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頒布的時間是哪一年
著作是人類思維的形象化和客觀化的產物,科技不斷發展導致著作的版形式也在不斷地發權生變化,這就意味著保護著作的法律也必須增加全新的保護對象以及保護方式。為此我國的著作權法有了新規定,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學習著作權法全文最新規定有什麼?
一、著作權法全文最新規定
1、著作權賠償標准上限提高一倍
現行的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可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而此次公布的《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七十二條規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和通常的權利交易費用均難以確定,並且經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登記、專有許可合同或者轉讓合同登記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對於兩次以上故意侵犯著作權或者相關權的,應當根據前兩款賠償數額的一至三倍確定賠償數額。」
⑵ 我國著作權法於哪一年通過了修訂後的著作權法
1990年來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源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2010年2月26日發布,2010年4月1日生效。
望採納!
⑶ 我國現行著作權法頒布的時間是哪一年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⑷ 著作權的由來
著作權的產生與發展,與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事實上,著作權制度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自著作權制度產生後,它依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或者說,科學技術的發展總是對著作權制度不斷提出挑戰,而著作權制度也在應戰之中不斷發展完善。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受保護客體,著作權制度逐漸將它們納入了受保護的范圍之中;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新的對於作品的利用方式,著作權制度逐漸將這些新的利用方式納入了著作權的范圍之內。談及起源,因其與「印刷」、「出版」的密切,我們首先稱其為版權(著作權)。在其權利的演化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版權由實物到權利的過渡,由載體到權利的強化,由特權到私權的演化。
1. 中國。至於版權的起源,東西方知識產權法學者無一例外地認為,版權是隨著印刷術的應用而產生的。早先,正如對印刷術的發明的認識一樣,大多數西方的知識產權學者認為,15世紀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在歐洲對活字印刷術的應用是版權保護的開始;直到20世紀中後期,西方版權法相關的著述中,才漸漸對於版權起源於歐洲發生了疑問。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在該組織出版的著作中指出:「有人把版權的起因與15世紀歐洲印刷術的發明聯系在一起。但是,印刷術在更早的很多世紀之前就已在中國和朝鮮存在,只不過歐洲人還不知道而已。」綜觀版權的歷史,更多地體現在物質性產品的特權與私權上,並非簡單起於一種民事權利,更不是起源於財產權,而是更多是一種「行政特權」,而類似於15世紀威尼斯、法國、英國頒布的禁止他人隨便翻印的特許令,在中國的宋代就已出現。晚清的版本、目錄學家葉德輝在他的代表作《書林清話》中就有明確的記載:「書籍翻板,宋以來即有禁例。吾藏五松閣仿宋程舍人宅刻本王偁《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目錄後有長方牌記雲:『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覆板。』」書中還記錄了一項宋代國子監禁止翻板的「公據」。宋國子監屬禮部,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為學生,系宋朝最高學府。國子監還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出售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所以,國子監有官辦出版社的職能。在古代出版史上,無論官刻、坊刻、私刻,均有牌記表明刻書、藏版之所外,有的還有禁止原刻印出版者之外的其他人翻板的內容。類似的禁例,已經或多或少反映出版權保護中對經濟權利為以保護的因素,雖我國古代並沒有對版權形成制度化的保護機制,但這種低層次的非法律制度規范性的權利狀卻是客觀存在的。
2.歐洲。在歐洲,有人考證,第一個對印刷商無償地佔有並使用作者的精神創作成果謀利提出抗議的是德國的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他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題為《對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冊子,揭露了某些印刷商盜用他的手稿,指責這些印刷商的行為與攔路搶劫的強盜毫無二致,直到今天,西方國家仍舊把盜印他人作品的圖書版本稱為「海盜版」,這可能也是與我們把盜印的書稱為「盜版書」的暗合吧。1709年,英國議會通過《為鼓勵創作而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經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之內享有權利的法》,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由於名字太長,為了方便記憶,就用當時在位的英國女王的名字命名為《安娜法》。該法注重作者享有的財產權利及出版商對於作品利用的相關權利,這對美國版權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在廢除了原有的各種特許權,包括出版者的特許權後,在新的著作權制度中突出了作者和作者的權利。在18世紀的德國,以康德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作品不僅能給作者帶來經濟利益,而且反映了作者的人格,是作者精神的外延的觀點,導致了作者精神權利的產生和發展,把版權保護制度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隨後,強調作者的精神權利就成了大陸法系著作權制度中的一個基本特點,與強調版權的作者財產權利且兼顧出版者利益的英美法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美國。美國版權法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承接了英國的傳統。這可以從美國表述法律的語言、獲得版權的機制,以及美國法庭在定義版權時所做的法律決定中看到。除了特拉華州,美國其他12個州在1783年至1786年之間通過了版權法。這些法案均是以《安娜法》為基礎的。
