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民法典物權概念

中國民法典物權概念

發布時間:2021-07-30 13:53:18

❶ 民法典物權編與物權法的區別

民法典施行以後,現存的物權法就失效了。

❷ 分別列出物權法和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哪些物權類型並進行比較二者在物權類型規定上的區別思考立法理由。

民法典中物權編變動點如下
(一)徵用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45條
(1)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
(2)被徵用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使用後,應當返還被徵用人;
(3)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2. 注意:《民法典》對徵用制度,根據疫情有重要修改,需要考生引起足夠的注意,對新的制度變化要了解、記憶。

(二)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274、275、276、278條
(1)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2)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中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
(3)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
①業主共同決定事項,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
②決定籌集維修資金、改建或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改變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
③決定其他事項,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過半數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過半數的業主同意。
2. 注意: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常規核心考點,是哪些財產屬於業主共有,民法典在這里有新的規定,考生要足夠注意。此外,業主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問題屬於記憶性質的考點,需要考生足夠注意並進行記憶。

(三)土地經營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333、334、335、342條
(1)「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
土地經營權,是指權利人有權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佔有農村土地,自主開展農業生產經營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2)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3)流轉期限為五年以上的土地經營權,自流轉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土地經營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2. 注意: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近年的考試當中,考查次數較多,而且著重在考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變動模式。近年《民法典》又明確規定了「三權分置」制度,要引起充分重視。

(四)抵押權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05、406條
(1)抵押財產的處分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2)抵押不破租賃規則
抵押權設立前,抵押財產已經出租並轉移佔有的,原租賃關系不受該抵押權的影響。
3. 注意:抵押權是擔保物權中最為重要的制度,每年均進行考查,考查的分值在2-4分左右。今年《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需要考生引起足夠注意。

(五)抵押權與質權競合時的先後順序
1. 最新變化:《民法典》第415條
同一財產既設立抵押權又設立質權的,拍賣、變賣該財產所得的價款按照登記、交付的時間先後確定清償順序。
2.注意:擔保物權的競合與混合擔保一直都是命題人偏愛的制度,特別《民法典》還有相關的新變化,考生要注意具體效力規則。

