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國內數字音樂版權發展狀況

國內數字音樂版權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1-07-25 08:05:00

⑴ 數字音樂的發展困境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受眾對於信息接收方式的改變,決定了在3G時代,各種無線終端更加智能化,各種數字音樂應用形式更多。數字音樂已經成為網路文化產業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谷歌推出數字音樂商店業務。這是谷歌首次在其供應應用程序、電影和電子書籍的安卓網上商城出售歌曲,以提高與蘋果公司iTunes商店的競爭力。雖然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音樂商店業務,看上去,數字音樂的形勢一片繁榮,但是數字音樂在發展的道路上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盜版問題就是其中最大的阻力。互聯網上的數字音樂90%以上內容都是未經授權的,在盜版泛濫的情況下,也就造成了數字音樂用戶基數高卻不能產生更高收入的問題。盜版內容太多對正版音樂造成的損失巨大。不久前,網路與音著協簽約,將按照用戶在線播放和下載次數,向詞曲作者付費。2010年文化部關閉了300多家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網路音樂經營的網站。這些舉措使得業內人士對數字音樂產業的未來感到樂觀。資本市場對中國數字音樂市場也開始愈發關注。專家分析,產業環境的改善和網路主管部門對數字音樂市場的監管加強,市場環境將在不久得到較大改善。也許這樣,數字音樂的發展速度將會更加迅猛。

⑵ 數字版權的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數字出版市場雖已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是中國出版業由傳統的出版模式向數字化模式轉型的道路不會平坦,版權問題隨時可能影響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於數字版權保護,由於數字出版是以技術開發與版權增值為核心的產業,版權保護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在美國,版權產業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因和信息經濟的驅動力,可以說,沒有版權保護,就沒有好萊塢的全球市場。在我國,由於數字技術對傳統版權保護帶來的沖擊,數字作品的版權不能得到充分保護,著作權人的權益每每受到傷害,再加上為數相當多的網民缺乏良好的版權保護意識以及正確的數字消費觀等,導致數字出版產業鏈不完善,無法進行正常的產業循環,數字出版業難以得到健康發展。以上是我們在數字出版領域之間還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事實證明,圖書數字化以後,盜版極其容易,復製件與原件一模一樣,而且復制幾乎沒有什麼成本,這就使得網路出版的版權控制更加困難。一些新出版的暢銷圖書很快被做成電子書在網上流傳,但這往往是一些個人網站未經授權擅自製作的,是違反著作權法的行為。因此,目前很多出版社都不願意讓自己出版社的圖書數字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數字出版中盜版問題的恐懼。版權的法律保護問題解決不好,即使產業本身具有發展潛力,出版社對數字出版也只能是敬而遠之。盡管目前比較流行的數字版權技術DRM是採用下載計費、數字底紋加密和硬碟綁定等措施實現對網路出版物傳播范圍的控制,它可以嚴格控制電子圖書的閱讀期限、閱讀次數,不經授權讀者不能將電子圖書復制給朋友,也不能列印,可以對網路出版物進行一些必要的版權控制和管理,但網路出版物形式多種多樣,製作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硬體產品日新月異,很難形成一種通用的、有效的數字版權技術來徹底地保護各種網路出版物,並且保證其加密技術永遠不被破解。因此,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出版社進入數字出版領域的障礙之一。對此,除了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外,也要在版權保護的技術方面加以突破和創新。
首先,「出版」是有許可權的;互聯網上發布資訊是很方便,方便到什麼人都可以發。於是不良信息、錯誤信息也遍布整個網路,有序的信息是財富,無序的信息是垃圾。更重要的是「出版」是有版權的。現在的網路資訊大多數是你抄我、我抄他,快捷的復制技術培養了一大批Google作者,藉助Google和Copy他們可以在幾天內完成一篇宏偉大作。出版商們敢將自己的吃飯傢伙發布在這樣的媒體上嗎?
所以數字出版首先因素:數字出版物只能看,不能無償傳播。(現在國內的一些原創文學網站已經採用了後續章節以圖片方式發布的方法)
其次,我國有關數字出版的法律依然滯後。我國有關網路出版的法律法規迄今為止只有兩部,這兩部法律對於發展日新月異的網路出版業來說,可謂「年代久遠」。因為法律的滯後,數字出版領域的版權糾紛由來已久,且呈愈演愈烈的趨勢。
話說白了,其實數字出版的迷茫性核心,是版權的歸屬性和利益分配問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滿足了媒體廣布要求(誰不想自己的作品多發),但損傷了媒體的贏利要求(誰願意自己的東西被濫發)。更何況,掌握著現代化的快速內容發布的非正規通道,利用非自產內容粘著住大量讀者,硬割去了大量的廣告份額,這才是出版數字化的傷心這處。

