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醫葯知識產權的評價

醫葯知識產權的評價

發布時間:2021-07-24 20:19:04

『壹』 化學葯物知識產權的特點

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
(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
(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
(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
(5)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
■專有性,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無體物,所以既不能屬於人格權也不屬於財產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具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也不能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例如說著作權是著作人身權(或著作人格權、或精神權利)與著作財產權的結合,是不對的。知識產權是一種內容較為復雜(多種權能),具經濟的和非經濟的兩方面性質的權利。因而,知識產權應該與人格權、財產權並立而自成一類。

■地域性,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國際性。

時間性,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 ,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貳』 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

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葯品專利是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葯品產權的專利的安專全性與人們的生活屬健康息息相關。接下來小編和大家淺談一下葯品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是怎樣的。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淺談葯品專利保護的利弊首先,知識產權的無形性和可復制性特點,醫葯科技創新必須及時轉化為產品,才能創造財富和價值。發達國家往往將其葯品銷售額的10%?15%用於新葯的研究與開發,其目的正是新葯研製產業化後的高額利潤。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實施, 可以從法律和行政等各方面促使高新技術轉化為生產,有利於加強科研與生產管 理,解決科研與生產相脫離的問題。同時,專利制度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持有和保護專利,企業付出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2、一些專利流氓公司出現。3、催生很多無用專利。有種說法說中國大學盡管每年有很高的專利授權量,但其中99%都是無用專利。4、對一些老企業老說,經過多年的運營和積累,手握大量的專利武器。但這對新企業發展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阻礙。倘若有公司對一家新公司使用專利武器,在短期內前者處於大大的不利地位。

『叄』 葯學知識產權方面怎樣

這個行業的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很強。
我有幾篇關於醫葯、葯學方面的知識產權論文,如果有需要可以與你共享一下。

『肆』 醫葯產品為什麼要知識產權保護,與一般知識產權相比有什麼特殊

簡單來說就是專抄利保護,襲在保護期內其他企業或個人不能生產已有專利保護的產品。這樣是維護專利人的利益,促進科研、創新,以免知識被別人盜用。
因為,科研、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成果不申請專利,就可以輕易被別人利用。

『伍』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中的特殊問題

中葯知識產權如何保護
專家開出六劑「良方」

日前,在南昌召開的「全國中葯關鍵技術研討會」上,如何保護中葯關鍵技術知識產權成為與會者關注的重點。
專家們認為,中葯關鍵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有六項基本策略。
——以專利保護為主導,捍衛中醫葯核心技術。單純的處方是不能獲得專利保護的,申請專利保護的應是可進行工業化生產的中成葯產品。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專利制度採用先申請制,即專利權屬於先申請人,因此推遲申請很可能由於已被其他人佔先或發明已被公開等原因而喪失專利權。因此,中醫葯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時向進入國提出專利保護申請,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保護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市場利益。
——以商標保護為形象,樹立中醫葯的國際品牌。商標權對於中葯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中葯作為特殊商品,消費者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辨別質量的優劣,同一產品最有效的區別方式就在於使用不同的商標。另外,中葯老字型大小有悠久的歷史,在海內外享有一定的聲譽,也是中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因此,中醫葯產品應以國際標准為目標,塑造中醫葯馳名品牌,敢於和國際上的名牌較量。在樹立中醫葯國際品牌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通用商標(統一商標)與專用商標(個別商標)相結合,以統一商標為基礎,創制個別商標,以達到和諧統一。這樣既維護了企業商標的統一性,又突出了商標的個性化。二是與國際接軌,重點突出商標名,淡化葯品通用名稱;三是加強商標宣傳,提高知名度;四是道地中葯材應使用注冊商標。
——以商業秘密保護為點綴,保護中醫葯的特殊技巧。商業秘密保護是中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傳統的保密是以秘方的形式加以保護,保密措施是「家系獨傳」、「傳子不傳女」等。這種方式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分析測試技術的發展,嚴密的中葯現代質量體系的建立,天然葯物越來越接近化學葯物的質量可控性。但中葯及天然葯物的易仿製性,使得中葯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難於實施,因此,企業應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新葯的臨床療效評價上。
——以行政保護為補充,確保國內品牌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目前,我國涉及與中葯行政保護有關的制度有:新葯監測期制度和知識產權邊境保護。新葯監測期制度依據是《葯品注冊管理辦法》,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這些行政保護措施是中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補充。但行政保護只是國內強制性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終還是要依靠專利這一武器才能保護自己的葯品知識產權。
——以版權保護為根本,保護中醫葯的傳統思想和文化。版權保護的是思想表現形式,要應用版權法保護中醫葯的傳統思想和文化理念,樹立中醫葯文化在世界的地位,為中醫葯文化和產品走向世界奠定思想基礎。
——以復合保護為體系,形成一個中醫葯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制度是由不同部門制定的法律構成的,每部專門法都有自己的立法宗旨和目標,而知識產權的客體在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為中葯,在選題階段其新思想、新方案等可受《技術保密法》的保護;在開發階段其處方、工藝等受到《專利法》的保護;在市場推廣階段則受《商標法》、《葯品注冊管理辦法》對新葯監測期的保護。因此,企業首先應注意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性,做好不同法律部門的協調。其次應關注知識產權法與其他法律和政策法規的協調問題,如科技進步法、科技成果轉化法、保密法等。從宏觀的角度看,既有分工又有協調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技術壁壘。
《中國醫葯報》2003.11.13

