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資本論版權頁

資本論版權頁

發布時間:2021-07-30 15:15:57

⑴ 共同共有著作權的處分是怎麼規定的

著作權就是屬於著作權人的權利,我們知道很多有價值的的知識產權創造都不是憑一己之力完成的,例如《資本論》是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完成,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都是曹雪芹跟高鶚完成,那麼對於共同共有著作權的處分是怎麼規定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共同共有著作權的處分是怎麼規定的一、什麼是著作權共有著作權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對某一作品著作權的共同享有。二、共同共有著作權的處分(一)共有著作權的行使在共有著作權關系中,任何一個或一部分權利主體不能行使全部權利並享受全部利益。各共有人權利的行使都受到其他共有人的制約。即使是在按份共有時,也不是按照其所持份額使用。每一個共有人行使其權利份額內的權利時,都會影響到其他共有人的權利。無論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共有著作權應本著協商一致的原則行使。(二)共同共有著作權的處分著作權的各共有部分權利之間具有關聯性,我國《著作權法》實際上是視著作權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合二為一之權利。故而各共有人對其權利的處分行為都會影響到其他共有人的利益,它必須受到其他共有人權利的制約。具體地說;1、在轉讓或贈與著作權時應經全體共有人同意,各共有人不得擅自單獨行使轉讓權和贈與權。而且按份共有著作權人慾將其所持份額轉讓處分時,其他共有著作權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2、共有人放棄其享有的孝:作權時,應通知其他共有人,其放棄部分由其他共有人行使權利和分享利益。如果是按份共有,則應按比例分享。不過,放棄著作權的共有人仍享有免費使用權。3、共有著作權人在共有著作權上設置質權時,應事先經其他共有人同意。我國台灣《著作權法》有這種規定。

⑵ 《資本論》 這本書 哪個出版社 翻譯的更權威 推薦一下 謝謝

書名:資本論
作者:郭大力, 王亞南譯
ISBN:
價格:2.40
發行地:北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63-1966
頁數:1075頁

王亞南(1901~1969),生於湖北黃岡縣農村,經濟學家、翻譯家,譯有《資本論》、《國富論》等,曾任廈門大學校長
為了爭搶《資本論》中譯本的首次出版權,幾家書店紛紛開出高價來。當時,正貧苦不堪的譯者王亞南和郭大力私下合計,要是為了追求高額稿酬,這和翻譯《資本論》這件事「實在太不相容了」。結果,兩人選擇了出價不高的讀書生活書店。
作為反復探討「利潤」問題的經濟學家,王亞南壓根兒不在意「利潤」這回事。他和郭大力合譯的《資本論》,在中國流傳了幾十年,作為譯者,他自己的「資本」卻寥寥可數:一支粗大的金星牌鋼筆,他一直用著,寫過入黨志願書,也寫下自己的遺言;而一副老式圓形眼鏡,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他戴了40多年。
這是王亞南命運沉浮的40年。從當年國民黨政府黑名單上的人物,到後來被戴上「反馬列主義」的大帽子,他始終沒有擺脫《資本論》的影響。他的畢生研究,都在試圖用《資本論》中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直到臨終前,他還在為這本書的第三版譯文校對。

⑶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理論上是這樣。

但實踐中是「有發言權的人不一定會去調查研究」。

否則,如何體現權威呢~

……

央視科普頻道曾經播出西方的年輕獸人,在南太平洋做海洋生物調查花斑魚研究時,得到了一個結論說,每一種花斑魚都經歷了五十億年的進化…

現場有好幾種同類花斑魚,它們的進化年代可以疊加起來,也就是說,最少不會低於一百五十億年的歷史。

那麼,根據中國地理地質學家幾十年的地質調查研究報告,地球形成於四十七億年前,在兩億五千萬年的三疊紀時期才發現生命跡象,露出水面的岩石在經歷了不少於四十四億年的歷史才完成土化改造,一百五十億年前的花斑魚,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樣的鬼話也就罷了~

而西方獸人的宇宙起源大爆炸說,也同樣存在著大爆炸的起源問題,中國人同樣大行其道的也拿來說事兒。

這樣的科學謊言,為什麼能夠在中國擁有廣泛的發言權呢~

……

所以,資本論遠比湖南農民運0動考察報告更有說服力,「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理論上的假設。

