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屋買賣合同上沒有說明土地使用權,合同生效後,土地使用權是否隨房屋一起成為買家的
房屋是依附土地的,正規《商品買賣合同》都註明土地的取得方式(出讓)和年限,那就是土地使證的年限。如果是商品房,買了房相應的土地使用也屋於你的。如果是經濟適用房,土地使用權依然是國家的;
㈡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中沒有寫到土地使用權轉讓,只是這樣寫(若是辦理房屋產權證時,甲方有義務協助乙方辦理
農村房屋買賣的合法性,主要是買方的條件必須是本村農民萬事大吉(只要和賣方不產生歸屬爭議)
㈢ 房屋買賣合同未約定交付時間
沒有約定交付時間,賣方隨時可以交付,買方可以隨時要求交付,如果還有疑問,你可以搜索我昵稱中的網站,那裡有很多律師提供免費的在線咨詢。
㈣ 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
㈤ 房屋買賣合同未約定解除合同條款
如果是約定延期交付,不論多長時間都不能解約,確實屬於霸王條款,適當催問後,如果無合理回復或承諾,可以據此提出解約。或者也可以考慮以實際損失追究延期責任。
上述分析供參考,需要具體幫助,建議帶材料找律師具體溝通分析。咨詢完畢請及時採納結束咨詢。
㈥ 房屋買賣合同只寫明出售房屋所有權及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歸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回的所有答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從以上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是與房屋的所有權一致的。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後,未辦理轉移登記手續,此時房產所有權仍然屬於賣方,但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的。
造成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的可能性有:
1、原拆遷安置協議中規定了禁止買賣該房產;
2、合同簽訂未表達當事方的真實意願;
3、合同存在明顯不平等條約;
4、賣方還未取得房產的全部所有權;
5、政策限制買賣的;
等等。
理論上該拆遷安置房屬於賣方唯一住宅的,不影響合同有效與否,但發生糾紛時,執行起來會存在難度。
㈦ 房屋買賣合同上寫著「以出讓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與「以掛牌的方式取得土地試用權」有什麼區別
首先,不存在「土地試用權」,應該是土地使用權之誤。
掛牌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其一
我國現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出讓方式包括四種:拍賣、招標、掛牌和協議出讓。
可參見http://ke..com/view/36397.html?tp=1_11
㈧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路過,我是來看樓上的律師的...請問大律師,物權法哪條規定說沒過戶之前房子就是樓主的,又是哪條說並且是明確說是過戶是登記對抗主義的
樓主的問題,我謹發表我個人的觀點
1.只要沒過戶,那房子就依然是對方的。依據是物權法第14條,不動產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
2.你和他之間的協議是有效力的,你可以依據你手上的協議書和房產證等相關證件去要求過戶
3.如果他告你,你有協議書在手上就輸不了,你可以反訴要他履行合同義務,協助辦理過戶手續
希望對你有幫助,同時建議你聽別人意見的時候要求對方給出具體依據,以免受誤導。祝好!
㈨ 土地使用權轉讓違法時,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馬穎秋律師解答: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版相關規定,以下權合同應為無效: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沒有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沒有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沒有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 轉讓房地產時房屋已經建成的,沒有房屋所有權證書;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審批而沒有報批或不予批準的; 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的,應沒有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