 這法條如何理解: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轉讓。
這是抄一個亘古不滅的原則襲「地隨物走,物隨地走」。
土地使用權屬於誰,地上建築物就屬於誰,如果出現兩個權利主體,這就說明有錯誤了,不是土地局登記錯誤,就是房產局登記錯誤。但一般不會出現,開發商在拿地後,建造房屋,房屋建成後賣給小業主,就會申請製作小產證,屆時土地局和房產局會把土地、房屋的大產證分割後登記的。
我比較贊成上海市的作法,將房屋和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合成一家,只製作房產權證,既包含土地權屬登記,也包含房屋權屬登記,不會搞錯。
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政策法規處
I. 銷售不動產同時轉讓其佔有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這部分如何征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版稅〔2016〕36號)附權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規定:「:「三、銷售不動產銷售不動產,是指轉讓不動產所有權的業務活動。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會引起性質、形狀改變的財產,包括建築物、構築物等。轉讓建築物有限產權或者永久使用權的,轉讓在建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所有權的,以及在轉讓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時一並轉讓其所佔土地的使用權的,按照銷售不動產繳納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