❸ 什麼是物權行為它的定義是什麼

⒈物權行為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法律行為的一種,只要承認債權與物權的劃分,就必然要承認債權行為之外還有物權行為。
首先,「法律行為」這個概念是德國學者首先提出的,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一般性的法律行為與具體的法律行為形式之間的關系,為不同類型具體法律行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克服了大陸法系各國法制實踐中長期懸而未決的矛盾,解決了法律行為普遍規則與具體規則之間的關系,使民法典避免再對各種具體法律行為作出不必要的重復規定。它解決了意思自治原則與合同自由原則之間的關系,確認了法律行為不僅可以發生債法上的效果,而且可以產生婚姻法、親屬法以及其他私法上的效果,擺脫了將法律行為從屬於債法或合同法的傳統民法體系。
同時還認為,只要我國民法理論還承認債權、物權、親屬權等基本民事權利的劃分,就同樣必須承認物權行為這樣一種法律行為的客觀存在。因為作為私人的、旨在引起某種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人們從事法律行為的目的可以是各不相同的,既然有以特定人與特定人之間以發生、變動、消滅債權債務關系為目的的債權行為,順理成章地就有一個以設定、變動和消滅物權為目的的行為,這就是物權行為。
最後,物權行為是對法律行為依其法律效果進行分類的邏輯上的必然結果。如果否認我國民法理論中存在物權行為,那麼我們就無法對法律行為按照人們意思表示中希冀引起法律效果的不同加以分類,整個民法的邏輯體系將可能因此而發生混亂。有的學者已經指出,如果在民法理論上否認物權行為,那麼作為法律行為的唯一支柱就只有債權法上的合同。這樣一來,法律行為作為一項民法總則中規定的制度就成了問題,因為,只作為對債的發生原因之一的合同的規則的抽象,作為債法的一般規則尚有問題,作為民法的一般規則列入總則編的科學性就更不能成立了
⒉關於物權行為的無因性問題,文中是這樣說明的:無因行為必須由法律作出規定,法律可以規定某些物權行為是無因行為,也可以規定某些債權行為是無因行為,德國民法就是如此。某種行為,在理論上我們認為它「應該」是無因行為,但未規定在法律中,還是不能作為無因行為看待。
另外,孫憲忠博士在文中提到 :
⒈(物權行為)理論使民法體系更加清晰合理,富有邏輯性。
⒉加強了對交易安全的保護,為保護善意第三人提供了最切實的理論基礎。
⒊該理論最終解釋了物權公示的「公信力」,即物權為什麼必須公示並能在公示後取得對抗任意第三人的效力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提出反對意見,其中以王利明先生為代表3,他的意見主要有:
第一, 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實際上是學者虛構的產物,在現實的交易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獨立於債權合意之外的移轉物權的合意。
⒈以買賣為例,當合人訂立買賣合同的目的,就是使一方支付價金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另一方通過交付標的物而取得價金的所有權。因此,移轉價金和標的物的所有權既是當事人訂立債權合同的目的,也是債權合同的基本內容,如果將移轉標的物和價金所有權的合意從買賣合同中剝離出來,買賣合同也就不復存在。而且,當事人訂立任何一份買賣合同,都必須對價金和標的物移轉問題作出規定,否則買賣合同將因缺少主要條款而根本不能成立。既然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規定價金和標的物的移轉問題,那麼他們沒有必要就標的物和價金的所有權移轉問題另行達成合意。因此,所謂移轉物權的合意是包含在債權合同之中的,它本身不可能超出債權合同。
⒉物權和債權的性質區別並非必然導致物權的意思表示必須獨立於債權的意思表示,也並非是產生特殊的物權變動方法的根據。
⒊就交付行為來說,它並不是獨立於債權合意而存在的,交付的性質是實際佔有的移轉,從物權法的理論來看,單純的實際佔有的移轉並不能必然導致所有權的移轉。交付效果不可能與買賣合同分割開來。尤其應當看到,實際交付標的物不是什麼單獨的行為,而是當事人依據債權合同而履行義務的行為。例如在買賣合同中,交付標的物是當事人應負的基本義務,而一個交付行為是否真正完成,取決於出賣人所實施的交付行為是否符合買賣合同的規定。如果出賣人未按合同規定的期限提前或遲延交付,或交付標的物有瑕庇,或交付標的物的數量不足,顯然不符合合同的規定不能構成真正的交付。如果將交付行為與買賣合同割裂開來,那麼交付行為的正確和正當與否也失去了評價標准。
⒋就登記來說,其本身並非民事行為,而是行政行為。
而針對否認物權行為的意見,孫憲忠博士在他的文章4中提到:
⒈物權行為並非純屬抽象,而是事實存在的
例如,德國民法上,所有權人為自己的土地設立債務的行為,以及定限物權的設立行為都是現實中存在的物權行為。
⒉關於物權行為抽象性對原所有權人保護不利的質疑:
關鍵在於我們沒有了解到德國物權行為理論的新發展,即,在德國法上,將法律行為理論的一般規則運用於物權行為之中也是符合法理的,那麼,物權合意就可依一定情事得為撤銷,也就不存在對原所有權人不利的問題了。
⒊關於物權行為理論過於玄妙而難以被公眾理解和立法,司法運用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不成其為問題,因為一個符合法理,邏輯的理論只是因為對其了解和運用的不熟悉就棄之不用,實在是為荒唐。
經過閱讀相關的一些文獻和論文,我對物權行為理論有一點自己的認識,其中主要的想法來源於雅科布斯先生的《19世紀德國民法科學與立法》一書的後記,即雅科布斯先生和楊振山先生關於物權行為理論的討論以及雅科布斯先生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和推理進路的介紹。
一?物權行為理論的前提:
1法源前提:
薩維尼並非獨自完成了物權行為理論的發現,而是基於胡果的研究成果。而胡果的研究立足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同時,薩維尼在發展胡果的理論時也是基於對羅馬法的研究。可以說羅馬法是物權行為理論的法源基礎。
2理論前提:
通過對羅馬法的考察,胡果發現,在法學階梯的法學體系的第二部分中,應該區分出有關對物的物法和對人的債法5。這也是德國民法典最值得提到的體系特點,即對物法和債法的截然區分6。同時,對債的性質的認識,也使物法和債法的區分得到清晰:胡果將債稱為人際間的束縛並在這個意義上將此概念稱為「羅馬法的精神」,而從這個表述中可以發現,「債權是一種權利,其針對的對象並非物,而是另外一個人;債權使這個人失去對享有除某個債權中所指的行動的自由權以外的全部普遍自由,這個行動因為被排除(此排除並不排斥他人)出自由的范圍,所以不再是可以做的行動,而是必須做的行動。」7
由於債法與物法的分離,所以在所有權取得方式中不包括債的關系8,因此債權請求權被排除出所有權轉讓的要件。那麼,現在可以發現,為了物權變動的生效單單依據債的關系是不能完成的。物權和債權的二分是物權行為理論的理論前提。
二?物權行為理論的推導:
在物權行為理論發現前的時期,當時的學者通常認為,所有權繼受取得的要件被分為(合法)的名義和取得形式兩部分9。而關於名義和取得形式的具體含義則經過了一個時期的發展。在所謂的「中世紀畸形化」的時期,取得形式被定義為交付,而(合法)名義被認為是指向所有權轉讓的債權。
為了糾正這一「中世紀畸形化」和順應「時代潮流」,於是產生了下面的結論:「在所有權的取得中,必須存在一個區別於所有權取得本身的名義。」更准確的說,所有權是在「佔有開始」之後產生的,於是將債權請求權稱為名義是一個錯誤。轉讓行為和轉讓的基礎行為相分離,是澄清了上述不準確表達的羅馬法10 。那麼,與債權請求權相分離的名義就只能是一個合同,而這個區別於建立債權請求權的債權合同的合同就只能叫做「物權合同」。11
至此,物權合同或者說物權行為已經凸現眼前,這樣一個嚴密的邏輯推導過程又是基於羅馬法的法源地位,而物權行為的獨立性也因此證成。
三?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是物權轉讓的抽象性的主要原因。12
意思的動機不屬於意思,債權行為是物權轉讓行為的動機而非其意思本身。雖然,沒有人會沒有動機的為意思表示,但動機本身不能被考慮為意思表示。
從這個判斷出發,我們會發現,獨立的物權合同或許其基礎關系――債權合同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效,被撤銷,但由於這個債權合意僅僅是物權合意的動機,所以,只要物權合意本身沒有無效或被撤銷的事由,那麼物權轉讓就是合乎合意的有效。
在債權合意失效情況下物權合同有效並發生物權轉讓的效力,於是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存在就是適宜的和必要的。
但是,發現物權行為理論的法學家並不是以這樣的邏輯順序推理,而是從反方向進行推理。由於在羅馬法中存在這樣一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那麼就有下面的推理:法律行為可以因為錯誤動機而無效被撤銷,而這一錯誤的可撤銷性又來自於法律行為鑒於一個法律原因而實施,而錯誤正好涉及這一原因,這就是「錯誤的重要性或曰致命性」。這個錯誤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涉及一個原因,而所有權轉移行為恰恰鑒於原因而實施。因此,實際中現有法的不當得利請求權是缺乏法律基礎的所有權有效這一結論的邏輯基礎。如果,基於誤想原因而實施的轉讓不能有效將所有權轉讓給受讓人,那麼這將與缺乏法律基礎而給付的不當得利相沖突。13
四?總結:
從上文的論述中可以發現,物權行為的發現是一個從羅馬法法源出發,嚴密邏輯推理和細化法律關系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似乎沒有可以駁倒的漏洞,也許這就是物權行為這一論題不斷被爭論而未能有壓倒性反對意見的原因。那些反對意見只是集中在物權行為理論的影響和外在價值,還無法從根本上對其核心價值、推理前提和推理過程進行摧毀。所以,反對意見只能說明物權行為理論的疏漏,卻不能將其推翻。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只能將推導的法源否定,那就是否認羅馬法的合理性和邏輯性,而這一點相信是難以做到的。另外,承讓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否認其抽象性相信也是不合邏輯和不合體系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在邏輯上否認物權行為的抽象性。
參考資料:http://www.fawang.net/dbbs/index.asp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包括總則物權

