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戶流轉土地的類型有哪些
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1:出租
出租是指農戶將承包來的土地經營權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經營戶或企業。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2:轉包
轉包是發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農戶之間。轉包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產權人享有土地承營權使用的權利,獲得承包土地的收益,並向轉包人支付轉包費。轉包是次要的土地流轉形式。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3:入股
入股是農戶將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權作價為股份,參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經營的土地使用權為年終分紅的依據。入股收入按經營效益的高低來確定。桂陽鄉王春村以農戶270承包土地入股作價的形式發展農業合作社,約占合作社股份的25.0%,合作經營種植中草葯,成為當地的特色農業。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4:轉讓
是指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發包人履行承包合同。
農村土地流轉形式5:互換
即「物」與「物」交換,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進行交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② 農村的土地所有權到底歸誰呢農民算租有嗎
我國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開放後,農村土地實行承包制,土地承包三十年不變,黨中央決定第二輪土地承包也是三十年。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這是一種先進的土地制度也是公平合理的制度。
按照我們國家的土地制度,國家要建設用地,就要給農民賠償土地損失,從這個意義上講,土地就是農民的。土地的所有權歸農村農民集體所有,但土地的總體利用和管理權在國家,這是因為我國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法規,泱泱十幾億人口吃飯問題就難以保障。因此,無論是農村集體還是農民個人,只有使用權,沒有處置權。
說到土地,農民可在意得狠。在舊社會,所有的土地是私有制,是地主,大財閥的,他們可以擁有,買賣土地。而現在,共產黨毛主席率領窮姓打天下鬧革命,就是要把土地收歸國有,公有!即土地是國家的,全民的!農村的土地屬於集體的,其歸根結底屬於國家!
③ 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有什麼區別
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對自己的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專的權利。土地所有者這種占屬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體現。在我國,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國家和農民集體,其它任何組織和公民個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權,這是由我國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土地所有權的四項權能即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而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④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個人要有那些證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農民一般有兩個證:
1、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也就是說,土地是集體所有的,可以承包給本集體組織內部的村民一定面積的土地,在承包期內合理使用。簽訂雙方是村民與村集體,管理機關是縣農業局。此證記載了村民承包土地的信息,與別個村民發生糾紛時,此證作為處理依據之一。
2、宅基地使用證。土地管理法規定一戶村民允許有一個宅基地,一戶一宅。這個證是國土部門核發的。它用於建住宅。
此外,如果村民到城裡買國有土地,那就有了相應的國有土地使用證。
⑤ 我的戶口農轉非後,我還有農村土地使用權嗎
沒有農村土地使用權的嗎,只是承包經營權,而且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版制,你沒有戶口權就不屬於這個集體了,肯定沒有承包經營權了。村民提出的方案是合理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5)農戶的土地使用權包含有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
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⑥ 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有區別嗎
土地來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源者依法對自己的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土地所有者這種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體現。在我國,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國家和農民集體,其它任何組織和公民個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權,這是由我國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土地所有權的四項權能即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而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⑦ 土地所有權是不是包括了土地的使用權
關於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有區別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規定,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第十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一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二條規定, 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規定, 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四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五條規定, 國有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⑧ 土地使用權類型有哪些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使用類型只有土內地劃撥和土地出讓兩容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