⑶ 如何加強數字音樂的版權

2009年3月,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被批准成為國際標准音樂作品編碼,即內ISWC編碼中國大陸地區容唯一代理機構。該編碼具有在世界范圍內、在所有音樂載體及傳播方式中識別每首音樂作品的唯一性的特徵(了解更多)。協會會員名單和作品資料已分別匯入IPI(國際權利人數據信息系統)和ISWC(國際標准音樂編碼),從而將中國音樂著作權人的作品納入國際識別系統。一旦中國作品在海外被使用,其權益便可及時得到保護。
所以及時申請版權,及時進行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⑷ 數字音樂的全球發展

數字音樂通常是指在音樂的製作與傳播及儲存過程中使用數字化技術的音樂。基於網路的不同,行內人士通常將數字音樂分為在線音樂(通過互聯網提供在電腦終端下載或者播放的音樂)和無線音樂(通過移動通信網路提供在手機終端播放的音樂)兩種。本文從產業價值鏈角度分析了在線音樂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音樂是領先進入數字時代的創意產業,全球的數字音樂產業規模十年來一直持續增長。2010年,數字渠道在整個數字音樂產業的收入份額中佔29%。盡管整個音樂產業的價值減少近三分一,但數字收入七年來累計漲幅超過1000%。2010年,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的價值估計為46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百分之六。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的總額超過圖書、報紙和電影在線收入的四倍。市場調研機構高德納公司(Gartner)調查顯示,2011年全球在線音樂銷售額有望達到63億美元,同比增長7%。
數字化形態的在線音樂產品已經逐步取代傳統音樂產品的地位,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而在線音樂產品全新的市場特性使在線音樂產業價值鏈上相關企業或部門面臨的現實環境更加富有挑戰性。