但是,廿億的中國人不止是吃飯的負擔,改革開放以來所爆發的能量,同樣將中國推向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但這並非是資本論做出的貢獻~

資本論已經整垮了龐大的蘇聯……

⑷ 《資本論》哪家出版社的最好。我不管什麼權威不權威,我要的是原汁原味,不喜歡被某些人「適當」刪節的

嗯,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826308&ref=search-1-pub
你來這個網站看,是當當網的,我在這里買的資本論,南海出版社的超值白金版。
說實話,我才高一,寒假的時候心血來潮買了這本書,本來以為會很難懂,沒想到~~~我都看懂了!!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太超值了,裡面的插圖很漂亮,紙張很好,講得也很清楚,我都懂了呢,我才高一啊,好多內容和我們的政治書內容都差不多~~~~~真的覺得這本書很好!!!同學看到我看資本論,都覺得無法相信,但其實,真的是這個版本很好啊~~~
反正我覺得這是最好的版本~~你肯定可以看懂並且看得很愉快的!呵呵~~~~是真的哦~~

⑸ 資本論:資本主義佔有權規律是什麼

資本主義佔有規律的內容是:佔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佔有工人生產的產品,無償佔有工人生產的產品中包含的剩餘價值;而工人卻不能佔有產品,他們只能保持勞動力以便作為商品繼續出賣。這一佔有規律,在資本的一次生產過程中表現為一次性地佔有;在資本的簡單再生產過程中表現為不斷反復地佔有;在資本的擴大再生產過程中表現為不斷擴大地佔有,其佔有的規模越來越大,並且是用已經佔有的剩餘價值再去購買工人勞動力而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所以,資本主義佔有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擴大、不斷深化的過程。 資本主義佔有規律是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的直接對立物。馬克思說:「以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為基礎的佔有規律或私有權規律,通過它本身的內在的、不可避免的辯證法轉變為自己的直接對立物」(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640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即資本主義佔有規律。最初,資本家和工人在勞動市場上進行勞動力買賣時,是遵循商品生產所有權規律的等價交換原則進行的。但是在積累和擴大再生產過程中,這個「表現為最初行為的等價物交換,已經變得僅僅在表面上是交換」,即作為商品生產所有權表現的等價交換僅僅是形式,而它的內容完全改變了。因為這時從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交換關系來看,用來交換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只是不付等價物而無償佔有的別人勞動產品的一部分;這部分資本不僅必須由它的生產者即工人來補償,而且在補償時還要加上一個新的剩餘價值。這表明,勞動力買賣的等價交換僅僅是形式,其內容則是無償佔有,即「資本家用他總是不付等價物而佔有的別人的已經物化的勞動的一部分,來不斷再換取更大量的別人的活勞動」(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640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這是對資本主義佔有規律的深刻揭示。

⑹ 資本論與當代中國經濟的版權信息

頁數: 432
開本: 大32開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9703816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 中國經濟概況
定價:¥35.00

⑺ 求《資本論》研究的新近佳作,條件是必須「權威、分量重」,請問有嗎

《資本論》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第一次將經濟和歷史聯系起來,拆解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馬克思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融於一體,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和論證,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這一歷史性的偉大發現。在廣泛而堅實的考察之後,馬克思發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奇妙關系,從而論證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在人類政治和經濟發展史上,《資本論》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確立。按照中國標準的新近力作:

《保衛<資本論>——經濟形態社會理論大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的創作宗旨、邏輯路徑、理念和所運用的特別「方法」……我認為,契合您的問題。

從這一角度而言,該著是重讀和重寫的「雙重意義」的《資本論》理論與方法論著作,高度突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體式,加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工作指導的現實性。

