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有土地行政劃撥繼承適用條款
取得了土地使用來權的國有劃撥的土自地,可以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四十四條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第四十五條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八條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② 劃撥土地繼承時必須要按出讓的方式進行變更登記嗎
法定繼承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由繼承人按繼承順序、繼承份額進行繼承。《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順序是指上述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後順序。《繼承法》將繼承人分成兩個繼承順序: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先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包括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及雖有第一順序繼承人但全部放棄或喪失繼承權的,才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繼承份額是指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時,份額一般均等。對於有特殊困難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應該予以照顧,適當多分配一些遺產。對於有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撫養義務的,在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少分,。繼承人經過協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遺產,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遺產,這一點在房產的繼承上尤為重要。繼承人的繼承權可以因繼承人的下列行為而喪失:1、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2、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人的;3、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4、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房產的繼承和分割與其他財產不同,房產雖然可以分割但這種分割是有限的,如不能把一間房屋分成許多份。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由繼承人共同繼承,作為共有的房產。如一定要分割時,可以採用作價分割的方法。房地產繼承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法定繼承,即死者生前沒有交待或立下遺囑,因此繼承的順序以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另一種是遺囑繼承,即死者在生前留有明確的意願和指示,指示把自己的遺產死後留給什麼人繼承。
③ 劃撥土地繼承時必須要按出讓的方式進行變更登記嗎原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個人去世後,立遺囑由其兒子繼承其
我只能告訴你
在實際操作中 只繼承房屋所有權 然後土地使用權隨之轉移 劃撥方式不變 是可行的
但是如果有機會將劃撥土地變成出讓土地 還是值得操作的
畢竟劃撥土地與 出讓土地的 價格 相差太遠 涉及以後如拆遷 補償 繼承等問題 都會很方便
不要把問題留給孩子 或者後人
④ 國有劃撥土地的繼承和跟替需要收入什麼費用
我國土地所有權分為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經國家劃撥的土地用途為:(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顯然私人不會獲得劃撥土地的使用權,你應搞清楚該土地的性質。
⑤ 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可否繼承
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等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出租和抵押;
⑥ 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嗎
2、從立法本意來說,國家在劃撥土地轉讓過程中收取土地出讓金 ,是對劃撥土地內轉讓過程中發容生的與土地有關的收益的一種分配,劃撥土地是由劃撥土地使用權人無償取得的,將其在轉讓房地產過程中獲得的與土地有關的收益上繳或以繳納土地出讓金等方式上繳國家無可厚非。但是當自然人死亡,發生劃撥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繼承時,既無土地交易也無土地收益,與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不能將繼承混同於轉讓而收取土地出讓金。
⑦ 國有劃撥土地可以繼承嗎
取得了土地使用權的國有劃撥的土地,可以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四十四條劃撥土地使用權,除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第四十五條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其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合法的產權證明;
(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轉讓、出租、抵押前款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八條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⑧ 繼承土地使用權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
一、土地使用權繼承概念
土地使用權繼承指公民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取得死者生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繼承人除繼承土地的使用權外,其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也隨之得到繼承。
二、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特徵
土地使用權繼承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①它是一種財產權,繼承權的實現是土地使用權的轉移;
②與特定的人身關系相聯系,只有與被繼承人有血親或姻親關系或通過遺囑指定的人才可能成為繼承人;
③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權的權利主體僅僅是境內外公民。國家或法人不能享有土地使用權繼承權。即使繼承人實際取得土地使用權。也只是接受遺贈;
④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繼承。土地使用權法定繼承按照法律直接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等原則進行土地使用權繼承的一種法律制度。
三、土地使用權的被繼承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可以為土地使用權的被繼承人:
1、接受國家交付的用於一年生農作物種植、用於水產養殖的農業土地的公民;
2、接受國家交付的用於種植多年生農作物的土地、用於種植林木的土地、宅基地的公民、家庭戶成員;
3、有權使用他人依照本法典和土地法的規定向自己轉移土地使用權土地的公民。
四、土地使用權繼承與其他財產繼承的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與我國一般財產繼承基本一致。完全可以適用我國《繼承法》。所不同的地方在於:
(1)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是權利繼承而不是實物繼承;
(2)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是不動產的繼承,因此必須向土地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注冊登記手續方能最終產生法律效力;
(3)對不能分割的土地使用權,只能由兩個以上的繼承人所共有或由一人擁有,而不能分割成幾個權利;但對未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繼承人,應該給予物質補償。
五、土地使用權繼承與其他轉讓方式的區別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使用權的繼承畢竟不是接反映商品關系的,因此土地使用權的繼承與其他幾種轉讓方式相比有其特殊性。與其他轉讓方式相比,土地使用權繼承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讓的條件不同。一般說來,繼承轉讓不受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開發程度及已開發投資額的限制。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繼承轉讓多是由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的,因此繼承轉讓的唯一條件就是繼承事件的發生,也即當發生原土地使用權人死亡時,繼承轉讓即發生。而其他轉讓方式則要受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開發程度限制。
(2)繼承轉讓的程序不同。繼承轉讓一般只須經公證、登記兩個階段,不需要雙方當事人協商;而其他轉讓方式,其所需手續、程序比較多,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
(3)受讓人不同。繼承轉讓中的受讓人是特定的個人,其范圍非常有限,且為死亡者的法定親屬(配偶等);而其他轉讓方式中的受讓人則不受此限,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受讓人。
至於繼承轉讓的法律適用問題,我國《繼承法》規定: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中國公民的遺產,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土地使用權繼承屬於不動產繼承,因此適用中國法律的規定。當然我國<<繼承法》同時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規定辦理。」
另外,土地使用權遺產價值達到國家征稅標准時,或土地使用權必須支付其他費用時,應由繼承人共同負擔。
⑨ 專家說下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允許嗎
我們認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辦理繼承權公證。雖然繼承法在制定時並沒有明確國有土地使內用權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容,但是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凡國有土地使用權均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繼承,理由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國務院55號令)第48條規定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該條例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包括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使用權、租賃土地使用權。該四類土地使用權的取得人如果是個人,則可以在死者死亡後,由其繼承人繼承。
二、要取得該土地的使用權,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繼承手續後,再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