『陸』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的道德意義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具體來說,它包括5類:()專利和技術秘密;(2)商標和商業秘密;(3)醫葯企業的計算機軟體;(4)與醫葯相關的著作權;(5)對外合作中與經營管理有關的技術資料、產品信息等[1]。

入世後,我國必須履行TRIPS協議關於全面保護知識產權的最低義務,我國化學葯原料及制劑行業面臨著國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壓,生物葯行業面臨著國內外知識產權保護的嚴峻挑戰,中葯企業也面臨著洋中葯的大舉進攻,以前不少企業所習慣採用的跟蹤仿製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甚至不復存在。近年來醫葯領域幾件有重大影響的葯品知識產權糾紛,已經和正在迫使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學會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懂得在葯品開發和投產之前必須認真地進行專利文獻的檢索,否則就有可能面臨被停止注冊或被訴侵權的危險,使企業的聲譽和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眾所周知,專利保護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促進葯品的創新和開發,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葯,但同時也會在一定期限內造成專利權人的壟斷,抑制他人的自由競爭,造成葯品價格的居高不下,從而加重了患者治療和公眾保健的負擔。因此,2001年11月,WTO在亞洲國家卡達首都多哈發表《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宣言》,「同意TRIPS協議不能夠也不應該妨礙各成員採取措施保護公共健康」;此後,又於2003年8月30日通過執行決議,同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葯品強制許可的權利擴展到向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在國內,當2003年的「非典」肆虐時,廣大人民群眾也曾面臨過健康危機。因此,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中將會更多地考慮在促進創新和保護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要給真正的發明創造以合理的保護,以促進新葯的不斷產生;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不合理的壟斷和用專利進行「跑馬圈地」,為公眾合理地利用葯品保證健康提供方便。

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識產權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成為關系國家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關鍵。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葯品,其知識產權當然重要。但目前,我國葯品知識產權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懸殊,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葯品領域知識產權更是成為知識產權糾紛的多發地帶,成為發達國家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公報》近年來公布的葯品專利申請數據,我國葯品專利申請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是化學葯品專利申請極少。在化學合成葯領域,外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1.6%,其中絕大多數為新化合物專利,而中國人申請的專利不但少,且大多數為制備方法或制劑專利。二是中葯專利申請多然而質量差。在中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97.76%,但是許多中葯專利申請僅是羅列處方,缺乏專利法要求的創造性,即使被授權專利,其保護范圍也很小。三是生物技術產品專利缺乏創新性。在生物制葯領域,中國人申請的專利約占專利總數的48.46%,但其發明創造性和質量與國外相比,差距仍較大。這表明,葯品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葯行業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之一,盡快開展這一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迫在眉睫。