⑸ 數字音樂的中國發展

數字音樂在我國已經有了將近十年的發展歷史,基本上保持了與國際同步的發展速度,也同樣經歷了世界數字音樂發展史上的幾個重要階段。2004年前後,數字音樂在中國進入了產業化發展階段。目前,我國的數字音樂市場仍然處在發展的初期,雖然發展數字音樂產業的市場條件仍不完善,在銷售額上尚不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較,但中國內地龐大的潛在市場、寬頻的高速普及及與世界同步的移動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卻為這一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穩固的基礎。
2009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同比增長8.2%,達到1.4億元。2010年,在線音樂市場收入平穩上升,收入規模為2.8億元。2012年在線音樂用戶規模4.36億,年增長13.0%,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18.2億元,比2011年增長379%。在線音樂演出的收入大大拉升了本年度的在線音樂市場規模。中國在線音樂潛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發展空間還有待市場各方充分挖掘。目前全球音樂產業加速向數字音樂轉化,傳統唱片業的陣地大為縮減;同樣,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也方興未艾,用戶規模和比重都在持續增長。但是,商業市場還遠未成熟。 當前,國內移動增值業務可謂異彩紛呈,其中人氣最旺的業務當屬無線音樂。迅速崛起的無線音樂,給用戶帶來了嶄新的娛樂體驗,成為推動數字音樂全面崛起的生力軍。縱觀全球,隨著3G商用進程的不斷加快,以無線音樂為代表的手機娛樂業務迅速崛起,成為移動運營商看好的業務增長點。 數字音樂的迅猛發展,使無數企業對其青睞不已。音樂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在於數字音樂,中國互聯網數字音樂用戶佔世界前列,只要解決了版權問題,數字音樂的收入未來幾年就可能出現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前景十分樂觀。 因為具體國情的不同,數字音樂在中國的發展與其在國外的發展存在著一定差異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數字音樂給中國的音樂生產者帶來機會遠大於打擊;
第二,中國的數字音樂產業發展走的是無線音樂拉動在線音樂的道路。 唱片業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已經發展了上百年,成熟完善的市場環境和高力度的版權保護政策使這些國家的消費者長期以來養成了正版消費的良好習慣。數字音樂出現後,網路免費下載在短時間里就對唱片公司的銷量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從來沒有經歷過如此重大的盜版沖擊的唱片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能找到能夠阻截網路盜版、保護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直到2003年蘋果公司推出 iPod+iTunes模式,並從中賺到了大把的真金白銀,唱片界才看到了一個能解決自己當下困境的可行方案。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歐美的數字音樂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軌道,但是傳統唱片業的衰敗已成事實。唱片巨頭獨享高額利潤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的唱片公司只能與網路運營商、數字音樂服務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等共同分享數字音樂這塊蛋糕。對歐美的唱片產業而言,數字音樂時代的到來是一場由新技術產業對傳統產業發起的利益篡奪,傳統唱片產業與新技術的合作更多的是出於被迫而非對其發自內心的追捧。
而在中國,唱片公司的心態卻大不同。中國的唱片市場從來未能發育成熟。傳統音樂產業長期困擾於盜版對其利益的侵蝕,盜版的市場佔有率超過95%,發行唱片無利可圖是一個公開的事實。在這樣的境況下,國內的唱片公司磨練出了一套不靠發行唱片生存的本領,它們大多淪為了經濟公司,靠藝人走穴、開演唱會和廣告代言勉強維生。數字音樂的到來,使中國唱片業本來就微薄的贏利空間進一步被擠壓。但是對於本來就在唱片銷售上賺不到錢的唱片公司來說,對這種打擊的感受力度遠遠沒有他們的外國同行來得那麼強烈。相反,數字音樂對一直在生存道路上苦苦掙扎的中國唱片業人士來說更像是一個擴展自己生存空間的新機會,一根救命的稻草。在無線音樂領域上的成功嘗試鼓舞了它們的信心。幾乎就在轉眼間,中國的唱片業就大跨步邁進了數字音樂時代。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的心態是積極主動而非無可奈何。 在歐美,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傳統線下渠道—互聯網—無線」的過程。也就是說,互聯網上的數字音樂銷售模式先於無線音樂出現並更早獲得成功。