為了配合民法典的學習、宣傳和實施,幫助讀者及時准確理解民法典的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參與立法工作的同志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系列圖書。本套書分為7冊,包括總則編釋義、物權編釋義、合同編釋義、人格權編釋義、婚姻家庭編釋義、繼承編釋義、侵權責任編釋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按照釋義編寫體例,採用逐條解讀的方式,通過提煉條文主旨、梳理立法意見、介紹立法經驗、例舉示範案例等形式,深刻闡釋民法典全部內容,力求全面、准確反映立法原意。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二編物權
第一分編通則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百零五條【物權編的調整范圍】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僅供參考。下同。
第二百零六條【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百零七條【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第二百零八條【物權公示原則】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
第一節不動產登記
第二百零九條【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效力】
第二百一十條【不動產登記機構和不動產統一登記】
第二百一十一條【不動產登記申請資料】
第二百一十二條【登記機構的職責】
第二百一十三條【登記機構不得從事的行為】
第二百一十四條【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時間】
第二百一十五條【合同效力與物權變動區分】
第二百一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的效力和管理】
第二百一十七條【不動產登記簿與不動產權屬證書的關系】
第二百一十八條【不動產登記資料的查詢、復制】
第二百一十九條【保護權利人個人信息】
第二百二十條【更正登記與異議登記】
第二百二十一條【預告登記】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物權編調整的是何種民事關系