衛生部有關人士在談到我國葯品研發的現狀時,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我國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新葯屈指可數,葯品知識產權問題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為葯品知識產權對保護和激勵新葯研發起決定性的作用。當前,我國制葯行業整體創新能力差,研究水平低,導致眾多企業將有限的研發資源集中在低水平、低風險、低收益項目的重復研究上,創新沒有成為葯品研發的主流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及時啟動葯品領域知識產權問題研究,開展對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確實是高瞻遠矚,利國利民。

不僅如此,開展葯品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對推動我國中醫葯的發展也極為重要。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談中葯知識產權保護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引起大家的重視,而隨著這幾年漢方葯的迅速發展,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在加快這一領域的產權保護與產品創新,當"洋中葯"大舉進入國內市場時,我們才驚呼"狼"來了。但能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及時採取措施還為時不晚,畢竟我們在中葯理論方面還占據著絕對優勢,而且這也有利於我們重新認識和對待中葯知識產權問題

我國的新葯保護是保護國外在中國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內仿製的所謂新葯,其目的是保護國內開發者的利益,防止重復開發,避免市場無序的競爭。既然新葯有了行政保護的門檻,就必然阻止其他人的仿製,新葯的轉讓利潤就相當巨大。品種開發的人越少,其利潤越大;適應症越廣的葯品;其利潤越大。舉例說明,全國四類新葯奧硝唑僅僅三家開發,任何一家的全部轉讓利潤都不會小於1000萬元。假一類新葯加替沙星(申報時美國已經上市,實際是二類),全國申報了接近20家,全部劑型(片、膠囊、輸液、水針等)要超過60個,每一個研製者的利潤都不會小於500萬元,總毛利潤接近一個億。
新葯開發的巨額利潤帶動資本市場,大量的資金從不同的渠道匯總到新葯開發,新葯開發公司如雨後春筍,新葯開發的重復數量不斷增加。全國出現了新葯(仿製國外的葯)開發的新高潮,僅江蘇省在去年辦理新葯研究資質的過程中,就有接近300家研究單位。筆者通過業內了解到全國有不同規模的新葯開發公司超過了800家,其中出現了像北京德眾萬全公司那樣的大規模仿製葯公司,據說每年的新葯申報數量接近30個。

『柒』 醫葯知識產權就業如何

這個問題得分來兩面

如果是在代源理所:比較單純的工作就是在撰寫醫葯類的專利,目前醫葯類的專利有一定的申請量,因此各代理所應該或多或少都有需要醫葯類專業背景的專利代理人。
如果是在公司:很多醫葯公司內部近年來開始重視醫葯類的專利,不單僅僅是在專利申請的部分,同時也意識到專利查新檢索的重要性,所以目前葯廠內部應該都有建設知識產權團隊的需求,甚至不少葯廠內部的知識產權團隊已經相對很完善。
綜合上述兩個方向,整體來說醫葯背景的知識產權行業就業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具備有良好的知識產權基礎,應該會是搶手的招聘人才。

『捌』 醫葯衛生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醫葯知識產權,是指一切與醫葯行業有關的發明創造和智力勞動成果的財產權。這種內財產權通常被容稱為無形資產,與動產、不動產並稱為人類財產的三大形態。
目前,我國的醫葯知識產權保護主要有4種保護方式:專利權、商標權、醫葯著作權和醫療商業秘密權。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國醫葯知識產權的保護有了長足的進步。如在葯品的專利保護方面,已經由對產品的保護上升到了對方法的保護;商標保護方面新增加了對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新葯的分類標准不斷趨於科學化等。

『玖』 葯品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如何

注冊商標,申請專利後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護了

閱讀全文

與醫葯知識產權的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
武漢圓通快遞投訴電話 瀏覽:33
馬鞍山到開原 瀏覽:797
版權標記放在哪裡 瀏覽:441
創造與魔法陪配方 瀏覽:724
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感悟 瀏覽:944
定融債權轉讓 瀏覽:41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