這些法案立法目的依次為:
(1)保護作者的權利;
(2)促進學習的研究;
(3)為圖書貿易提供秩序;
(4)防止壟斷。所有這些法案都需要作者和出版商在當地的登記處進行版權注冊,其實際並無法成功的實行。1790年5月3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個聯邦版權法,此法案依然遵從著英國的先例。在該法案通過後的19世紀初,作者的自然權利漸漸失去了它的潛在意義,從而使得出版商從作者的版權中獲得了大部分的利潤。美國現行的版權法是1976年通過197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隨經數十次修改,卻依然承襲了注意版權的「商業性」和「登記注冊」制度的傳統。
雖然英美法系的代表國家英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在20世紀中後期將「修改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這兩項精神權利,增加為版權法的兩項重要內容,但作為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的美國的聯邦版權法中,仍沒有保護精神權利的內容。在美國的強烈要求下締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中也沒有對作者的精神權利予以保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主要是知識產權中的經濟權利便不足為怪了。
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立法問題,通過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識產權所有者以專有權,促使知識產權進入商品貿易中,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成為各項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也已成為某個或某些經濟大國保護本國利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出現了重大意義的突破和發展。就著作權而言,我國現行的著作權起草於1979年,由於牽涉面較為廣泛,起草時間長達11年之久。直到1990年9月7日,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於1991年6月1日起實施。著作權法實施之前,又頒布了由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隨著我國加入了陸續《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日內瓦公約》等,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締結Trips協議,我國先後於2001年及2010年對著作權法進行了兩次修訂工作,體現了中國對WTO規則的遵守,也表明了對著作權的保護態度更加明確、意識更加強化。
⑸ 我國近代第一個著作權是什麼時候制定的
清末著作來權法是中國著作權自法史的里程碑。它承古代著作權法律文化之源流,開近代著作權法之先河,為民國著作權法乃至新中國著作權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的特殊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為近代著作權法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表現為從特許主義向權利主義過渡。
《近代中國著作權法的成長(1903-1910)》以近代中國著作權法的成長為主題,集中探討了1903-1910年清末著作權法的理論與實踐。對著作權的詞源、如何看待中國古代著作權法文化與近代著作權法的肇始,以及清末著作權法的輸入、清末著作權立法、《大清著作權律》對外國法的移植、清末著作權法的實施、清末著作權法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代中國著作權法的成長(1903-1910)》視角獨具,對史料的挖掘較為深入,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國著作權法史的力作。
⑹ 我國著作權取得的方式是什麼
一、我國著作權取得方式
在著作權制度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著作權的取得制度概括起來,主要可分為注冊取得和自動取得兩種。
(1)注冊取得制度。注冊取得,也叫登記取得,是指以登記注冊作為取得著作權的條件,作品只有登記注冊後方能產生著作權,著作權注冊取得的原則,又稱為「有手續主義」。
(2)自動取得制度。著作權自動取得,是指當作品創作完成時,作者因進行了創作而自動取得作品的著作權,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續。這種獲得著作權的方法被稱為「無手續主義」、「自動保護主義」。
我國《著作權法》第2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即「著作權自作品完成創作之日起產生,並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對於外國人的作品,如果首先在中國境內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在中國境外發表的作品,根據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
我國著作權的取得方式
二、 著作權的保護期限
在著作權的保護期限內,作品的著作權受法律保護;著作權期限屆滿,該作品便進入了公共領域,不再受法律的保護。因此,對著作權保護期限的規定,既要考慮保護著作權人的利益,也要考慮有利於作品的傳播,有利於發展科學、文化事業。
我國對於著作權的保護有2種計算方式。對於一般作品,適用「死亡起算主義」;對於特殊作品會適用「發表起算主義」。
1、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限