⑻ 從企業發展到資本論

必須指出,西方主流的經濟理論認為在契約規定的范圍內,剩餘控制權在僱傭關系中屬於僱主,對勞動的指揮權是在僱主或作為其代理人的經營者一方。但日本學者青木認為,日本企業的特徵是契約的不完全程度相對較高;而其「剩餘控制權」也不盡歸僱主一方專有,它具有在從業人員當中廣泛擴散、分享的傾向。(比較經濟體制分析的牛人——yuweiyuwei)這一點與重視利用隨企業內部工作的進展而產生出來的現場信息有關(青木昌彥,26-27頁)。其實青木所說的現象肯定不限於當代日本的大公司,在許多國家許多時期的資本主義企業中,剩餘控制權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於企業的大量員工中(參見Braverman, 第二章)。
在馬克思那個時代,以現在這樣的方式從理論上探討「剩餘控制權」問題是不可能的。馬克思並不使用剩餘控制權的概念來定義企業,也不會使用剩餘控制權假說來對企業存在的原因作理性化的解釋。但是對於剩餘控制權的基礎——契約的不完全性,馬克思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看來,不僅是商品交易雙方簽訂的契約,就是買賣雙方的一般權利,都是極不完全的,它們對許多具體問題都不可能作出規定。他在討論圍繞工作日長度所發生的斗爭時,已經分析了契約不完全所帶來的矛盾和斗爭,並且實際上把這場斗爭描繪為爭奪對於勞動時間的「剩餘控制權」的斗爭。
馬克思論述的是19世際英國的情況,那時候的工作日「本身是不定的」。他把當時圍繞工作日長度所發生的斗爭概括為:「資本家要堅持他作為買者的權利,他盡量延長工作日,如果可能,就把一個工作日變成兩個工作日。可是另一方面,這個已經賣出去的商品的特殊性質給它的買者規定了一個消費的界限,並且工人也要堅持他作為賣者的權利,他要求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正常量內。於是這里出現了二律背反,權利同權利相對抗,而這兩種權利都同樣是商品交換規律所承認的。在平等的權利之間,力量就起決定作用。所以,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上,工作日的正常化過程表現為規定工作日界限的斗爭,這是全體資本家即資本家階級和全體工人即工人階級之間的斗爭。」(《資本論》第一卷第259、262頁)商品買賣的契約說明的就是買者的權利和賣者的權利,而在馬克思看來,這些權利都是極不完全的,它們本身並不能規定工作日的長度。
《資本論》的論述沒有告訴我們,當時英國工廠中的勞動時間是否是由勞動契約規定的。可以推測,當時工作日的不確定、過長的工作日,有一部分是由於雇傭工人的勞動契約規定的勞動時間不同、規定的勞動時間過長。但是,我們從《資本論》所轉述的許多事例中可以看出,當時那種過長的工作日,有很多並不是在勞動契約中就規定好了的,而是僱主利用其「剩餘控制權」而隨意延長勞動時間。馬克思說,資本家「堅持他作為買者的權利」,「想從他的商品的使用價值中取得盡量多的利益」(《資本論》第一卷第262、261頁)。這種表達也已經暗含著資本家在契約允許的范圍內任意處置買入的勞動力、從而擁有「剩餘控制權」的意義。在馬克思看來,工人要在僱主的這種「剩餘控制權」面前保護自己,就必須聯合成一個自為的階級,「作為一個階級來強行爭得一項國家法律,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屏障」(《資本論》第一卷第335頁)。英國限制工作日的法令「把屬於工人自己的時間和屬於僱主的時間終於明顯地區分開來。工人現在知道,他出賣的時間何時結束,他自己的時間何時開始」;「他預先准確地知道了這一點」(《資本論》第一卷第335頁所引用的工廠視察員報告)。用當代企業理論的術語說就是:資本家堅持規定工作日的長度是他享有的剩餘控制權,而工人階級則要通過集體的斗爭剝奪資本家的這一權利,由國家來強行制定一份標准化的勞動契約,將標準的勞動時間作為法律規定下來。

閱讀全文

與資本論版權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駕駛證有效期滿了怎麼辦 瀏覽:851
馬鞍山市浩宇機械公司 瀏覽:139
馬鞍山寶龍華庭地基 瀏覽:324
著作權歸什麼部門管 瀏覽:84
上帝創造世界聖經故事 瀏覽:170
呼市工商局到萬達廣場坐幾路車 瀏覽:58
馬鞍山朝暉花園 瀏覽:55
創造者錦綸廣東 瀏覽:268
馬鞍山紋綉 瀏覽:399
蕪湖合並馬鞍山是 瀏覽:485
嗨氏畫師版權問題 瀏覽:982
馬鞍山一銅陵動車 瀏覽:550
商標相似是不是侵權 瀏覽:676
借款糾紛二審答辯狀 瀏覽:990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