民法典物權篇調整的范圍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五條【物權編的調整范圍】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零六條【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5)中國民法典物權概念擴展閱讀: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物權篇調整的范圍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物權篇的內容主要包括物權的設立、物權的保護、所有權取得、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❻ 物權法132條在新民法典里多少條中體現

物權法132條在新民法典里338條中體現。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承包地被徵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八條 承包地被徵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據本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

❼ 有物權法存在,但是為什麼民法通則卻沒有物權的概念財產所有權與物權是什麼關系,是否就是從屬的關系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那個時候,共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私有財產的保護需求日益迫切,相關法律不斷完善,催生了物權法。物權這個概念,在中國固有的法律中是沒有的,這是從西方法律體系中引進的。因此,在先有民法通則後有物權法的情況下,很難要求民法通則中能有物權的概念。歸根結底,在於二者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在中國現有法律中,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因此,財產所有權並不從屬於物權,只能說財產所有權是所有權人對財產享有的從形式和內容上最完整的物權。

❽ 物權的概念

物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並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物權」一詞是由中世紀的注釋法學派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解釋羅馬法時,以「對物之訴」為基礎,創立了具有近代意義的物權學說。1811年的《奧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使用了物權的概念。1896年《德國民法典》以其為該法第三編的編名。其後,為大陸法系眾多國家接受。
概念2
根據《物權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力,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物權制度濫觴於羅馬法,但羅馬法並沒有出現物權這一抽象的概念,它是中世紀注釋法學派在研究、詮釋羅馬法時創造的。一般認為,1811年的《奧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採用了物權的概念,該法第307條規定:「物權,是屬於個人財產上的權力,可以對抗任何人。」《德國民法典》率先在法典中設立了「物權」編,對物權制度作了系統、完整的規定。其後,物權概念為多數國家的立法所接受,但除奧地利民法外,各國立法上並未給物權下定義。
從法律關系闡釋物權的涵義,主要有對物關系說、對人關系說和兩方面說(又稱折中說)三種說法。我國通說為折中說,認為物權關系是以對物的佔有、支配為媒介而發生的人與人的關系。《物權法》也采折中說,在物權的概念中強調了對物支配與效力排他兩個基本要素,並點明了物權的基本類別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法典物權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