但在中國,無線音樂和互聯網音樂基本上是同時起步的,中國的唱片公司在數字音樂領域的成功最早來自於無線領域。到目前為止,在無線平台上獲得的利潤仍然構成了中國數字音樂產業贏利的主體,在線數字音樂領域雖然吸引了眾多業內外企業和資本進入,但至今仍處在艱難地探求生存模式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仍然是與中國的盜版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在美國, iP0d+iTuneS在線音樂銷售模式的成功,是建立在蘋果公司對數字音樂版權的有力控制及整個市場的正版消費習慣基礎上的。但是在中國,第一,缺乏成熟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和控制措施,第二,人們吃慣了網上的免費的午餐。在沒有解決這兩大頑疾的情況,在線音樂很難獲得健康發展的機會。而在無線平台上情況就不一樣了。無線下載的一大優點是正版率很高。因為無線網具有相對封閉的特徵,無線音樂下載由電信運營商統一控制收費,未經授權的音樂產品按規定不能在其平台上銷售,這就使得其發展較少受到盜版的困擾。據統計,目前無線平台上的數字音樂正版率大概達到了80%以上,而且在多年來的發展中,電信運營商已經成功地培養起了用戶的付費習慣,這與盜版橫行的在線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此外,無線平台還具有支付簡單的特點,這也是長久以來阻礙在線音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以上幾個原因,無線音樂業務自2003年在中國開展以來,短時間內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各個門戶網站及電信運營商都參與其中。中國數量龐大的手機用戶用無數次小額支付的2元錢,讓音樂的消費者從之前幾百萬位購買唱片的核心消費人群,擴展到了到數以億計的購買數字音樂片段的移動人群,大大拓寬了音樂產品的銷售面。上海艾瑞市場研究公司2005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3.63億手機用戶當中,使用手機下載鈴聲和彩鈴業務的用戶數量分別佔72.6%和34.8%。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鈴一個月的下載量通常都在100萬次以上,一首《老鼠愛大米》曾創下單月下載量600萬次的紀錄,一個月1200萬元的收入,相當於傳統唱片70萬張的銷量收入!
無線音樂的成功運作使唱片公司、網路運營商、硬體生產廠家等看到了數字音樂領域潛藏著的巨大商機。為了搶占產業制高點,大批雄心勃勃的企業開始向在線音樂市場進軍。所以說,在我國其實是無線音樂的迅猛發展反過來促進了互聯網音樂的成長。或者說,是無線音樂真正推開了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大門。 我國數字音樂產業市場要想健康運行,增強版權保護勢在必行。迄今為止,國內有許多互聯網企業亦逐步意識到版權問題。各企業紛紛採取多種途徑,通過與唱片公司合作、與歌手簽約、與詞曲作者洽談等方式,將自己從服務提供商的身份華麗地轉型成產業鏈的上游——內容提供商,特別是與唱片商的合作,使數字音樂下載服務呈現出逐漸規范化的趨勢。因此,盡管免費下載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根除,但付費下載正版音樂必將是未來數字音樂市場穩步發展最重要的保障和基礎。
從法律環境上來看,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音樂版權的保護,並加大了打擊盜版的力度。2005年,頒布了我國第一部《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2006年7月1日《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法規出台,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明晰、保護了原創者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使版權保護內容更加具體,讓剽竊他人勞動成果的不法網站難以逍遙法外。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進一步完善了版權法律體系;2009年8月26日,文化部印發了《文化部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音樂內容審查工作的通知》,主要是為了解決網路音樂市場面臨的內容良莠不齊、未經審查的進口音樂數量巨大、侵權盜版、非法鏈接現象嚴重、市場行為和交易秩序缺乏監管等突出問題。2010年1月,國家版權局聯合中國版權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和北京市版權局,組織100餘家互聯網企業共同發布《中國互聯網企業版權自律宣言》。2010年7月,國家版權局、公安部、工信部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也在全國范圍啟動,歷時三個月,以查處大案要案為手段,凈化了網路版權保護環境。2011年3月,中國文化部又再次重拳出擊,對違規網路音樂產品進行了集中查處和清理。盡管如此,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還需進一步地細致和嚴謹。