我國著作權法對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限做了規定,即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限不受限制。
2、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限
1)一般作品的著作權財產權保護期限
我國規定的公民著作財產權保護期限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
合作作品的著作財產權人的保護期,截止於最後死亡作者死亡後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作品,其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50年內未發表的法律則不再保護。
2)特殊作品的財產權保護期限
a. 計算機軟體的著作財產權保護期
我國規定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自軟體開發完成之日起產生。自然人對軟體享有著作權的,保護期與上述公民著作財產權相同。合作作品與法人作品亦同上。
b. 匿名作品的保護期
我國規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確定,適用著作權法一般保護期的規定。
電影、攝影作品的保護期為50年,截止於首次發表之後第50年的12月31日。
三、著作權辦理流程
1、帶上准備好的所有資料,准備向相關機構提交這些資料,尤其是著作權的申請登記表。
2、然後需要到著作權相關網站上提交你的這些資料,當然,如果是在線申請的話,需要在線提交。
3、等提交了後,記得,要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尤其是郵箱留對的。他們會通知你審核過了後,需要你去繳費的。
4、接到通知,然後在線付費,或者是到其相關部門進行付費後,就可以了。這里,需要大家如果不明白,可以給他們打電話咨詢。
5、繳費過後,相關部門就開始接受你的申請,他們也開始受理你的申請了。這個時候,就需要耐心等待。
6、等受理完後,其開始就是對你上交的一部分作品樣本,或者是你的創作的動機等開始審查。
7、審查完了後,相關部門,就會向你發放其登記的證書,這個證書,就是證明你提交的資料的著作品是屬於你個人的。
8、這時候,他們也會相應出一個公告來證明這些作品的合法性,以及你的個人擁有性。
⑺ 我國的著作權法是何時制定的
1979年開始啟動立法工作。 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通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011年啟動 第三次修改工作,目前在按程序修改中,還未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因此,目前正在實施的是第二次修正的版本。
⑻ 著作權保護法的中國著作權法的歷史
主要有以下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年修訂;
2、中華人專民共和國著作權屬法實施條例,2013年修訂;
3、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2009年修訂;
4、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年;
5、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04年;
6、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2011年;
7、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
⑼ 簡述我國著作權法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我國著作權法的主要原則
()保護作者權益原則。保護作者權益既指著作財產權又指著作人身權,作者的辛勤創作是整個社會文學藝術和科學進步的源泉,加強對作者權益的保護,承認作者對其作品理應享有的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正是為了保護作者的創作積極性,增加整個社會的精神財富。
(2)鼓勵優秀作品傳播的原則。傳播連接作品的創作和使用,傳播雖不直接創作作品但仍需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對它的法律保護在復制技術發展使得侵權極為便利的今天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國著作權法第四章明確規定作品主要傳播者的權利即是鼓勵優秀作品傳播原則的直接體現。
(3)作者利益與公眾利益協調一致的原則。當今作品都是在借鑒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雖然可以視為作者的人格標志和財產權利,但更是整個社會精神財富的一部分,任何人包括作者都不應對之絕對壟斷,以免妨礙全社會文化、藝術和科學事業的整體進步。。
(4)與國際著作權發展趨勢保持一致原則。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所有文明國家實施著作權立法的基本目的。雖然著作權具有嚴格的地域性,但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版權貿易的擴大,許多優秀作品走出國門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加強國際著作權的協調,在尊重各國國情的前提下盡力促使各國著作權保護水平基本一致就顯得尤為重要。
⑽ 我國著作權法的修改採取了什麼意見
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應當在總結近些年來我國著作權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版以解決現實問題為權基本出發點,以主動設計規則體系為基本追求,並遵循我國參加的國際公約和適當借鑒國外著作權立法經驗,同時考慮優化著作權保護體系,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調整著作權法律關系的基本法。「修改草案」體現了保護作品傳播的傾向,與當前我國鼓勵和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意旨一脈相承,具有重大意義,但法定許可與集體管理組織規范也引起了極大反彈。「修改草案」在作品的界定、著作許可權制等方面尚有不足,需要完善。在整合《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過程中,也要對技術措施保護規則、數字環境下的合理使用規則等進行檢討。
發思特專利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