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欠一個朋友1萬塊錢,因為我沒有償還能力,他起訴我了,法院已經調解了。當時談好是首次給5000,以
問:我欠一個朋友1萬塊錢,因為我沒有償還能力,他起訴我了,法院已經調解了。當時談好是首次給5000,以後沒遠付1000,還清為止。但是我現在沒有5000,我想以後每月還他1000。還完為止,但是他不同意,現在要送到執行庭。這種情況,在執行庭可以再調解嗎?每月還1000,如果對方不同意調解了,強制執行的話我沒有財產,雖然我結婚了,但是和我愛人沒有登記,會強制執行我們的東西嗎?還有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我愛人的父母給買的。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申請強制執行調解後對方還款一部份停止還錢,不需要再次申請,繼續執行即可;執行期間積極同執行法官溝通聯系。n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n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n它們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n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n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執行人。n
2. 法院強制執行之後還能調解嗎如果調解成功,那法院的執行費怎麼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規定: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綜上條款,法院進行強制執行的時候,法院是不會進行調解的,但被執行人可以與申請人協商,讓申請人取消強制執行。
不管調解是否成功,法院的執行費是不會少的,按照當初申請執行的金額收取。
(2)實現擔保物權可以執行和解嗎擴展閱讀:
申請執行案件的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四條申請費分別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仲裁機構依法作出的裁決和調解書,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判決、裁定以及國外仲裁機構裁決的,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沒有執行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元至500元。
2、執行金額或者價額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超過1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超過5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超過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1交納。
3.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第四款規定,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按照本項規定的標准交納申請費,不再交納案件受理費。
3. 實現擔保物權終審完多久完成拍賣
實現擔保物權終審完完成拍賣問題:
擔保物權的實現,不僅關繫到擔保物權人的利益,對擔保交易的正常運行也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物權法雖然規定可以直接申請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但擔保合同無法作為執行依據。為了實現擔保物權制度之功能,彌補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新民訴法新增了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關於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條款。這種快速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實現債權程序,引起了廣大債權人尤其是銀行等金融企業的高度關注。但對於基層法院審判一線的法官來說,目前僅有的兩個法律條文,相對紛繁蕪雜的各類糾紛適用難度很大。
結合在實現不動產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實務中遇到的問題,談幾點做法及思考。
一、實現不動產抵押擔保物權特別程序的性質
擔保物權實現程序,並不體現權利義務的爭議性,具有非訟性。擔保物權實現程序的非爭議性,是由物權法中的公示公信原則所決定的。抵押辦理了登記,抵押權人獲取了抵押房產的他項權證,其權利外觀具有公信力和對抗力。申請人申請法院拍賣、變賣擔保物,實質是要求確認並實現其擔保物權的程序,並非請求法院解決民事爭議。雖然被申請人可能提出異議,但這並不影響該程序的非訟性質。訴訟程序採取當事人主義、直接言詞主義,其制度價值在於准確查明案件爭議,保障當事人的程序參與,以裁判結果的實體公正為核心目標。在非訟程序中,法院奉行職權主義、簡易主義,裁判周期短,體現了效率的價值,其程序目的也不在於爭議解決。
如果法院經審查擔保物權成立的證明文件(包括主合同、擔保物權合同、抵押權登記證明或者他項權利證書等),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成就的證明材料齊備,即可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則駁回申請。
二、被申請人異議問題
一是異議期限。實現擔保物權程序的審限只有三十日,如按訴訟案件標准給予被申請人以答辯、舉證期限,則難以在審限內審結。筆者認為,此類非訟程序案件,可規定由承辦人靈活確定不宜過長的異議期,而不應再按訴訟程序給予舉證、答辯期。
二是管轄異議。首先,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立法實踐來看,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地域管轄法院標准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另一種是由擔保特權登記地法院管轄,以擔保財產所在地法院確定管轄較為普遍。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由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兼采了兩種地域管轄標准。而不動產專屬管轄系訴訟案件中的管轄規定,在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中不應適用。其次,新民訴法修訂後的管轄異議條款,由原第二章管轄第三節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部分,移到了第十二章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二節審理前的准備部分。因此,可以認為管轄異議條款是針對一審訴訟案件作出的規定。而實現擔保物權並非訴訟案件,特別程序案件中沒有被告,管轄異議條款無從適用。若受理法院審查後發現不屬於自己管轄,可裁定駁回申請。申請人可以另行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避免在一、二審法院的管轄裁定和上訴移送程序中耽誤大量時間,真正體現了擔保物權特別程序便捷高效處理的立法本意,又節約了寶貴的司法資源,同時也避免了管轄異議權被濫用。
三是實體性異議。實現擔保物權程序中,不應當進行實質性審理。如被申請人提出擔保物權存在與否,或者擔保的債權范圍、金額、期限等實體問題提出異議時,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公告送達問題
筆者認為,雖然新民訴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但在實現擔保物權案件中,應以被申請人參與程序為原則。一是通常作為抵押物的不動產本身價值較高,所擔保的債權金額較大,關繫到債權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因此,應當以相應的當事人參與程序為保障。二是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具有非訟性,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是否成就進行形式審查,而非實質性審理,並以法官獨任審理為原則,實行一審終審。在被申請人未參與的情況下,不能賦予廣大基層人民法院更重的審查義務。三是不排除有的申請人故意隱瞞被申請人信息,以虛假材料及權利憑證騙取法院裁定的「逆選擇」現象出現。只有被申請人參與程序,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此類道德風險。因此,如公告送達後被申請人仍未到庭的,應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訟程序來解決。