⑹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會越來越好嗎

音樂產業應用場景廣泛 全場景、全鏈條競爭發展
音樂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於影視教育等行業,處於發展相對薄弱的環節,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政府出台相應措施進行扶持。2017年5月,在《綱要》中首次將「音樂產業發展」列入到「重大文化產業工程」,從國家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音樂產業作為新興戰略文化產業的重要地位。並具體提出音樂產業未來發展的三個主要任務:第一,釋放音樂創作活力,二,建設綜合性現代音樂產業體系,三,加強音樂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為音樂產業未來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
中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在政策扶持和資本青睞下,傳統音樂產業與新興音樂產業加快融合,不斷重構產業鏈條、創新商業模式、激發消費活力,推動中國音樂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正式進入快速增長的「新時代」。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移動音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約為3253.22億元,比較2015年增長了7.79%,同比增速高於同期GDP增速1.09%。2012-2016年全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2017年全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達到了3509.9億元,預計到2018年增速仍保持7%左右,音樂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0.15億元。
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預測
截至2017年6月,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24億,較去年底增加2101萬,占網民總體的69.8%。其中手機網路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89億,較去年底增加2138萬,占手機網民的67.6%。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8億人,增長率達到18%,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和普及,手機網民數量持續增長,預計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進一步增長,預計2018年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達到6.7億人。
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5年政府大力打擊盜版,推動了我國正版音樂的發展,憑借著資本的追捧和技術的進步,在線音樂行業發展態勢良好。2015年國內在線音樂付費市場規模為10.5億元,同比增長121.8%,預計未來三年國內數字音樂用戶付費市場規模有望保持年均45%的高速增長。縱觀2014-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產業市場規模情況,三年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50%左右。初步估算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85億元,同比增速略有放緩。預計到2018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中國在線音樂平台競爭格局分析
在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並後,在線音樂儼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是騰訊為首的QQ音樂,一方是阿里為首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另一方就是酷我、酷狗和海洋音樂成立的新公司。除此之外,網路、網易雲及A8旗下的多米等音樂平台也各據一方。
2017年在線音樂APP用戶滲透率排行榜中,QQ音樂最受大眾的喜愛,滲透率為69.9%;其次為酷狗音樂滲透率68%,酷我音樂位列第三。
「作品荒」危機尚存,多方積極打造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激發優質原創音樂內容生產
歸根到底音樂產業是文化產業,音樂產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卻難掩其根子上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作品荒。原創性內容的生產與消費對於音樂產業產業鏈的良性循環起到決定性作用。
獨立音樂人開始走進大家視野,應該是從素人音樂選秀節目那些選手唱火的民謠開始,比如馬頔的《南山南》等作品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也讓獨立音樂人進入大眾關注的視野。
如果說2014是獨立音樂井噴的一年,那麼到2016年,獨立音樂人的力量已具備撬動音樂市場部分消費群體的能力,並且受到各大數字音樂平台的重視與扶持。
2016年以來各方紛紛推出「扶持原創音樂人」發展的平台計劃,聚焦於打造數字音樂時代原創音樂、獨立音樂人的成功孵化和培養,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各園區均對原創音樂內容的生產加大資金投入與項目扶持,為原創音樂提供製作、宣傳、發行、營銷、渠道、平台等產業化服務和資金服務。
音樂產業應用場景廣泛,音樂產業下半場是全場景、全鏈條競爭
今年2月,國家版權局發文稱,騰訊音樂(包括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已在近期,就網路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二者將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並商定進行音樂版權長期合作,同時積極向其他網路音樂平台開放音樂作品授權」。自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出台《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之後,這次雙方的合作,也標志著音樂市場的版權問題或將得到初步解決。
拋開版權問題之外,音樂產業接下來的發展將要面臨的是全場景、全鏈條的競爭。音樂的應用場景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是生活的一種剛需。它關聯性更強,可以滲透、融合到任何一個產業,比如說電影、游戲、演出行業、廣播、電視等。從迷你KTV的火爆,到各地音樂特色小鎮的逐漸興起,音樂產業的應用場景范圍更廣,形式也更加多樣。
因此,以打通音樂創作、錄制、出版、復制、發行、傳播、進出口、版權交易、演出、教育培訓、音樂衍生產品等縱向產業鏈;連接音樂與廣播、影視、動漫、游戲、網路、硬體播放設備、樂器生產、旅遊等橫向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相互呼應、各環節要素相互支撐的音樂產業綜合體系為目標,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建立的全國首個「音樂資產託管平台」,將是「文化+金融」在音樂產業領域的全新實踐。

⑺ 目前我國涉及到數字版權方面的法律都有哪些

加入曲投投共享歌抄曲收益
維護音樂版權的難度也日益增加。盡管目前我國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但由於當前網路虛擬市場尚不規范,網民的守法意識還未完全形成,執法力度、執法環境都還有待改善,在數字化技術的巨大沖擊下,部分消費者淡忘了知識產權規則,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侵權行為。

閱讀全文

與國內數字音樂版權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