四、擔保的債權是否確定
筆者認為,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適用的前提是擔保的債權應當確定。首先,實現擔保物權系非訟特別程序,法院只需對擔保物權成立的證明文件、擔保的債務是否已經屆滿、擔保物的現狀等事實進行形式性審查。如果對擔保的主債權范圍、金額、期限不能確定,需要通過實質性審理後才能查明的,就不應適用該程序。其次,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故筆者認為,在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或被擔保的債權存在多個債務人的,或多個不動產抵押擔保同一債權,不同主體所承擔的份額、受償次序不通過訴訟程序無法確定的情況下,抵押物所擔保的受償范圍及金額無法確定,亦不可適用該特別程序。
五、抵押物設有在先抵押時如何處理
優先受償權是抵押權的核心和實質。在債務人屆期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可以抵押物折價或者從該抵押物的變價中優先於一般債權人而獲得先位清償。但在同一抵押物上存在數個抵押權時,登記在先的抵押權優先於登記在後的抵押權。當抵押物的價值較大時,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後,若有剩餘才能用於償還其他債務。目前,房地產開發商為提高資金利用率,往往將拍賣所得之用於項目開發的土地上都設定了抵押。企業也往往為獲得流動資金,將土地、廠房作為抵押物為其銀行融資提供擔保。城市商品房多數也存在按揭抵押。雖然,對於商品房按揭是否屬於不動產抵押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系不動產抵押,有的認為是權利質押,有的認為系准抵押,有的認為系讓與擔保。但無論其性質如何界定,商品房按揭均在房產登記機關辦理了抵押登記。不動產作為金融資產具有稀缺性,同時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也是放貸銀行最願意接受的抵押物。因此,在涉及不動產的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中,必須查明其是否存在設定在先的抵押。如抵押物上存在設定在先的其他抵押,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另行提起訴訟。
六、實現擔保物權案件能否進行調解
法院調解是指在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和協調下,就案件爭議的問題進行協商,從而解決糾紛所進行的活動。新民訴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故筆者認為,調解是訴訟過程中所適用的程序,如調解不成所對應的案件處理方式應當是判決。實現擔保物權系非訟特別程序案件,經審查實現擔保物權的條件是否成就後即作出相應的准予或駁回之裁定,因而不適用調解程序。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審查過程中自願和解,申請人申請撤訴法院應當准許。如果雙方協商通過設定一定期限內完成給付作為解除抵押條件的情況下,法院不能調解結案,而只能按庭外和解方式處理。法院應當向申請人釋明,和解協議不具備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效力。如申請人不願撤訴,法院仍然應當裁定準予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雙方可在執行過程中進行和解。
七、對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的救濟
綜上所述,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處理可以區分以下四種情形:一是受理法院經審查,擔保物權實現條件成就,即可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二是受理法院經審查,發現自己沒有管轄權,應駁回實現擔保物權申請,申請人可另行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申請。如果存在法院爭管轄的情況,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三是法院審查過程中,如雙方和解,申請人申請撤訴的法院應予准許。如雙方協商由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還款作為解除抵押條件,申請人不願撤訴的情況下,法院不適用訴訟案件中的調解程序,仍應裁定對抵押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雙方可在執行過程中和解。四是受理法院經審查,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或主債權或擔保物權本身存在異議,或被申請人不能參與程序的,則駁回實現擔保物權申請。根據新民訴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的規定,申請被駁回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對於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裁定,已經設置了有效的救濟途徑,不再適用訴訟程序中管轄異議、調解和申請復議等程序,以迅速實現擔保物權,方合乎非訟程序的制度價值。
4. 案外人不按執行和解協議履行義務應如何處理
對你的問題,就我個人的理解而言,執行過程達成的和解協議如果由案外人參與簽署的(尤其涉及案外人財產處理的),那麼本質上並不真正屬於執行和解協議,對於案外人的財產,是否可以考慮通過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處理來達到目的,具體的操作恐怕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最終落實。建議和當地律師做一個全面溝通處理。
5. 想到依法維權,但是法院調解後,對方不執行,還我我方提交強制執行,為什麼對方不執行,法院長依調解直接
問:想到依法維權,但是法院調解後,對方不執行,還我我方提交強制執行,為什麼對方不執行,法院長依調解直接執行呢,法律的尊嚴何在呢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申請強制執行調解後對方還款一部份停止還錢,不需要再次申請,繼續執行即可;執行期間積極同執行法官溝通聯系。n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n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n它們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n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n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執行人。n
6. 強制執行期間,還可以調解嗎
強制執行期間,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不叫調解,但意思差不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6)實現擔保物權可以執行和解嗎擴展閱讀:
法院進行強制執行的時候,法院是不會進行調解的,但被執行人可以與申請人協商,讓申請人取消強制執行。
第二百三十一條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強制執行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
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它們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執行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7. 強制執行,雙方和解後是否可以撤銷,法院必須執行嗎
強制執行雙方達成和解之後不可以撤銷執行但是可以中止執行,如果你們公司沒有按照和解協議履行約定,對方可以就調解協議內容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四百六十七條
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執行中雙方自願達成的和解協議,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恢復執行,但和解協議已履行的部分應當扣除。和解協議已經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復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條 執行和解
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 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